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氣焊施工安全措施

電氣焊施工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2942

1、開工前請安監部門派瓦斯檢查員,在施工前檢查施電氣焊地點的瓦斯濃度,在符合規定的濃度下,方可允許施工,在施工期間,瓦檢員連續檢查瓦斯,在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施工,施工人員必須服從瓦檢員的命令。

2、施電氣焊期間,每班要排瓦斯檢查員至施工現場,隨時檢查瓦斯情況,有問題時立即停止作業,并采取措施。

3、施工正常期間,為確保施工的連續性,施工單位未接到當班瓦斯檢查員通知停止作業命令,均按正常情況進行施工。

4、施工期間,必須制定專人在場負責施工過程的監督和檢查,確保按章操作。

5、井下施工時,機電科負責,在確保礦井供電系統安全生產的條件下,合理選擇電源側電器設備;其電源側電器設備接線必須符合井下電器防爆要求。

6、施工前,應認真檢查施焊用電器設備及設施是否完好,是否有漏電現象。如發現隱患,處理后方可使用。

7、電焊機應具有良好的電氣性能,設獨立的開關進行控制,專人負責,并有防潮防水措施。

8、電焊機把線應保持絕緣性能完好,并有防潮防水措施,作業時,地線必須接在被焊件上。

9、施焊前清除施工地點的易燃物,并有水源、水桶、滅火器2臺、鐵鍬等。

10、乙炔瓶與氧氣瓶安全距離7m以上,并遠離明火10m以上;乙炔瓶不得倒置,氧氣瓶應有防護,以防損壞。氧氣瓶嚴禁沾染油脂,乙炔瓶應有防火星濺落設施。

11、施工現場因工程施工需要,需存儲一定數量的氧氣、乙炔,兩者應分類放置,規范管理,保持安全距離,并配備消防器材。

12、每當停止電氣焊施工時,應及時切斷電焊機電源或關閉氧氣、乙炔總氣閥,防止發生觸電事故以及可燃氣體泄露。

13、施焊工作完畢后,必須認真檢查施焊地點及下方的物體,并對工作地點再次采取噴灑水處理,設專人檢查,一小時后,確認沒有引發火災隱患后,方可撤離人員。

14、施焊人員應穿戴絕緣膠鞋及絕緣手套等勞保用品,以防觸電。

15、施焊人員帶火源入井時,必須持有帶火證,所帶火源不得丟失、亂放或轉交他人。

16、施焊人員要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施焊時,割炬不得指向人,以防燒傷。

17、拆接電焊機電源由專職電工負責,并嚴格執行井下電工作業有關規程。

18、施工前,認真貫徹本措施,并做到簽字,施工過程中,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措施內容要求組織施工。

19、嚴格按以上措施組織施工。

篇2:電氣焊工施工操作安全規范

第一條電氣焊工上崗必須具備上崗資格。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否則不得進行有關焊接、切割工作。

第二條工作前要穿戴好防護用品,并對工具、設備、工作場地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工作。

1、確保電焊機接地絕緣性及各節點接觸良好,并設有防護罩。

2、禁止使用無絕緣的電焊鉗。

3、氣距各氣閥靈敏可靠,各連接處不漏氣,射吸能力良好方可使用。

4、在潮濕的地方工作要有絕緣措施。

第三條合閘或拉閘時,帶干燥手套,并站在一側,防止觸電或弧光燒傷。

第四條凡有液體壓力、氣體壓力、帶電的設備和容器,不進行處置,不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禁止焊接。

第五條不準焊接密封容器。

第六條一般不準在汽車、拖拉機等機動車輛上進行焊接。

第七條在金屬容器內焊接應設監護人。

1、保持容器通風。

2、防止觸電。

3、必須采用24伏或36伏的行燈照明。

4、嚴禁將漏乙炔氣的焊割炬或乙炔帶入容器內,防止混氣體遇明火引發爆炸。

第八條禁止在儲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間和場地進行焊接。

第九條有可燃易爆物品附近焊接時,要確保安全距離,采取安全措施。一般原理可燃物品5米以外。(必要時應取得要防部門的同意和配合)

第十條使用氧氣瓶和乙炔瓶時不能同車拉運,距離保持應在5-10米,據明火不少于10米,乙炔瓶不能斜放、平放、不能暴曬。

第十一條裝表、開啟氣瓶時,操作者頭身應偏離氣表,以防表射出傷人,開啟工具不得沾有油污。

第十二條焊距和各距各氣體通路不許沾油污,以防氧氣遇油燃爆。

第十三條在40mm以上開內孔時,應先鉆孔再切割。

第十四條高空作業時,應遵守高空作業規定,利用必備的防護用品(安全帶、安全帽)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確保人身安全,高血壓、心臟病電氣焊工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第八條電焊機不許超過空載額定電壓,當焊機與網絡電源接通時,人體不能接觸帶電部分。檢修焊接時必須切斷電源。

第十五條電焊工具要定期維護保養,安全保密,不得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第十六條工作完畢后及時關閉電源,收好把線,盤好氣帶,清理現場,確認現場無明火和可燃物,方可離開。

