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隧道施工作業安全質量要點
一、?新建客專隧道概況我國鐵路隧道的修建經歷了從清朝末年至今,已有近120年的歷史。這期間,鐵路隧道勘測手段和設計理論不斷更新,施工方法和技術裝備不斷改善,技術標準不斷提高,截止2006年底,我國已經成功修建了7500多座、總延長4300多座公里的鐵路隧道,隧道數量和總長度均居世界前列。我國鐵路隧道建造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在高速鐵路隧道方面,我們已掌握了大部分關鍵技術,初步形成了中國高速鐵路建設標準。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新建鐵路17000公里,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在建和擬建的客運專線項目中,設計隧道總長度1000公里,今后幾年還將修建超過3000公里的鐵路隧道。石太鐵路有隧道32座,隧道總長度74.58公里,其中包括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鐵路隧道——太行山隧道,全長27.839公里,設計為雙洞單線。武廣客運專線設計時速350公里,共有隧道(含明洞)224座,總長172.952公里,占線路總長18.81%,聯絡線隧道12座,總長3.802公里。全線最長的隧道為瀏陽河隧道10.115公里。鄭州至西安客運專線位于河南、陜西省境內。陜西省境內隧道4座,隧道總長13.7公里,最長的秦東隧道,長7691m,為黃土隧道,河南省境內共有隧道22座,隧道總長31.022公里,其中張茅隧道全長8460m。難度較大的黃土雙線隧道函谷關隧道全長7851m。合武鐵路客運專線,東起合肥,經六安、麻城、至武漢,穿越大別山腹地,是國家規劃的滬漢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全長357公里,控制工程大別山隧道,全長13253m;另有金寨隧道,全長10700m。其他各線隧道累計長度為:甬溫福廈280km,京滬高速15km,武漢合肥80km,武漢成都300km。為了克服客運專線上高速列車在隧道內運行所引起的空氣動力學問題,客運專線上隧道大部分采用雙線鐵路隧道通過,隧道線間距5m,軌面以上有效面積100m2,開挖斷面積140~170m2,,屬超大斷面隧道。雙洞單線線間距35m,軌面以上有效面積為60m2,。為了有利于緩解空氣動力學效應,洞口結構采用切削式為主導形式。二、?高速鐵路隧道工程特點,施工應遵循的原則和基本施工方法(一)特點1、隧道斷面大,增加了施工難度,尤其是對于軟弱圍巖及不良地質地段施工更是如此。在高速運行的條件下,對隧道技術的要求主要是空氣動力學特性方面的(行車阻力、瞬變壓力、微氣壓波、列車風力等),對行車、旅客乘車舒適度、列車相關性能和洞口循環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因此有效面積當高速鐵路速度達300~350km/h時單線隧道為70m2,雙線隧道為100m2。由于斷面的擴大和長大隧道的增加,使得隧道施工難度增加,常常成為全線控制工期的關鍵工程。2、技術標準高客專隧道由于橫斷面較大,受力比較復雜,且列車運行速度較高,隧道維修受到限制,對隧道襯砌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防水性能要求提高。為了突出“加強基地”和注重剛度變化原則,Ⅲ~Ⅴ級圍巖襯砌均采用有仰拱結構,且仰拱厚度較拱墻大,Ⅱ級圍巖隧道底板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地下水發育地段也采用有仰拱結構。Ⅳ、Ⅴ級圍巖和Ⅲ級圍巖偏壓段襯砌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軟弱圍巖基底還須加固等。施工工藝要求更高了,如仰拱全幅灌注,拱墻拆模達到8MPa以上才允許拆除等。設置可靠的防災救援系統,采用有利于緩解空氣動力學效應的洞口形式,洞口設計既要滿足結構安全穩定、環保、景觀的要求,又要滿足結構減緩微氣壓波影響的要求,切削式洞口結構就成為主導的洞式形式。3、施工作業環境較差作業空間狹窄,具有圍巖滲漏水、空氣污染、噪音大、采光困難的特點。4、隧道圍巖復雜多變,施工方法具有變化的不確定性,增加施工組織難度。5、隧道地質與水文地質變化,在設計中難以正確反應,勘測設計手段不易達到定量標準,不少是采用經驗數據判定,與實際揭示狀況有較大出入。(二)隧道施工應遵循的原則客專隧道施工應本著“快速、優質、高效”的指導思想,按照“保護圍巖、內實外美、重視環境、動態施工”的原則組織施工。