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起重吊裝安全技術措施

起重吊裝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6586

為本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的起重吊裝作業提供安全技術保障,加強施工現場起重吊裝施工的安全監督與指導,保護施工過程中人員的安全,確保本項目部安全目標的順利實現。結合本工程的施工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措施。安全技術措施:1、起重作業操作規程:1.1起吊重物件時,應確認所起吊物件的實際重量,如不明確時,應經操作者或技術人員計算確定。1.2拴掛吊具時,應按物件的重心,確定拴掛吊具的位置;用兩支點或交叉起吊時,吊鉤處千斤繩、卡環、起重鋼絲繩等,均應符合起重作業安全規定。1.3吊具拴掛應牢靠,吊鉤應封鉤,以防在起吊過程中鋼絲繩滑脫;捆扎有棱角或利口的物件時,鋼絲繩與物件的接觸處,應墊以麻袋、橡膠等物;起吊長、大物件時,應拴溜繩。1.4起吊細長桿件的吊點位置,應經計算確定,凡沿長度方向重量均等的細長物件吊點拴掛位置可參照以下規定辦理:①單支點起吊時,吊點距被吊桿件一端全桿長的0.3倍處。②雙支點起吊時,吊點距被吊桿件端部的距離為0.21乘桿件全長。③如選用單、雙支點起吊,超過物件強度和剛度的允許值或不能保證起吊安全時,應由技術人員計算確定其起吊支點數和吊點位置。1.5物件起吊時,先將物件提升離地面10~20cm,經檢查確認無異常現象時,方可繼續提升。1.6放置物件時,應緩慢下降,確認物件放置平穩牢靠,方可松鉤,以免物件傾斜翻倒傷人。1.7起吊物件時,作業人員不得在已受力索具附近停留,特別不能停留在受力索具的內側。1.8起重作業時,應由技術熟練、懂得起重機械性能的人擔任指揮信號,指揮時應站在能夠照顧到全面工作的地點,所發信號應實現統一,并做到準確、宏亮和清楚。1.9起重作業時,司機應聽從信號員的指揮,禁止其他人員與司機談話或隨意指揮,如發現起吊不良時,必須通過信號指揮員處理,有緊急情況除外。1.10起吊物件時,起重臂回轉所涉及區域內和重物的下方,嚴禁站人,不準靠近被吊物件和將頭部伸進起吊物下方觀察情況,也禁止站在起吊物件上。1.11起吊物件時,應保持垂直起吊,嚴禁用吊鉤在傾斜的方向拖拉或斜吊物件,禁止吊撥埋在地下或地面上重量不明的物件。1.12起吊物件旋轉時,應將工作物提升到距離所能遇到的障礙物0.5m以上為宜。1.13起吊物件應使用交互捻制交繞的鋼絲繩,鋼絲繩如有扭結、變形、斷絲、銹蝕等異常現象,應及時降低使用標準或報廢。卡環應使其長度方向受力,抽銷卡環應預防銷子滑脫,有缺陷的卡環嚴禁使用。1.14當使用設有大小鉤的起重機時,大小鉤不得同時各自起吊物件。1.15當用兩臺以上起重機同吊一物件時,事前應制定詳細的技術措施,并交底,必須在施工負責人的統一指揮下進行,起重量分配應明確,不得超過單機允許重量的80%,起重時應密切配合,動作協調。1.16起重機在架空高壓線路附近進行作業,其臂桿、鋼絲繩、起吊物等與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規定距離,如不能保持這個距離,則必須停電或設置好隔離設施后,方可工作。