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項目案件配合查處制度
物業項目案件查處與報告(配合查處)
一、指導原則
依靠群眾、抓住時機、主動配合、積極偵察、及時破案
二、現場指揮
(一)案件/事故發生后管理處主任、護衛主管應及時趕赴現場,采取果斷措施,迅速搶救傷員,控制事態發展;
(二)了解案件/事故的具體情況,根據案件/事故性質,及時通知公安機關或相關部門;
(三)社區環境管理部在接到案發單位通知后,應安排相關人對案件/事故現場進行查勘,協助現場處理工作;
(四)案件/事故發生后,應保護好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或隨意翻動現場物品,以免破壞現場痕跡,為公安機關破案提供直接資料。
三、現場勘察
(一)必要時與公安查勘人員一同對進行現場查勘,攝取現場痕跡、作案工具及遺留物品,記錄相關情況,并對現進行簡易繪圖,以便日后分析案情;
(二)必要時與公安偵查人員一起,對案件的發現人、事主或家屬、周圍群眾進行走訪;
(三)向公安偵查人員介紹被訪問對象的情況,共同研究訪問的方法;
(四)協助做好知情人的思想工作,動員群眾(特別是知情人)檢舉揭發;
(五)按公安機關確定的范圍,按定人、定時、定位的原則,對范圍內的人逐個排查;
(六)要求現場人員提供犯罪嫌疑人體貌特征(包括:長相、身高、口音、穿著、發型、膚色等),描述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人數、逃跑方向,使用的交通工具(車牌號、車型、車身顏色等)。
四、調查取證。
(一)對與案件相關的錄像帶、出入控制系統電子記錄、巡邏記錄、來訪登記資料進行排查;
(二)及時向公安機關提供各種情況、相關嫌疑人的情況;
(二)做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工作;
(三)當案件查處涉及內部人員時,要了解其所接觸人員的情況;
(四)積極為秘密取證工作創造條件,并嚴密配合監視嫌疑人的行動;
(五)凡涉及內部員工的,應負責提供案犯的特征、工作、住地的詳細情況。
篇2:物業項目案件查處報告制度
物業項目案件查處與報告(查處報告)
一、案件/事故分級
凡物業管理區域內或作業過程中發生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均稱為案件/事故。按案件類型分為:搶劫、強奸、殺人、綁架、盜竊、自殺、敲詐、勒索案件;按案件性質分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按事故類型分為:爆炸事故、火災事故、設備事故、生產作業事故、交通事故、人身傷亡事故、自然災害事故;按事故性質分為責任事故、非責任事故。按其性質的惡劣程度依次劃分為三個等級,具體劃分標準如下:
(一)一級案件/事故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一級案件/事故:
1、一次案件/事故造成死亡1人及以上;
2、一次案件/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及以上;
3、一次案件/事故可能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的。
(二)二級案件/事故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一級案件/事故:
1、一次案件/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000以上,1萬元以下的;
2、一次案件/事故造成重傷1人及以上;
3、一次案件/事故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
(三)三級案件/事故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一級案件/事故:
1、一次案件/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000以上,5000元以下的;
2、一次案件/事故造成輕傷1人及上;
3、一次案件/事故可能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
二、報告時限
(一)一級案件/事故:須在第一時間內按隸屬關系逐級上報至社區環境管理部;
(二)二級案件/事故:須在8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社區環境管理部;
(三)三級案件/事故,須在須在24小內逐級上報至社區環境管理部。
(四)在發生案件/事故向上報告的同時,應根據案件/事故的性質向當地公安機關和相關部門報告。
三、案件/事故報告
(一)各類案件/事故正式報告應明確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五個基本要素,內容要精簡,數據要準確,原因要清楚,措施要得力。
(二)凡屬三級(含)以上的的案件/事故,案發單位負責人應在自知道案件/事故發生后3個工作日內向社區環境管理部提交正式報告。
(三)社區環境管理部應及時對案件/事故現場進行查勘、分析原因、查清事實、認定責任,在事故/案件發生后10個工作日內將初步處理意見提交公司主管領導,案件/事故情況較為復雜的待徹底查清后再行處理。
(四)社區環境管理部每半年要對公司范圍內發生的各類案件/事故進行綜合分析,組織召開安全工作會議,通報各單位發案情況,并將分析情況報公司領導。二級(含)以上案件/事故隨時報告。
(五)案件/事故報告必須嚴肅認真,準確及時,對發案不報、漏報、瞞報或遲報;對不按規定查處和報告案件/事故、貽誤偵察破案時機或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的單位和責任人,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四、后續工作
(一)案件/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案發單位應認真分析事發原因,找出管理、操作、執行方面的漏洞,總結教訓。
(二)責任人未處理和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各單位安全人員應配合社區環境管理部根據事實查清責任,凡屬管理責任造成的案件/事故,當事人觸犯法律的移送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未觸犯法律的經公司安委會討論決定后,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作出行政紀律處分,警示教育員工。
(三)未采取和落實防范措施不放過。要采取有力措施,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堵塞漏洞,杜絕類似案件的發生。
(四)從案件發生至結案全過程,應指定專人負責案件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以備后查或供日后內部培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