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現場安全措施
(一)培訓上崗
1、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設備的性能和操作規程,嚴格按標準作業,按規范施工。
2、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嚴格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3、必須嚴格勞動紀律,嚴禁酒后上崗,嚴禁在工作崗位上打鬧。
4、工作人員必須熟知消防和設備報警信號。
(二)爆破作業規定
1、爆破采用導爆管非電毫秒延期雷管分段引爆;起爆藥包的裝配必須在洞口50m以外加工房進行并有爆破工攜送進洞。
2、洞內爆破作業要統一指揮。
3、進行爆破時所有人員撤至不受有害氣體、振動及飛石傷害地點。
4、每日放炮的時間、次數要根據施工條件有明確規定,放炮的信號要統一,并要讓隧道作業人員都清楚。
5、爆破后必須經過通風排煙后,才準檢查人員進入工作面,經檢查和妥善處理后,其他工作人員才準許進入工作面。
(三)隧道通風與除塵的安全規定
1、通風系統應有足夠的能力保證隧洞開挖過程中的空氣流速及提供給每人每分鐘三立方的新鮮空氣,并保證空氣中含有的有害氣體、粉塵等物質的濃度不超標。
2、洞內通風系統應設有專職人員管理,風機管路吊掛必須牢固,漏風處要及時修補,保證通風效果良好。
3、做好以下防塵措施:
一是密封塵源,使粉塵與操作人員隔離;二是噴霧灑水;三是搞好個人防護,如佩戴防塵口罩等。
(四)噴錨作業施工措施
1、噴砼機檢修時,必須停機,鎖定電源開關并懸掛相關指示牌。
2、噴砼時,禁止施工人員站在料管接頭附近(特別是輸料管前端)。
3、接觸速凝劑時必須戴橡膠手套。
4、檢修泵及管路時,必須停泵,關上閘閥,停幾分鐘后進行檢修工作。
5、嚴禁將噴嘴對準施工人員。
(五)隧道用電措施
1、經常對電線、電氣設備進行檢查維修,嚴防各類等事故發生。
2、非專職電氣人員,不得操作電氣設備。
3、操作高壓電氣主回路,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站在絕緣板上。
4、低壓電氣設備應加裝觸電、漏電保護器。
5、電氣設備外露的轉動和傳動部分,必須加裝遮攔式防護裝置。
6、檢修、搬遷電氣設備時,應切斷電源,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的警示牌。
7、帶電工作時,必須制定出安全措施,在專職安全員的監護下進行,此外還需使用絕緣可靠的保護工具。
8、對機器和設備進行檢查維修時,如指定進行電器絕緣,首先檢查被絕緣的裝置有無電壓,然后短路接地,同時絕緣鄰近帶電的部件。
9、帶電作業時,應啟動應急停電裝置或啟動主斷路器,并在作業區設置安全警告標志。
10、在高壓元件上作業時,必須絕緣后將輸電線接地,將元件短路,例如:電容器等,用接地棒將元件短路。
(六)噴射混凝土施工安全措施
1、在噴射混凝土作業開始前,仔細檢查圍巖受噴面,徹底清理危石;
2、根據噴射方式(濕噴)、混凝土配合比等條件,采用合適的降塵措施,控制空氣中粉塵的含量。對從事噴射作業的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3、進行噴射作業時,必須配帶防護用具(膠皮手套、防塵口罩、防護面罩、眼鏡等);
4、當拌合機設在洞內時,應對拌合機以及其它機械的迥轉部分予以覆蓋,防止產生卷夾人身事故。必要時,應在拌合機所在位置附近設置集塵機,搞好局部空氣凈化;
5、在開始噴射作業前,應由專人仔細檢查管路、接頭等,防止在噴射時發生因軟管破損、接頭斷開等引起的事故;
6、當采用人工噴射時,應配備輔助噴射支架,防止在發生管路堵塞時因噴嘴劇烈振動而引起的危害。當轉移噴射地點時,必須先關閉噴射機,在噴嘴前方不得站人。
7、在處理管路堵塞時,噴頭應有專人看護,以防消除堵塞后,噴頭擺動噴射傷人;
8、為避免供料、拌合、運輸、噴射作業之間的干擾,建立各工序之間聯絡信號和聯絡方法。噴射作業應由班組長按規定的信號、方法進行指揮,防止因噴射手和機械操縱人員聯絡不佳造成事故。
(七)格柵施工安全
在進行格柵的頂部連結作業時,高處作業較多,故作業人員應配帶安全帶。所采用的升降設備(作業工人站立的臺車等)應備有扶手或欄桿。
1、在搬運過程中,應將構件綁扎牢固,以防發生碰撞傷人、車輛傾覆、構件墜落等事故;
2、架設應由專人按規定的信號進行指揮,隨時觀察圍巖動態或噴射混凝土的情況,防止落石、坍塌引起傷人事故;
3、在架設前,應采用墊板等將基礎面墊平。架設時,應采用縱向連結桿將相鄰的格柵系牢,防止格柵傾覆或扭轉。
4、當緊固頂部邊接螺栓、楔緊格柵時,作業人員應以正確的姿勢站立在平穩、牢固的腳手架上,需配帶安全帶,防止發生工人墜落事故;
