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爆破中拒爆原因處理方法
1引言
在臺階多排微差爆破施工中,時常有拒爆孔的出現。這種現象給正常生產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尤其是在環境復雜的情況下。分析產生拒爆的原因和規律,尋求避免和抑制這類災害的途徑,以保護作業人員的安全,避免或減輕對設備、設施和建筑物的破壞,探討有效的安全處理拒爆孔的方法,會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拒爆產生的原因
通過對某施工工地爆區拒爆現象的分析及試驗,認為產生拒爆有以下幾個原因:
211起爆器材質量的因素
施工工地地處雷區且時值雨季,施工機械多,在施工中采用了導爆索—非電導爆管起爆系統。選用的導爆管在施工中有拒爆現象。通過現場試驗發現導爆管接頭有斷藥現象。通過對導爆管切割起爆試驗共作10個,發現有2個雷管接頭需割掉015m,方能正常導爆。在未進行試驗前曾出現用激發筆激發不響,查電路沒有問題,影響起爆達1小時以上。最后檢查發現與激發筆連接的導爆管有斷藥現象。
212炸藥因素
施工初期選用了銨油炸藥與2號巖石硝銨炸藥,導爆索與炸藥同處孔內。由于存在裂隙水,炸藥遇水結塊且感度極低,致使導爆索無法將其起爆,炸藥拒爆。
213裝填炮孔因素
每卷炸藥分別有6kg、8kg一袋,直徑為150mm,由于裝藥沖擊孔壁和摩擦的出現。使導爆索或導爆管的表面脫落開裂。若孔內積水,隨炮孔藥量的增加水位上升,致使破壞處遇水無法使爆轟波穩定的傳播,炮孔內炸藥不能完全爆炸或整個炮孔拒爆。在填充炮孔時,碎石塊落入孔內,經炮棍的壓實,有可能使導爆索或導爆管拉斷,出現拒爆。
214爆破網絡的敷設
爆破網絡的敷設是一項關系到爆破成功的關鍵。導爆管網絡連接應存在一定的松緊度,如連線間拉得過緊,則爆破時易被拉斷,致使網絡無法按設計進行傳爆。爆破網絡接頭搭接長度應不小于15cm,搭接處應捆綁結實,否則也會出現拒爆。炮孔排間起爆雷管的段別連錯使前后排無法按順序起爆,出現拒爆。這種拒爆危險性大,不僅達不到預想的爆破效果,而且有時伴隨有大量飛石飛出,出現爆破事故。
215飛石砸斷網絡的影響
在臺階爆破中無論采用何種起爆方式,多段雷管起爆時,先爆炮孔的飛石主要來源于從孔口沖出的充填物以及臺階上面浮渣巖石鼓包破裂產生的飛石。從理論上分析在充填長度4m時,1ms后充填物便沖擊孔口,炸藥爆炸后的瞬間,即0~1ms時,充填物速度變化不大,在1~4ms時最大運動速度為400m/s[2]。從高速攝影資料及電子毫秒計的實測結果,充填長度大于515m時,充填物不沖出孔口;充填長度大為510~515m時,充填物沖擊孔口的時間大于45ms,充填速度為68~77m/s;充填高度小于510m時,充填物沖出速度為147~588m/s[3]。
從上面的理論計算及實測來看,飛石砸斷爆破網絡的可能性存在。現場施工爆區內爆破網絡曾出現大面積拒爆現象有四次,經查看現象發現地面導爆索被砸斷,接頭被拉斷,導爆管被砸斷,不得不重新連接起爆。有時由于環境條件的復雜,必須根據現場條件改變起順序,否則會造成飛石危害。
3拒爆孔的處理方法
拒爆孔的處理是危險的工作。我國目前處理拒爆的方法有兩種:聚能藥包和風水噴管法。除此之外,通過實際工作認為以下方法也是有效和可行的。
311查找原孔位置取出炸藥
臺階爆破后,有時可以發現拒爆孔,此時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工具掏出炸藥,這種處理方法是經濟可靠的。同時如果條件允許,可根據孔深改變藥量或在環境復雜時進行必要的覆蓋,再次起爆可排除安全隱患。
312大孔徑爆破處理法
這種方法適合于上一方法無法處理,周圍環境好,或炮孔抵抗線方向有壓渣時使用,采用在拒爆孔附近鉆孔的處理方法應比拒爆孔有10%的超鉆,藥量為原設計的80%,離拒爆孔不小于3m(條件變化時需從新計算殉爆距離),聯線后可起爆。處理拒爆孔也可以與下一爆破孔同時起爆,這樣既安全又省事。筆者在施工中對180cm的炮孔曾使用過這種方法,取得滿意效果。在具體應用此法時,應對炸藥殉爆可能性進行計算,否則會出現不必要的事故。
313小孔徑爆破處理法
