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鋪軌安全施工作業指導書

鋪軌安全施工作業指導書

2024-07-23 閱讀 3776

1.目的

為確保指揮部對施工過程的鋪軌對人體傷害的有效控制,符合公司管理手冊的要求,特制定本作業指導書。

2.范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公司施工生產全過程對鋪軌安全防護的控制。

3.術語和定義

采用GB/T28001/20**標準及公司《管理手冊》中的有關術語和定義。

4.職責

4.1安全質量監察處負責編制本作業指導書并組織實施。

4.2指揮部、項目部負責對施工中的鋪軌進行控制。

5.工作程序

5.1工作準備

5.1.1根據鄭開城際鐵路單線鋪架的實際情況,選用鋪設軌排。

5.1.2鋪軌前,質檢技術人員對線路底碴、中樁、枕木端頭線以及線路障礙情況等進行檢查,并接收線路,同時對線下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復核。

5.1.3并行地段線間距設計為4m,機械鋪軌影響既有線行車,因此鋪軌時,采取偏鋪30cm進行鋪軌。軌枕端頭線偏移布置。

5.1.4鋪軌作業勞動組織

5.2鋪軌機組裝作業

5.2.1組裝前應檢查各聯結處有無損傷變形,各聯結部件(螺栓、銷子等)有無脫落、丟失、損壞等情況以及各部位潤滑情況,并實施補給。

5.2.2對一號車、二號車發電機、電氣設備進行檢查。

5.2.3對軌排起吊、走行拖拉鋼絲繩進行檢查。

5.2.4檢查完畢后,必須進行下列試驗:

5.2.4.1擺臂試驗。

5.2.4.2拖拉卷揚機、吊軌扁擔的走行試驗。

5.2.4.3一、二號車走行和大小閘制動試驗。

5.3組立龍門吊試驗

5.3.1組立龍門吊時,底層應有碴厚20cm,并搗固嚴實,平整基礎用三層枕木搭成,底層枕木密鋪,二層枕木必須穿插到軌道下與軌道枕木齊平。

5.3.2組立龍門吊時,靠近既有線方立柱最外側邊緣距既有線軌道中心線距離不小于2.2m。

5.3.3兩龍門吊之間距離為15m。

5.3.4龍門吊左右支腿距線路中心線的距離應保持相等,其誤差不得超過10mm,兩支腿應安放在同一高度,其誤差不得超過4mm。

5.3.5龍門吊組立后,應加固牢靠。

5.4龍門吊倒裝軌排

5.4.1倒裝前,技術人員依據軌排表查對軌排號及配件。

5.4.2吊軌排鋼絲繩應不小于Ф32mm。

5.4.3機車對位時,軌排前端距前吊鉤第10根枕木處,兩個吊鉤同時下落且在同一高度。

5.4.4起吊軌排時兩邊不得站人,指揮人員注意觀察吊鉤、鋼絲繩、龍門架等方面情況,遇有異常立即停車檢查。

5.5二號車運軌排作業

5.5.1二號車進入龍門架時,以3km/h的時速運行,待車對好位時,制動風壓應保持在6kg/cm2以上,并加止輪器。

5.5.2軌排重心應在二號車縱向中心線上。

5.5.3二號車走行前,先鳴笛,取掉鐵鞋,方可動車。

5.5.4二號車走行前,要有專人指揮運行,運行速度根據線路條件而定,最高時速不超過5km/h,接近一號車時限速1km/h。

5.5.5對位前打開一號車車鉤,輕輕掛鉤。

5.6一號車對位作業:

5.6.1鋪軌機自行對位時,制動風壓應在6kg/cm2以上,機頂嚴禁站人。

5.6.2一號車運行對位時,兩側應有專人護送,通過線路不良地段時,應降低時速至3km/h,指揮人員按5米、3米、1米給走行司機信號,進行對位。

5.6.3對位距離為鋪軌機前輪不得超過軌排前端第三根枕木,并提前放置止輪器,必要時放風制動。

5.7鋪軌作業:

