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單位井下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為保障井下生產系統安全生產,防止電氣焊引發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及相關制度要求,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人員安排與職責
1、指定賈漢軍為現場電氣焊作業負責人。作業負責人在作業前、結束時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值班人員要做好記錄。作業過程中全程監督、檢查、驗收。
2、瓦檢員?白亮?,主要負責作業現場氣體檢查工作,在作業地點懸掛電氣焊專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報警點0.5%),全程監測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鋼帶縫隙、鉆孔內等任何地點和局部氣體濃度,瓦斯濃度超過0.5%時禁止電氣焊作業,監測檢查氣體濃度應每10min一次。
3、安監員(攜帶火種人)胡具平?,全程監督檢查作業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情況,負責攜帶和保管火種,并接受檢查,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使用情況,火種只能使用火柴,不準使用打火機或其他火種。
4、施焊人員賈漢軍,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必須帶完好的便攜式甲烷、一氧化碳、氧氣檢測儀,在作業前配合瓦檢員檢查確認作業點氣體符合標準時方可開始作業,作業中將儀器放在合適的位置,隨時測量。按工藝要求進行相應的電氣焊作業。
5、參與電氣焊作業的其他人員?1?名(見措施現場貫徹簽字欄),配合電氣焊工作和做好滅火準備工作。
6、灑水人員(可由現場負責人兼)文紅軍?,在電氣焊過程中及時向作業點周圍灑水,防止火星擴散;電氣焊工作完成后,工作地點必須再次用水噴灑,確保無火星殘留。
7、焊后留守人員(可由施焊人員兼)賈漢軍?,在電氣焊作業結束后一小時內現場檢查,發現異常,立即處理。一小時后,作業地點無異常,及時向調度室匯報。
8、跟班領導?包慶一,在作業開始前必須組織作業人員進行最終驗收,確認安全后現場簽字并向調度室匯報后,方可開始作業。
二、電氣焊作業前
1、該安全技術措施只允許本次、本班電氣焊作業,嚴禁用于其它電氣焊作業,跨班作業,參加人員出現變更時,必須重新審批安全技術措施。
2、嚴禁在回風巷、密閉前、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有瓦斯積存的地點、綜采工作面由機尾開始向機頭方向30架范圍內、油脂等易燃易爆品存放的地點、有可能瓦斯積聚或突然涌出的地點、瓦斯或煤塵超標的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嚴禁在帶壓設備、帶電設備、正在運轉的設備、油箱附近進行電氣焊作業。
3、電氣焊作業前,措施編制人應組織有關人員貫徹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電氣焊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跟班領導、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
4、氧氣瓶和乙炔瓶要求分裝分運,不得同油脂、易燃易爆品同車運送,裝運過程必須輕裝輕放、支墊平穩、綁扎牢靠,防止拋摔、滾動,氣瓶上震膠圈必須齊全完好,搬運前安全帽必須擰緊。
5、氧氣瓶和乙炔瓶必須放在焊割點進風側10米以外,同時氧氣瓶和乙炔瓶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米。
6、氣瓶必須裝置安全帽、減壓器、止回閥。減壓器上應當設有安全閥。使用的氣瓶必須直立放置,使用焊槍和氣管必須完好,不得出現漏氣現象。
7、氣割用具必需完好,氣帶接頭連接處使用專用卡子固定可靠,不得用鐵絲代替。
8、焊割設備的氣瓶連接處、膠管接頭、回火防止器和減壓器不得沾染油脂,以防遇氧燃燒爆炸。發現焊割設備漏氣或密封不嚴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
9、當氧氣瓶、乙炔瓶壓力表損壞或失靈,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更換。
10、焊割地點必須選擇在頂板完整、支護完好,無浮煤、無易燃易爆物品處,頂板鱗皮、片幫必須處理徹底,必要時設臨時支護。作業現場必須通風良好,整個焊割過程不得停風,如若停風無論瓦斯濃度多少必須立即停止焊割。
11、電氣焊作業前,應清除焊割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易燃易爆物品,對無法清除的易燃物,必須采取灑水等防火措施,且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
12、電氣焊作業地點上風側5m范圍內人員容易到達的地點必須至少備有兩具8kg干粉滅火器、0.2m3滅火砂,有供水條件的地點,必須將水管引至作業地點,并保證有水,無供水條件的地點,必須準備不少于50升的滅火水。
13、電氣焊設備及工具必須完好,作業時焊機外殼必須接地,焊把線和地線必須到位。
14、焊工必須持證上崗,未取得電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現場負責人和施焊人員必須隨身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查報警儀,便攜儀報警點為0.5%;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15、必須在通風良好的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并由瓦檢員負責在作業地點懸掛電氣焊專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報警點0.5%)。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使用光瓦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架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16、現場經安監員、瓦檢員、現場負責人確認安全后,由現場負責人確認方可開始作業。
17、施焊地附近不得有其他人員,礦回風系統不得有人工作。
三、電氣焊作業過程中
1、作業時,專職瓦檢員全程監測作業場所的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巷道煤塵飛揚或停風時,立即停止作業。專職安監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
2、電氣焊作業時,灑水人員要及時撲滅明火,發現火災隱患,必須立即進行處理。滅火器必須放置在作業地點上風側5m范圍內人員容易到達的地點,需要時,灑水人員和施焊人員可立即拿到。
3、施焊人員必須佩帶專用手套、焊帽或專用防護眼鏡,衣領袖口必須全部扎緊;必須背風作業,風大時上風側應設擋風設施,下風側設檔火星焊渣設施。工作過程中一定要站穩站實。
4、作業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和氣源。