這種方法比較靈活,適用性強。采用7655等小孔徑鑿巖機便可實施,在拒爆孔處無大鉆機或拒爆孔移位,且上部大部分被剝落時,用手持鉆機在拒爆孔周圍112m以外鉆孔。鉆孔深度一般不小于2m,一般在炮孔周圍鉆5~6個孔。此時起爆應采用段發雷管,根據周圍環境選擇確定起爆順序,以便控制飛石的走向。
4拒爆的預防
通過上面的分析和工程實踐如何預防和處理拒爆問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對爆破器材應進行現場的常規檢測,防止不合格的產品進入爆區使用;
(2)雖然鉆孔時未發現水,但裝藥前應予以檢查,對含有裂隙水孔應選用抗水炸藥;
(3)由專人進行炸藥的裝填,防止炸藥強烈與炮孔摩擦。除防止破壞起爆器材外,也防止出現意外事故;
(4)充填炮孔嚴禁巖塊掉入和充填,否則在壓實時,會破斷起爆器材;
(5)爆破網絡接頭連接應滿足規定要求,不能偷工減料,保證爆破網絡具有一定的松弛性;
(6)防止巖石移動拉斷破壞網絡或飛石砸斷網絡選擇合理時差時,應使孔內延時大于排間延時;
(7)炮孔充填應與最小抵抗線相對應,防止沖炮破壞爆破網絡;
(8)對重要的鉆孔爆破應采用復式網絡,確保萬無一失。
篇2:礦山爆破技術安全預防措施及遲爆拒爆現象處理方案
金屬、非金屬礦山通常用炸藥有銨梯類炸藥、銨油類炸藥、水膠炸藥以及乳化炸藥等。常用的起爆器材有導爆索、導爆管、繼爆管等。根據使用的起爆器材的種類,起爆方法有火雷管起爆法、電雷管起爆法、導爆索起爆法和導爆管起爆法及聯合起爆法。為了保證爆破作業的安全可靠,防止拒爆,一般在較大規模爆破時使用聯合起爆法起爆,同時敷設兩種起爆網路。程潮區域現有兩種起爆方式:專用起爆器+延時引爆具+非電導爆管起爆法和遠程瞬間起爆法。
一、礦山爆破技術安全預防措施
1、爆破原理
炸藥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如受熱、撞擊)發生爆炸,同時釋放熱量并形成高溫、高壓氣體。圍巖、礦石開采中,就是利用炸藥的這種性質來為采掘服務,達到采掘目的。炸藥爆炸時的危害主要是產生爆炸地震、空氣沖擊波、飛石和噪聲等,一旦失控,就會造成事故。要避免這些危害必須嚴格執行爆破技術操作規程、技術方案,確保必要的安全距離和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爆破作業的主要安全規定
2.1各種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爆破器材,不準使用擅自制造的炸藥。
2.2進行爆破工作的礦山、礦點,必須設爆破工作負責人、爆破員、爆破安全員和爆破器材保管員。作業人員應了解所使用的爆破器材的性能、爆破技術和有關的安全知識。
2.3爆破作業人員應參加專門培訓,經考核取得安全作業證后,方可從事爆破作業。
2.4大、中型礦山,進行淺眼爆破時,應有爆破說明書。其內容包括炮眼布置圖、裝藥參數、裝藥結構圖、填塞長度、起爆方法等。
2.5爆破作業地點有以下情況之一時,禁止進行爆破作業:有冒頂或邊坡滑落危險;作業通道不安全或通道阻塞;進行中深孔、深孔爆破時,爆破參數或施工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工作面有涌水危險或炮眼溫度異常;危險邊界上未設警戒;光線不足或無照明。
2.6進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業人員禁止穿化纖衣服。
2.7裝藥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用木制炮棍;裝起爆藥包時,嚴禁投擲或沖擊;一旦起爆藥包沒裝到位,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中的導火索、導爆索、導爆管或電雷管腳線,應按處理盲炮的有關規定處理。