5、對格柵經常檢查,如發現扭曲、壓屈等現象或征兆時,要及時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時,使其他人員撤至安全地帶,防止因坍塌造成的傷亡事故。
(八)混凝土襯砌施工安全
1、根據通過襯砌臺架的限界,加適當的安全富余量,以確定襯砌臺階的凈空尺寸。大型車輛在調車人員指揮下通過襯砌臺架,此時,在襯砌臺架內部作業的人員應回避,不得站在襯砌臺車內部。
2、襯砌支撐架地段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
3、灌筑襯砌砼的作業人員站在穩定的腳手架上,并配帶安全帶。
4、應防止異物混入混凝土料斗中,當有異物進入料斗中時,首先應使機械停止運轉,然后方可取出異物。
5、當泵送混凝土的管路、接頭發生堵塞時,首先應消除管道中的壓力,然后拆卸接頭,進行疏通作業。此時,在接頭前方(依混凝土壓送方向確定)不得站有其他作業人員。
(九)其它安全要點
1、及早修建洞門和洞口排水設施,確保洞口段的穩定。
2、采用水平鉆探加物探的方法,做好超前地質預報,根據預報地質情況,提前制定方案,及時采取措施。
3、對于斷層段、圍巖破碎帶及其它可能出現突然漏水的地段,在開挖面用水平地質鉆機加鉆3~5個水平深孔,提前探明情況及放水。
篇2:隧道開挖空壓機的安全運行要求及環境因素管理措施
隧道開挖空壓機的安全運行要求及環境因素管理措施
在隧道開挖空壓機的環境因素的管理應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企業應做到生產和安全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和評比,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
一、隧道開挖空壓機的安全運行要求管理措施。
1、固定式空壓機必須安裝穩定,基本要符合設計要求,移動式空壓機停妥后,應將前后輪固定好。
2、周密地檢查各聯接部分的結合情況,聯接必須牢固可靠。
3、打開蓄氣罐的放氣閘閥,使機器在無負荷下起動。
4、檢查油池內潤滑油是否足夠,潤滑情況是否良好。
5、檢查主離合器是否已使空壓機與柴油機脫開。
6、檢查各氣壓表、油溫表、水溫表、安全閥的靈敏度和負荷調節器等工作是否正常和安全可靠,儀表是否經過標定。
7、發動機發動后應先低速動轉,使水溫、油溫達到規定值后,使各個部位正常運行時,才能投入使用。
8、要注意空壓機的排氣溫度及壓力,最后排氣溫度不得超過
180ºc,嚴禁壓縮空氣的溫度超過規定的數值,注意潤滑油的溫度及壓力,最高溫度不得大于85ºc。
9、蓄氣罐內的最大指示壓力不得超過規定的壓力。
10、空壓機每工作1-2小時,應打開管路中的放水閥,排除其廢水,每運轉4小時,應將蓄氣罐內積聚的油分、水分放出。
11、注意機油壓力是否符合要求,過高過低都應停機檢查。
(1) 空壓機各種儀表的數據超出規定的數值范圍或壓力表的數據達不到規定數值,且不能調整時。
(2) 空壓機有回氣或有漏水情況。
(3) 冷卻水突然中斷時。
(4) 空壓機有不正常的響聲時。
(5) 電流突然增大時。
篇3:某某隧道施工階段風險評估報告
1、編制依據(1)?業主制定的風險管理方針及策略。(2)?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及規定。(3)?施工圖提供和施工調查積累的隧道基礎資料。(4)?隧道施工圖階段風險評估結果。2、隧道概況**隧道位于**區**鎮港頭村,隧道施工起止里程為:DK519+890~DK521+493,全長1603米。隧道適用于旅客列車行車速度200Km/h,預留進一步提速條件,滿足雙層集裝箱開行的新建電力牽引雙線鐵路隧道。線間距4.6m(即w=0)時隧道內軌頂面以上有效面積為92㎡。隧道加寬(W)從0至40cm。Ⅱ類圍巖1233米,Ⅲ類圍巖100米,Ⅳ類圍巖82米,Ⅴ類圍巖188米。(1)隧道區主要地層地質情況:侏羅系上統南園組第二段熔結凝灰巖貫穿全隧道,其中Ⅱ、Ⅲ、Ⅳ類圍巖為青灰色,弱風化,熔結結構,塊狀構造,節理較發育,巖質較堅硬,巖體較完整,地下水不發育;Ⅴ類圍巖為強風化和全風化,全風化呈砂土狀,強風化層節理很發育,地下水不發育。區域構造上處于閩東火山斷坳帶中段,地勢高峻,多呈尖峰峭嶺,山陡坡急。區域構造主要表現為斷裂構造和裂隙密集帶,**隧道施工全線地質調查未發現地質斷層,但隧道進出口、淺埋、偏壓地段構造破碎帶和節理裂隙比較密集,隧道洞身總體工程地質條件較好。(2)水文地質:?水文地質特征:①地表水:隧道區地表水主要為山間沖溝,大部分為季節性流水,因地形高差較大,沖溝坡度陡,水流湍急,排水通暢,旱季流量小,雨季增大數倍至數十倍。②地下水:隧道區地下水類型有基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受大氣降水補給,向低洼處匯聚。