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住宅保安監督檢查員職責標準

某住宅保安監督檢查員職責標準

2024-07-23 閱讀 4953

住宅保安監督檢查員職責標準

一.熟悉住宅區樓宇的結構、單元戶數、樓座排列,各種公共設施、設備的分布位置,各類公共場所的使用性質和服務對象,系統掌握住宅區整體情況。

二.熱愛本職工作,能吃苦耐勞,以住宅區巡邏為主,要求有豐富的住宅區治安巡邏經驗和處理事故的應變能力,敢說敢干敢管,在隊員中有威信,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

三.巡視住宅區經常定時、不定時通過對講機或跟蹤檢查各責任區域執勤隊員、固定崗治安員履行崗位職責情況,督導工作,協助處理有關情況,加強復雜地段和事故多發地段的治安執勤巡邏。

四.負責上傳下達,及時將各責任區域發生的治安問題及其處理情況綜合整理,向有關領導匯報,傳達到其他責任區的執勤巡邏和治安員。

五.組織召開"治安情況分析會",總結治安工作的詳細講評和發生的治安問題及其處理情況,分析住宅區治安形勢新向動,講評、交流各責任區域執勤巡邏員的工作情況。

六.督導自行車、摩托車保管站的安全保管工作,督導住宅區道路泊車,行車的管理,保持轄區內設置的各類消防、安全、交通等標志齊全、醒目。

七.嚴格按照管理處、保安部的有關制度、工作紀律和崗位職責按月定期考核各責任區域執勤巡邏和固定崗保安員的工作績效,并報告有關領導。對不能履行崗位職責,對工作不負責任,違反制度或有關規定,不參加學習、訓練和集體活動的巡邏員、保安員,應建議上級領導予以處罰。

八.嚴格監督檢查施工單位,違反或違章施工者應按照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九.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任務。

收銀制度

篇2: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內容

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內容

一、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情況

(1)建設項目是否在職業病防護設施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之日起30日內如實向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2)申報后,因采用的生產技術、工藝、材料等變更導致所申報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改變的,是否在變更后30日內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內容。

(3)用人單位所申報的內容是否與現場檢查情況吻合。

二、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及落實情況

(1)用人單位是否設置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以及配備專職或兼職職業衛生人員;

(2)用人單位是否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3)用人單位是否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

(4)用人單位是否制定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情況

(1)是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2)是否指定專人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

(3)監測系統能否正常運行。

(4)是否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

(5)其檢測評價的項目與申報情況是否吻合。

(6)檢測結果是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四、作業場所職業病防護設備、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情況

(1)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場所是否配備有職業病防護設施,檢查防護設施是否使用,根據需要對作業場所進行現場監督監測,判別防護設施是否有效運作,是否存在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情況。

(2)勞動者是否按照規定正確佩戴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3)職業病防護設備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檢測的記錄情況,檢查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更新的記錄情況,檢查用人單位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情況。

五、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情況

(1)用人單位是否在可能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配備報警裝置,是否配置現場急救用品,設置應急撤離通道,配置必要的泄險區和沖洗設備。

(2)報警裝置和現場急救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檢測的記錄情況。

(3)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是否能夠正常運行,是否存在擅自拆除、停止使用應急救援設施情況。

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和演練情況

(1)用人單位是否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用人單位在發生或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是否立即采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是否按照規定及時報告。

六、職業病危害告知情況

(1)用人單位是否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情況。

(2)用人單位是否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3)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是否告知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真實情況,包括勞動過程中可能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等。

(4)用人單位在崗位或合同變更過程中是否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危害真實情況。

七、職業衛生教育培訓情況

用人單位是否對勞動者開展了職業安全培訓,包括勞動者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情況。

八、其它

(1)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沒有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或個人。

(2)沒有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或個人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作業。

(3)用人單位是否為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提供中文說明書,并在設備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4)用人單位是否按規定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的中文說明書、警示標識或中文警示說明。

(5)用人單位是否正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材料。

(6)經治理仍不符合衛生要求,未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

(7)用人單位是否有隱瞞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8)是否存在違章指揮或強令勞動者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情況。

篇3: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范本)

第一、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認真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各項規定,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落實主體責任,糾正違法行為,排除事故隱患,實現安全生產。

第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各職能處室依據處室職責分工,加強對全市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企業等危險性較大行業的監督檢查,并將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工作列入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

第三、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可采用對被查單位事前通知或不通知的檢查、安全生產專項監督檢查或綜合監督檢查、單獨組織檢查或會同有關部門聯合檢查等多種形式進行,并統一采用相關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文書。

第四、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在執行監督檢查任務時,應有2名以上執法人員參加,出示有效的監督執法證件,并為被查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商業秘密。監督檢查不得影響被查單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第五、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在每次監督檢查時,應填寫《現場檢查記錄》,逐項填寫被檢查單位名稱、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字,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拒絕簽字的,檢查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并向局領導及時匯報。

第六、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應當予以糾正或者要求限期整改。對要求限期整改的及時下達《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整改結束經被查單位申請、職能處室復查后,下達《整改復查意見書》,直到徹底糾正或整改合格為止。對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應依相關程序進行處罰。

第七、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責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后,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或使用。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停止使用和恢復生產經營或使用,監督檢查人員應事先向分管局長或局長匯報,經同意后實施。

第八、各職能處室應每月將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并將檢查情況及時登記到隱患排查治理臺帳。檢查記錄應妥善歸檔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