2.8進行填塞工作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裝藥后,必須保證填塞質量,禁止采用無填塞爆破;淺孔爆破時,按爆破設計要求填塞炮孔;禁止使用石塊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堵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壞起爆線路;不應搗固直接接觸藥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沖擊起爆藥包。
2.9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分鐘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
2.10爆破工作開始前,必須確定危險區的邊界并沒置明顯的標志。地下爆破應在有關通道上設置崗哨。回風巷應設路障,并掛上“爆破危險區,不準入內”的牌子。
2.11爆破前必須同時發出音響和視覺信號,使在危險區的人員能夠聽到、看到。爆破后,經檢查確認安全時,方可發出解除警戒信號。
2.12爆破安全員、爆破員進入放炮地點后,應檢查有無冒頂、危石、支護破壞和盲炮現象。如果發現有這些現象,應向爆破負責人報告后組織進一步檢查和處理;發現其他不安全因素應及時排查處理;在上述情況下,不應發出解除警戒信號。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盲炮情況(盲炮數目、炮孔方向、裝藥數量和起爆藥包位置,處理方法和處理意見)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發現殘余爆破器材應收集上繳,集中銷毀。常用的處理盲炮的方法有重新起爆法、誘炮法、打平行眼裝藥爆破法、用水沖洗法。
3、爆破事故的預防措施
3.1爆破檢查?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分鐘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確認爆破地點安全與否,檢查有無“盲炮”及可疑現象;有無殘余炸藥或雷管;頂板兩幫有無松動石塊;支護有無損壞與變形。在妥善處理并確認無誤后,經爆破員、爆破安全員同意,發出解除警戒信號后,其他工作人員方可進入爆破地點工作。
3.2盲炮處理
處理盲炮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應派有經驗的爆破員處理盲炮,處理前應由爆破員在該區域邊界設置警戒,處理時無關人員不許進入警戒區。
2、導爆管起爆網路發生盲炮時,應首先檢查導爆管是否有破損或斷裂,如有破損或斷裂應修復后起爆;如起爆網路完好,可重新起爆。
3、打平行孔裝藥爆破,平行孔距盲炮的距離不得小于0.3米。
4、可用木、竹或其他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填塞物掏出,用藥包誘爆;但不應直接掏出炮孔中的起爆藥包。
5、可在安全地點外用遠距離操縱的風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藥,但應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6、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情況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
7、盲炮處理后,應由處理者填寫登記卡片或提交報告,說明產生盲炮的原因、處理的方法、結果和預防措施。
8、在殘孔附近鑿巖時應避免鑿穿殘留炮孔,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繼續在上次爆破后余下的殘炮孔上打眼。
9、盲炮包括瞎炮和殘炮,發現盲炮和懷疑有盲炮,應立即報告并及時處理。若不能及時處理應設置明顯的標志,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禁止掏出或拉出起爆藥包,嚴禁打殘眼。
處理主要有下列方法:
①經檢查確認炮孔的起爆線路完好和漏接、漏點造成的拒爆,可重新進行起爆。