5.7.1根據復線線路坡度實際情況,一二號車對位連接后,需先調好軌排制動裝置,以防軌排拖拉時前竄。

5.7.2將軌排從二號車拖拉至一號車車體內。拖拉軌排時要有專人在軌排兩邊護送,軌排前不可站人,以防拖軌鋼絲繩拉斷。

5.7.3開動鋪軌機走行吊重小車,在主機內對好軌排吊點位置,落下吊鉤掛好軌排,等掛鉤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吊起軌排距下節軌節0.2m高度,向前行走到吊臂前方落軌位置。軌排上下不得站人。

5.7.4吊軌小車吊起軌排運行到落軌位置時立即停止,下落距路基面1米時,應配合人工嚴格掌握中線,緩慢下落就位。下落距路基面約30cm時稍停,然后緩落后端,軌排下落距路基面約20cm左右時,吊軌小車方可調動對位。選用合適的接軌器(與軌縫相對應)與鋪好的前排軌排端部連接,然后擺前端對正線路中心線,人工左右撥正并立即落到路基上。

5.7.5核對中線,記錄軌縫、軌排號。

5.7.6鋪好一節軌排后立即摘去掛鉤,將扁擔升到機內軌排上,退回機腰預定位置,一號車再次對位,重復以上工序。

5.7.7撥正軌排落地點就位的施工人員應站在軌枕頭外,嚴禁站在軌枕盒內,以防壓傷。

5.7.8收尾人員收尾時應撥正接頭枕木,上齊接頭配件。

5.8鋪軌機鋪設軌排的安全要求

5.8.1鋪軌機走行安全

鋪軌機走行前應先發出音響信號清除障礙,拿掉鐵鞋,松開制動,并按規定先行鳴笛,才可動車。

鋪軌機自行時,應將風閘打開,走行減速箱、離合器掛檔,制動風壓不得小于0.5Mpa。同時拆去零號柱支腿底板,隨時擺主梁,切實注意線路上的障礙物,以防損壞零號柱支腿,或撞壞線路設施。

自行距離不宜超過一個區間,否則用機車頂送,限速5km/h,長距離應解體運行。

鋪軌機前端應有風裝置,其前輪不得超過已鋪軌排前端第3根軌枕,并應安放止輪器。

在走行穿過高壓電線時,應清理機頂物品,機頂嚴禁站人,與高壓線間的距離應符合以下要求:

經過橋梁等建筑物時,應將超限部位收縮至最小位置,在監視下減速通過。

5.8.2軌排喂送的安全操作技術

喂送軌排時,應在直線段進行,運軌小車司機應準確操作,嚴禁按錯走行電鈕,以防走行傷人。同時,電鈕盒應拉到托軌架外操作,以利安全。

運軌小車走行中應設專人監視,檢查小車和軌排頂離托軌架的情況,遇有問題應即發出警報信號,供電司機應立即斷電,以保安全。

專用平板滑接線是動力線路,采用交流三相供電,操作人員應穿絕緣膠鞋,電工應經常檢查有無漏電現象。滑接線應設防護板,板上應有明顯的有電危險之類標記。禁止非崗位人員攀登上車,嚴防觸電事故。

5.8.3吊鋪作業的安全要求

吊軌龍門吊鋪軌排,在起吊前應將掛鉤掛穩系牢,待掛鉤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才可起吊;軌排安全脫離支墊后才可向前走行;當地面軌排的連接工作尚未完畢,工作人員未撤離到線路兩側之前,吊起的軌排不得伸出鋪軌機;當軌排下落距路基面1米時,應配合人工嚴格掌握中線,緩慢下放就位。軌排下落距地面0.1米左右時,吊軌龍門方可調步對位,就位時必須用合適的接軌器(滿足予留軌縫需要的)與前排軌排連接,經檢驗中線無誤后,才準繼續鋪設下排軌排。撥正軌排落地點就位的施工人員應站在軌枕頭外,嚴禁站在軌枕盒內,以防壓傷。

