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設備設施安全管理規范
一、一般規定
1、嚴禁攜帶火種、非防爆型無線通信設備進入場站內生產區,瓶組間、存瓶間等,未經批準嚴禁在上述生產區從事可能產生火花性質的操作。
2、站內防雷設施、防靜電裝置應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每年雨季前及入冬前2次對接地電阻進行檢測,其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要求。
3、定期對用于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裝卸車、灌瓶、加液、加氣用的橡膠和金屬軟管及液化氣加氣槍防拉斷閥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卸車軟管每年進行打壓試驗,打壓不合格和外皮有龜裂的應及時進行更換。
4、進入壓縮機房、氣瓶間、燃氣調壓室及其他有限空間作業前應先檢查有無燃氣泄漏和其他有害氣體并進行氧份檢測,確定安全后方可進入。
5、進入壓縮機房、氣瓶間、燃氣調壓室及其他有限空間作業時,應根據需要穿戴防護用具,系好安全帶、安全繩;作業必須2人以上,1人作業,1人監護。作業人員應輪換操作。
6、維修電氣設備時,應切斷電源;帶氣進行維護檢修時,應使用防爆工具或采取防爆措施,防止作業過程中產生火花。
7、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時必須使用36伏安全電壓以下的照明及防爆電動工具。
8、各場站及超過30個瓶的瓶組間必須24小時值守。
二、設備管理
(一)壓縮機、烴泵的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運行壓力、溫度、密封、潤滑、冷卻和通風系統無異常。
2進、出口閥門開關靈活,連接部件緊固,運動部件平穩,無異響、過熱、泄漏及異常振動等。
3現場壓力、溫度等一次儀表正常、各運行參數應在規定范圍內。
4各項自動、連鎖保護裝置應正常。
5當有下列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停車處理:
1)自動、連鎖保護裝置失靈。
2)潤滑、冷卻、通風系統出現異常。
3)壓縮機運行壓力高于規定壓力。
4)壓縮機、烴泵、電動機、發動機等有異聲、異常振動、過熱、泄漏等現象。
6壓縮機檢修完畢重新啟動前應對設備進行置換,置換合格后方可開機。
7壓縮機、烴泵的大、中、小修理,應按設備的保養、維護標準執行。
8壓縮機、烴泵所配備的儀表每半年校驗一次,安全閥每一年校驗一次。
9定期對壓縮機及其附屬、配套設施進行排污,污物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二)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的加氣站、灌瓶間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根據灌裝設備、介質的不同,采用相應的運行管理方式
2灌裝前應對灌裝設備進行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各灌裝系統連接部位緊固,運動部位應平穩,無異響、過熱、異常振動;
2)自動、連鎖保護裝置應正常;
3)氣動閥、手搖油泵系統的壓力、密封、潤滑正常;
4)使用的灌裝秤、加氣機應在檢定的有效期內,灌裝秤灌裝前應進行校準;
3對站內管道、閥門應定期進行巡檢和定期維護,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閥門無銹蝕;2)站內管道無泄漏;
3)閥門和接頭沒有泄漏、損壞現象;
4)定期對閥門進行啟閉操作和維護保養,無法啟閉或關閉不嚴的閥門,要及時維修或更換;
4灌裝前應對在用氣瓶進行檢查.發現下列情況時不得灌裝:
1)未取得國家頒發制造許可證的生產廠生產的氣瓶;
2)外表損傷、腐蝕、變形嚴重以及被判報廢的氣瓶;
3)超過檢測周期的氣瓶;
4)新投用的未經置換或未抽真空處理的氣瓶;
5)未張貼電子標簽的車用瓶;
6)絕熱氣瓶失去真空度的;
5氣瓶灌裝后應對其灌裝重量和氣密性進行逐瓶復檢。合格的氣瓶加封塑封防偽標志。
