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裂縫成因分析對策
(一)前言
墻體裂縫是建筑物中常見的問題,引起墻體裂縫的因素很多,既有樁基、溫度,干縮,也有設計上的疏忽、施工質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經驗等。根據工程實踐和統計資料顯示這類裂縫幾乎占可遇裂縫的50%以上,但也有因荷載過大或截面過小導致的裂縫。
(二)墻體裂縫原因分析
1.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墻體裂縫分析
(1)當房屋地基土層分布不均勻,土質差別較大時,則往往在不同土層的交接處或同一土層厚薄不一處出現較明顯的不均勻沉降,造成墻體開裂,其裂縫上大下小,向土質較軟或土層較厚的方向傾斜。
(2)在房屋高差較大或荷載差異較天的情況下,當未留設沉降縫時,也容易在高低和較重的交接部位產生較大的不均勻沉降裂縫。裂縫位于層數低的荷載輕的部分,并向上朝著層數高的荷載重的部分傾斜。
(3)當房屋兩端土質壓縮性大,中部小時,沉降分布曲線將成凸形。除了在縱墻兩端出現向外傾斜裂縫外,也常在縱墻頂部出現豎向裂縫。
(4)在多層房屋中,當底層窗臺過寬時,也容易因荷載由窗間墻集中傳遞,使地基不均勻沉降,致使窗臺在地基反力作用下產生反向彎曲,引起窗臺中部的豎向裂縫。
(5)在原有房屋基礎建房,新、舊基礎底面的高差H與凈距L的比值應小于0.5~1。否則,新建房屋的荷載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墻體裂縫。同理,在施工相鄰的高層和低層房屋時,亦應本著先高、重,后低、輕的原則組織施工;若先施工低層房屋,再施工高層房屋,會造成低層房屋墻體的開裂。
綜上所述,裂縫的分布與墻體的長高比有密切關系,長高比大的房屋因剛度差,抵抗變形能力差,容易出現裂縫;縱墻的長高比大于橫墻的長高比,大部分裂縫發生在縱墻上。裂縫的分布與地基沉降分布曲線密切有關,沉降分布曲線為凹形時,裂縫多發生在房屋下部,裂縫寬度下大上小;沉降分布曲線為凸形,裂縫多發生在房屋的上部,裂縫寬度上大下小。裂縫分布與墻體的受力特點密切有關,在門窗洞口處,平面轉折處、層高變化處,由于應力集中,往往也就容易出現裂縫;又因墻體是受剪切破壞,其主拉應力為45°,所以裂縫也成45°傾斜。
2.溫度應力引起墻體裂縫
一般的材料均有熱脹冷縮性質化引起熱脹冷縮變形,稱為溫度變形。如果房屋結構不受任何約束,在溫度變化時能自由變形,那么結構中就不會產生附加應力。如果房屋結構受到約束而不能自由變形時,在結構中將產生附加應力或稱溫度應力。由溫度應力引起結構的伸縮值。
3.施工因素
(1)施工速度過快,砌體的強度尚未達到設計強度,地基快速變形,土應力調整滯后,使地基土過早產生沉降不均勻。導致在砌體內部已產生過大的初始應力和應變,形成潛在的裂縫因子,主體完工裝修,居民入住后,進一步加載,裂縫因子發生作用,導致墻體開裂。
(2)砂漿強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較大,不均勻,計量不準,配合比不準,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現場材料進行試配,由實驗室來確定配合比。僅依據某些資料提供的參考配合比施工。
(3)砂漿末充分攪拌,和易性差,操作時,飽滿度不夠,水平灰縫厚度不均勻,造成砌體強度下降。
(4)施工磚缺乏泅水,水分過早被吸收,水泥水化反應不足。
(5)施工工藝錯誤,砌體施工縫處留直,甚至陰搓。砌體通縫,灰縫砂漿不飽滿,含水率掌握不當,腳手眼設置不當,組砌不當等。
4.其它裂縫
包括:混凝土構件變形、荷載過大或截面過小導致的砌體裂縫,如當挑梁上填充墻、梁同步施工致使撓度過大,砌體產生內低外高斜裂及與外縱墻之間的豎縫等;砌體本身承載力不足,如磚柱承載不足時,在下部1/3高度處出現的豎縫;砌體施工洞留置和拉結筋放置不當造成的洞邊縫,這些裂縫形態各異。
(三)控制墻體裂縫的對策
1.材料方面的措施
(1)改善墻體的杭裂防水性能
墻體的透氣性較差,水分蒸發較慢,而在雨季時墻體的含水量很高,墻體的抗拉強度大幅度降低,很容易導致墻體產生裂縫。建議采用纖維砂漿抹面,每m3水泥砂漿中加入0.9kg聚丙烯纖維一起攪拌,既加強抹面砂漿與基層的粘結力,提高抹面砂漿的保水性,又能保護墻體,防止墻面開裂。
(2)提高墻體的抗剪強度
①在界面掛鋼絲網。在界面處墻面兩側設置鋼絲網片固定墻面,寬2000mm,沿縫兩側各延伸l00mm,加強界面處的灰縫處理,飽滿填實,補漿勾縫,網片用水泥砂漿封實,外做罩面粉刷。
②在砂漿中摻入纖維,即采用纖維砂漿抹面。具體做法是將短纖維(聚合物纖維)按一定比例摻入砂漿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纖維在砂漿中的作用是提高基體的抗拉強度,阻止基體中原有微裂縫的擴展并延緩新裂縫的產生,提高基體的變形能力和改善其韌性與抗沖擊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單絲纖維。
③在墻體中采用水平砌縫配筋的辦法,其作用類似于圈梁,加強砌體抵抗水平變形的能力。砌縫配筋是由預先埋設在水平砂漿砌縫中的縱向和橫向鋼筋構成的,砌縫配筋的間距,最小為20cm,最大為60cm,或者在墻體中部設置3Ф6的通長水平鋼筋,在墻體轉角和縱橫墻交接處宜設置拉接鋼筋,數量為每120mm墻厚不少于1Ф6,豎向間距為50Omm.