并行地段內曲線鋪軌時,應利用既有線列車運行間隔進行,并按規定防護,既有線來車時,防護人員提前予告,停止鋪軌作業。

靠既有線鋪軌,由于運行車輛較多,人員、機械與動力車輛相互干擾。施工時應做安全防護工作。禁止施工人員跨越既有線;禁止施工人員在既有線行走、休息、臥坐等;既有線來車時,必須停止施工作業人員、料具、設備不得侵入限界,保證既有線行車和人身安全。

篇2:鋪軌:安全施工作業指導書

鋪軌安全施工作業指導書

1.目的

為確保指揮部對施工過程的鋪軌對人體傷害的有效控制,符合公司管理手冊的要求,特制定本作業指導書。

2.范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公司施工生產全過程對鋪軌安全防護的控制。

3.術語和定義

采用GB/T28001/20**標準及公司《管理手冊》中的有關術語和定義。

4.職責

4.1安全質量監察處負責編制本作業指導書并組織實施。

4.2指揮部、項目部負責對施工中的鋪軌進行控制。

5.工作程序

5.1工作準備

5.1.1根據鄭開城際鐵路單線鋪架的實際情況,選用鋪設軌排。

5.1.2鋪軌前,質檢技術人員對線路底碴、中樁、枕木端頭線以及線路障礙情況等進行檢查,并接收線路,同時對線下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復核。

5.1.3并行地段線間距設計為4m,機械鋪軌影響既有線行車,因此鋪軌時,采取偏鋪30cm進行鋪軌。軌枕端頭線偏移布置。

5.1.4鋪軌作業勞動組織

5.2鋪軌機組裝作業

5.2.1組裝前應檢查各聯結處有無損傷變形,各聯結部件(螺栓、銷子等)有無脫落、丟失、損壞等情況以及各部位潤滑情況,并實施補給。

5.2.2對一號車、二號車發電機、電氣設備進行檢查。

5.2.3對軌排起吊、走行拖拉鋼絲繩進行檢查。

5.2.4檢查完畢后,必須進行下列試驗:

5.2.4.1擺臂試驗。

5.2.4.2拖拉卷揚機、吊軌扁擔的走行試驗。

5.2.4.3一、二號車走行和大小閘制動試驗。

5.3組立龍門吊試驗

5.3.1組立龍門吊時,底層應有碴厚20cm,并搗固嚴實,平整基礎用三層枕木搭成,底層枕木密鋪,二層枕木必須穿插到軌道下與軌道枕木齊平。

5.3.2組立龍門吊時,靠近既有線方立柱最外側邊緣距既有線軌道中心線距離不小于2.2m。

5.3.3兩龍門吊之間距離為15m。

5.3.4龍門吊左右支腿距線路中心線的距離應保持相等,其誤差不得超過10mm,兩支腿應安放在同一高度,其誤差不得超過4mm。

5.3.5龍門吊組立后,應加固牢靠。

5.4龍門吊倒裝軌排

5.4.1倒裝前,技術人員依據軌排表查對軌排號及配件。

5.4.2吊軌排鋼絲繩應不小于Ф32mm。

5.4.3機車對位時,軌排前端距前吊鉤第10根枕木處,兩個吊鉤同時下落且在同一高度。

5.4.4起吊軌排時兩邊不得站人,指揮人員注意觀察吊鉤、鋼絲繩、龍門架等方面情況,遇有異常立即停車檢查。

5.5二號車運軌排作業

5.5.1二號車進入龍門架時,以3km/h的時速運行,待車對好位時,制動風壓應保持在6kg/cm2以上,并加止輪器。

5.5.2軌排重心應在二號車縱向中心線上。

5.5.3二號車走行前,先鳴笛,取掉鐵鞋,方可動車。

5.5.4二號車走行前,要有專人指揮運行,運行速度根據線路條件而定,最高時速不超過5km/h,接近一號車時限速1km/h。

5.5.5對位前打開一號車車鉤,輕輕掛鉤。

5.6一號車對位作業:

5.6.1鋪軌機自行對位時,制動風壓應在6kg/cm2以上,機頂嚴禁站人。

5.6.2一號車運行對位時,兩側應有專人護送,通過線路不良地段時,應降低時速至3km/h,指揮人員按5米、3米、1米給走行司機信號,進行對位。

5.6.3對位距離為鋪軌機前輪不得超過軌排前端第三根枕木,并提前放置止輪器,必要時放風制動。

5.7鋪軌作業:

5.7.1根據復線線路坡度實際情況,一二號車對位連接后,需先調好軌排制動裝置,以防軌排拖拉時前竄。

5.7.2將軌排從二號車拖拉至一號車車體內。拖拉軌排時要有專人在軌排兩邊護送,軌排前不可站人,以防拖軌鋼絲繩拉斷。

5.7.3開動鋪軌機走行吊重小車,在主機內對好軌排吊點位置,落下吊鉤掛好軌排,等掛鉤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吊起軌排距下節軌節0.2m高度,向前行走到吊臂前方落軌位置。軌排上下不得站人。

5.7.4吊軌小車吊起軌排運行到落軌位置時立即停止,下落距路基面1米時,應配合人工嚴格掌握中線,緩慢下落就位。下落距路基面約30cm時稍停,然后緩落后端,軌排下落距路基面約20cm左右時,吊軌小車方可調動對位。選用合適的接軌器(與軌縫相對應)與鋪好的前排軌排端部連接,然后擺前端對正線路中心線,人工左右撥正并立即落到路基上。

5.7.5核對中線,記錄軌縫、軌排號。

5.7.6鋪好一節軌排后立即摘去掛鉤,將扁擔升到機內軌排上,退回機腰預定位置,一號車再次對位,重復以上工序。

5.7.7撥正軌排落地點就位的施工人員應站在軌枕頭外,嚴禁站在軌枕盒內,以防壓傷。

5.7.8收尾人員收尾時應撥正接頭枕木,上齊接頭配件。

5.8鋪軌機鋪設軌排的安全要求

5.8.1鋪軌機走行安全

鋪軌機走行前應先發出音響信號清除障礙,拿掉鐵鞋,松開制動,并按規定先行鳴笛,才可動車。

鋪軌機自行時,應將風閘打開,走行減速箱、離合器掛檔,制動風壓不得小于0.5Mpa。同時拆去零號柱支腿底板,隨時擺主梁,切實注意線路上的障礙物,以防損壞零號柱支腿,或撞壞線路設施。

自行距離不宜超過一個區間,否則用機車頂送,限速5km/h,長距離應解體運行。

鋪軌機前端應有風裝置,其前輪不得超過已鋪軌排前端第3根軌枕,并應安放止輪器。

在走行穿過高壓電線時,應清理機頂物品,機頂嚴禁站人,與高壓線間的距離應符合以下要求:

經過橋梁等建筑物時,應將超限部位收縮至最小位置,在監視下減速通過。

5.8.2軌排喂送的安全操作技術

喂送軌排時,應在直線段進行,運軌小車司機應準確操作,嚴禁按錯走行電鈕,以防走行傷人。同時,電鈕盒應拉到托軌架外操作,以利安全。

運軌小車走行中應設專人監視,檢查小車和軌排頂離托軌架的情況,遇有問題應即發出警報

信號,供電司機應立即斷電,以保安全。

專用平板滑接線是動力線路,采用交流三相供電,操作人員應穿絕緣膠鞋,電工應經常檢查有無漏電現象。滑接線應設防護板,板上應有明顯的有電危險之類標記。禁止非崗位人員攀登上車,嚴防觸電事故。

5.8.3吊鋪作業的安全要求

吊軌龍門吊鋪軌排,在起吊前應將掛鉤掛穩系牢,待掛鉤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才可起吊;軌排安全脫離支墊后才可向前走行;當地面軌排的連接工作尚未完畢,工作人員未撤離到線路兩側之前,吊起的軌排不得伸出鋪軌機;當軌排下落距路基面1米時,應配合人工嚴格掌握中線,緩慢下放就位。軌排下落距地面0.1米左右時,吊軌龍門方可調步對位,就位時必須用合適的接軌器(滿足予留軌縫需要的)與前排軌排連接,經檢驗中線無誤后,才準繼續鋪設下排軌排。撥正軌排落地點就位的施工人員應站在軌枕頭外,嚴禁站在軌枕盒內,以防壓傷。