6加氣、卸氣設備的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軟管根據使用情況定期更換;
2)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灌裝秤、加氣機定期進行檢定;
3)加氣、卸氣前應檢查系統連接部位,確認密封良好,自動、連鎖保護裝置正常,接好地線;
4)卸(裝)車時操作人員不得離開現場,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具,液化天然氣裝卸車時人體未受保護部分不得接觸未經隔離裝有液化天然氣的管道和容器;
5)液化天然氣卸(裝)車結束之后,應使拆卸下的低溫軟管處于自然伸縮狀態;嚴禁強力彎曲,恢復常溫后,應對其接口采取封堵措施;
6)卸(裝)車作業結束后,應對卸(裝)車管道內的液體燃氣進行回收或排空,嚴禁液體燃氣滯留在密閉管段內;
(三)儲罐及附件的運行、維護符合下列要求:
1儲罐及附件的運行、維護和保養,根據各場站內設施的工藝特點及國家現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進行。
2站內值班操作人員必須定時、定線進行巡檢,并記錄儲罐液位、壓力和溫度等參數。儲罐進出液時,應觀察液位和壓力變化情況。
3當儲罐壓力超出范圍且安全閥起跳時,且外界溫度超過35℃時應啟動噴淋降溫。
4進入冬季后,要對儲罐的排污管、閥門、液位計、液相管采取保溫防凍措施,并定期對儲罐進行排水、排污。
5儲罐的第一道閥門應為常開狀態。閥門應經常維護,保持其啟閉靈活。
6每年對安全閥進行一次校驗。
7每年定期對閥門做密封和啟閉性能測試,當閥門無法正常啟閉或關閉不嚴時,要及時維修或更換。
8液化石油氣儲罐檢修時進行氣密試驗采用充惰性氣體和充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但是采用充水方法時,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
9地下儲罐應定期檢查儲罐的防腐涂層及腐蝕情況,設有電保護裝置的應定期檢測,每年不應少于2次。
10儲罐區內水封井應保持正常的水位。
11液化天然氣儲罐必須采用惰性氣體進行試壓,不得使用空氣和水。
12每年對真空絕熱儲罐蒸發率進行檢查;每2年對其檢測1次真空度。
13不同來源、不同組分的液化天然氣宜存放在不同的儲罐中,并應密切監測氣化速率。
14對較長時間儲存液化天然氣且不向外輸氣的儲罐,應定期進行倒罐處理。
(四)瓶裝供應站和瓶組氣化站
瓶裝供應站的安全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
1空瓶、實瓶按指定區域分別存放,并設標志,漏氣瓶或其他不合格氣瓶應及時處理,不得在站內存放。
2氣瓶直立碼放且不得超過2層;50kg氣瓶應單層碼放,并應留有通道。
3氣瓶總容量不得超出設計的數量,存放數量及接口數不得隨意更改。
4對無人值守的瓶組站應每日定期巡查,站內密封點應無泄漏,管道及設備應運行正常,瓶組站周邊環境良好,并做好巡查記錄。
5瓶組站的工藝管道應有明確的工藝流向標志,閥門開、關狀態明晰,安全附件齊全。
6站內滅火器每年定期檢查和補充。
(五)調壓器及附屬設備(包括各瓶組間、場站內)的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巡檢各連接點及調壓器工作情況。當發現有燃氣泄漏及調壓器有喘息、壓力跳動等問題時,應及時處理。
2及時清除各部位油污、銹斑,不得有腐蝕和損傷。
3對新投入使用和保養修理后重新啟用的調壓器,必須經過調試達到技術要求后方可投入運行。
4對停氣后重新啟用的調壓器,應檢查進出口壓力及有關參數。
5定期檢查過濾器前后壓差,并及時排污和清洗。
6定期對切斷閥等安全裝置進行可靠性檢查。
7瓶組供應站內配有伴熱系統的調壓裝置,在瓶組卸壓時應觀察各級調壓器熱媒的進水和回水溫度,不得超出正常范圍。
(六)氣瓶運輸
1運輸氣瓶的車輛應符合下列規定:
1)必須是取得運輸危險化學品相關手續的車輛;
2)必須取得危險化學品運輸準運證和化學危險品運輸駕駛證;
3)車廂必須為敞開式;
4)配備足夠的干粉滅火器;
5)配備GPS定位系統;
