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作業場區管理措施
一施工作業場區環境管理措施
為了確保環境得到保護,凈化空氣,降低噪音及粉塵污染,維護環境衛生,我們將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編制環境保護實施計劃,采取對大氣、噪聲的監測及減緩措施,使文明施工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實加強建設工程現場文明施工管理。
1倉庫、辦公室使建設時充分考慮防火要求。工地四周豎起柵欄與外界隔離,大門外豎有施工許可證、工程名稱和施工、建設公司名稱標牌,設置“施工總平面圖”和“職工安全守則”,使進入工地的人能對工程的概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2工地排水設施全面規劃。排水溝的截面及坡度均經計算確定;安排人力經常疏通排水溝,保持通暢。
3道路運輸。工地的人行道、車行道堅實平坦;道路設有限速標志牌,轉彎處設有轉彎慢行警示標志牌。
4施工現場的物料、機械、車輛、工具按照總平面布置圖指定的區域范圍分類整齊堆放,并做好現場標識。
5夜間有人經過的坑洞等處設置護欄并掛紅燈示警。
6及時做好完工清場工作,工程廢料須存放于指定的垃圾桶內,定期集中傾倒在業主指定的垃圾場。
7現場張貼提示危險的安全警示標志,在適當的位置設置宣傳教育欄,進行文明施工管理、安全保證等方面的教育宣傳。
8現場施工人員一律要佩戴安全帽,非施工人員一律不準擅自進入施工現場。
9施工用水、電管線要沿線路邊上掛(鋪)設,避免亂拉接現象。
10施工現場防火、用電安全、施工機械及余泥外運、散體物料運輸、使用預拌砼等,嚴格執行國家或地方有關規范、規程和規定,禁止違章行為。
2現場環保、衛生保證措施
1工地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的現行環境保護條例、規章以及現場工程師制定的有關規定、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2經常疏通排水渠道保持暢通。
3永久的開挖邊坡應及時種植草皮,確保邊坡的穩定和施工環境的綠化。
4臨時道路應經常灑水,降低石料、泥土粉塵的濃度。
5凡在通風不良的場所進行有毒作業時,必須采取機械通風、送氧及抽風的措施,預防中毒。
6嚴格遵守政府有關規定,不準在施工現場打魚或其它破壞生態的休閑活動。
7防止開挖泥沙流入水體和任何污染物質直接或間接地進入水源,保持周邊環境、水源的整潔、干凈。
8燃料、油及有毒物質嚴格按技術規格書的要求存放和處理。
9選用性能良好的施工機械,加強運輸及施工機械的維護管理,有關車輛嚴格按照現場工程師批準的路線行駛。
10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現場道路、坡道或對地域造成的障礙引起的可能破壞。
11嚴格按圖紙和業主的指示對場地清理和施工不得超出本工程所必要的范圍。
12施工現場將采取措施減低施工噪音。有較高噪音的施工作業盡量安排在白天工作,創造一個比較安靜的工作環境。
13對于架空線路,如通信、供電線范圍,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在電線架空的上空搭設電線保護柵架,使之在施工過程中免于受損或被破壞,確保周圍不受影響。
14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文物跡象,及時采取有效地封閉保護措施,通知文物管理部門處理。
篇2:站場區間生產作業控制措施
1.上線作業人員必須按有關規定穿著明黃色防護服,攜帶有效的通信聯絡工具。工作期間嚴禁穿拖鞋(機械室內工作除外)、涼鞋(指露出腳指頭的款式)、高跟鞋、松糕鞋,嚴禁穿各類短褲、背心、裙子,按有關規定正確穿戴和使用符合國家或行業安全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2.上道進行施工、檢修作業及設備檢查時,應實行雙人作業,按規定穿著防護服(飾),并應設安全防護員,實行專人防護。安全(聯絡)防護員,應嚴格執行段《安全(聯絡)防護員工作制度》和《安全(聯絡)防護員工作標準》,并在《施工、檢修作業記錄薄》中做好有關記錄,不得漏項。安全(聯絡)防護員不準兼做其他工作,應隨時預報列車運行情況,及時通知現場信號作業人員,停止作業,及時下道避車。