并行地段內曲線鋪軌時,應利用既有線列車運行間隔進行,并按規定防護,既有線來車時,防護人員提前予告,停止鋪軌作業。

靠既有線鋪軌,由于運行車輛較多,人員、機械與動力車輛相互干擾。施工時應做安全防護工作。禁止施工人員跨越既有線;禁止施工人員在既有線行走、休息、臥坐等;既有線來車時,必須停止施工作業人員、料具、設備不得侵入限界,保證既有線行車和人身安全。

篇3:人工鋪軌作業指導書

一、目的:明確人工鋪軌過程中的施工工藝、操作要點和質量標準,規范和指導鋪軌作業。二、依據:《鐵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鐵路軌道設計規范》以及設計圖紙。三、適用范圍:鐵路軌道人工鋪軌的施工作業。四、施工準備:(一)軌料進場:鋼軌、軌枕、扣件及其連接配件進場時,應對其規格、型號、外觀進行驗收,其質量應符合設計及產品標準規定;鋪設舊軌時應符合舊軌使用技術條件的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二)卸軌枕1、路基未上碴前,軌枕由汽車運至路基后,人工配合吊車進行卸車作業,將軌枕卸車后擺放于路肩一側,待路基上碴后再進行散枕路基散枕作業。2、軌枕的結構強度(靜載抗裂強度和疲勞強度)應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檢驗數量:同一廠家、同一批次施工單位每50000根抽檢1次,不足50000根按1次抽檢;監理單位全部見證檢驗。檢驗方法:試驗。3、軌枕的型式尺寸(長度、高度、釘孔距和兩承軌槽距離)應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抽檢2%,監理單位全部見證檢驗。檢驗方法:尺量。4、扣件的扣壓力和疲勞強度應符合產品的標準規定。檢驗數量:同一廠家、同一批次施工單位每100000套抽檢2套,不足100000套按2套抽檢;監理單位全部見證檢測。檢驗方法:試驗。5、扣件的型式尺寸應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抽檢2%,監理單位全部見證檢驗。檢驗方法:尺量。6、軌道扣件及連接配件的規格、型號、鋪設數量應符合設計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監理單位平行檢查10%。檢查方法:觀察檢查。7、每千米軌枕鋪設數量及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監理單位平行檢查10%。檢驗方法:對照設計文件、點數。8、螺旋道釘錨固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千米抽檢3個道釘;監理單位見證數量為施工單位檢測數量的20%。檢驗方法:施工單位進行抗拔力試驗;監理單位檢查施工單位抗拔力試驗報告并見證試驗。9、同一類型的軌枕應集中連續鋪設(不同類型鋼軌接頭處除外)。兩木枕地段間長度小于50m時,應鋪設木枕。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尺量。10、不同類型軌枕的分界處,應保持同類型軌枕延伸至鋼軌接頭外5根以上。木枕與混凝土寬枕之間,應用混凝土枕過渡,其長度不得小于25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尺量。11、非標準長度鋼軌應同一長度集中成段鋪設。成段長度:正線軌道不得小于500m;站線同一股道可集中鋪設兩種不同長度鋼軌。