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下管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地下管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6581

第一節挖溝作業

一、人工挖溝時,相鄰的作業人員必須保持2m以上的距離。

二、溝深超過1m時,必須裝置護土板。

三、挖溝地區若有坑道、枯井等,應立即停止作業。

四斜坡地區作業,應采取措施,防止石塊、懸垂的土層等物體滾下或坍塌。

五、使用機械開挖時,注意其刀片和吊錘的連接是否緊固,連接的電源設備須加裝漏電保護裝置。

六、從溝中或土坑內向上拋土,應注意溝、坑上邊的人員流動情況,溝坑深超過1.5m的,須有專人在上面清理土石,土石應堆在距離溝、坑邊沿0.6m以外。

七、挖掘土方石塊,應該自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方法;在雨季施工時應該做好排水。

八、開挖隧洞時應遵守:

(一)應在隧洞的頂部搭好支撐支架。

(二)作業時,若發現頂部與兩側土質有松裂現象,應立即停止作業,作業人員必須立即退出洞外。

(三)遇天氣炎熱時,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四)作業時,應考慮照明、通風、防有毒有害氣體等。

九、每天開工或雨后復工時,必須認真檢查隧洞頂部或地溝幫,確保四周無裂縫、撐木無變動,若有必要,應先加固。

十、嚴禁作業人員在溝坑內或隧道中休息。

第二節鋪管(塑料管、水泥管)、砌磚體作業

一、管塊、磚塊不準放在土質松軟的溝邊,不準斜放、立放或重疊于溝邊。

二、自溝上遞管下溝時,必須用直徑2cm以上的堅實繩索,其繩索每隔40cm打一個結,以免從遞管人手中滑脫;遞下的管塊待溝內人員接妥后,再松繩索。

三、鋪管、砌磚體抹縫時,作業人員應配戴必要的防護用具。

四、鋪設大型管塊時,溝上、溝下作業人員必須聽從指揮,統一行動。

五、人孔口圈至少四人抬運,用力均衡。

六、砌好人孔口后,必須蓋好內外蓋。

七、敷設塑料管時,溝下不得站人;接續塑料管時,防止擠傷。

第三節回填土作業

一、回填前,應由下往上依次逐步拆除溝內護土板。

二、溝、坑邊沿建筑物的加固支撐,須在回填夯實之后再拆除,不準先拆除、后回填夯實。

三、拆除各種臨時便橋時,溝內不得有人作業。

四、當溝、坑的土未填平時,不準把防護欄全部撤走。

五、電動打夯機,要用橡皮絕緣線,打夯機不得碰傷電源線。

六、人工打夯時,必須注意平穩,用力均勻。

七、回填洞內土時,應由內向外逐段拆除支撐架,逐段回填土;邊回填土邊夯實,同時洞外要有人監護。

第四節非開挖管道作業

一、在作業點必須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禁止非作業人員和車輛進入作業區內。

二、嚴禁非專業人員操作非開挖機械設備;作業人員必須正確穿戴防護用品,佩戴安全帽;在有電擊危險的地方,作業人員必須佩戴護目鏡和絕緣手套,穿絕緣鞋。

三、在進行非開挖作業前,必須制定專人負責,明確統一信號;作業人員要密切配合,服從統一指揮、調度,地面上、下人員必須協調作業,必要時,應設專人維持、指揮通行的車輛。

四、在進行非開挖作業前,必須對作業區內的地下設備(如其他通信線纜、電力電纜、自來水管、然氣管道等)的埋設位置、走向調查清楚,并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

五、在高壓電纜附近作業,必須做好接地保護。

六、禁止作業人員在設備下方休息。

七、夜間作業必須設置充足的照明。

八、使用機械頂管機必須遵守:

(一)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設備的各個部件,確保安全、可靠。

(二)頂管機的卡頭必須使用吊車裝卸,吊車臂下面禁止站人。

(三)頂管機卡頭放入坑內要平穩,并用撐木固定。

(四)頂管機卡口的規格應與所頂管的直徑相匹配。

九、使用非開挖定向鉆必須遵守:

(一)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各連接件牢固、可靠,吊車吊臂下嚴禁站人。

(二)操作時,不準超過設備規定的鉆桿最大扭矩和拉伸力,鉆進(回拖)時,嚴禁鉆桿逆時針旋轉。

(三)非作業人員不準接觸設備的任何部位;設備運轉時,禁止手或身體的其他任何部位接觸設備。

(四)設備停止運轉時,撥動各控制健,使機器卸壓,打開各部位排水閥,排盡積水。

(五)在調試或維護時,應關閉發動機并取下鑰匙,掛上指示牌,確信設備已冷卻,再進行維修,維護結束后應將護罩蓋好并扣好。

篇2:地下管道安全作業十要求規定

1、在地下維護室內對設備進行操作、巡視、維護或檢修工作,不得少于二人;開閉地下維護室的人孔蓋,應使用適當的工具,不準用手直接開閉。

2、打開地下維護室的人孔進行工作時,應在打開人孔周圍設置遮攔,夜間還應在遮攔上懸掛紅燈;在人孔蓋下面應裝有上下用的腳蹬(間距30~40cm)或固定的鐵梯;地下維護室及溝道內需保持清潔,出入口不準堆積任何物品。

3、進入有水的地下維護室及溝道內進行操作或檢修,工作人員應穿橡膠靴;在地下維護室和溝道內工作時,應用12~36V的行燈。在有有害、易燃氣體的地下維護室和溝道內工作時,應使用攜帶式的防爆電燈或礦工用的蓄電池燈。

4、在地下維護室和溝道內使用汽油機或柴油機時,應把汽油機或柴油機的排氣管接到外面,并有良好通風,否則不準使用。

5、進入有有害氣體或溫度高的地下維護室之前,應至少打開維護室的二個人孔,并在每個人孔上面放置通風筒或導風板,其中一個正對來風方向,另一個正對去風方向,以加強通風。

6、在地下維護室內進行工作前,工作負責人應檢查室內有無有害、易燃、有害氣體。檢查的方法是可用儀器測量,也可使用繩子吊下專用的礦燈或小動物作試驗,但禁止用燃燒著的火柴或火繩等投入地下維護室內來檢查,以防止發生爆炸。在有有害、易燃氣體的維護室內不準吸煙。

7、有關人員應掌握可能存在有害氣體的場所,并在圖表資料上注明;預防一氧化碳、硫化氫及煤氣中毒,應戴上有氧氣囊的防毒面具。

8、在可能發生有害氣體的地下維護室或溝道內進行工作的人員,除應戴防毒面具外,還應使用安全帶,且安全帶繩子的一端緊握在上面監護人手中。如果監護人必須進入維護室作救護,應先戴上防毒面具和系上安全帶,并應另有其它人員在上面作監護。

9、在有有害氣體的地下維護室內工作,工作人員應輪班倒換工作。

10、地下維護室和溝道內的溫度超過50℃時,不準進入工作;在40~50℃溫度內工作,也應適當地輪換工作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