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改造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第一節安全保證目標
所有工程項目嚴格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本工程特點,我們制定如下目標:
1.1實現“五無”,即:無重傷、無死亡、無倒塌、無中毒、無火災。
1.2減少一般事故,輕傷率控制在3‰以下。
第二節安全保證體系
2.1實行項目經理部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安全工作
2.2項目部組織編制詳細的安全操作細則,組建安全管理保障體制。
2.3安全保證體系:項目經理-生產經理-項目安全員-作業隊組安全員
2.4項目經理安全職責:對本工程安全生產工作承擔全面領導和管理責任,項目經理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北京市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組織制定本項目部的安全生產制度、規定及措施;隨時了解掌握本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狀況,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安全生產理會,分析本月安全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并組織實施。
2.5生產經理安全職責:項目生產經理為本工程項目的直接責任人,生產經理負責協助項目經理制定本工程的安全生產制度,規定及措施,并具體付諸實施,工程開工前,組織項目部全體成員,針對關鍵工序,多層、高層作業及其它危險性較大的工作項目,組織制定專項安全措施。審定安全技術文件,積極組織力量,確保計劃順利實施。
2.6項目安全員職責:在項目經理及項目生產經理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參與制定項目部的安全生產制度、規定及措施并付諸實施,負責對隊組安全員的管理,深入一線,隨時了解及掌握施工現場安全形勢,認真檢查施工各工序、施工設備、施工設施的安全情況,按照批準后的安全措施,向參加施工的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并檢查落實措施執行情況。定期對施工隊組進行安全教育。
第三節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3.1確立安全檢查制度
由項目經理組織,各職能部門、作業隊組管理人員參加,對施工現場每月進行一次聯合安全大檢查,安全員及作業隊組安全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每班進行一次安全巡查,并填寫《安全檢查日志》,技術負責人及安全技術人員對設備工藝情況進行不定期的專項檢查。施工員在下達生產任務時,必須向施工作業隊進行書面安全交底。
3.2加強安全教育
項目經理部全體人員在工程開工前必須接受進場安全教育。作業人員交換工種前進行新工種的安全技術教育,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嚴格執行“三級安全教育”。堅持全員安全教育制度,提高施工人員的自保與互保意識,將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各作業班組責任到人。
3.3完善安全保護設施
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布置必須符合相關安全條例的規定及要求,施工現場設置醒目、統一的安全標志。
3.4嚴格控制方案審批程序和落實情況
每一道工序開工前,必須作出針對性強、內容詳盡的施工方案和方案落實執行措施,報請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方案審批后,及時下達施工技術、安全交底,實施過程中嚴格監督檢查。
3.5開展預測、預防工作
針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開展預測、預防工作,找出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點,并制定出相應的對應措施,防患于未然。
3.6專職安全員經常對現場進行巡視檢查,糾正安全生產中的各種隱患,發現違反操作規程的人員要立即制止,停工整改。
3.7多工種作業時,必須設專人負責,統一指揮,相互配合。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帽等個人勞動保護用品,凡不符合安全規定者,嚴禁上崗。
3.8嚴禁班前飲酒,進入施工現場不準嘻戲打鬧,禁止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
第四節機電、設備安全保證措施
4.1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機械設備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及有關規定,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4.2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均須經過培訓,并持證上崗,機械設備專人操作,專人負責。
4.3電動機械設備,必須經過安全部門檢查合格后并取得合格證方能進入現場投入使用,否則不得送電運轉。