采用非標準軌的最短長度:正線軌道,鋪設12.5m鋼軌地段不得小于11m;鋪設25m鋼軌地段,當軌型為43kg/m及以上時,不得小于21m;到發線上不得小于10m;其他站線、次要站線不得小于8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尺量。12、不同類型的軌枕不應混鋪。同類型軌枕成段鋪設最小長度,正線、到發線為500m;其他站線、次要站線為200m。(三)混凝土枕錨固作業:1、螺旋道釘錨固材料技術條件:(1)硫磺含量不小于95%;(2)水泥用普通硅酸鹽水泥,425#;(3)砂子粒徑不大于2mm,泥污含量不大于5%;(4)各種材料不得混有雜物。2、錨固材料成分配合比:硫磺:水泥:砂子:石蠟=1:(0.3~0.6):(1~1.5):(0.01~0.03),本配合比為重量配合比,操作時應嚴格按本配合比進行調配。在選定配合比時,應當用實際采用的材料做成試件在錨固前進行實驗,以求得最佳配合比。試件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40Mpa,抗拉強度不低于4Mpa,道釘錨固后的抗拔力不得低于60KN。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千米抽檢3個道釘;監理單位見證數量為施工單位檢測數量的20%。3、硫磺砂漿熬制及道釘錨固:(1)按選定配合比,稱好各種材料的一次熔制量,先倒入砂子加熱到100~120℃時,將水泥倒入加熱到130℃,最后加入硫磺和石蠟,繼續攪拌加熱到160℃,熔漿由稀變稠成液膠狀時,即可使用。錨固前施工現場應備好臺秤。(2)火力要控制好,火候不得過猛,熔制過程中應不斷攪拌。(3)工地錨固道釘時,可用兩個鐵鍋輪流熔制,每鍋熔制量不宜大于50kg,熔制地點與錨固作業距離不宜過遠。(4)錨固時應注意錨固漿溫度不得大于180℃,操作人員應在上風處,并應佩帶防護用品,熔制場地嚴禁堆放易燃品。熬制成的熔漿應較稠,其溶動度以不影響灌注為宜。(5)錨固前,軌枕預留孔內雜物和螺旋道釘上粘附物應清除干凈。螺旋道釘應干燥。(6)人工鋪軌,軌枕錨固采用正錨。正錨時,預留孔底部應堵塞緊密,嚴防漏漿,錨固漿從枕面注入孔內后,螺旋道釘應即左右旋轉緩慢垂直插入定位,硫磺水泥砂漿注入孔內時的溫度不得小于130℃,并應防止離析,一孔一次灌完。灌漿深度應比螺旋道釘插入孔內的長度大20mm,錨固漿頂面應與承軌槽面平,溢出的殘渣凝固后應鏟除整平,以保證墊板、擋板座能安裝平整。殘渣可回收再用。(7)技術要求:螺旋道釘應與承軌槽垂直,偏斜不大于2度。螺旋道釘偏離預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2Km抽檢10個道釘。道釘圓臺底面應高出承軌槽面,彈條式扣件0~2mm,扣板式扣件0~5m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2Km抽檢10個道釘。軌枕應方正。間距及偏斜允許偏差為20m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正線每3km抽檢2處,每處5根軌枕;站線每股道抽檢10根軌枕。(8)絕緣涂料:為防止螺紋道釘銹蝕和提高絕緣性能,錨固后,應在錨固孔的頂面和螺紋道釘圓臺下及四周涂絕緣防銹涂料。涂料在不同最低氣溫下的配方見下附表1。熔融絕緣防銹材料的溫度不能超過200℃。涂抹涂料時應力求均勻,涂抹后必須將承軌槽上粘附物清除,使絕緣墊片下保持干凈、平整。為方便涂抹絕緣涂料不宜過稠,應采用小排筆涂抹。?附表1?防銹絕緣材料配方材料地區氣溫石油瀝青(%)滑石粉(%)油(%)最低氣溫低于-20℃100(四號)25-3010-15(機油)最低氣溫高于-20℃100(五號)25-300-5(熟桐油)五、放線及散枕:底碴上好后(碴帶表面平整,中間拉槽順直,軌排邊線撒好)進行人工散枕。