3.站場內分片區進行天窗修或日常養護等工作時,應合理安排作業人員,盡量做到人員集中,不過于分散。每個片區應指定專人負責安全防護,堅持做到同去同歸。安全(聯絡)防護員必須待所有作業人員均回到信號樓或工區后方可結束安全防護工作。
4.信號機械室內必須保持清潔,禁止煙火,并做好以下防火工作:
①必須備有符合要求的報警和滅火設施,并保持其良好;
②電纜進出口應采用防火材料封堵,電力電纜不得與信號電纜同溝敷設;
③必須按日常養護周期巡視信號設備,發現溫升異常須及時處理;
④室內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⑤嚴禁用汽油、酒精等擦拭設備的電氣接點。并不得用易燃油擦洗地面和設備。
5.使用的梯子、馬凳應牢固,無破損,擺放平穩,使用時須注意安全,防止摔倒;使用梯子進行高空作業(離地面高于2米)時,禁止上、下同時作業,并設專人進行安全防護。
6.懷南駝峰場使用叉車或其他非機動車輛運輸材料、工具、設備過道時,必須指定專人與駝峰樓值班員聯系要點,并負責安全防護。
7.穿越隧道必須攜帶照明工具,無照明工具禁止穿越隧道,在隧道內行走應順隧道兩側行走,禁止走道心和枕木頭;列車通過隧道、橋梁時,應及時到避車洞(臺)避車。
8.在橋梁上、隧道內檢修信號設備時,應設專人防護。嚴禁工具、材料侵入限界。
9.在提速區段作業時,室內安全聯絡員隨時與車站值班員聯系,掌握列車運行情況,并及時通知現場作業人員。現場作業人員接到安全聯絡員通知后應立即停止作業,下道避車;躲避列車時,應距線路3米以上距離,并蹲下身體。
10.雷雨或暴風時,禁止在信號機及點桿上作業;正在打雷時,禁止修理避雷器、地線。
11.冬季室外作業時,禁止用帽子、圍巾、護耳等將耳朵捂住,所戴防寒帽應有耳孔。
11.在高柱信號即上作業時,離開梯子或站在梯子外側工作,必須使用安全帶;禁止上、下同時作業;不得將工具、材料放在信號機上;不準上下拋遞工具、材料;列車通過時,禁止在該股道兩側信號機上停留;不準人扛、手提笨重物品攀登信號機。
12.雇傭民工(鐘點工)安裝、搬運信號器材或拆除舊信號設備、器材時,必須有正式職工帶隊,負責安全防護及管理。
13.對高柱信號機的拆除必須指定專人與信號樓聯絡后在施工停點或天窗點內進行。拆除、搬運或擺放的工具、器材、設備不得侵限。
14.挖坑、溝時,應了解地下設備情況,土質量松軟處所應有防護和加固措施,以防坍塌,坑、溝一般不得過夜,不得已時,須采取防護措施。
15.在區間行走,不論單線還是復線區間,嚴禁走道心和枕木頭,一律走路肩,禁止在鄰線和兩線中間躲避列車。
16.區間作業,應認真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夜間處理區間信號設備故障時必須由兩人(特殊情況可以請人陪同)及以上人員參加,其中應指定一人負責安全防護,與室內安全聯絡員保持有效地通信聯絡,堅持做到同去同歸。
17.人工立桿作業,應配足勞力(不得少于10人),并有專人負責指揮、分工明確,所有的叉桿、繩索等工具應檢查良好,作業前應設專職安全(聯絡)防護員進行安全聯絡防護,在電氣化區段立桿還應注意確定電桿與接觸網的安全距離,防止觸電,立桿后應加固。
18.檢修電動(電空、電液)轉轍機作業時,應打開遮斷器或使用安全電鈴;嚴禁將手或腳放在岔尖、桿件處;進行手動或電(空)動操縱道岔時,必須及時告知身邊參與檢修的有關人員。
19.進行信號設備故障處理或非正常情況下應急搶險時(如汛期、水災、塌方、冰雪等),應視具體情況,攜帶通信聯絡工具、口笛、照明工具、安全帽、安全帶、繩索、雨具、草鞋、安全電鈴、回流聯結線等,材料、工具和器材應擺放規范、穩妥、不侵限,并指定專人負責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