四、后期處理
1、電氣焊作業結束后,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和氣源,作業人員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留守人員在現場監護1小時,發現異常,立即處理,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匯報作業負責人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2、必須將電氣焊設備、工具等全部回收地面,不得在井下存放。
3、帶火人員入井前和升井后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使用情況。
五、其他規定
1、電氣焊作業嚴格執行一焊一審批制度,一份審批過的措施只能在作業地點使用一次。措施一式四份,審批完成后送安監科、通風組、調度室備案一份,施焊人員隨身攜帶一份;審批完成并遞送各部門備案后方可作業。
2、作業單位要嚴格執行電氣焊作業現場向調度室匯報制度,即:電氣焊作業前、電氣焊結束時、電氣焊結束后1小時,調度室值班人員要做好記錄。
匯報內容:電氣焊作業前,由現場負責人向調度室匯報,確認現場相關人員全部到位,現場氣體及工作環境符合要求,措施落實到位,具備作業條件,跟班礦領導已經現場檢查確認,申請作業。電氣焊結束時,由現場負責人向調度室匯報,作業結束,清理現場情況,現場已按照措施清理完畢,留守人員為文紅軍。電氣焊結束后1小時,由留守人員向調度室匯報,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隱患,電氣焊作業結束。
3、電氣焊作業完畢后,必須在8小時內將措施原件交礦安全管理部門統一存檔。
4、違反本制度進行電氣焊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制止,并參照《榆林神華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管理獎罰辦法》進行處罰。
六、危險源辨識
施工單位在措施編制前要到作業地點現場堪察,根據具體施工現場環境、施工工藝進行針對性危險源辨識,并將措施編制在前面內容中。在施工前,根據工作現場辨識出新的特殊危險源及要求補充如下:
1、電氣焊作業前未清理附近易燃易爆物,造成火災爆炸事故。
2、未準備消防器材或準備不齊全,發生燃燒后不能及時熄滅或遏制火勢,擴大受害范圍,增加事故后果。
3、氧氣瓶、乙炔瓶放置距離過近,氣體外泄會導致燃燒爆炸。
4、操作前未佩戴合格的防護用具,造成人員燒傷、灼傷。
5、磕焊渣時高溫焊渣飛濺,造成人員傷害。
6、氧焊接時未檢查氣瓶氣帶安全閥是否完好,未檢查儀表、割具是否完好,造成人員傷害。
7、電氣焊作業結束后,未對現場進行徹底清理,未設置留守人員,造成火災。
篇2:煤礦井下電氣焊作業安全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氣焊)作業引發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電氣焊作業必須制定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并有專職瓦檢員、安監員現場監督檢查。
第二條每班內只允許有一個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三條有條件拆裝運輸的設備、部件需要動用電氣焊維修時,必須升井進行,不得在井下維修。
第四條設備安裝需要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在設備入井前進行,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五條能夠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的電氣焊作業,必須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在綜采工作面和回風巷內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采取特殊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六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礦機電、通風、安監、調度和監理公司等部門審查,由礦總工程師審批。
第七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中應明確施工時間(計劃)、地點、作業內容、現場負責人、專職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和攜帶火種人員。
第八條一個措施只能在一個地點使用一次,嚴禁一個措施多次使用。
第九條進行電氣焊作業有可能影響到相關聯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在作業前以書面形式通知關聯單位,以便關聯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第十條電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
第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前,作業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作業人員貫徹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
第十二條電氣焊割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到礦調度室進行登記,調度人員應對電氣焊作業地點附近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統一協調,以保證作業安全。電氣焊作業結束后,作業負責人要在觀察1小時以后及時匯報調度室,調度員要做好記錄。
第十三條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攜帶火種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以上任何一項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審批措施。
第十四條電氣焊作業地點必須配備消防器材。應至少備有兩具4kg干粉滅火器和0.2m3的滅火砂,并有可靠的滅火水管,由噴灑水人員負責噴灑水。
第十五條電氣焊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瓦斯檢查員必須全程監測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作業。安監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攜帶火種人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只允許使用火柴)使用情況。
第十六條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機械上進行電氣焊。
第十七條進入設備或容器內部作業時,施焊人員要穿干燥工作服和絕緣鞋,并設專人監護。禁止將泄露乙炔氣的焊炬、割炬攜帶到設備內和容器內,以防混合氣體遇明火爆炸。