②打平行眼裝藥起爆。對于淺眼爆破,平行眼距盲炮炮孔不得小于0.3m外另行打眼爆破,深孔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不得小于10倍炮孔直徑。
③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發火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藥包誘爆。
④若所用炸藥為非抗水硝銨類炸藥,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內灌水,使炸藥失效,但應回收雷管。
⑤對于硐室爆破,應找出線頭接上電源重新起爆或者沿導硐小心掏取堵塞物,取出起爆體,用水灌浸藥室,使炸藥失效,然后清除。
3.3早爆事故的預防
1、雜散電流的預防?雜散電流是指來自電爆網絡之外的電流。超過30ma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預防雜散電流的措施。因此,應對可能產生雜散電流的地方,需要經常測定流過電雷管的雜散電流值。
2、靜電的預防?防治的方法包括采用抗靜電雷管;對裝藥工藝系統采用良好的接地裝置;預防機械產生的靜電影響。
3、雷電的預防?在雷電放點地點實施爆破時,有可能會造成早爆事故。雷電的預防方法:在雷電區暫時停止地面或地下爆破作業;雷雨天和雷擊區禁止采用電力起爆法;對炸藥庫和有爆炸危險地工房,必須安設避雷裝置。
3.4遲爆
1、產生遲爆的原因
起爆器材或炸藥過期,起爆能力或爆轟性能降低,起爆后炸藥不能立即爆轟,存在一段由爆燃轉為爆轟的時間,致使爆炸時間滯后;起爆器材質量不好,如導火索慢燃,延期雷管延期時間拉長等;在導火索-火雷管起爆情況下,施工質量低,炮孔中導火索產生扭曲,被擠壓等現象,造成局部導火索段傳火困難,推遲了起爆時間。
2、遲爆的預防措施
不使用過期的爆破器材;使用前檢測炸藥和起爆器材性能;在裝藥填塞過程中防止導火索扭曲、損傷等。
如果出現遲爆,立即向項目部經理匯報,由項目部爆破技術負責人確定方案后進行處理,在未處理之前爆破警戒不能撤除。
二、項目部對專用起爆器+延時引爆具+非電導爆管起爆法的相關規定
1、專用延時引爆具是一個整體,不允許拆裝,更不允許拆開后用明火點火。
2、要對專用起爆經常進行檢查,保證其基本的正常性能,同時在放炮前要備用一個,防止一個不能正常工作,無法點火。
3、點火后6分鐘延時引爆具在既定的時間內未起爆,則可能發生遲爆現象,放炮工要耐心等待,直到炮響后方可解除警戒;若等待45分鐘后仍未起爆則可能發生拒爆現象,無論是遲爆或拒爆當天都不能再進入作業面,此時應立即向項目部報告,同時施工現場要派人對作業面實施24小時警戒,不得離人。同時項目部要迅速組織相關人員制定處置方案,嚴禁作業人員私自當天處理。
4、項目部要對作業面在爆破時間段對爆破安全情況進行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未裝藥的不能允許裝藥,已經裝藥的,堅決不能起爆。
5、項目部接到拒爆情況后,要在研究制定處置方案的同時派人先到現場檢查警戒情況,嚴防無人警戒留下重大隱患。
6、外協隊負責人要對爆破人員經常進行說教,嚴禁縱容爆破人員的違章行為,同時要保證起爆器的數量和完好性。
篇3:礦山爆破技術安全預防措施遲爆拒爆現象處理方案
金屬、非金屬礦山通常用炸藥有銨梯類炸藥、銨油類炸藥、水膠炸藥以及乳化炸藥等。常用的起爆器材有導爆索、導爆管、繼爆管等。根據使用的起爆器材的種類,起爆方法有火雷管起爆法、電雷管起爆法、導爆索起爆法和導爆管起爆法及聯合起爆法。為了保證爆破作業的安全可靠,防止拒爆,一般在較大規模爆破時使用聯合起爆法起爆,同時敷設兩種起爆網路。程潮區域現有兩種起爆方式:專用起爆器+延時引爆具+非電導爆管起爆法和遠程瞬間起爆法。
一、礦山爆破技術安全預防措施
1、爆破原理
炸藥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如受熱、撞擊)發生爆炸,同時釋放熱量并形成高溫、高壓氣體。圍巖、礦石開采中,就是利用炸藥的這種性質來為采掘服務,達到采掘目的。炸藥爆炸時的危害主要是產生爆炸地震、空氣沖擊波、飛石和噪聲等,一旦失控,就會造成事故。要避免這些危害必須嚴格執行爆破技術操作規程、技術方案,確保必要的安全距離和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爆破作業的主要安全規定
