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施工應急救護知識規范

建筑施工應急救護知識規范

2024-07-22 閱讀 8594

1、施工現場應指定應急救護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2、應急救護預案應張貼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予以公示,施工作業人員應了解應急救護預案的內容。3、觸電急救措施要“迅速、就地、準確、堅持”。觸電時迅速切斷電源,拉下電閘或用干木料等不導電材料將觸電人與觸電源分開,就地準確地施行人工急救,搶救要堅持有一分希望十分努力。4、對觸電人員實施胸外心臟擠壓法,每分鐘擠壓80—100次。5、高處觸電搶救要防止再發生高處墜落事故。6、要飲用現場專用容器內水,隨便飲用施工用水有害健康。7、要避開太陽曝曬,要延長午間休息,夏天多喝涼水以防中暑。8、發現頭暈、胸悶、惡心等身體不適,應及時就診,并注意休息。仁丹、藿香正氣水可作去暑良藥。9、中暑、發痧、突然暈倒、昏迷,要馬上進行急救,可讓病人平躺陰涼通風處,松解衣扣,喂以涼茶、鹽開水或支暑涼藥,重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10、發現飲食后有嘔吐、腹瀉等身體異常,要立即向現場負責人報告,以便及時搶救。11、現場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一要及時報告,二要組織搶救,切勿驚慌失措。12、現場搶救,要迅速查明原因,排除險情,以免重復事故發生。13、坑井下事故施救,必須先向下送風,救助人員必須采取個人防護措施,不具備條件的,應及時撥打119、110或120電話求救。14、鐵釘扎腳應就地取一木板片拍打患處,使傷口污染血液外流后,取數根火柴藥信敷集患口處,劃燃火柴,使之消毒止血,并及時上醫務處再作消毒包扎。嚴重的24小時內到就近醫院打破傷風針劑。15、伴有骨折的四肢動脈外傷出血者(短時間內大量出血,50公斤體重失血到1500ml可危及生命),要及時使用止血帶。上止血帶不能與皮膚直接接觸(一件內衣外),必須縛于傷口的上方,一般每40分鐘松解一次,歇一、二分鐘再移高一點位置扎緊。上止血帶時間一般不超過2~3小時。16、現場有火災發生,不要驚慌,要立即根據火源性質取出滅火器撲救。17、高處墜落摔傷時,應注意摔傷及骨折部位的保護,避免不正確抬運,使骨折錯位造成二次傷害。18、判斷心跳驟停癥狀:1意識消失;2大動脈摸不到;3呼吸停止;4瞳孔放大;5全身抽搐;6皮膚蒼白紫紺;7心音消失;8大小便失禁。19、心臟驟停采用人工呼吸:1放好身體、暢通氣道(挖取異物)、仰頭抬頦(下頦)。2口對口每次吹氣1~1.5秒后恢復,每分鐘12~20次,深吸后吹;牙關緊閉時用口對鼻吹氣;若不成功,施用腹部壓按法,臍梢上正中雙掌疊按6~10次,以解除氣道阻塞。20、胸外心臟按壓(心跳驟停1分鐘內):按壓部位:于胸骨上2/3于1/3的交界處;人在患者外側雙肩于患者胸骨正上方,手臂與手呈直角,下按幅度4~6厘米,每分鐘80~120次。21、社會應急救援機構電話號碼:公安消防電話119;公安巡警電話110;醫療急救電話120;交通事故電話122。

篇2:煤礦應急救援隊伍兼職救護隊管理制度

(一)為加強兼職救護隊的戰斗準備,促進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技術水平、準備水平,建立裝備先進、組織嚴密、作風過硬、素質良好、協調有效、快速反應、能夠協同專業礦山救護隊一起作戰的應急救援隊伍,根據《煤礦安全規程》(2016)第

672條“煤礦企業應當落實應急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事故預警、應急值守、信息報告、