使隧道施工符合技術先進、質量優良、施工安全、進度均衡、消耗降低、有利環保的目的。(三)隧道基本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的選擇,主要是開挖與運輸方法的選擇,從大的方法可分為鉆爆法、掘削法(掘進機法、盾構法、掘進機輔以鉆爆法)、沉埋管段法(水底隧道)。下面主要講鉆爆法施工。1、選擇施工方法的指導思想(1)確保施工安全、改善施工環境;(2)應根據設計文件、施工調查情況、圍巖級別,結合隧道長度、斷面大小、工期要求、裝備水平、隊伍素質等綜合因素確定;(3)地質變化較大隧道應考慮其適應性,便于調整;(4)應盡量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5)認真按照新奧法施工原則,掌握應用好光爆、噴錨、量測施工三要素。2、客專隧道基本施工方法客專隧道基本施工方法有:全斷面法;臺階法;新奧法的分部開挖法,包括:中隔壁法(CD)、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和雙惻壁導坑法(又稱眼鏡法)。對于硬巖宜采用全斷面法與臺階法。分部開挖法適用于軟巖,臺階法不宜采用長臺階,因不利于初期支護及早封閉成環。硬巖隧道的爆破將會嚴重破壞已成形的中隔壁(或中隔墻)。三、介紹鐵路隧道施工作業手冊?內容:超前地質預報;超前支護;隧道開挖方法;初期支護;防排水;仰拱及二次襯砌;監控量測等七方面內容。四、輔助工法的應用考慮到客運專線隧道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環境條件的復雜性,要保證客運專線隧道安全順利的實施,還需根據隧道各段的特性,采取適當的輔助工法,常用輔助工法見下表所示。客運專線隧道常用輔助工法主要設計參數和應用時機輔助工法名稱工法設計參數說明應用時機管棚工法在隧道開挖前,沿開挖工作面的拱部外周打入φ70~180㎜的鋼管,壓注砂漿,開挖時用鋼架支護等支撐這種鋼管所進行的支護方法。洞口、淺埋段、拱頂地質松軟易坍落、下穿公路等建筑物、防止地表沉降。小導管預注漿工法在開挖前,沿開挖面的拱部外周打入φ38~70㎜的鋼管,壓注漿液,開挖時用鋼架支護等支撐這種鋼管所進行的支護方法。拱頂薄層松軟帶、斷層破碎帶、有地下水影響的地質不穩定、易于坍落的Ⅳ、Ⅴ級圍巖隧道段。帷幕注漿工法在隧道開挖前,為了固結圍巖,填充空隙或堵水而沿著開挖面及周圍進行的注漿。極軟弱圍巖,大的富水斷層破碎帶、地下水發育可能引起大量地下水流失的隧道。徑向局部注漿工法先隧道開挖后,沿隧道徑向進行的局部鉆孔注漿的方法。為封堵隧道周邊股流或小面積滲水以及固結局部圍巖。地表旋噴樁加固工法在需要進行加固的土體上方,垂直鉆設灌漿孔,高壓注入空氣、水及水泥漿,撕裂土體擴大灌漿范圍,并利用水泥漿固結土壤,達到增加土壤自承力不足的作用。軟巖淺埋隧道,基礎支撐承載力不足,地下水位較高的明挖圍護結構的防水等。井點降水工法在開挖隧道的兩邊鉆孔,并安裝包裹濾網的透水管,在管內進行抽水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特殊地段降低地下水位,減少含水層流動性。超前玻璃纖維穩定工作面工法在開挖工作面,超前鉆設玻璃纖維錨桿,并進行注漿加固,以達到止水及固結前方圍巖的目的。開挖面呈流動不穩定時,玻璃纖維錨桿在開挖時易于截斷。仰拱棧橋施工工法為保持仰拱施工時洞內運輸的正常進行,減少仰拱超前襯砌施工的干擾,而在仰拱施工段的上方放置移動棧橋的施工方法。長隧道中,開挖、錨噴支護、襯砌、仰拱施工等各工序平行作業的情況,仰拱施工必須分段一次整體澆注,不能半幅施工,確保仰拱施工質量。1、對淺埋、偏壓地形、地質條件較差的隧道洞口,洞身段應先預加固后再開挖,視地質條件可采用地表砂漿錨桿、地面預注漿、地表旋噴樁等加固方法圍巖,網噴混凝土或砂漿錨桿等加固邊仰坡,并根據圍巖情況設置長管棚(10~40m),超前小導管等超前支護措施。2、軟巖段隧道的基底應予以加強,可采用圍巖注漿、鋼管樁、旋噴樁或其他加固措施,確保襯砌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抗裂性。3、巖溶發育的長大隧道,根據隧道環境要求、具體圍巖狀況、水壓、水量等采用恰當的注漿堵水措施。五、客運專線隧道安全、質量控制要求高度重視安全、質量管理,有針對性的制定各種保證措施。1、充分認識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質量管理的復雜性和重要性。由于隧道工程自身處于地下及圍巖的不完全可預測的特點,決定了隧道施工的高風險性和施工安全管理的復雜性。又由于隧道工程在我國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牽涉到千家萬戶生命健康、幸福和家庭收入的社會問題。