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燃油燃氣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燃油燃氣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3771

一、燃油鍋爐操作規程

(一)司爐工人必須操作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登記檢驗合格的鍋爐。

(二)獨立操作的司爐工人須持有司爐操作證,且你符合操作爐型和類別要求。

(三)鍋爐點火前應做到鍋爐體、燃燒機和其他輔機、所有附件、閥門、給水、供油系統電路和電控部門等檢查,并確認正常。

(四)打開放空氣閥門,向鍋內進水(可用排水的方法檢查水位的控制,報警系統工作是否正常)水位略低于正常水位。

(五)用“手動”啟動風機,吹掃爐膛,將控制系統調至“自動”位置,然后按下“啟動”開關,鍋爐就會按照規定的程序:吹掃--點火--燃燒(大火或小火)--暫時停爐。如點火程序有故障,可繼續手動風機吹掃,再重新點火,如點火三次不成功,須停止點火和供油,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才能重新點火。

(六)當鍋內壓力升至稍大于大氣壓,空氣閥有蒸汽昌出時,便可關閉空氣閥。

(七)鍋爐升壓過程,要按規定的要求做好檢查及各項操作,確認正常后才能進行供汽或并爐。

(八)正常運行后,應經常調整供油、送風和給水(全自動鍋爐除外),保持水位和氣壓穩定,適應負荷需要,保證供汽。

(九)運行中每小時應進行巡視檢查一次,并規定做好各項記錄,簽姓名確認。

(十)每班應進行沖洗水位表及排污各一次,安全閥排汽試驗,壓力表沖洗存水彎管和各項安全保護裝置校驗應按規定的要求進行,并如實填寫記錄,簽姓名認可。

(十一)正常停爐時要先停止供油,稍后停止送風,保持水位高于正常水位。

(十二)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緊急停爐:

1、水位降到下極限以下仍不熄火和自動給水;

2、不斷加大給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繼續下降;

3、水位超過最高可見水位(滿水),經放水仍不能見到水位;

4、給水泵全部失效或給水系統故障,不能向鍋爐進水;

5、水位表、安全閥和壓力調節器全部失效;

6、設置在汽空間的壓力表全部失效;

7、鍋爐元件損壞、危及運行人員安全;

8、燃燒設備損壞,爐墻倒塌或鍋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

9、其它異常情況危及鍋爐安全運行

二、燃氣鍋爐操作規程

(一)凡操作鍋爐的人員必須熟知所操作鍋爐的性能和有關安全知識,持證上崗。非本崗人員嚴禁操作。值班人員應嚴格按照規定認真做好運行記錄和交接班記錄,交接班應將設備及運

行的安全情況進行交底。交接班時要檢查鍋爐是否完好。

(二)鍋爐及安全附件應檢驗合格,并在有效期內。

(三)鍋爐運行前應具備的條件和檢查項目:

?1.檢查天然氣壓力是否正常,天然氣過濾是否正常通氣,燃燒時油泵及過濾器應能正常過油,打開天然氣供氣閥門燃油時應打開供油閥門;

?2.檢查水泵是否正常,并打開給水系統各部位閥門、風門,手動位置時煙道應在打開的位置,應將電控柜上泵選擇開關選擇在適當的位置;

?3.檢查安全附件應處在正常的位置上,水位表、壓力表應處在開的位置上;

?4.各操作部位應有良好的照明設施;

?5.除氧器能正常運行;

?6.軟化水設備能正常運行,軟化水應符和GB1576的標準,軟水箱內水位正常,水泵運行無故障。

(四)開機

?1.接通電控柜的電源總開光,檢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故障是否有信號,如果無信號應采取相應措施或檢查修理,排除故障;

?2.燃燒器進入自動清掃、點火、部分負荷、全負荷運行狀態;

?3.在升至一定壓力時,應進行定期排污一次,如蒸汽鍋爐沖洗水位表一次,并檢查爐內水位;

(五)爐水控制指標:

1.爐水堿度6~26mmol/L

2.爐水含氧量≤0.1mg/L

3.給水硬度≤0.03mmol/L

4.爐水PH值10~12

(六)正常停爐:

1.關閉鍋爐運行開關

2.關閉天燃氣閥門

?3.鍋筒內壓力降低

?4.鍋筒內水位處于高水位

?5.檢查排污閥是否關閉嚴密

?6.關閉鍋爐上水泵閥門

?7.關閉電源總開關

(七)事故停爐:

?1.當發現鍋爐本體產生異常現象,安全控制裝置失靈應按動緊急斷開鈕,停止鍋爐運行;

?2.鍋爐給水泵損壞,調解裝置失靈,應按動緊急斷開鈕,停止鍋爐運行;

?3.當電力燃料方面出現問題時應采取按動急斷開鈕;

?4.當有危害鍋爐或人身安全現象時均應采取緊急停爐;

(八)臨時停電注意事項:

?1.迅速關閉主蒸汽閥、防止鍋筒失水;

?2.關閉電源總開關和天然氣閥門;

?3.關閉鍋爐表面排污閥門防止鍋爐出現其它故障;

?4.關閉除氧器供氣閥門;

?5.按正常停爐順序,檢查鍋爐燃料,汽、水閥門是否符合停爐要求。

?(九)燃氣供應不足時的注意事項:

1.迅速與天然氣調度取得聯系問清事故原因,并采取相應可行的措施;

2.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

3.隨時觀察燃燒情況,火焰正常為麥黃色。

三、燃氣灶具安全操作規程

(一)使用燃氣前,檢查所有的灶具燃氣閥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如關閉,可打開總閥門。

?(二)檢查各灶具的點火系統及火種是否完好,如有故障,應立即排除,否則不可使用。

?(三)用后要及時關閉所有灶具的閥門,并安排一名值班人員,負責檢查各灶具的閥門關閉情況,而后關閉燃氣總閥門。

?(四)定期檢查管道、閥門是否漏氣,如有異常及時處置,處置有困難的要及時向燃氣專業部門報修。

篇2:燃氣設備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維護保養檢查制度

一、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慈溪海川天然氣管網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工藝場站、閥室燃氣設備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的維護保養。

二、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國務院第549號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2009修正)》

CJJ51-20**《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

三、名詞解釋

3.1安全附件

是為了使壓力容器安全運行而安裝在設備上的一種安全裝置。包括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等。

3.2安全保護裝置

是在設備運行中出現異常、發生故障甚至危險的情況下,能及時發出警報和指示信號,使其得到迅速處理和切斷的裝置。包括自動切斷系統、自動放散系統等。

3.3維護

又稱預防性維護,為保障燃氣設施的正常運行,預防事故發生所進行的檢查、保養及維修作業

3.3巡查

即巡回檢查,是指在燃氣設備設施運行過程中,對其技術狀況進行的定期或隨即流動性檢查。一般是利用人的“五感”(視、聽、嗅、味、觸)和簡單的工具儀器,定點、定周期、對制定部位進行檢查。目的是及時發現設備隱患和潛在的缺陷,提前采取預防措施。

3.4保養

通過擦拭、清掃、潤滑、調整、防腐等一般方法對設備進行護理,以維持和保護設備的性能和技術狀況。

3.5強制性檢驗

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的特種設備如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等,在其使用過程中,根據國家有關安全技術規程的規定按一定周期進行的檢驗;也稱定期檢驗。強制性檢驗通常委托有資質(包括國家或地方質檢局核準的)的第三方進行。

四、維護目標

通過對燃氣設備安全附件和安全保護裝置的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提高設備完好率,保證設備運行中出現異常、發生故障甚至危險的情況下,能迅速處理和切斷,確保燃氣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五、設備安全附件、安全裝置維護保養規程

5.1電動、氣動閥和安全閥

5.1.1日常檢查

每周檢查閥門外漏情況;

每周檢查電動閥、緊急切斷閥現場啟閉狀態是否于監控系統顯示一致;

每周檢查安全閥根部閥處于常開狀態,檢查安全閥鉛封保護、校驗牌是否完好;

每月檢查電磁閥、驅氣系統等工作狀況是否正常。

5.1.2季度/半年維護

每季度檢查切斷閥啟閉靈活性,手動開啟關閉切斷閥數次,以避免燃氣中的雜志黏住閥門中運動件;

