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工地急救措施制度

建筑工地急救措施制度

2024-07-22 閱讀 5328

建筑工地任務重,工程繁多,條件簡陋,各種突發性疾病和意外傷害事故常有發生。以下介紹幾種現場應急處理要求和方法。

一.高熱(體溫39℃以上)

(一)物理降溫

1.用冰袋敷頭部;

2.酒精加冷水擦拭病人頸部、腋下、腹股溝;

3.多喝冷開水或冷飲;

4.用井水浸浴。

(二)即送醫院診治

二.中暑

(一)即將病人搬到陰涼地方平臥,解開衣領,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頭部,快速扇風,同時可以服用一些人丹或十滴水。

(二)重病人即送醫院救治,送醫院途中可用冰塊或冰棒敷在頭部、腋下、腹股溝處,或用井水和冷水反復擦身、扇風進行降溫。

三.觸電

(一)急救才切勿直接接觸傷員,應立即切斷電源,或迅速用不導電物體如干燥的木棍、竹棒等使傷員盡快脫離電源。

(二)傷員脫離電源后,應檢查傷員全身情況,并同時進行現場急救:

對輕癥傷員,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自主者,傷員就地平臥,嚴密觀察。

對重癥傷員,如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此項搶救一定要堅持到醫院醫務人員接替救治為止。

四.擠壓傷擠壓傷,多見于建筑物和堆積物的倒塌、塌方等,受傷處可為某一肢體,也可見于軀干大部分,常引起組織出血或壞死,嚴重可危及生命。

現場急救措施:

(一)迅速解除壓迫物,動作要輕。先解除頭部壓迫物,去除口鼻內泥沙,然后解除其他部位壓迫物。

(二)盡量減少傷肢活動,不能抬高傷肢或按摩肢體,用夾板作臨時固定,然后搬運傷員。

(三)受傷肢體應暴露在涼爽的空氣中,或用冷水降低傷肢溫度,以減少組織代謝,延遲感染時間。

(四)爭取時間送醫院救治。

五、擦傷

表皮被粗糙的東西擦破引起,對較淺的干凈傷口,涂上紅汞藥水即可。如果傷口表面較臟,應用涼開水充分沖洗,防止污物嵌入組織,尤其面部擦傷更應注意。傷口沖洗干凈后,紅汞藥水,再用干凈的紗布包扎。如無感染2~3天結痂自愈。如有輕微感染,要每天清洗患處,涂龍膽紫藥水。

六、挫傷

因碰撞跌倒造成的皮下組織損傷,局部出現青紫瘀血,局部脹痛,可用冷溫毛巾敷局部12分鐘左右,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一般5~7天瘀血塊被吸收而自愈。

七、扭傷

由于關節部位的猛烈扭轉,而撕裂拉傷了關節囊、韌帶或肌健。如肢體扭傷,抬高患肢,局部敷紅花油、五虎丹或七厘散(用酒或水將藥調成糊狀)涂于患處,待藥略干后用布帶稍用力把扭傷部位纏裹,每天敷藥1~2次,一般2~3天可恢復活動。腰部扭傷病人應在硬板床上躺臥休息,如未見如轉應送醫院檢查治療。

八、刺傷

多由于鐵釘、木刺待刺破人體而發生,傷口一般小而深。如刺入物較干凈而且刺入不深,可立即撥出使傷口自然流血,起到沖洗傷口的作用。若小刺不易撥除時可用碘酒、酒精或白酒等擦拭傷口周圍,用縫針在開水中燙后或用酒精棉球擦后進行撥除,刺破除后涂碘酒后用干紗布包扎,2~3天不沾水可自愈。刺入物臟而不易撥除,應送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以預防感染破傷風。

九、遇突發事件或意外事故,需撥打120進行電話呼救時,須知以下事項:

(一)呼救時牢記依次報告下列內容:

1.傷病員出事所在地的詳細地址;

2.簡述病人主要情況,如昏迷,抽搐,出血,骨折等。

以便救護人員有所準備,及時投入搶救。

3.報告呼救者姓名,呼救地的電話號碼,以防萬一找不到,可與呼救者及時取得聯系。

4.講清已進行了哪些處理。

5.待對方答復后再掛斷電話。

(二)呼救后準備

1.應派人等候救護車到來,以便及時引導救護車出入。

2.清除雜物,使道路暢通,以便病人運送。

3.準備好病人必須攜帶物品,繼續必要的搶救處理。

篇2:項目工地急救員:安全責任制

項目工地急救員安全責任制

1、認真學習有關急救常識和救護知識。

2、發生工傷事故應對傷員及時進行現場救護,如:人工呼吸,心臟胸外擠壓法,邊救護邊打120。

3、遵守紀律,堅守崗位,一旦發生以外事故,必須立即到位。

4、急救員必須忠于職守,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

5、對工地的急救藥品,器材,嚴格管理。

6、定期對作業人員進行衛生常識教育,讓廣大職工講好個人衛生,預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