散枕時用一25m長白線兩頭系上木棍插于軌排邊線位置,線上用紅油漆標出散枕位置,軌枕即可按此位置進行擺放。軌枕中線與線路中線偏差≯20mm。六、散鋼軌:道釘錨固好后,即可進行散軌作業。鋼軌可采用吊軌器進行吊運。吊運時應注意保持平衡。吊桿一定要握緊,以防飛出打人。鋼軌在吊運前應用剛尺進行配軌丈量,以防用軌發生錯誤進行返工作業。鋼軌應嚴格按軌排表進行配軌鋪設。人工搬運鋼軌距離不宜大于50m,倒運軌料小平車應有制動裝置及2個以上止輪器,小平車推行速度不大于5km/h。各接頭可先上不少于2個接頭螺栓。直線上至少每隔6m,曲線上每隔3m固定軌距后,才準小平車送料。配軌應由專人負責。七、軌道鋪設:1、正線60kg/m鋼軌采用彈條II型扣件,當軌距為1435時,擋板座號為:外2內4,擋板號為外10內6。2、不使用不合格的軌枕和有缺損而未完全修復的軌枕。3、同一軌排的兩股鋼軌應選擇公差相同的配對使用,其相差量不應大于3mm,且這個公差值應在前后左右之間互相調整抵消,累計誤差不得大于15mm。直線上左右股鋼軌頭應方正,曲線上應按計算的相錯量方正。4、軌枕應與線路中線相垂直,其間距及偏斜誤差不得超過40mm,鋼軌上的兩個枕位標記間的誤差不得大于5mm,整軌累計不大于40mm。5、砼枕軌距誤差為+6mm,-1mm。6、70型扣件按以下程序安裝:(1)鋪軌下絕緣墊板。(2)安裝絕緣墊片及鐵座。墊片應與承軌槽的擋肩密貼,然后放置鐵座壓住絕緣緩沖墊片。(3)按規定號碼先安裝一根鋼軌的扣板,后安裝另一根軌的扣件。如偏差過大,規定的扣板號碼不符合軌距要求時,可換用相臨的號碼調整。(4)螺紋道釘涂油后,套上彈簧墊圈和平墊圈,并擰緊螺帽固定扣板,扣緊鋼軌。擰緊力矩約為120N.m。(5)扣件安裝不良者,正線、到發線不得超過8%,其他線不得超過12%。7、彈條II型扣件安裝除與70型扣件相同部分外,尚有以下要求:(1)安裝彈條時,螺母的擰緊程度要適當,以彈條中部前端下頦與軌距擋板接觸為止(此時螺母擰緊力矩為100N.m),在曲線半徑R≤650m的地段應將螺母再擰緊1/4圈(力矩不小于120N.m)(2)零件應安裝齊全,位置正確,扣件擰緊力矩不符合規定或彈條扣件前端下頦離縫者,正線和到發線不得大于8%。8、鋼軌端部和連接配件應涂油,墊圈開口朝下。接頭螺栓力矩應達到400N.m。9、選定鋪軌軌溫及其相應處理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1)鋪軌宜選擇在最佳鋪軌軌溫范圍內進行,并預留軌縫;(2)高于最佳鋪軌軌溫,但不超過最高允許鋪軌軌溫范圍,需要鋪軌時,可不留軌縫;(3)在低于最佳鋪軌軌溫下限或高于最高允許鋪軌軌溫時不得安排鋪軌,否則在軌溫恢復至最佳鋪軌軌溫范圍后,必須重新調整軌縫。在最佳鋪軌軌溫范圍內鋪軌時,預留軌縫值按下式計算確定:a0=0.0118(Tma*-t)L-C式中:a0—鋪軌時預留軌縫(mm),如計算結果得負值,按零計;??Tma*—鋼軌可能達到的最高溫度(℃),其值采用當地歷史最高氣溫加20℃;?t—隨鋪軌進程測定的鋼軌溫度(℃);?L—鋼軌長度(m);?C—鋼軌接頭阻力和道床縱向阻力限制鋼軌自由脹縮的數值(mm);鋼軌長度等于和小于15m及長度大于15m的C值分別為2mm和4mm,但歷史最高、最低軌溫差大于85℃地區,鋪設鋼軌長度大于20m的軌道,C值應采用6mm。軌縫值根據軌溫利用軌隙片預留。與已鋪軌節連接后,新鋪軌節應即對中撥正,偏離中線≯20mm。軌頭相錯量直線不得大于40mm,曲線不得大于40mm加采用縮短軌縮短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