每半年應對遠程操控的閥門進行遠程開關操作功能的測試,并復核驅動設定值;

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定期更換電動閥減速箱中的潤滑油。

5.1.3定期檢驗

安全閥每半年委托定期校驗。

5.2壓力表/差壓表

5.2.1月度檢查

表玻璃應保持無色透明壓力表的表盤分度應清晰完整,各部件完整無銹蝕、無松動、無指針過幅擺動和無滲漏;

檢查檢驗標簽是否在有效期內;

在測量范圍內,指針偏移應平穩,無跳動和卡住現象;

檢查壓力表能否回零;

檢查壓力表引到管、儀表閥門和連接部位不滲漏、不堵塞;

檢查壓力表儀表閥是否處于開啟狀態,差壓表平衡閥是否處于關閉狀態;

5.2.2定期檢驗

用于安全防護的壓力表需送當地技術監督局或授權檢定機構檢定,鑒定周期一般為半年。

5.3變送器及電接點開關

5.3.1每周檢查

進行衛生清掃,保持變送器及其附件的清潔;

檢查取源管路及閥門接頭處有無泄漏現象。

5.3.2月度檢查

檢查變送器零部件完整無缺、無銹蝕、損壞;

外殼及外露部件表面覆蓋層、面板及銘牌、標識清洗無誤;

緊固件不得松動,接插件接觸良好,端子接線牢固;

檢查儀表零點和顯示值應清晰和準確。

5.3.3年度維護

信號電纜及電源電纜無損壞,接線牢靠;

電源電壓在規定范圍內;

對變送器接地電阻進行測試,連接后應用萬用表檢測正負接線端;

在冬季前檢查壓力取源管路保溫伴熱良好。

5.3.4定期檢驗

附屬于貿易計量和安全防護累的變送器,根據《壓力變送器檢定規程》JJG882,壓力變送器和壓力開關檢定周期一般為1年。

5.4溫度變送器維護

5.4.1每周檢查

進行衛生清掃,保持變送器及其附件的清潔;

檢查取源部件接頭是否泄漏。

5.4.2月度檢查

檢查變送器零部件完整無缺,無嚴重銹蝕、損壞;

外殼及外露部件表面覆蓋層、面板及銘牌、標識清晰無誤;

緊固件不得松動,接插件接觸良好,端子接線牢固;

檢查儀表零點和顯示值的準確性,變送器零點和顯示值準確、真實。

5.4.3年度維護

信號電纜及電源電纜無損壞、接線牢靠;

電源電壓在規定范圍內;

對溫度變送器的計量準確性進行檢查;

對變送器接地電阻進行測試,連接后應用萬用表檢測正負接線端。

5.4.4定期檢驗

附屬于貿易流量計的溫度變送器,應與流量計同時檢定,具體根據當地部門要求執行;

用于安全防護累的溫度變送器,檢定周期一般為1年。

5.5可燃氣體報警控制系統

適用于場站內固定設置的可燃氣體報警探測器。

5.5.1月度檢查

外殼及外露部件表面覆蓋層、面板及銘牌、檢驗牌均應光潔完好,無銹蝕;

探測器的防塵、防雨罩進行清潔;

信號電纜及電源電纜無損壞,接線牢靠;

信號電纜及電源電纜無損壞,接線牢靠;

對可燃氣體探測器進行靈敏度測試。

5.5.2年度維護

電源電壓在規定范圍內;

對探測器接地電阻進行測試;

對可燃氣體探測器進行功能性檢查,包括探測器的報警動作值、聯動功能、聲光報警功能及標準氣標定;

5.5.3定期檢驗

可燃氣體探測器的定期檢驗周期,一般為1年,更換感應元件后應及時送檢。

5.6SCADA站控系統

5.6.1每日檢查

5.6.1.1控制中心和有人值守站

通過人機界面檢查全線各站或本站管道工藝運行和設備狀態;

操作員工作站運行狀態;

人機界面上重要參數與現場儀表指示的差異;