4.4各種專用機械設備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機械設備維修規程做好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并作詳實記錄,確保設備無病態運轉。
4.5外租機械設備,必須與租賃方簽訂安全協議書,明確規定租賃雙方安全責任,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照統一規定、統一指揮,服從項目安全規定。
第五節臨時用電安全保證措施
5.1用電系統要求
1)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必須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
2)配電箱必須設漏電保護器,并實行分級漏電保護,配電箱應能防雨、防塵,配電箱的下底距地面不小于1.3m。
電箱內的電器必須完好,禁止使用破損和不合格電器。
3)必須實行“一機一閘”制,嚴禁同一開關直接控制二臺及以上設備。
4)所有配電箱、開關箱應每月檢查和維修一次,檢查人員必須是電工,檢查維修時必須穿戴安全防護用品,必要時設監護人。
5)施工現場停電1小時以上,應將動力開關箱鎖上。
5.2照明用電要求
1)井室及燈具離地面高度低于2.4m的場所,電源電壓不應大于36V。
2)在潮濕及易觸及帶電體的場所,照明電源電壓不得大于24V。
3)室外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內不得低于2.4m。
4)嚴禁在電線上涼、曬衣物、毛巾等。
5.3臨電專業人員要求
1)掌握安全用電的基本知識和所用設備的性能。
2)使用設備前穿戴好和配備好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并檢查漏電裝置是否完好,嚴禁設備帶病運行。
3)停用的設備必須拉閘斷電,鎖好開關箱。
4)負責保護所有設備的負荷線,保護零線和開關箱,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搬遷移動電氣設備,必須經電工切斷電源并做好妥善處理后進行。
篇2:加固改造旁站監理方案
加固改造工程旁站監理方案15
一、旁站監理是指房屋建筑施工階段中,由監理公司現場監理人員對施工現場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的施工質量實施全過程現場跟班的監理活動。
二、旁站監理的范圍:
根據本加固工程特點,具體有以下部位:
1、混凝土梁、柱、剪力墻、增大截面加固;
2、新增混凝土梁、樓板及樓梯;
3、柱包鋼板加固;
4、粘貼碳纖維布加固;
5、混凝土裂縫處理;
6、原有樓板、梁、柱無損切割拆除;
三、旁站監理的內容:
1、增大截面加固:原結構砼植筋:植筋孔的深度、清理和注膠;鋼筋的隱蔽、高強度灌漿料的配制和澆筑。
2、原有樓板、梁、柱無損切割拆除:主要是安全控制即根據應力釋放決定拆除順序
3、新增混凝土梁、樓板及樓梯:鋼筋的隱蔽和砼的澆筑。
4、粘貼碳纖維布加固:碳纖維布的粘貼。
5、柱包鋼板加固:鋼結構焊接,封閉前的灰塵清理及配膠注膠
(一)、砼施工情況
(1)砼澆注:新增剪力墻、柱、梁板等一次性澆筑的砼澆注。鋼筋保護層的墊塊及尺寸控制,商品砼運輸時間和澆注時間控制,砼振搗的質量及板表面的平整,砼試塊的留置見證。
(2)、鋼筋植筋:檢查植筋膠的出廠合格證及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植筋用鋼筋的類別和規格、植筋的數量、深度、注膠、植入和檢測;
(3)、鋼筋的隱蔽及驗收:注意鋼筋制作及綁扎的規格、尺寸,特別是節點處的鋼筋構造處理,上部鋼筋的馬凳是否牢固(防止上部鋼筋的下移及施工中踩踏的下移)鋼筋搭接的處理是否合理及符合設計規范要求,予埋拉結筋的規格;
(二)、監理旁站檢查情況:
(1)施工情況:模板安裝牢固,拼縫嚴密,尺寸合格;所用建筑材料經試驗合格;施工機械性能良好,設備齊全;鋼筋安裝質量合格;商砼坍落度試驗能滿足施工要求(現場攪拌的砼,嚴格按施工配比計嚴);按規定留置試塊;砼振搗密實。特殊工種人員持有效證件上崗,均有安全防護。
(2)監理情況:質量檢查員跟蹤檢查施工質量,嚴格按施工方案和現場技術、質量、安全交底進行的施工;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規范及強制性標準條文要求。
(三)、柱包鋼:
(1)施工情況:在制作方面主要檢驗主材及綴板的實際規格,組裝構件的實際尺寸、偏差,要核對鋼材、材質、焊條質量證明文件及復驗報告,焊工的持證上崗,焊縫的外觀、抗拉強度及超聲波檢查;結構膠的出廠合格證、產品質量出廠檢驗報告,各項性能指標應符合要求。在制作中應重點檢查:特種作業人員持有效證件上崗。
(2)監理情況:檢查打磨、清理、封邊質量情況,配膠及壓力注膠與質檢員配合跟蹤檢查,嚴格按施工方案和技術、安全、質量交底進行施工;其質量符合設計、驗收驗評規范(報二批稿)的要求。
(四)、碳纖維布粘貼
(1)施工情況:碳纖維片材及配套膠粘劑類粘結的產品合格證、產品質量出廠檢驗報告,各項性能指標應符合要求;膠體配制、碳纖維布搭結長度。
(2)監理情況:原結構質量檢查及處理、打磨、底膠、粘貼滾壓無氣泡使浸漬膠粘劑充分浸透碳纖維布,滾壓時不得損傷碳纖維布;待指干后貼下一層。
(五)、大于或等于0.2裂縫修補:檢查裂縫部位,標識好裂縫走向、布孔,埋嘴,壓力灌漿即根據裂縫部位的具體情況確定灌漿壓力、灌漿量。用高壓注漿泵將堵漏劑灌入裂縫,當全鄰孔出現純漿液時,移至鄰孔,在規定的壓力下灌漿,直至壓不進為止(注入率≤0.01L/min),隨即關閉閥門(一般灌漿壓力0.3Mpa)。
(六)、原有樓板、梁、柱無損切割拆除:均為結構性拆除