如在雨天工作時,距離還應當加大。2、高處作業操作規程:2.1高處作業前,應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軟底鞋,扎緊袖口,衣著靈便;凡從事2m以上高處作業人員,須定期進行體檢,凡不適合高處作業者,均不得從事高處作業。2.2高處作業前,應檢查作業點行走和站立處的腳手板、臨空處的欄桿或安全網,上、下梯子,確認符合安全規定后,方可進行作業。2.3作業過程中,如遇需搭設腳手板時,應搭設好后再作業。如工作需要臨時拆除已搭好的腳手板或安全網,完工后應及時恢復。2.4高處作業所用的料具,應用繩索捆扎牢靠,小型料具應裝在工具袋內吊運,并擺放在牢靠處,以防墜落傷人,嚴禁拋擲。2.5安放移動式的梯子,梯子與地面宜成60~70度,梯子底部應設防滑裝置。使用移動式的人字梯中間應設有防止張開的裝置。2.6搭設懸掛的梯子,其懸掛點和捆扎應牢固可靠,使用時應有人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2.7如必須站在移動梯子上操作時,應離梯子頂端不少于1m,禁止站在梯子最高一層上作業,站立位置距離基準面應在2m以下。2.8禁止在萬能桿件構架上攀登,嚴禁利用吊機、提升爬斗等吊送人員。2.9嚴禁在尚未固定牢靠的腳手架和不穩定的結構上行走和作業以及在平聯桿件和構架的平面桿件上行走,特殊情況下必須通過時,應以騎馬式的方式向前通行。2.10安全帶應掛在作業人員上方的牢靠處,流動作業時隨摘隨掛。2.11施工區域的風力達到六級(包括六級)以上時,應停止高處和起重作業。2.12在易斷裂的工作面作業時,應先搭好腳手板,站在腳手板上作業,嚴禁直接踩在作業面上操作。3、起重工具操作規程:3.1根據起重量和施工安全要求選用千斤頂,使用前應了解其性能和操作方法,經試頂確認良好,方可使用。3.2千斤頂應安放在有足夠承載能力而又穩定的地面或建筑物上。上、下接觸面之間,應墊以木板或麻袋等防滑材料。3.3千斤頂的放置,應對正被頂物件的中心位置,當同時使用二臺以上的千斤頂進行操作時,不得超過允許承載能力的80%,須使各臺千斤頂受力的合力作用線與被頂工作物中心吻合,以防千斤頂負重后發生傾斜。3.4千斤頂安置好后,應將物件稍微頂起,確認無異常時,方可繼續起頂。3.5千斤頂工作時,不得超過額定高度,隨著物件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支承墊塊,物件下降時,應邊落邊抽出支承墊塊,嚴禁一次抽出多塊。墊塊每次加抽不宜超過2~3cm,千斤頂每次起落完畢后,應立即旋緊保險箍。3.6千斤頂起落時,必須緩慢的進行,幾臺千斤頂同時起落時,必須保持同步均勻起落,不可一個快一個慢。3.7當起頂又長又高的工作物件時,應在兩端交替起落,即一端墊實和兩側支承牢靠后,在另一端起落。嚴禁兩端同時起落,以防頂翻工作物而發生事故。3.8千斤頂工作時,應由專人觀察壓力表的工作情況,如發現壓力值突然增大時,要立即停止作業,待查明原因,處理好后,方可繼續作業。3.9卷揚機安裝應牢固平穩,方向正確,并符合設計。如底部用螺栓或電焊連接時,螺栓應上足擰緊,電焊質量應良好,采用地壟等方式固定卷揚機時,地壟受的拉力要有符合規定的安全系數,并捆扎牢靠,方向順直。