人機界面上閥門與現場閥門狀態的差異;

PLC/RTU/安全儀表系統運行狀態;

通訊和網絡設備運行狀態;

站控室監控儀表裝置運行狀態;

UPS電源運行狀態;

機柜內接線狀態;

機房溫度、濕度范圍及空調運行狀態;

機房的防塵、防水、防動物設施狀態;

儀表設備動力源、管路和管線技術狀態;

儀表控制設備的清潔;

檢查常用維護工具儀表是否完備、齊全。

5.6.1.2無人值守站

在遠程終端上對無人值守站的儀表自動化設備運行進行檢查。

5.6.2月度檢查

每月至少檢查1次無人值守站現場;

5.6.2.1檢測內容

測量儀表檢定和校準;

執行器和常用設備控制系統進行檢查和維護(罐區消防系統除外);

上位機重要參數與現場儀表指示的差異檢查;

上位機閥門與現場閥門狀態的差異檢查;

PLC/RTC/安全儀表系統檢查;

儀表接線箱進行嚴密性和防爆性檢查;

通訊和網絡蛇裝置檢查;

機房內環境溫度、濕度、防動物設施和接地電阻的阻值檢查;

對空調機進行維護保養;

UPS斷電后持續供電時間檢查;

儀表設備動力源、管路和管線技術狀態;

緊固機柜內所有非彈簧接線端子螺絲,搞好設備的清潔;

5.6.3年度檢查

每年至少檢查1次場站現場儀表和SCADA系統;

除月度檢查的內容外,每年安排一次如下工作內容;

對操作員工作站進行一次磁盤清理;

進行熱備冗余計算機設備和通信信道的切換試驗,記錄切換時間,檢查系統運行狀態;

對各站調節回路的手動-自動切換、手動輸出和PID參數設置等進行檢查;

對計算機和受控設備進行聯動試驗,不具備聯動條件時可通過臨時的調整確定設定值;

5.6.4軟件維護

每季度進行計算機病毒檢查和防護軟件更新;

每半年對報警及聯鎖設定值、歷史記錄等數據人工備份一次;

每年對系統軟件、用戶軟件備份進行更新;

5.6.7緊急切斷閥

每日檢查是否泄漏;

每月對緊接切斷閥進行一次切斷試驗;

每月測試啟動調節閥能否自動逐步開關,于設置情況是否一致。

篇3:燃氣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一、一般規定:

1、嚴禁攜帶火種、非防爆型無線通信設備進入場站內生產區,瓶組間、存瓶間等,未經批準嚴禁在上述生產區從事可能產生火花性質的操作。

2、站內防雷設施、防靜電裝置應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每年雨季前及入冬前2次對接地電阻進行檢測,其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要求。

3、定期對用于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裝卸車、灌瓶、加液、加氣用的橡膠和金屬軟管及液化氣加氣槍防拉斷閥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卸車軟管每年進行打壓試驗,打壓不合格和外皮有龜裂的應及時進行更換。

4、進入壓縮機房、氣瓶間、燃氣調壓室及其他有限空間作業前應先檢查有無燃氣泄漏和其他有害氣體并進行氧份檢測,確定安全后方可進入。

5、進入壓縮機房、氣瓶間、燃氣調壓室及其他有限空間作業時,應根據需要穿戴防護用具,系好安全帶、安全繩;作業必須2人以上,1人作業,1人監護。作業人員應輪換操作。

6、維修電氣設備時,應切斷電源;帶氣進行維護檢修時,應使用防爆工具或采取防爆措施,防止作業過程中產生火花。

7、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時必須使用36伏安全電壓以下的照明及防爆電動工具。

8、各場站及超過30個瓶的瓶組間必須24小時值守。

二、設備管理(一)壓縮機、烴泵的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運行壓力、溫度、密封、潤滑、冷卻和通風系統無異常。

2進、出口閥門開關靈活,連接部件緊固,運動部件平穩,無異響、過熱、泄漏及異常振動等。

3現場壓力、溫度等一次儀表正常、各運行參數應在規定范圍內。

4各項自動、連鎖保護裝置應正常。

5當有下列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停車處理:

1)自動、連鎖保護裝置失靈;

2)潤滑、冷卻、通風系統出現異常;

3)壓縮機運行壓力高于規定壓力;

4)壓縮機、烴泵、電動機、發動機等有異聲、異常振動、過熱、泄漏等現象。

6壓縮機檢修完畢重新啟動前應對設備進行置換,置換合格后方可開機。

7壓縮機、烴泵的大、中、小修理,應按設備的保養、維護標準執行。

8壓縮機、烴泵所配備的儀表每半年校驗一次,安全閥每一年校驗一次。

9定期對壓縮機及其附屬、配套設施進行排污,污物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排放。(二)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的加氣站、灌瓶間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根據灌裝設備、介質的不同,采用相應的運行管理方式,但是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2灌裝前應對灌裝設備進行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各灌裝系統連接部位緊固,運動部位應平穩,無異響、過熱、異常振動;

2)自動、連鎖保護裝置應正常;

3)氣動閥、手搖油泵系統的壓力、密封、潤滑正常;

4)使用的灌裝秤、加氣機應在檢定的有效期內,灌裝秤灌裝前應進行校準;

3對站內管道、閥門應定期進行巡檢和定期維護,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閥門無銹蝕;2)站內管道無泄漏;

3)閥門和接頭沒有泄漏、損壞現象;

4)定期對閥門進行啟閉操作和維護保養,無法啟閉或關閉不嚴的閥門,要及時維修或更換;

4灌裝前應對在用氣瓶進行檢查.發現下列情況時不得灌裝:

1)未取得國家頒發制造許可證的生產廠生產的氣瓶;

2)外表損傷、腐蝕、變形嚴重以及被判報廢的氣瓶;

3)超過檢測周期的氣瓶;

4)新投用的未經置換或未抽真空處理的氣瓶;

5)未張貼電子標簽的車用瓶;

6)絕熱氣瓶失去真空度的;

5氣瓶灌裝后應對其灌裝重量和氣密性進行逐瓶復檢。合格的氣瓶加封塑封防偽標志。

6加氣、卸氣設備的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軟管根據使用情況定期更換;

2)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灌裝秤、加氣機定期進行檢定;

3)加氣、卸氣前應檢查系統連接部位,確認密封良好,自動、連鎖保護裝置正常,接好地線;

4)卸(裝)車時操作人員不得離開現場,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具,液化天然氣裝卸車時人體未受保護部分不得接觸未經隔離裝有液化天然氣的管道和容器;

5)液化天然氣卸(裝)車結束之后,應使拆卸下的低溫軟管處于自然伸縮狀態;嚴禁強力彎曲,恢復常溫后,應對其接口采取封堵措施;

6)卸(裝)車作業結束后,應對卸(裝)車管道內的液體燃氣進行回收或排空,嚴禁液體燃氣滯留在密閉管段內;(三)儲罐及附件的運行、維護符合下列要求:

1儲罐及附件的運行、維護和保養,根據各場站內設施的工藝特點及國家現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進行。

2站內值班操作人員必須定時、定線進行巡檢,并記錄儲罐液位、壓力和溫度等參數。儲罐進出液時,應觀察液位和壓力變化情況。

3當儲罐壓力超出范圍且安全閥起跳時,且外界溫度超過35℃時應啟動噴淋降溫。

4進入冬季后,要對儲罐的排污管、閥門、液位計、液相管采取保溫防凍措施,并定期對儲罐進行排水、排污。

5儲罐的第一道閥門應為常開狀態。閥門應經常維護,保持其啟閉靈活。

6每年對安全閥進行一次校驗。

7每年定期對閥門做密封和啟閉性能測試,當閥門無法正常啟閉或關閉不嚴時,要及時維修或更換。

8液化石油氣儲罐檢修時進行氣密試驗采用充惰性氣體和充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但是采用充水方法時,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

9地下儲罐應定期檢查儲罐的防腐涂層及腐蝕情況,設有電保護裝置的應定期檢測,每年不應少于2次。

10儲罐區內水封井應保持正常的水位。

11液化天然氣儲罐必須采用惰性氣體進行試壓,不得使用空氣和水。

12每年對真空絕熱儲罐蒸發率進行檢查;每2年對其檢測1次真空度;