從區內調查情況看,有孔隙水和裂隙水,但流量較小,為0.01~0.05L/s。隧址中段Ⅱ、Ⅲ、Ⅳ類圍巖區裂隙一般不發育,地下水較貧乏。進出口Ⅴ類圍巖段構造破碎、節理裂隙比較密集,地下裂隙水存在較多。隧道涌水量: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其補給能力受降水強度、降水持續時間、地形及地表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控制,隧址區為崇山峻嶺,山坡及沖溝坡度較陡,地表巖石露頭較好,暴雨山洪易漲易退,不利于大氣降水的滲入補給。**隧道地下水主要為構造裂隙水,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下滲補給,隧道在進出口構造破碎、節理裂隙比較密集地段施工時,裂隙水較豐富。(3)地溫:隧道區址內未見有熱泉點及地溫異常點出露。隧道全長為1603米,地溫增溫梯度按3℃/100m計算,隧道區段內地溫均≤28℃,預測不存在地溫危害。(4)地應力及巖爆:?隧道埋深較大部位里程DK520+410~DK520+990段,巖性為熔結凝灰巖硬質巖石,較堅硬完整、性脆,可能發生弱巖爆,其余地段由于隧道埋深不大,存在構造裂隙,有利于圍巖應力的釋放,發生巖爆的可能姓不大。3、風險評估程序和評估辦法(1)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2)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和人員:項目部成立了安全風險評估小組:組?長:劉大春副組長:黃?華、耿藝波組?員:胡進啟、劉德龍、唐鯤鵬、李?春、石海防、李?瑜、李會賓、靳寶林(3)風險評估對象、目標:評估對象為**隧道,根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結果,依據施工地質、資源配置及施工方案進行再評估,提出相應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著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評價和落實。通過風險評估與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與管理體系,切實有效地控制各類風險,將各種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4)風險評估策略和計劃:?風險評估策略①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揭示的地質情況對安全風險進行動態評估,對中度等級的風險給予監測。若采用原設計方案不能有效減低風險等級達到設計要求的水平,及時上報業主,經業主決策后采取相應措施。②根據施工流程核對表法對其它風險進行識別,結合風險評估結果,按不同的評估目標確定應對措施。③施工中對風險進行跟蹤管理,定期反饋,隨時與業主、設計、監理等相關單位溝通。本著風險評估內容和成果基本滿足指導施工中進行風險控制的要求制訂如下風險評估計劃:①評估小組根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結果并結合**隧道的地質條件和不同施工階段擬定風險清單表,指定專人及時跟蹤地質變化情況并結合日常安全檢查結果,對風險清單表內容進行動態調整和完善。調整后的風險清單表應及時發放到評估小組的各成員。②評估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對各類風險進行評估或再評估。對新增風險及時進行風險評估,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③在組長的組織下,評估小組各成員根據以往的施工安全經驗和相關的安全知識進行討論,盡量進行較為全面的安全風險評估,實現順利施工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生產目標。④結合日常安全檢查和月度安全檢查,將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通報各相關部門和作業班組。(5)風險識別和評價辦法?風險識別主要依據隧道施工設計圖中“**隧道風險評估及對策表”和鐵道部頒發的《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中的“表4.6.3礦山法施工風險因素核對表”、“表4.6.4洞口段隧道施工風險因素核對表”、“表4.6.7-1~4、”“表4.6.8”等風險因素核對表。?風險評價方法主要依據鐵道部頒發的《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中的“4.2鐵路隧道風險分級和接受準則”相關內容。