使用時須嚴格執行《卷揚機安全操作規程》的規定。3.10用電動卷揚機起重時,應指定司機和信號員(指裝吊工操作的卷揚機),并經安全技術和安全操作培訓,方可上崗操作,但不得隨意更換司機和信號員。3.11卷揚機的鋼絲繩“打梢”時,宜使用鏈條或鋼絲繩,應按規定打好扣或上緊夾頭,“打梢”人員必須站在鋼絲繩余段的外邊,距卷筒一米以上為宜。3.12卷揚機卷筒上的鋼絲繩,應依次靠近,排列整齊,留在卷筒上的鋼絲繩不得少于3圈,卷揚機卷繞鋼絲繩時,不得用手引導,嚴禁人員在繩旁停留或跨越正在工作的鋼絲繩。3.13滑車、吊鉤應根據起重量選用,無重量標志的滑車、吊鉤應經計算或試驗確定,并要符合規定的安全系數。3.14滑車、吊鉤使用前,應檢查輪軸、鉤環、撐架、輪槽、拉板、吊鉤等有無裂紋或損傷,配件是否齊全,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確認完好方可使用,吊鉤如有永久裂紋或變形時,應當更換。3.15滑車、吊鉤固定的位置應牢固可靠,方向正確、吊具拴掛好后應封鉤。3.16在使用兩輪以上的滑車時,滑輪間的幾根鋼絲繩必須彼此平行,不得有扭轉的情況,鋼絲繩進出滑車的兩面要作明顯標記,便于觀察滑輪的轉動方向和轉速的情況,以防各滑輪的轉動方向不一致,造成繩子扭轉,磨損鋼絲繩和消耗拉力。3.17起吊物件時,待物件提高10~20cm,暫停起吊,檢查滑車,鋼絲繩是否塞牙、跳槽等,確認無異常方可繼續起吊。3.18應根據物件的重量選用倒鏈滑車,使用前應檢查輪軸、吊鉤、鏈條、大小滑輪等是否良好,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確認完好,方可使用。3.19倒鏈滑車栓掛點應兼顧,并捆扎牢靠,吊鉤應封鉤,起吊物件時,應先緩慢收緊吊具,待物件稍離地面并經檢查確認無異常,方可繼續起吊。3.20用倒鏈滑車起吊物件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適當的位置,腳不得伸入被吊物件垂直下方,嚴禁將頭伸入被吊物件的下方觀察情況。3.21不得用倒鏈滑車吊鉤斜拉、斜吊物件,也不得起吊重量不明的物件。3.22綁扎扒桿所用的木料,應根據起重量大小選用,事先要詳細檢查,如有大的木節、傷痕、木紋扭曲等不得使用。一般情況下圓木大小的直徑以20~25cm為宜。3.23人字扒桿頂端交叉處根據起重量不同要求,用符合規格的鋼絲繩捆綁牢靠;扒桿下部系以絆腳繩,并用木楔墊平扒桿腳,扒桿上應每隔30~40cm釘以木條或絆腳繩,便于作業人員上、下。3.24扒桿使用前應按規定進行試吊,確認扒桿、地壟、纜風繩、卷揚機的等無異常,方可使用。3.25人字扒桿頂端,應拴好纜風繩,纜風繩應成45°~60°角,如吊重量較大時,可在后纜風繩中間加一副滑車組,用以調正扒桿的前傾角度。3.26鋼絲繩、卡環的使用,按出廠的規格說明書,無規格說明書的鋼絲繩,應做拉力強度試驗確定合格,方可使用。3.27根據起吊物件的重量選用鋼絲繩和卡環,使用前宜經計算決定。鋼絲繩的允許承載力可用下面的簡單公式來確定:鋼絲繩的允許承載力=直徑(毫米)×直徑(毫米)×4.5(公斤)3.28鋼絲繩的報廢斷絲標準和磨損,應符合規定要求,起吊重的結構或重大部件時,宜使用新鋼絲繩。