13不同來源、不同組分的液化天然氣宜存放在不同的儲罐中,并應密切監測氣化速率。

14對較長時間儲存液化天然氣且不向外輸氣的儲罐,應定期進行倒罐處理。(四)瓶裝供應站和瓶組氣化站瓶裝供應站的安全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

1空瓶、實瓶按指定區域分別存放,并設標志,漏氣瓶或其他不合格氣瓶應及時處理,不得在站內存放。

2氣瓶直立碼放且不得超過2層;50kg氣瓶應單層碼放,并應留有通道。

3氣瓶總容量不得超出設計的數量,存放數量及接口數不得隨意更改。

4對無人值守的瓶組站應每日定期巡查,站內密封點應無泄漏,管道及設備應運行正常,瓶組站周邊環境良好,并做好巡查記錄。

5瓶組站的工藝管道應有明確的工藝流向標志,閥門開、關狀態明晰,安全附件齊全。

6站內滅火器每年定期檢查和補充。(五)調壓器及附屬設備(包括各瓶組間、場站內)的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巡檢各連接點及調壓器工作情況。當發現有燃氣泄漏及調壓器有喘息、壓力跳動等問題時,應及時處理。

2及時清除各部位油污、銹斑,不得有腐蝕和損傷。

3對新投入使用和保養修理后重新啟用的調壓器,必須經過調試達到技術要求后方可投入運行。

4對停氣后重新啟用的調壓器,應檢查進出口壓力及有關參數。

5定期檢查過濾器前后壓差,并及時排污和清洗。

6定期對切斷閥等安全裝置進行可靠性檢查。

7瓶組供應站內配有伴熱系統的調壓裝置,在瓶組卸壓時應觀察各級調壓器熱媒的進水和回水溫度,不得超出正常范圍。(六)氣瓶運輸

1運輸氣瓶的車輛應符合下列規定:

1)必須是取得運輸危險化學品相關手續的車輛;

2)必須取得危險化學品運輸準運證和化學危險品運輸駕駛證;

3)車廂必須為敞開式;

4)配備足夠的干粉滅火器;

5)配備GPS定位系統;

2氣瓶運輸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運輸車輛上的氣瓶,應直立碼放,且不得超過兩層。運輸50kg氣瓶應單層碼放。并應固定良好.不應搖擺、碰撞;

2)氣瓶裝卸不得摔砸、倒臥、拉拖;

3)氣瓶運輸車輛嚴禁攜帶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4隨車人員嚴禁吸煙;

三、管網管理

1已建成的地下管道上方應設立標志樁或標志磚,無法設立的地段,應在管道附近的永久建筑物上進行標注。

2在燃氣管道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內不應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堆積垃圾或重物、管道裸露、種植深根植物及搭建建(構)筑物等。

3如管道沿線有燃氣異味、水面冒泡、樹草枯萎和積雪表面有黃斑等異常現象或燃氣泄出聲響時,應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

4對穿越跨越處、斜坡等特殊地段的管道,在暴雨、大風或其他惡劣天氣過后應及時巡查。

5在燃氣管道安全保護范圍內的施工,巡線人員要在施工過程中對現場安全進行監護。對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并要求有書面記錄。并要設立臨時警示標志;如施工過程中造成燃氣管道損壞、管道懸空等,應及時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6對燃氣管道附件丟失或損壞,要及時修復。

7對架空敷設的燃氣管道應有防碰撞保護措施和警示標志;應定期對管道外表面進行防腐蝕情況檢查和維護。

8泄漏檢查可采用儀器檢測或地面鉆孔檢測,可沿管道方向和從管道附近的閥門井、窨井或地溝等地上(下)建(構)筑物檢測。

9管線上的凝水缸應定期排放積水,排出的污水應收集處理,不得隨地排放,嚴禁空放燃氣;在道路上作業時,應設作業標志。

四用戶設施

1定期對燃氣用戶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對用戶進行安全用氣的宣傳,并符合下列要求:

1)對商業用戶、工業用戶、采暖等非居民用戶每年檢查不得少于1次;

2)對居民用戶每2年檢查不得少于1次;

2入戶檢查應包括下列內容,并應做好檢查記錄:

1)確認用戶設施完好;

2)用戶不得被擅自改動管道或將管道作為其他電器設備的接地線使用,管道無銹蝕、重物搭掛,連接軟管應安裝牢固且不應超過1.5米及老化,閥門應完好有效;

3灶具、熱水器符合安裝、使用規定。

4燃氣無泄漏。

5灶前燃氣壓力應正常。

6計量儀表完好。

7進入用戶室內作業應首先檢查有無燃氣泄漏;當發現燃氣泄漏時,應在安全的地方切斷電源,開窗通風,切斷氣源,消除火種,嚴禁在現場撥打電話;在確認可燃氣體濃度低于爆炸下限20%時,方可進行檢修作業。

8向用戶宣傳下列用戶必須遵守的規定:

1)正確使用燃氣設施和燃氣用具;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或已達到報廢年限的燃氣設施和燃氣用具;

2)不得擅自改動燃氣管線和擅自拆除、改裝、遷移、安裝燃氣設施和燃氣用具;

3)在安裝燃氣計量儀表、閥門及氣化器等設施的專用房內不得有人居住、堆放雜物等;

4)不得加熱、摔砸、倒置液化石油氣鋼瓶及傾倒瓶內殘液和拆卸瓶閥等附件;

5)嚴禁使用明火檢查泄漏;

6)連接燃氣用具的軟管應定期更換,嚴禁使用過期軟管,并應安裝牢固,不得超長;

7)正常情況下嚴禁用戶開啟或關閉燃氣管道上的公用閥門;

8)當發現室內燃氣設施或燃氣用具異常、燃氣泄漏、意外停氣時,應在安全的地方切斷電源、立即關閉閥門、開窗通風,嚴禁動用明火、啟閉電器開關等,應及時向我公司報修,嚴禁在漏氣現場打電話報警;

9用戶有義務協助燃氣供應單位對燃氣設施進行檢查、維護和搶修。

10應向用戶宣傳使用燃氣濃度報警器。

五監控及數據采集系統

1系統的各種功能運行正常。

2操作鍵接觸良好,顯示屏幕顯示清晰、亮度適中,系統狀態指示燈指示正常,狀態畫面顯示系統運行正常。

3記錄曲線清晰、無斷線,打印機打字清楚、字符完整。

4機房和控制室環境符合規范的要求,機箱、機柜有良好的接地。

5現場一次儀表應有良好的防爆性能,無漏氣和堵塞狀況。

6采集點的一次儀表和變送器每年進行一次檢定和校準。

7監控及數據采集系統運行維護人員應掌握安全防爆知識,嚴格按照有關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8運行維護人員定期對系統及設備進行巡檢,發現現場儀表與遠傳儀表的顯示值、同管段上下游儀表的顯示值以及遠傳儀表和計算機控制臺的顯示值不一致,應及時處理。

9拆裝運行設備上的儀器儀表設備時,必須取得公司設備部同意和由場站人員現場監督后方可進行。

10不得帶電進行儀器、儀表及設備的維護和檢修。

六消防設施

1消防設施和器材的管理、檢查、維修和保養有專人負責。

2站內的消防器材、消防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和補充。

3消防器材、消防設備不得隨意挪動位置。

4消防水池的儲水量應保持在規定的水位范圍之內,并保持池水的清潔,消防水泵的吸水口應保持暢通。

5應定期檢查并啟動消防水泵、消火栓及噴淋裝置。寒冷地區在冬季運轉后,應將水及時排凈。

6消防通道的地面上應有明顯的警示標志,消防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消防設施周圍不得堆放雜物。

七燃氣報警器

1場站內重點部位應根據作業現場介質的不同設置燃氣濃度報警器,報警濃度應小于爆炸下限的20%。

2同一場站內存有兩種不同的燃氣介質時,應根據所儲存介質不同區域,設立獨立的燃氣泄漏報警系統。

3濃度報警器每年標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