現場處置、應急投入、救援裝備和物資儲備、安全避險設施管理和使用等規章制度”的

規定,制定本制度。

(二)兼職救護隊的主要任務

1.引導和搶救井下遇險、遇難人員。

2.受令處理井下火災、瓦斯、煤塵、水害和頂板等災害事故。

3.受令進行危及井下人員安全的救援和地面消防工作。

4.受令進行煤礦排放瓦斯、啟封火區、啟封密閉、反風演習以及其它需要配用氧氣呼吸器才能完成的工作。

5.參與審查、貫徹實施煤礦應急救援預案,協助煤礦搞好安全生產和消除事故隱患工作。

6.協助煤礦搞好職工應急救援知識的教育培訓。

(三)救援報告

1.報告程序:現場救護小隊長→現場指揮長→地面指揮部→總指揮長。

2.報告內容:事故地點、事故時間、事故性質、受災人數、受災范圍。

3.報告要求:在處理事故過程中,及時向現場指揮組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如遇特殊情況,必須立即報告調度室或搶險救災指揮部。

(四)值班工作

1.值班隊員必須堅守崗位,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提高警惕,常備不懈,當接到事故電話立即出動。

2.值班期間,對救援裝備進行全面檢查,必須保證呼吸器合格、完好,處在備戰狀態,氧氣壓力不得低于18MPa。值班小隊人員聽到事故報警后,應立即做好出動的準備,并在規定時間內出動進行救援。

3.電話值班員不得請他人代替,必須聽清記清事故電話,及時、準確傳達上級領導的指示精神,及時向值班領導匯報,杜絕誤傳誤報事故電話或上級指示精神導致救護工作失誤。

4.值班人員發現通訊有故障,應立即向電話維修人員匯報,及時處理,以保證通信暢通。

(五)裝備檢查維護保養

1.兼職救護隊員必須對自己所佩帶的氧氣呼吸器認真保養和維護,保證100%合格和完整好用。

2.救護器材和裝備(包括個人裝備)平時要精心保養,認真檢查,有問題及時處理,保證作戰時的正常使用,按規定,干凈、整齊地放在指定地點。

3.小隊長要對小隊的技術裝備和隊員佩用的儀器進行全面的檢查,以掌握小隊全部裝備的情況,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必須全部整改合格。

4.煤礦礦級領導負責對技術裝備進行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和抽查,抽查結果進行認真記錄,對不合格的儀器、裝備責令其立即整改合格。

(六)學習、訓練及考核

1.制定學習和訓練計劃,做到學習和訓練相結合。

2.業務理論的學習和體質訓練要作為兼職救護隊日常工作來抓,每天除正常下井工作外,學習和訓練嚴格按每月工作日程表執行。

3.集體項目、演習訓練的項目,由兼職救護隊根據每月計劃安排組織實施。

4.訓練由隊長組織實施。訓練要從基礎開始,結合實際,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注重實用性,要求紀律嚴明,認真做好記錄。

5.每次學習和訓練課,課前課后要集合,認真安排工作任務和課后總結。訓練期間要嚴肅認真地完成安排的各訓練項目。

6.根據學習和訓練計劃,兼職救護隊定期對各安排科目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嚴格按制定的《獎懲制度》進行獎罰。

7.兼職救護隊每半年進行一次理論考試和體能考核。

(七)戰后總結講評

1.為提高兼職救護隊處理各種災害的整體水平,事故處理完畢后,必須進行總結講評,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以不斷提升兼職救護隊的作戰技術與水平。

2.處理事故后由指揮員和兼職隊長進行認真總結,從接警出動、作戰方案、戰術運用、協同配合、組織紀律和完成任務情況方面,認真總結。

3.對事故處理進行全方位總結評比,總結成功經驗和工作不足及教訓,提出改進方法。

4.對勇敢作戰,積極完成任務的隊員,進行表揚和獎勵。(八)材料裝備庫房管理

1.裝備室由儀器裝備管理員進行管理,必須保持庫房干凈、衛生,設備器材存放整齊、有序,存取方便。嚴格履行領用批準手續,未經領導同意,不得隨意借出庫房內的物品。

2.裝備室內禁止吸煙,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庫房內,庫房內的裝備及器材,除處理事故、訓練外,不得隨便拿用。