3.29鋼絲繩在編結成繩套時,編結部分的長度不得小于該繩直徑的1.5倍且不得短于30cm,用繩卡連接時,必須選擇與鋼絲繩直徑相匹配的卡子,卡子數量和間隔距離,應根據不同鋼絲繩直徑按規定使用。3.30鋼絲繩禁止與帶電的金屬(包括電線、電焊鉗)相碰,以防燒斷。4、安全措施1、應嚴格遵守《起重機械安全規程》進行施工,做到專職設備、專職使用。起重作業時,由專人在場指揮,在起重前應嚴格檢查設備各部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任何起重機不得超荷使用。2、起重作業時使用鋼絲繩及機具應遵守如下的規定:2.1鋼絲繩的使用安全系數應滿足下表要求用途安全系數用途安全系數纜風繩3.5吊掛及捆綁用6支承動臂用4千斤繩8~10卷揚機用5纜索承重繩3.752.2卷揚機2.2.1卷揚機各部機件、電氣元件及安全防護裝置、鋼絲繩等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卷揚機安全規程》規定。2.2.2卷揚機安裝牢固、穩定,防止受力時位置傾斜。2.2.3作業前需檢查鋼絲繩、離合器、制動器、保險棘輪、傳動滑輪等,發現故障立即排除。2.2.4通過滑輪鋼絲繩不能有接頭、結節和扭繞,鋼絲繩在卷筒上必須并排整齊,作業中最少需保三圈。2.2.5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作業中突然停電,應立即拉開閘刀,并將運送物放下。2.3手拉葫蘆2.3.1懸掛支承點必須牢固,使用三角懸掛時,基礎應堅實,三支架腿受力要均勻,防止滑動和傾覆。2.3.2嚴禁斜拉重物2.3.4重物起吊后發生卡鏈時應在重物下方支墊后進行檢查修理,不得硬拉。2.4千斤頂2.4.1頂升重物必須在重心位置,如和千斤頂糾正偏斜物件時,放置千斤頂的臺座必須可靠。2.4.2頂升重物的過程中,千斤頂出現故障時,應在重物支墊稱固后,再取出修理。2.4.3用多臺千斤頂起升同一重物時,動作應同步、均衡。3、吊裝前,作好安全教育及安全技術交底工作,作好吊索目及起重繩,起重機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4、吊裝時保證吊裝角度不小于55°,立柱了選用鐵扁提,以保證構件不被損壞。5、吊裝作業區域內非操作人員嚴禁入內,吊裝應在試吊無誤后進行,吊裝時設專人指揮。6、施工人員應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和野蠻施工,嚴格執行"十不吊"。7、嚴禁施工人員酒后上崗。8、嚴禁利用吊機、提升爬斗等吊送人員。9、所有計量工具應檢測合格,測量時盡量減少誤差,作好必要的復測。10、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頂崗和無證操作。11、施工人員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進入現場戴安全帽,2米以上高空系掛安全帶,穿絕緣鞋,吊裝前在安全架上綁好安全繩,安裝時高空作業人員將安全帶拴于安全繩上,確保安全。12、吊車停吊時,勘察地理強度,仔細調整吊車液壓支腿,確保吊車的穩定性,避免支腿下沉而失穩。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篇2:起重吊裝工程安全監理細則