第十八條電氣焊設備及工具必須完好、絕緣良好。焊機外殼必須接地,必須雙線作業。
第十九條電氣焊作業時,應在工作地點及其附近設置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渣等高溫物品,并及時撲滅明火。
第二十條電氣焊工作完畢或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由焊后留守人員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第二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必須全部回收并及時運至地面存放,不得在井下存放。
第二十二條井口房,地面煤倉內,煤倉上、下口,皮帶走廊,洗煤廠篩分破碎車間等可能有粉塵或瓦斯積聚的地方進行電氣焊作業,視同于井下作業。
第二十三條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作業完成后措施必須交由施焊地點所在單位安全管理部門統一存檔。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制度進行電氣焊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制止,并參照《李家壕煤礦安全處罰管理辦法》進行處罰。
第二十五條本制度適用于神華包頭礦業公司李家壕煤礦所屬各單位及各外委單位。
第二十六條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井下電氣焊作業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井下使用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氣焊)作業引發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1.有條件拆裝運輸的設備,部件需要電氣焊維修時,必須升井維修,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2.設備安裝需要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在設備入井前作業,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3.井下需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制定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措施中應明確施工時間(計劃)、地點、作業內容、現場負責人、專職瓦斯檢查員、安檢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和攜帶火種人員。
4.礦井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經機電運輸部、通風滅火部、生產技術部、安全管理部等部門和總工程師、公司經理共同審批后方可執行,并有專職瓦檢員、安檢員及現場跟班負責人監督檢查措施落實。
5.一個電氣焊措施只能在一個地點使用一次,嚴禁一個措施多次使用或套用。
6.能夠移至全風壓進風風流區域進行的電氣焊作業,必須移至全風壓進風風流區域作業。
7.進行電氣焊作業有可能影響到相關聯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調度室要在作業前通知關聯單位,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8.電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
9.電氣焊作業前,作業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作業人員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留查。
10.電氣焊作業前,施工單位必須到調度室登記,調度人員要對電氣焊作業地點附近的設備、設施狀態進行統一協調,以保證作業安全。
11.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檢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攜帶火種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以上任何一項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審批措施。
12.電氣焊作業地點必須配備消防器材,至少備有兩具8kg干粉滅火器和0.2m3的滅火砂,并有可靠的滅火水管,由噴灑水人員負責噴灑水和管理滅火器材。
13.電氣焊設備及工具必須完好,絕緣良好,焊機外殼必須接地。
14.電氣焊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瓦斯檢查員必須全程監測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作業。安檢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攜帶火種人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只允許使用火柴)使用情況。
15.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及帶電設備和正在運轉的機械上進行電氣焊作業。
16.電氣焊作業時,要在工作地點及其附近備用一定數量的不燃性材料,以便接收火星、焊渣等高溫物品。
17.電氣焊工作完畢或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徹底清理施工現場,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由焊后留守人員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匯報調度室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調度員要做好記錄。
18.電氣焊作業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必須全部回收并及時運至地面存放,嚴禁在井下存放。
19.井口房、地面煤倉內、煤倉上、下口、皮帶巷、選煤廠篩分破碎車間等可能有粉塵或瓦斯積聚的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視同于井下作業。
20.作業完成后,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施焊單位和安全管理部存檔。
21.違反本制度進行電氣焊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制止,并按照以下規定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⑴沒有審批作業單私自開焊的,給施工單位罰款5000元,給施工單位負責人罰款1000元。
⑵未按本制度規定審批作業單的人員,每人每次罰款400元。
22.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施工的所有單位。
23.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