2氣瓶運輸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運輸車輛上的氣瓶,應直立碼放,且不得超過兩層。運輸50kg氣瓶應單層碼放。并應固定良好.不應搖擺、碰撞;
2)氣瓶裝卸不得摔砸、倒臥、拉拖;
3)氣瓶運輸車輛嚴禁攜帶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4)隨車人員嚴禁吸煙;
篇2:燃油燃氣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一、燃油鍋爐操作規程
(一)司爐工人必須操作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登記檢驗合格的鍋爐。
(二)獨立操作的司爐工人須持有司爐操作證,且你符合操作爐型和類別要求。
(三)鍋爐點火前應做到鍋爐體、燃燒機和其他輔機、所有附件、閥門、給水、供油系統電路和電控部門等檢查,并確認正常。
(四)打開放空氣閥門,向鍋內進水(可用排水的方法檢查水位的控制,報警系統工作是否正常)水位略低于正常水位。
(五)用“手動”啟動風機,吹掃爐膛,將控制系統調至“自動”位置,然后按下“啟動”開關,鍋爐就會按照規定的程序:吹掃--點火--燃燒(大火或小火)--暫時停爐。如點火程序有故障,可繼續手動風機吹掃,再重新點火,如點火三次不成功,須停止點火和供油,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才能重新點火。
(六)當鍋內壓力升至稍大于大氣壓,空氣閥有蒸汽昌出時,便可關閉空氣閥。
(七)鍋爐升壓過程,要按規定的要求做好檢查及各項操作,確認正常后才能進行供汽或并爐。
(八)正常運行后,應經常調整供油、送風和給水(全自動鍋爐除外),保持水位和氣壓穩定,適應負荷需要,保證供汽。
(九)運行中每小時應進行巡視檢查一次,并規定做好各項記錄,簽姓名確認。
(十)每班應進行沖洗水位表及排污各一次,安全閥排汽試驗,壓力表沖洗存水彎管和各項安全保護裝置校驗應按規定的要求進行,并如實填寫記錄,簽姓名認可。
(十一)正常停爐時要先停止供油,稍后停止送風,保持水位高于正常水位。
(十二)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緊急停爐:
1、水位降到下極限以下仍不熄火和自動給水;
2、不斷加大給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繼續下降;
3、水位超過最高可見水位(滿水),經放水仍不能見到水位;
4、給水泵全部失效或給水系統故障,不能向鍋爐進水;
5、水位表、安全閥和壓力調節器全部失效;
6、設置在汽空間的壓力表全部失效;
7、鍋爐元件損壞、危及運行人員安全;
8、燃燒設備損壞,爐墻倒塌或鍋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
9、其它異常情況危及鍋爐安全運行
二、燃氣鍋爐操作規程
(一)凡操作鍋爐的人員必須熟知所操作鍋爐的性能和有關安全知識,持證上崗。非本崗人員嚴禁操作。值班人員應嚴格按照規定認真做好運行記錄和交接班記錄,交接班應將設備及運
行的安全情況進行交底。交接班時要檢查鍋爐是否完好。
(二)鍋爐及安全附件應檢驗合格,并在有效期內。
(三)鍋爐運行前應具備的條件和檢查項目:
?1.檢查天然氣壓力是否正常,天然氣過濾是否正常通氣,燃燒時油泵及過濾器應能正常過油,打開天然氣供氣閥門燃油時應打開供油閥門;
?2.檢查水泵是否正常,并打開給水系統各部位閥門、風門,手動位置時煙道應在打開的位置,應將電控柜上泵選擇開關選擇在適當的位置;
?3.檢查安全附件應處在正常的位置上,水位表、壓力表應處在開的位置上;
?4.各操作部位應有良好的照明設施;
?5.除氧器能正常運行;
?6.軟化水設備能正常運行,軟化水應符和GB1576的標準,軟水箱內水位正常,水泵運行無故障。
(四)開機
?1.接通電控柜的電源總開光,檢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故障是否有信號,如果無信號應采取相應措施或檢查修理,排除故障;
?2.燃燒器進入自動清掃、點火、部分負荷、全負荷運行狀態;
?3.在升至一定壓力時,應進行定期排污一次,如蒸汽鍋爐沖洗水位表一次,并檢查爐內水位;
(五)爐水控制指標:
1.爐水堿度6~26mmol/L
2.爐水含氧量≤0.1mg/L
3.給水硬度≤0.03mmol/L