一、工程概況

二、安全監理工作依據

(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浙建建【1999】190號)

(3)《建筑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85)

(4)《關于加強工程建設安全質量技術責任制的暫行規定》(浙建建【2003】35號)

(5)《關于印發〈加強施工現場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暫行規定〉的通知》(浙建建【2003】73號)

(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

(7)《監理規劃》

(8)《起重吊裝工程施工方案》

三、安全監理的程序

(1)、審查施工單位的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

1)特種作業人員的上崗證及管理情況;

2)起重機械的檢測檢驗、驗收合格證明文件、備案手續。

3)起重吊裝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及安全條件。

(2)、審核安裝、拆散施工單位的資質證明及使用單位的安全資質和證明文件(總包單位要統一管理分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3)、審查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和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1、審核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寫、審批:

1.1、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由施工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編寫;

1.2、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由施工單位技術、質量、安全、等有關部門進行聯合會審;

1.3、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由具有法人資格的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批準;

1.4、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由施工單位報監理單位由總監理工程師審批認可;

1.5、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變更或修改時,應按原程序由原編制審批人員批準。

2、審核起重吊裝工程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

2.1、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是否能滿足使用安全和設計需要;

2.2、起重機拆裝的安全措施是否齊全完整;

2.3、起重機使用過程中的檢查維修方案是否齊全完整;

2.4、起重機駕駛員的安全教育計劃和班前檢查制度是否齊全;

2.5、起重機的安全使用制度是否健全。

(4)審核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專業管理人員資格。

(5)審核起重吊裝施工機械、設備的安全控制措施。

(6)施工單位應提供安全設施的產地、廠址以及出廠合格證書

(7)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實施監理。

(8)現場監督與檢查,發現安全事故隱患時及時下達監理通知,要求施工單位整改或暫停施工:

1、日常現場跟蹤監理,根據工程進展情況,監理人員對工序安全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現場檢查、驗證施工人員是否按照安全技術防范措施和操作規程操作施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下達監理通知,責令施工單位整改;

2、在起重吊裝施工過程中要求設置臨時警戒線并派專人指揮、監護;安全監理工程師也進行現場監護。

3、每日將安全檢查情況記錄在《監理日記》;

4、及時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匯報施工現場安全情況,必要時,以書面形式匯報,并作好匯報記錄。

(9)施工單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及時向建設單位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四、安全監理工作的特點

起重吊裝工程危險性大,事故發生具有隨機性、隱蔽性、突然性,受現場條件、人員條件、氣象條件、技術條件影響大。因建筑工程向高、大、難方向發展,起重高度大、起重量大、起重構件體形龐大復雜,技術難度大,近年來塔機安全事故頻發。如:整機傾覆、起重臂折斷、塔身折斷或底架碰壞等。究其原因:超重發生事故占了一半以上,而違章作業、高空墜落、行走軌道鋪設及塔身制作不良也是引發事故的重要原因。因而監理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重在事前控制,施工實施過程中堅持先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后施工的原則,加強巡查,并定期組織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消除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

五、安全監理工作的控制要點及目標值

1、安全監理工作目標

安全目標:協助承包單位保證建設工程安全生產

2.安全監理工作的控制要點

2.1、起重吊裝工程施工前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蓋章后報監理審核。

.2、監理單位審查核驗施工單位提交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由項目總監在技術文件上簽署意見;審查未通過的專項施工方案不得實施。

2.3、操作人員應體檢合格、無妨礙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應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或公安部門頒發的機動車駕駛執照后,方可持證上崗。學員應在專人指導下進行工作。

2.4、在工作中操作人員和配合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長發應束緊不得外露,高處作業時必須系安全帶。

2.5、起重機械必須按照出廠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技術性能、承載能力和使用條件,正確操作,合理作用,嚴禁超載作業或任意擴大使用范圍。

2.6、起重吊裝的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2.7、起重機的變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以及各種行程限位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應完好齊全,靈敏可靠,不得隨意調整或拆除。嚴禁利用限制器和限位裝置代替操縱機構。

2.8、起重作業時,起重臂和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過。重物吊運時,嚴禁從人上方通過。嚴禁用起重機載運人員。

2.9、嚴禁使用起重機進行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設或凝固在地面上的重物以及其他不明重量的物體。現場澆注的砼構件或模板,必須全部松動后方可起吊。

2.10、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作業中遇突發故障,應采取措施將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后進行檢修。在突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撥到零位,斷開電源總開關,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

2.11起重機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起重機的任何部位與架空輸電導線的安全距離不得小于《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4.1.17條款的規定。

2.12、當履帶式起重機如需要帶載行走時,載荷不得超過允許起重量的70%,行走道路應堅實平整,重物應在起重機正前方向,重物離地面不得大于500mm,并應拴好拉繩,緩慢行駛。嚴禁長距離帶載行駛。

2.13、履帶式起重機上下坡道時應無載行走,上坡時應將超重臂仰角適當放大。嚴禁下坡空檔滑行。

2.14、履帶式起重機變幅應緩慢平穩,嚴禁在起重臂未停穩前變換檔位;起重機荷載達到額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時,嚴禁下降起重。