4、風險評估內容**隧道風險清單序號風險事件風險產生的原因險源類別后果備注1變形塌方埋深、圍巖整體性、地質構造、地下水、初支時效和施工質量地質、地形、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2巖爆埋深、巖性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3水源污染長時間排放洞內污水施工、地形因素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和重大經濟損失4炸藥意外爆炸裝藥時帶火種、鉆眼與裝藥平行作業等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5產生盲炮導爆索、雷管安裝不規范、火工品質量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6塵、毒、噪聲污染作業不戴防護用具施工因素可能損害人員身體健康7觸電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8洞頂落石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隧道初始風險等級表序號風險因素風險事件概率等級后果等級風險等級1進出口淺埋偏壓,全風化較厚變形塌方42高度2巖爆安全、塌方32高度3隧道進口洞內排水對外度水庫污染水源污染42高度4火工品管理不善意外爆炸24高度5炮工工作能力不夠產生盲炮33高度6作業不戴防護用具塵、毒、噪聲污染51高度7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觸電33高度8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洞頂落石33高度5、風險對策措施及建議按照評估結果,本隧道大多數風險事件為高度風險,屬于不可接受范圍,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或可忽略范圍。相關對策見下表,并在施工過程中細化處理措施并認真落實,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至可接受范疇。**隧道風險對策表序號風險因素風險事件風險等級對策措施1進出口淺埋偏壓,全風化較厚變形塌方高度洞口段大管棚超前支護,監控量測,仰拱緊跟,及時襯砌2巖爆安全、塌方中度施工中超前鉆孔釋放應力3隧道進口洞內排水對外度水庫污染水源污染高度合理設計和修建污水沉淀池、設施配套、有專人管理,及時清淤4火工品管理不善意外爆炸高度嚴肅各項措施,嚴格按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規定執行5炮工工作能力不夠產生盲炮高度加強崗位培訓,確實不能勝任的及時換崗6作業不戴防護用具塵、毒、噪聲污染高度加強教育和平時檢查、直至作業人員能夠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7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觸電高度對專職電工加強崗位培訓和考核,使其勝任本職工作,加強教育和平時檢查規范線路安裝,對用電設備進行規范維修,設三級漏電保護,漏電動作電流和動作時間符合安全技術要求,對洞內安全用電作業進行交底和監督8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洞頂落石高度安全員旁站檢查指導,技術主管對初支施工的技術、質量要求進行詳細交底,并在地質構造和圍巖狀況變換后適時調整支護措施6、殘余風險評估?在及時采取相應的風險對策措施后,隧道的施工風險會相應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故在結合初始風險結果和制定對策措施的基礎上,對隧道的殘余風險進行再評估。評估結果見下表:?**隧道殘余風險等級表序號風險因素風險事件概率等級后果等級風險等級1進出口淺埋偏壓,全風化較厚變形塌方32中度2巖爆安全、塌方21低度3隧道進口洞內排水對外度水庫污染水源污染32中度4火工品管理不善意外爆炸14中度5炮工工作能力不夠產生盲炮22中度6作業不戴防護用具塵、毒、噪聲污染31中度7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觸電23中度8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洞頂落石23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