4.爐水PH值10~12
(六)正常停爐:
1.關閉鍋爐運行開關
2.關閉天燃氣閥門
?3.鍋筒內壓力降低
?4.鍋筒內水位處于高水位
?5.檢查排污閥是否關閉嚴密
?6.關閉鍋爐上水泵閥門
?7.關閉電源總開關
(七)事故停爐:
?1.當發現鍋爐本體產生異常現象,安全控制裝置失靈應按動緊急斷開鈕,停止鍋爐運行;
?2.鍋爐給水泵損壞,調解裝置失靈,應按動緊急斷開鈕,停止鍋爐運行;
?3.當電力燃料方面出現問題時應采取按動急斷開鈕;
?4.當有危害鍋爐或人身安全現象時均應采取緊急停爐;
(八)臨時停電注意事項:
?1.迅速關閉主蒸汽閥、防止鍋筒失水;
?2.關閉電源總開關和天然氣閥門;
?3.關閉鍋爐表面排污閥門防止鍋爐出現其它故障;
?4.關閉除氧器供氣閥門;
?5.按正常停爐順序,檢查鍋爐燃料,汽、水閥門是否符合停爐要求。
?(九)燃氣供應不足時的注意事項:
1.迅速與天然氣調度取得聯系問清事故原因,并采取相應可行的措施;
2.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
3.隨時觀察燃燒情況,火焰正常為麥黃色。
三、燃氣灶具安全操作規程
(一)使用燃氣前,檢查所有的灶具燃氣閥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如關閉,可打開總閥門。
?(二)檢查各灶具的點火系統及火種是否完好,如有故障,應立即排除,否則不可使用。
?(三)用后要及時關閉所有灶具的閥門,并安排一名值班人員,負責檢查各灶具的閥門關閉情況,而后關閉燃氣總閥門。
?(四)定期檢查管道、閥門是否漏氣,如有異常及時處置,處置有困難的要及時向燃氣專業部門報修。
篇3:燃氣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天然氣具有比重輕、易燃、易爆炸等特性。天然氣與氧氣可形成具有很大爆炸力的混合物,在空氣中,天然氣占總體體積超15%時,遇明火即發生爆炸,在缺少氧氣條件下燃燒,易產生一氧化碳,硫化氫含量較高的天然氣,人員一旦接觸,很快就會發生急性中毒,為安全使用天然氣保證公司安全生產故制定本安全規程。
1.操作人員必須熟悉,了解天然氣的特性及其設備操作要求,并經操作訓練與考試合格。操作人員不準獨立進入配氣站。
2.非操作人員未經許可,不準進入配氣站。外單位人員未經有關部門批準,禁止進入配氣站。值班人員應隨時提高警惕,嚴防破壞,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并向領導報告。
3.非操作人員不得任意動用設備、儀表。
4.嚴格遵守防火制度,配氣站內及設備擺放點嚴禁煙火,嚴禁堆放易燃物。在站內進行動火工程,必須有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并經有關部門和領導批準方可施工。
5.嚴禁利用天然氣管道作電焊接地線。嚴禁用鐵器敲擊管道與閥體,以免引起火花。
6.使用天然氣的場所應備有足夠數量的消防器材。
7.配氣站內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并應有事故排風裝置,每班檢查完好。每月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對查出的隱患和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處理。
8.天然氣引入使用點母管上的總關閉閥應裝設在安全和便于操作的地點,且應無泄漏,經常保持完好,有油水分離器或排水管時,應每班進行排污。
9.天然氣配氣站及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和交接班制度,認真作好值班記錄,工作期間不得擅離職守。
10.操作人員每班前后觀察一次氣量和壓力變化及高、低警報器,調壓系統的安全閥,并做詳細記錄。當氣流量、壓力發生較大變化或有其它異常現象出現時,要仔細觀察,找出原因,進行處理,重大問題要及時向車間和設備部門匯報。
11.點火前應先檢查各種閥門,管道等是否有漏氣、漏風等現象,鼓氣設備等是否運轉正常,煙道抽力是否符合開爐標準,操作區內是否有明火。
12.必須按設備操作使用說明正確操作,禁止違章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