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防職業病作業指導書
1.目的
為了保護工人、職員的身體健康,改進勞動條件,做好職業病的防治工作,特制定本作業指導書。
2.使用范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公司施工生產全過程對職業病工作的預防與控制。
3.術語和定義
采用GB/T28001/20**標準及公司《管理手冊》中的有關術語和定義。
4.職業病的主要范圍
4.1職業中毒
4.2塵肺
4.3物理因素職業病
4.4職業性皮膚病
4.5職業性眼病
4.6職業性耳鼻喉疾病
4.7職業性腫瘤
4.8其它職業病
5.職責
5.1安全質量監察處負責編制本作業指導書并組織實施。
5.2指揮部、項目部負責本作業指導書的貫徹執行。
6.工作內容
6.1建立健全預防職業病機構,加強日常管理。
6.1.1由集團公司安質處、施技處、工會、環衛處組成職業安全委員會。
6.1.2指揮部、項目部設專人負責預防職業病工作。
6.2職業安全委員會是以保證員工身體健康為前提,監督、指導各項目部開展日常工作。
6.2.1項目部接到工程后,根據工程特點,識別職業病的特性,根據其特性,制定防范方案。
6.2.2指導各項目部專職人員,對施工人員進場前進行一天預防職業病教育,提高預防職業病的意識,做到不違章操作,配戴好各自的勞保用品。
6.2.3定期組織員工、管理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每兩年不少于一次,指導各項目部專職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6.2.4指導各項目部專職人員定期評價施工人員健康情況,并將其記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6.3各類人員預防職業病的措施
6.3.1食堂工作人員應持證上崗,每年定期體檢一次,做好食堂日常保潔工作,對餐具定期消毒,做到"環境整潔,飲食衛生",并防止食物中毒。
6.3.2電氣焊工作業時需戴防護面罩和手套等勞保用品,防止職業性眼病的發生。
6.3.3防水工,手工噴漆、刷漆、浸漆工等經常接觸刺激性物質的人員作業時,需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勞保用品,防止職業性皮膚病的發生。
6.3.4混凝土攪拌工、打眼工等經常在發生噪音的條件下工作的人員,作業時需配戴耳塞、口罩等勞保用品,防止塵肺和職業性耳病的發生。
6.3.5搬運工、測量員等一般工人,日常作業時要做到不違章操作,配戴好各自的勞保用品。
6.3.6施工現場倉庫保管員等一般管理人員日常作業時需配戴好勞保用品。
6.4施工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要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6.5施工現場須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6.6施工生產要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6.7施工現場允許的情況下,可設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6.8生產過程中的設備、工具、用具等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符合保護員工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
6.9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按照規定進行經常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運行、使用狀態。
6.10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應當設置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6.11在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
6.12應當優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員工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6.13不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
6.14及時安排職業病病人、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治。
6.15發生或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應采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
施,并按照管理權限及時上報情況。
6.16指揮部及各項目部職工,在工作區域內或與工作有關的情況下患職業病,根據嚴重程度,采取急救措施,或送往醫院,嚴重者立即報有關部門申請休假治療或換崗,并做好以后的防治工作。
6.17.1發現職工患輕度職業病:除向部門負責人報告外,還應采取治療和控制措施。
6.17.2發現職工患有重度職業病:各項目部在事故發生后,立即采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將情況報告公司安質處,同時要立刻報告所在地的區、縣衛生局,衛生防疫站(情況包括職業病人數、發生時間、地點、原因、患病部位和嚴重程度等)。
篇2:施工隊正副隊長職業病危害防治崗位責任制
(一)認真貫徹執行本單位的各項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對本施工隊管轄的工程項目、生產活動的職業健康安全負直接責任。
(二)負責實施本施工隊危險源、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和控制,組織落實職業健康安全技術措施,進行職業健康安全技術交底,并做好記錄。
(三)對所負責的施工現場環境安全實施有效監督管理,確保一切安全防護設施(機、電、架、“四口”)齊全、有效,經驗收合格后方能交員工使用,同時做好驗收記錄。
(四)組織所屬員工學習安全操作規程和各項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并檢查執行情況。不違章指揮,制止違章冒險作業。
(五)在布置生產任務時,把職業健康安全工作貫穿到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去,切實做到“五同時”。當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施工、生產。
(六)對新進員工、調換工種的員工和較長時間離崗后復崗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安全的崗前教育。教育員工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保護環境,文明施工。
(七)對發生傷亡、火災、爆炸等事故、重大未遂事故、急性中毒事故,要立即組織搶救,并保護好現場,及時上報。根據需要,配合對事故的調查處理。
篇3:建筑施工職業病防治措施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依法為職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職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交納工傷社會保險。積極推廣、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公司安全管理科設專人負責各在建工程職業衛生、勞動保護情況監督,加強對職工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提高職工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對防治職業病成績顯著的科室和人員給予獎勵。
各在建工程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所需費用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加強職工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設置安全管理科為公司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公司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為職工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情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警示標志,在施工現場配置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
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使用期間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發現職工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對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員提供相關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信息。
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職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隱瞞或欺騙。按“三級教育”的原則對職工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職工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職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職工,公司按照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位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一、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水泥等易揚塵的材料的存放處、使用處的揚塵防護,任何人不得隨意拆除,在易揚塵部位設置警示標志。
2、個人防護措施:落實相關崗位的持證上崗,給施工作業人員提供揚塵防護口罩,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工人作業場所的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檢查個人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導施工作業人員減少揚塵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電焊工塵肺、眼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為電焊工提供通風良好的操作空間。
2、個人防護措施:電焊工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佩戴有害氣體防護口罩、眼睛防護罩,杜絕違章作業,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工人作業場所的通風情況,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8小時工作制,及時制止違章作業。
三、直接操作振動機械引起的手臂振動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
2、個人防護措施:機械操作工要持證上崗,提供振動機械防護手套,采取延長換班休息時間,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警示標志的懸掛,工人持證上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時間不超時等情況。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觸有機材料散發不良氣體引起的中毒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作業區的通風排氣措施。
2、個人防護措施:相關工種持證上崗,給作業人員提供防護口罩,采取輪流作業,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良好通風,工人持證上崗,佩戴口罩,工作時間不超時,并指導提高中毒事故中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五、接觸噪聲引起的職業性耳聾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對噪音大的機械加強日常保養和維護,減少噪音污染。
2、個人防護措施:為施工操作人員提供勞動防護耳塞,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護耳塞,工作時間不超時。
六、長期超時、超強度地工作,精神長期過度緊張造成相應職業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減小工人勞動強度,為職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娛樂場所,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
2、個人防護措施:不盲目搶工期,即使搶工期也必須安排充足的人員能夠按時換班作業,采取8小時作業換班制度,及時發放工人工資,穩定工人情緒。
3、檢查措施:工人勞動強度適宜,文明施工,工作時間不超時,工人工資發放情況。
七、高溫中暑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高溫期間,為職工備足飲用水或綠豆水、防中暑藥品、器材。
2、個人防護措施:減少工人工作時間,尤其是延長中午休息時間。
3、檢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飲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備,工人勞逸適宜,并指導提高中暑情況發生時,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瀘縣第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興文縣太平小學綜合樓項目工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