2.1各種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爆破器材,不準使用擅自制造的炸藥。
2.2進行爆破工作的礦山、礦點,必須設爆破工作負責人、爆破員、爆破安全員和爆破器材保管員。作業人員應了解所使用的爆破器材的性能、爆破技術和有關的安全知識。
2.3爆破作業人員應參加專門培訓,經考核取得安全作業證后,方可從事爆破作業。
2.4大、中型礦山,進行淺眼爆破時,應有爆破說明書。其內容包括炮眼布置圖、裝藥參數、裝藥結構圖、填塞長度、起爆方法等。
2.5爆破作業地點有以下情況之一時,禁止進行爆破作業:有冒頂或邊坡滑落危險;作業通道不安全或通道阻塞;進行中深孔、深孔爆破時,爆破參數或施工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工作面有涌水危險或炮眼溫度異常;危險邊界上未設警戒;光線不足或無照明。
2.6進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業人員禁止穿化纖衣服。
2.7裝藥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用木制炮棍;裝起爆藥包時,嚴禁投擲或沖擊;一旦起爆藥包沒裝到位,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中的導火索、導爆索、導爆管或電雷管腳線,應按處理盲炮的有關規定處理。
2.8進行填塞工作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裝藥后,必須保證填塞質量,禁止采用無填塞爆破;淺孔爆破時,按爆破設計要求填塞炮孔;禁止使用石塊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堵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壞起爆線路;不應搗固直接接觸藥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沖擊起爆藥包。
2.9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分鐘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
2.10爆破工作開始前,必須確定危險區的邊界并沒置明顯的標志。地下爆破應在有關通道上設置崗哨。回風巷應設路障,并掛上“爆破危險區,不準入內”的牌子。
2.11爆破前必須同時發出音響和視覺信號,使在危險區的人員能夠聽到、看到。爆破后,經檢查確認安全時,方可發出解除警戒信號。
2.12爆破安全員、爆破員進入放炮地點后,應檢查有無冒頂、危石、支護破壞和盲炮現象。如果發現有這些現象,應向爆破負責人報告后組織進一步檢查和處理;發現其他不安全因素應及時排查處理;在上述情況下,不應發出解除警戒信號。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盲炮情況(盲炮數目、炮孔方向、裝藥數量和起爆藥包位置,處理方法和處理意見)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發現殘余爆破器材應收集上繳,集中銷毀。常用的處理盲炮的方法有重新起爆法、誘炮法、打平行眼裝藥爆破法、用水沖洗法。
3、爆破事故的預防措施
3.1爆破檢查?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分鐘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確認爆破地點安全與否,檢查有無“盲炮”及可疑現象;有無殘余炸藥或雷管;頂板兩幫有無松動石塊;支護有無損壞與變形。在妥善處理并確認無誤后,經爆破員、爆破安全員同意,發出解除警戒信號后,其他工作人員方可進入爆破地點工作。
3.2盲炮處理?