篇3:施工現場電氣焊(割)安全防火制度

一、防火安全規定,

1、從事電焊、氣割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專門培訓,掌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經過考試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證后方準操作。操作時應持證上崗。徒弟學習期間,不能單獨操作,必須有在師傅的監護下進行操作。

2、嚴格執行用火審批程序的制度。操作前必須辦理用火申請手續,經本單位領導同意和消防保衛安全技術部門檢查批準,領取用火許可證后方可進行操作。

3、用火審批權人員要認真負責,嚴格把關。審批前要深入用火地點查看,確認無火險隱患后再行審批。批準用火應采取定時(時間)、定位(層、段、檔)、定人(操作人、看火人)、定措施(應采取的具體防火措施),部位變動或仍需繼續操作,應事先更換用火證。用火證只限當日本人使用,并要隨身攜帶,以備消防保衛人員檢查。

4、進行電焊、氣割前,應有施工員或班組長向操作、看火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措施交底,任何領導不能以任何借口縱容電、氣焊工人進行冒險操作。

5、裝過或有易燃、可燃氣體及化學危險物品的容器、管道和設備,在未徹底清洗干凈前,不得進行了焊割。

6、嚴禁在有可燃蒸汽、氣體、粉塵或禁止明火的危險性場所焊割。確需進行焊割時,必須按有關規定,保持一定的防火距離。

7、遇有5級以上大風氣候時,施工現場的高空和露天焊割作業應停止。

8、領導及生產技術人員,要合理安排工藝和平編排施工進度程序,在有可燃材料保溫的部位,不準進行焊割作業。必要時,應在工藝安排和施工方法上采取嚴格的防火措施。焊割作業不準與油漆、脫漆、木工等易燃操作同時間、同部位上下交叉作業。

9、焊割結束或離開操作現場時,必須切斷電源、氣源。赤熱的焊嘴焊鉗以及焊條頭等,禁止放在易燃、易爆物品和可燃物上。

10、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焊割工具和設備。電焊的導線不能與裝有氣體的氣瓶接觸,也不能與氣焊的軟管或氣體的導管放在一起。焊把線和氣焊的軟管不得從生產、使用、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或部位穿過。

11、焊割現場必須配備滅火器材,專人現場監護。

二、看火(監護)人職責

1、清理焊割部位附近的易燃、可燃物品;對不能清除的易燃、可燃物品要用水澆濕或蓋上石棉布等非燃材料,以隔絕火星。

2、要堅守崗位,不能兼顧其他工作,要與電、氣焊工密切配合,隨時注視焊割周圍的情況,一旦起火及時撲救。

3、在高空焊割時,要用非燃材料做成接火盤和風擋,以接住和控制火花的沒落。

4、在焊割過程中,要隨時進行檢查,操作結束后,要對焊割地點進行仔細檢查確認無危險后方可離開。在隱蔽場所或部位(如悶頂、隔墻、電梯井、通風道、電纜溝和管道井等)焊、割操作完畢后,要反復檢查,以防引燃起火。

5、要根據情況,備好適用的滅火器和防火設備(石棉布、接火盤、風擋等),做好滅火準備。

6、發現電、氣焊操作人員違反電、氣焊防火管理規定、操作規程或動火部位有火災、爆炸危險時,有權責令停止操作,收回動火許可證及操作證,并及時向領導或保衛部門匯報。

三、電焊工的操作要求

1、電焊工在操作前,要嚴格檢查所用工具(包括電機設備、線路敷設、電纜線的接點等),使用的工具均應符合標準,保持完好狀態。

2、電焊機應有單獨開關,裝在防火、防雨的閘箱內,電焊機應設防雨棚。開關的保險絲容量應為該機的1.5倍。保險絲不準用銅絲或鋼絲代替。

3、焊割部位必須與氧氣瓶、乙炔瓶、乙炔發生器及各種易燃、可燃材料隔離,兩瓶之間不得小于5m,與明火之間不得小于10m。

4、電焊機必須設有專用接地線,直接放在焊件上,接地線不準接在建筑物、機械設備、各種管道、避雷引下線上。

5、電焊機一、二次線應用線鼻子壓接牢固,同時應加裝防護罩,防止松動、短路放弧,引燃可燃物。

6、嚴格執行防火規定和操作規程,操作時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不力,與看火人密切配合,防止引起火災。

四、氣焊工的操作要求

1、乙炔瓶、氧氣瓶和焊割具的安全設備必須齊全有效。

2、乙炔瓶、氧氣瓶在新建、維修工程內存放,應設置專用房間單獨分開存放并有專人管理,要有滅火器材和防火標志。

3、乙炔瓶和氧氣瓶不準放在高低壓架空線路下方或變壓器旁。在高空焊割時,也不要放在焊割部位下方,應保持一定的水平距離。

4、乙炔瓶、氧氣瓶應直立使用,以防止油類落在氧氣瓶上;油脂或沾油的物品,不要求接觸氧氣瓶、導管及其零部件。

5、乙炔瓶、氧氣瓶嚴禁曝曬、撞擊,防止受熱膨脹。開啟閥門時要緩慢開啟,防止升壓過速產生高溫、產生火花引起爆炸和火災。

6、焊割時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程序。焊割操作時先開乙炔氣點燃,然后再開氧氣進行調火。操作完畢時按相反程序關閉。瓶內氣體不能用盡,必須留有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