做好安全生產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關注生命在工程建設領域的集體體現。隧道施工安全,質量水平的最終體現,是項目穩定生產的保證,是項目效益的前提。交精品工程,會對沿線經濟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反之,將會給國家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充分認識安全、質量與效益的關系?安全事故、質量事故均會給項目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它的發生往往會打亂正常的、穩定、持續的生產秩序。因此,必須轉變由被動的接受安全事故、質量事故造成的損失變為主動做好安全、質量管理,向安全、量要效益。?3、幾點要求(1)樹立以人為本理論,強化全員安全質量意識。認識到位,堅持建設高起點。要認識到安全質量的復雜性和人本管理的重要性。要有“建精品,創國優”的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建造精品“的指導思想;明確”施工生產零事故,工程質量零缺陷“管理目標;培育”苦干、實干、拼命干“工作作風;教育員工正確認識安全與質量、安全與效益、安全與工期的關系;強調安全是施工的衛士,質量是項目的生命,精品工程是創新屬譽的法寶,并將這一理念灌輸給全體參建員工;要將安全、質量作為項目建設基礎工作抓實抓好。?培訓到位,切實提高員工素質?要組織所有管理、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對客運專線新標準的培訓,特別是對于外協人員的安全培訓和特殊工種崗位任職資格培訓,提高他們自身素質和安全技能。資源到位,堅持施工高質量。一是落實人員投入。建立健全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各級安全,質量管理人員到位,特殊工種持證上崗。二是落實設備投入,提高隧道施工機械化水平,保證新工藝、新方法的實現。三是落實勞保投入,按規定配置勞動保護用品,并保證質量。配置洞內外消防用品,保證通風、照明、文明施工投入,為安全質量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2)要重視通過合理的施工組織,先進的施工工藝和完善的設施來保證安全和質量。通過全斷面光面爆破技術,全過程防排水技術,襯砌表面零錯臺控制技術,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術,隧道鋪底整體施工技術,混凝土濕噴技術,輔以先進的施工設備來保證隧道的施工質量。通過超前預探預報、超前加固、加強通風、洞內交通組織,防止隧道坍塌、突水突泥、瓦斯及其他有害氣體逸出,避免地質災害發生,確保隧道施工安全。與之同時,提高安全質量認識,嚴格執行安全質量的各種規范、規定、規章和制度,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篇2: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術規范范本
?瓦斯隧道
1?瓦斯隧道在施工前,必須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其主要內容包括預防瓦斯突出、噴出的措施和揭煤方法。
2?瓦斯隧道施工前應對所有作業人員進行瓦斯知識和防瓦斯危害的安全教育。
3?瓦斯隧道的施工單位應建立救護隊伍。救護裝備和救護車輛不得用于救護以外的其他工作。
4?隧道內非瓦斯工區和低瓦斯工區的電氣設備與作業機械可使用非防爆型,其行走機械嚴禁駛入高瓦斯工區和瓦斯突出工區。高瓦斯工區和瓦斯突出工區的電氣設備與作業機械必須使用防爆型。
5?瓦斯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洞口必須設置經專業培訓的專職瓦斯監測人員,每60min檢測一次。
2?檢測瓦斯用的儀器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驗,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凡經大修的儀器,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瓦斯濃度檢測地點及范圍:
1)每個斷面應檢查拱頂和兩側拱腳,墻腳各距坑道周邊20cm處;
2)開挖面風流及爆破地點附近20m內的風流和局部坍塌處;
3)局部風機前后10m內的風流中;