2.由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墻體裂縫的預防措施
(1)應處理好軟土地基和不均勻地基,在擬定地基處理方案時,應將地基處理和上部結構處理結合起來考慮。
(2)不能單純從地基處理出發。否則,不僅費用大,而且效果也差。
(3)上部結構處理方法有:改變建筑物體型、簡化建筑物平面、合理設沉降縫、加強房屋整體剛度(如增加橫墻、增設圈梁、采用筏式基礎、箱形基礎等)、采用輕型結構和柔性結構等。
3.由溫度應力引起墻體裂縫的預防措施
(1)合理地設置伸縮縫。避免樓面錯層和伸縮縫錯位。
(2)加強屋面保溫、隔熱,用油氈夾滑石粉或鐵皮將屋面板和墻體隔離,并在女兒墻根部留一定空隙,使其能自由伸縮且有伸縮余地。
(3)采用屋面蓄水或屋面種植植物;女兒墻設構造柱;加強結構的薄弱環節,提高其抗拉強度等技術措施。
(四)結語
建筑物墻體裂縫的控制,需要從設計、施工、建筑材料三個方面總體考慮,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控制措施,達到既能控制墻體裂縫的產生,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篇2:墻體裂縫防治技術措施(5)
墻體裂縫防治的技術措施(五)
a砌筑砂漿應采用中粗砂,嚴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b蒸壓灰砂磚、粉煤灰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出廠停放期宜為45d(不應小于28d),上墻含水率宜為5%-8%。混凝土及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齡期不應小于28d,并不得在飽和水狀態下施工。
c填充墻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時,應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墻砌筑完并間隔15d以后,方可將其補砌擠緊,或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嵌填密實;補砌時,雙側豎縫用高標號水泥砂漿嵌填密實。
d砌體結構坡屋頂臥梁下口的砌體應砌成踏步形。
e砌體結構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
f通長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帶應一次澆筑完成。
g框架柱間填充墻拉結筋應滿足磚模數要求,不得使用膨脹螺栓,不得折彎壓入磚縫。
h采用粉煤灰磚、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等的填充墻與框架柱交接處,應用15
篇3:墻體裂縫預防措施
墻體裂縫的預防
為了減輕或避免砼體積而引起的開裂,目前大多數工程中使用膨脹劑配制成補償收縮砼,以砼的膨脹來補償其收縮。摻加膨脹劑配制的補償收縮砼,必須從材料、設計、施工和養護四個方面綜合解決。只有將每一個環節控制好,即事先預防,才能避免有害裂縫的產生。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1、各種材料必須滿足標準的要求,計量準確,尤其是膨脹抗裂防水劑摻量必須準確,必須按廠家推薦的摻量,經試配確定最佳的摻量。
2、施工要求:砼墻體由于收縮產生的裂縫相當普遍,情況復雜,原因往往是多種情況并存,尤其是砼的收縮和氣溫變化都會引起大面積砼在平面內不可忽視的變形,是引起地下室墻體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施工中必須注意。
(1)補償收縮砼的養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
(2)澆筑砼前應制定澆筑計劃,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協調和每個子環節的管理,施工縫和細部處理要仔細,澆筑部位應清理干凈,充分濕潤。施工過程中保持好接茬,避免導致混凝土出現大量的冷縫。
(3)砼的澆搗時,各部位必須充分振搗,振搗不良是砼不密實、不均勻及出現蜂窩、麻面、孔洞的主要原因。過分振搗則使浮漿過厚,表面收縮過大,因此澆筑后的砼在初凝前,進行適當的振搗,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產生的水分和空隙,提高砼與鋼筋的握裹力,達到提高砼的強度,防止砼墻體出現裂縫的目的。
(4)在保證砼強度及膨脹率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在保證泵送質量的前提下,增大粗骨料的用量,控制砼的坍落度在14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