2.15、輪胎式起重機行駛時,嚴禁人員在底盤走臺上站立或蹲坐,并不得堆放物件。

2.16、塔式起重機的拆卸必須由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拆卸資質證書的專業隊進行,并應有技術和安全人員在場監護。

2.17、塔式起重機載人專用電梯嚴禁超員,其斷繩保護裝置必須可靠。當起重機作業時,嚴禁開動電梯。電梯停用時,應降至塔身底部位置,不得長時間懸在空中。

2.18、卷筒上的鋼絲繩應排列整齊,當重疊或斜繞時,應停機重新排列,嚴禁在轉動中用手拉腳踩鋼絲繩。

2.19、在露天在六級及以上大風或大雨、大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起重吊裝作業。

2.20、每年的7---9月份做好塔機抗強臺風措施。

2.21、加強汛期施工塔吊安全防范措施。

六、安全監理工作的方法

堅持“預防為主,重點進行事前控制”的原則,同時注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檢查與安全控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把安全事故扼制在萌芽狀態。

1、做好承包單位報來的技術文件、施工方案的審核等監理準備工作

1.1、在施工準備階段,審查核驗承包單位提交的有關技術文件及材料,并由項目總監在技術文件上簽署意見;審查未通過的,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方案不得實施。

2.2、核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有關施工機械、安全設施等驗收記錄,并由項目總監在驗收記錄上簽署意見。

現場檢查

2.1、塔機的基礎必須符合安全使用的技術條件規定。

2.2、起重司機應持有與其所操縱的塔機的起重力矩相對應的操作證;指揮人員應持證上崗,并正確使用旗語或對講機。

2.3、起吊作業中司機和指揮人員必須遵守“十不吊”的規定:指揮信號不明確或無指揮不吊;超負荷和斜吊不吊;細長物件單點或捆扎不牢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吊物邊緣鋒利,無防護措施不吊;埋在地下的物體不吊;安全裝置失靈不吊;光線陰暗看不清吊物不吊;6級以上強風區無防護措施不吊;散物裝得太滿或捆扎不牢不吊的“十不吊”。

2.4、塔機運行時,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的要求及規定執行。最基本要求:起吊前,先鳴號,吊物禁止從人的頭上越過。起吊時吊索應保持垂直、其降平穩,操作盡量避免急剎車或沖擊。嚴禁超栽,當起吊滿載或接近滿載時,嚴禁同時做二個動作及左右回轉范圍不應超過90°。

2.5、塔機停用時,吊物必須落地不準懸在空中。并對塔機的停放位置和小車、吊鉤、夾軌鉗、電源等一一加以檢查,確認無誤后,方能離崗。

2.6、塔機在使用中不得利用安全限制器停車;吊重物時不得調整起升、變幅的制動器;除專門設計的塔機外,起吊和變幅兩套起升機構不應同時開動。

2.7、塔機的拆卸方案并經企業技術主管負責人的審批同意后方能進行。同時要做好對全體拆卸人員的交底和安全教育。

2.8、自升式塔機使用中的頂升加節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塔機安裝完后的驗收和檢測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頂升加節后的驗收工作也應該嚴格執行。對塔機的垂直度、爬升套架、附著裝置等都必須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2.9兩臺或兩臺以上塔吊作業時,應有防碰撞措施。

2.10、定期對起重吊裝機械的各安全裝置進行維修保養,確保其在運行過程中發揮正常作用。

2.11、參加建設單位組織的安全生產專項檢查。

2.12、不定期抽查現場施工安全管理人員到崗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

現場監護

起重吊裝施工時,要求施工單位設置臨時警戒線并派專人指揮、監護,安全監理工程師也要進行現場監護。

4、資料管理

項目監理機構除核查承包單位上報的專項施工方案、檢查驗收資料外,還應建立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理資料管理制度,規范資料管理工作,收集安全生產監理全過程資料。工程竣工后,將安全監理資料立卷歸檔。其資料包括:有關安全生產的技術文件、驗收記錄、監理規劃、監理細則、監理日記、監理月報和監理會議紀要等。