4)電動機及其開關20m以內的風流中。
6?瓦斯隧道施工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開挖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應停止電鉆鉆孔;當瓦斯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施工,撤出工作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2?電動機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3?當瓦斯積聚體積大于0.5m3,濃度大于2%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4?因瓦斯濃度超過規定的允許值而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時,方可復電開動機器,使用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的掘進工作面,只準人工復電。
5?回風巷或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應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6?低瓦斯工區洞內任意處瓦斯濃度超過0.5%時,應加強通風監測。
7?爆破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和“三人連鎖爆破制”。
2?瓦斯工區爆破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
3?瓦斯工區必須采用電力起爆,嚴禁使用半秒、秒級電雷管。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ms。
4?洞內爆破時,人員應撤至洞外。當隧道太長時,單線必須撤至300m以外,雙線上半斷面必須撤至400m以外,雙線全斷面必須撤至500m以外。
5?炮孔的裝藥及填塞:
1)炮孔深度不得小于0.60m,相鄰炮孔間距不得小于0.4m。
2)在煤層爆破裝藥長度不得大于炮孔深度的1/2。
3)在巖層中爆破時:當炮孔深度在0.9m及以下時,裝藥長度不得超過孔深的1/2;孔深在0.9m以上時,裝藥長度不得超過孔深的2/3。
4)炮孔堵塞材料可用水炮泥或不燃性、可塑性的松散材料(黏土或黏土與砂子的混合物等)。使用水炮泥時,其后部必須用不小于0.15m的炮泥將炮孔填滿堵嚴,無填塞或填塞長度不足的炮孔嚴禁爆破。
5)裝藥前應清除炮孔內的煤(巖)粉。
6)嚴禁反向裝藥。
6?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裝藥爆破:
1)裝藥和爆破前,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時;
2)爆破地點20m內堆放的機具設備、石碴、材料等堵塞巷道斷面1/3以上時;
3)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顯著瓦斯涌出、煤巖松散等情況時。
7?爆破母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爆破母線應采用銅芯絕緣線,嚴禁使用裸線和鋁芯線。
2)爆破母線、連接線和電雷管腳線必須相互扭緊并懸掛,不得與軌道、金屬管、鋼絲繩、刮板運輸機等導電體接觸。爆破母線與電纜、電線、信號線應分別掛在坑道的兩側。當必需掛在同一側時,爆破母線應掛在電纜的下方,并保持0.3m以上的懸掛距離。
3)嚴禁用軌道、金屬管、大地等作回路。
4)爆破前母線必須扭結成短路。
8?瓦斯隧道通風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通風設施應保持完好。調節、遷移、拆除通風設施的工作,應由通風管理人員擔任。
2?瓦斯隧道通風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制訂處理措施:
1)主要風機停轉;
2)通風系統遭受破壞;
3)推進開挖面停風;
4)打開封閉區。
3?洞內供風量應通過計算確定,且每人每分鐘不得少于4m3。
4?瓦斯隧道的主風機應有兩條獨立的供電線路。
5?臨時停工地段不宜停風,停風時應切斷電源,設置柵欄與警告牌,人員不得進入。
9?瓦斯隧道照明與電氣信號應符合下列規定:
1?照明用電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低瓦斯隧道不應大于220V,高瓦斯隧道和瓦斯突出隧道不應大于110V;