3.消耗的技術裝備和個人領用的備品配件,必須及時登記和按照計劃進行領取。

4.裝備必須定期檢查,保持合格,使其達到技術標準,做到存放整齊、清潔,嚴禁亂堆亂放,造成損失按制定的《獎懲制度》處理。

5.必須做好備品備件和物資的保管和統計工作,嚴格執行領發手續,不得亂領亂發或私自拿用,否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6.材料保管員必須及時、認真做好進出貨的記錄,詳細登記造冊,對損耗的物資應及時上報并補充。

(九)下井預防檢查

7.按主動預防事故的原則,有計劃地安排小隊下井熟悉巷道,開展預防性安全檢查工作,工作中必須按照小隊領導的布置,認真完成任務。下井中,必須認真了解各采掘工作面的巷道布置情況,熟悉礦井通風系統,以及井下各設施、硐室的位置。

8.預防檢查要做到“四勤,一堅持,一果斷”,四勤是:嘴勤、腿勤、手勤、眼勤;一堅持: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一果斷:發現危及煤礦和礦工生命安全隱患時,應當機立斷,果斷處理。

9.下井熟悉巷道和安全檢查必須按規定線路對所有工作面、工作點進行認真檢查;

10.預防檢查結束后,必須填寫行走路線及隱患記錄,并本人簽字認可。

篇3:工程衛生防疫突發事件應急救護專項措施

工程項目衛生防疫突發事件應急救護專項措施

1應急響應程序

(1)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各級衛生防疫、人員救護應急領導組織,即為相應的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2)管理人員應當密切關注疫情及人員救護信息,同時施工現場由護衛中隊實行封閉式管理。對工地與住地分開的,要建立安全通道,實行24小時運轉監控。對施工現場、民工宿舍、食堂、廁所要定期消毒。

(3)項目部應急處理工作程序。

①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后,應急處理中心辦公室應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核實情況,并進入響應工作程序,及時向有關領導及上級機關匯報,并通報有關部門協助進行衛生防疫、人員救護處理工作。

②應急處理中心主要成員遇有會議或其他活動時應當立即停止,迅速進入響應工作程序的實施,按本部門應急措施協調做好救護、供給等應急處理工作。

(4)若發現防疫工作有擴大和蔓延趨勢時,可采取下列緊急措施:

①限制或停止疫源地的人群聚集的活動;

②(疫源地)停止施工,停止會議、住宿等;

③臨時調用房屋、交通工具;

④控制可能被污染的飲用水源;

⑤控制可能被污染的熟食、半成品食物及餐具;

⑥協助醫療機構做好垂危病人的運送和救治工作;

⑦協助醫療機構對現場周圍接觸者,視情況采取疏散、個人預防、醫學巡視及觀察等措施。

2應急處理措施程序

2.1若發生疫情的處理方法

(1)加強健康教育。在疫點區域內開展飲水、飲食衛生、糞便管理、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衛生防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及指導,加強工作人員和群眾個人防護,保護健康人群。

(2)傳染病爆發、流行時,除采取隔離治療病人、帶菌者外,并劃定重點疫點,對發生防疫點、區的環境、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隨時消毒工作。

(3)開展除害工作,消滅鼠、蚤、蠅、蚊等病媒體。

(4)對疫源地,立即組織力量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1.2施工現場意外傷害急救原則

(1)遇到意外傷害發生時,不要驚慌失措,要保持鎮靜,并設法維持好現場的秩序;

(2)在周圍環境不危及生命條件下,一般不要輕易隨便搬動傷員;

(3)暫不要給傷病員喝任何飲料和進食;

(4)發生意外,而現場無人時,應向周圍大聲呼救,請求來人幫助不要單獨留下傷病員無人照管;

(5)根據傷情對病員邊分類邊搶救,處理的原則是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近后遠;

(6)對呼吸困難、窒息和心跳停止的傷病員,從速置頭于后仰位、托起下頜、使呼吸道暢通,同時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復蘇操作,原地搶救;

(7)對傷情穩定,估計轉運途中不會加重傷情的傷病員,迅速組織人力,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分別轉運到附近的醫療單位急救;

(8)遇到嚴重事故、災害或中毒時,除急救呼叫外,還應立即向有關政府相關部門報告;

(9)現場搶救一切行動必須服從有關領導的統一指揮,不可各自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