(1)施工情況:確定拆除順序,做好安全保護措施,即先對將拆除部分的結構采取臨時支撐加固的保護措施,然后以人工拆除方式將結構拆除部分與不拆除部分把連接部位的砼先予以鑿開、分離和斷開,以減少拆除時結構應力集中而對其它不拆除部分結構造成影響,
(2)監理情況:加大監理安全控制力度,由專人負責拆除安全,檢查拆除安全防護措施如臨時加固、臨時封閉及防火工作等
四、旁站監理的程序:
1、本方案由監理公司項目總監編制一式多份,分別送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抄送當地質監站并受質監站對本旁站監理方案的監督檢查。
2、施工企業依據本旁站監理方案在需要實施旁站監理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進行前24小時應當書面通知本工程現場監理機構。現場總監理工程師應當安排旁站監理人員按本方案的要求實施旁站監理。
3、旁站監理人員應當認真履行職責。對需要實施旁站監理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在施工現場跟班監督,及時發現和處理旁站監理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如實準確的做好旁站監理記錄。并要求施工單位現場質檢人員在旁站監理人員的旁站監理記錄上簽字。凡未在旁站監理記錄上簽字的,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旁站監理人員實施旁站監理時,發現施工單位有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行為時,有權責令施工單位立即整改,發現其施工活動已經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質量的應當及時向總監報告,由總監下達局部暫停施工指令或采取其它應急措施。
5、旁站監理記錄是總監依法行使有簽字權利的重要依據。對于需要旁站監理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施工,凡沒有實施旁站監理或沒有旁站監理記錄的總監不得在相應文件上簽字??⒐ず笈哉居涗洿嬖诒O理資料檔案內,供備查。
五、旁站監理人員職責,主要有:
1、檢查施工單位現場質檢人員到崗,特殊工種人員持證上崗及施工機械,建筑材料準備情況。
2、在現場跟班監督關鍵部位、關鍵工序的施工執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
3、核查進場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和商品砼的質量檢驗報告,并可在現場監督施工單位進行檢驗或者委托具有資格的第三方進行復驗。
4、做好旁站監理記錄和監理日記,保存旁站監理原始資料。
5、總監的其他指令。
篇3: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程序原則
建筑結構的維修加固改造是指既有建筑在全壽命使用期內,在科學的檢測鑒定基礎上,采取合理的維修加固措施,或通過結構改造,以提高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滿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保證建筑節能與環保,延長建筑物安全使用壽命。其中既包括了對既有建筑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后的加固,也包括了對既有建筑的性能維護,還包括部分新建筑的使用功能改造以及設計、施工造成的損害補救等等,對此開展研究,有利于落實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符合建筑“四節”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工作的要求。
1.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行業的發展前景
據初步統計,我國既有建筑物的總量(包括城鎮房屋建筑、工業建筑等)約400多億平方米。一些專家估計,約有30~50%的建筑物出現安全性失效或進入功能退化期,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是一新興的學科與行業,具有令人矚目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上世紀末美國勞工部門預測,建筑維修加固改造業在21世紀仍是世界各國最受歡迎的九大行業之一。目前,美國維修加固改造現有建筑物的費用已高達近六萬億美元,1980年美國建筑維修改造工程已占其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丹麥用于維修加固改造與新建工程投資比例為6:1。1983年,瑞典用于維修改造的投資占建筑業總投資的50%,中國比上述發達國家發展晚,同濟大學朱伯龍教授預言:“對建筑業來說,21世紀將是建筑改造的世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房屋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不允許無限度地鋪攤子占用大量耕地搞建設。舊城改造、舊建筑物的維修加固、拓展應用是城市建設的必然選擇之一。通過對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來增層、擴建、改變用途,使舊建筑煥發新活力。工程中的缺陷可能源自于劣質的材料或施工中的疏忽,甚至是設計的錯誤、有害環境的侵蝕或混凝土等材料的老化,這些缺陷的處理需要結構維修和加固,對舊建筑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也需要進行結構的抗震加固。