2)輸電線路不得使用裸線和絕緣不良的導線;
3)嚴重瓦斯隧道和煤與瓦斯突出隧道照明電器應使用防爆型,開關應設在進風道或洞口。
2?礦燈充電房應離洞口50m以外。
3?瓦斯隧道內的電氣信號,除信號集中閉塞外,應能同時發聲和發光。
4?豎井、斜井主要井口絞車的信號裝置應直接接在供電線路上,不應分接其他負荷。
5?隧道內的電話線路嚴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10?瓦斯隧道的防火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施工必須制定防火措施。
2?洞內嚴禁產生高溫和發生火花的作業。洞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噴燈焊等作業;確需用焊時必須有相應的安全措施。
3?在有自然傾向的煤層中施工時,必須事先制訂專項的安全措施,預防煤層自燃。
洞內嚴禁使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和休息室,暖風道、壓入式通風的風洞必須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應至少裝設兩道防火門。
4?洞內發生火災時,應根據火災的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狀況,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
5?當洞內火災不能直接撲滅時,必須封閉火區,直到經過取樣分析,確認火區已經熄滅后方可啟封。啟封火區應逐段恢復通風。當測出風流中含一氧化碳或有其他復燃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向火區送風,并重新封閉火區。
啟封火區和火區初期恢復通風的工作必須由專業的救護隊負責進行,火區內風流所經過的巷道內的人員必須全部撤出。
啟封火區完畢后3d內,每班由救護隊員檢查通風工作,并測定水溫、氣溫和空氣成分,確認火區完全熄滅,通風等情況良好,方可恢復施工。
11?瓦斯隧道的救護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應備有急救和搶救設備,并指定專人保管,經常保持其良好狀態,急救和搶救設備不得挪作他用。
2?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工區應配備救護隊,在事故發生時非救護隊成員不得進洞搶救。
3?救護隊必須在統一指揮下開展搶救工作,嚴禁個人單獨行動。
4?事故處理救護基地,應設在安全區附近新鮮風流中的安全地帶。
12?揭煤防突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參加揭煤施工人員必須佩戴自救器;
2?有瓦斯突出的煤層揭煤,爆破時所有人員必須撤到洞外;
3?應加強通風管理,開挖面應有足夠新鮮空氣;
4?石門揭煤當瓦斯壓力為0.6~1.0Mpa時,可采用振動爆破法;
5?揭煤前應清除洞口和通風機房周圍50m范圍內一切火源。
篇3:隧道施工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1、實行安全生產大檢查例行制度,每月定于28日為安全生產檢查日。
2、安全生產大檢查由項目部安全總監組織,各部門、施工隊參加,檢查時應根據季節性變化或影響的因素和具體情況,確定所要檢查的重點。
3、進行安全大檢查時必須做到:目的明確、突出重點、要求具體、效果顯著,防止走馬觀花和漏查漏檢,要求每次檢查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率100%。
4、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場提出解決辦法,對于各類不安全隱患的整改應做到:人員落實、時間落實、措施落實、責任落實,一時未能整改好的,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5、每次安全大檢查應做好原始記錄和匯總工作,做到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對嚴重違章者采取“懲、教”相結合的形式,幫助提高認識,并在項目部安全會上進行通報。
6、施工現場實行安全員跟班巡回檢查,做到每日至少一次對所在作業面的自查和整改,做到隱患不過夜,隱患不消除不交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