七、安全監理工作的措施

1、組織措施

1.1、建立健全安全監理組織,完善職責分工及有關制度;

1.2、審查施工承包單位資質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是否合法有效;

1.3、檢查承包單位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情況,督促承包單位檢查各分包企業的安全生產制度;

1.4、審查項目經理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否具備資格,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配備是否滿足相關要求;

1.5、審查特種作業人員是否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2、技術措施

2.1、對本工程的起重吊裝工程監理機構編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實施細則;

2.2、審核承包單位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和起重吊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安全生產強制性標準要求,并簽署意見;

2.3、審核承包單位應急救援預案和安全防護措施費用使用計劃及措施落實情況。

3、經濟措施:協助業主與承包單位執行安全抵押金制度;督促項目部實施安全生產獎罰制度。

4、合同措施:協助擬定安全生產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督促承包單位與施工管理人員及施工班組簽定安全生產責任狀。

篇3:起重吊裝安全技術規定范例

1高處起重作業,必須按有關規定設置地面或區域性的警戒區,并有專人負責看管。施工時,應設置供作業人員安全上下的登高設施以及供作業人員安全帶懸掛保險鉤的安全設施。

2起重吊裝指揮人員作業時應與操作人員密切配合,執行規定的指揮信號。操作人員應按照指揮人員的信號進行作業,當信號不清或錯誤時,操作人員可拒絕執行。

3懸空吊裝的第一件或單獨的梁體等預制構件,必須站在操作平臺上操作,吊裝中的構件上,嚴禁站人和行走。

4在無法設置安全防護設施的特殊情況下,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并扣好保險鉤,或加設安全網。

5鋼結構吊裝,構件應在地面組裝,并應搭設供臨時作業的腳手架等高空安全設施,隨構件同時吊裝就位;高空吊裝其它大型預制構件前,也應搭設懸空作業中所需的安全設施。

6起重吊裝作業時,起重臂和重物的下方嚴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過,重物吊運時嚴禁從人和起重機駕駛室上方通過,嚴禁用起重機載運人員。

7操縱室遠離地面的起重機械,在指揮發生困難時,地面及作業層的指揮人員應通過對講機進行通訊聯絡。

8起重機械的工作地基基礎,必須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加固處理。履帶式起重機正常作業時,其坡度不得大于3°。起重機械應與基坑、溝渠保持安全距離。

9汽車、輪胎式起重機在作業前,必須全部伸出支腿,并在撐腳板下墊方木,調整機體時回轉支承面的傾斜度在無荷載時不大于1/1000,支腿的定位銷必須插上。底盤為彈性懸掛的起重機,放支腿前必須先收緊穩定器。作業中嚴禁扳動支腿操縱閥,調整支腿必須在無載荷時進行,并將起重臂轉至正前或正后方后進行調整。

10起重機械的變幅指示、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以及各種行程限位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應完好齊全、靈敏可靠,不得隨意調整或拆卸,嚴禁利用限制器和限位裝置代替操縱機構。

11吊索與物件的夾角宜采用45°~60°,且不得小于30°,吊索與物件棱角之間應加墊塊保護。

12起吊重物嚴禁長時間懸掛在空中,作業中若遇突發故障,應立即采取措施使重物降落到安全的地方,下降中嚴禁制動,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后進行維修;在突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撥到零位,并采取措施將重物降到地面。

13起重作業應嚴格遵守“十不吊”的規定。

1斜吊不吊。

2超載不吊。

3散裝物裝得太滿或捆扎不牢不吊。

4指揮信號不明不吊。

5吊物邊緣鋒利無防護措施不吊。

6吊物上站人吊。

7埋入地下的構件不吊。

8安全裝置失靈不吊。

9光線陰暗看不清吊物不吊。

10六級以上強風不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