作為新興行業,其發展的障礙主要是技術儲備不足而新手眾多,迫切需要開展研究與實踐工作,以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淄博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成立了結構工程維修加固改造研究課題組,結合工程設計實踐活動開展對建筑物維修、加固改造成套技術的研究,在近十年的研究實踐中,逐漸學習、探索、總結、歸納了一系列常用的一般建筑物維修加固改造的方法與技術。在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先后發表關于建筑物維修改造加固技術及應用的專業論文七篇,獲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獎三項,完成建筑物維修加固改造設計工程實踐二十余項,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的程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結合不同工程實際,總結一般建筑結構維修加固的程序如下.按照科學的程序進行,可以保證建筑結構的維修加固改造不走彎路,避免漏項,制定合理的方案,取得較好的效益。
2.1收集維修加固改造建筑結構相關資料
收集被維修加固改造建筑結構的相關資料,主要包括設計資料和施工資料、設計施工變更資料、建筑用材料資料、竣工和驗收資料、使用過程的有關情況、發現的質量問題、業主新的使用要求等。
2.2建筑結構和構件的質量鑒定、材料性能的檢測
對建筑結構進行完損性和安全性鑒定,從而為維修加固改造提供依據。完損性主要是指建筑結構目前的破損狀態,以外觀檢查為主;安全性主要是指構件和結構的安全程度,以內力分析和截面驗算為主;在地震區,對舊建筑結構尚應進行抗震性能鑒定。
對結構或構件所用材料有懷疑時,應進行結構材料的有關性能檢測,以獲得材料的實際強度等性能的指標數據。
檢測和鑒定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和鑒定單位完成,并出具檢測報告和鑒定意見書,檢測報告和鑒定意見書做為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的依據之一。
2.3制定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的方案
制定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方案應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主要依據是建筑結構的使用功能要求,有關的國家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可能實施的維修加固改造施工條件等。
維修加固改造方案的制定是一項高技術的系統工作,應進行方案的對比和優化,選擇產出投入比較高、簡便易行、質量易于保證、環境效益較好的方案實施。
2.4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的設計
根據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方案進行施工圖設計,此時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是新舊建筑結構的連接及協同工作,應考慮施工的可行性,盡量詳細地提出施工注意事項和施工先后順序。
2.5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的施工
施工應由具備相應專項施工資質的隊伍完成,施工前應制定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措施,切實保證施工期間人員和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與原設計不符情況和安全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業主和設計單位,采取處理措施。
2.6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過程的質量監督和竣工驗收
施工過程應委托有相關經驗的監理單位進行監理,設計人員也應經常去施工現場了解施工情況,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參加相關部位的分部分項驗收和竣工驗收,對重要工程或工程的關鍵重要部位應在加固施工完成后進行一些現場檢測。
竣工后應提醒業主定期對加固改造部位檢查工作狀態,第一次檢查時間不大于10年。平時使用過程中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
3.建筑結構維修加固改造設計的基本原則
3.1建筑結構的維修加固改造設計應由專業人士承擔
建筑結構是否需要加固,應經結構可靠性鑒定,專家依據有關規范規程標準提出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書可以做為結構維修加固改造設計的依據之一。由于建筑結構加固設計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遠比新建工程多而復雜,況且還要考慮業主的種種要求,因此,承擔維修加固改造設計的人員除具有較強的結構理論、明晰的結構概念外,還應具備較為豐富的工程經驗才能夠全面系統地分析問題,提出較為合理的結構加固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