處理盲炮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應派有經驗的爆破員處理盲炮,處理前應由爆破員在該區域邊界設置警戒,處理時無關人員不許進入警戒區。
2、導爆管起爆網路發生盲炮時,應首先檢查導爆管是否有破損或斷裂,如有破損或斷裂應修復后起爆;如起爆網路完好,可重新起爆。
3、打平行孔裝藥爆破,平行孔距盲炮的距離不得小于0.3米。
4、可用木、竹或其他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填塞物掏出,用藥包誘爆;但不應直接掏出炮孔中的起爆藥包。
5、可在安全地點外用遠距離操縱的風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藥,但應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6、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情況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
7、盲炮處理后,應由處理者填寫登記卡片或提交報告,說明產生盲炮的原因、處理的方法、結果和預防措施。
8、在殘孔附近鑿巖時應避免鑿穿殘留炮孔,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繼續在上次爆破后余下的殘炮孔上打眼。
9、盲炮包括瞎炮和殘炮,發現盲炮和懷疑有盲炮,應立即報告并及時處理。若不能及時處理應設置明顯的標志,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禁止掏出或拉出起爆藥包,嚴禁打殘眼。
處理主要有下列方法:
①經檢查確認炮孔的起爆線路完好和漏接、漏點造成的拒爆,可重新進行起爆。
②打平行眼裝藥起爆。對于淺眼爆破,平行眼距盲炮炮孔不得小于0.3m外另行打眼爆破,深孔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不得小于10倍炮孔直徑。
③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發火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藥包誘爆。
④若所用炸藥為非抗水硝銨類炸藥,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內灌水,使炸藥失效,但應回收雷管。
⑤對于硐室爆破,應找出線頭接上電源重新起爆或者沿導硐小心掏取堵塞物,取出起爆體,用水灌浸藥室,使炸藥失效,然后清除。
3.3早爆事故的預防
1、雜散電流的預防?雜散電流是指來自電爆網絡之外的電流。超過30mA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預防雜散電流的措施。因此,應對可能產生雜散電流的地方,需要經常測定流過電雷管的雜散電流值。
2、靜電的預防?防治的方法包括采用抗靜電雷管;對裝藥工藝系統采用良好的接地裝置;預防機械產生的靜電影響。
3、雷電的預防?在雷電放點地點實施爆破時,有可能會造成早爆事故。雷電的預防方法:在雷電區暫時停止地面或地下爆破作業;雷雨天和雷擊區禁止采用電力起爆法;對炸藥庫和有爆炸危險地工房,必須安設避雷裝置。
3.4遲爆?
1、產生遲爆的原因
起爆器材或炸藥過期,起爆能力或爆轟性能降低,起爆后炸藥不能立即爆轟,存在一段由爆燃轉為爆轟的時間,致使爆炸時間滯后;起爆器材質量不好,如導火索慢燃,延期雷管延期時間拉長等;在導火索-火雷管起爆情況下,施工質量低,炮孔中導火索產生扭曲,被擠壓等現象,造成局部導火索段傳火困難,推遲了起爆時間。
2、遲爆的預防措施
不使用過期的爆破器材;使用前檢測炸藥和起爆器材性能;在裝藥填塞過程中防止導火索扭曲、損傷等。
如果出現遲爆,立即向項目部經理匯報,由項目部爆破技術負責人確定方案后進行處理,在未處理之前爆破警戒不能撤除。
二、項目部對專用起爆器+延時引爆具+非電導爆管起爆法的相關規定
1、專用延時引爆具是一個整體,不允許拆裝,更不允許拆開后用明火點火。
2、要對專用起爆經常進行檢查,保證其基本的正常性能,同時在放炮前要備用一個,防止一個不能正常工作,無法點火。
3、點火后6分鐘延時引爆具在既定的時間內未起爆,則可能發生遲爆現象,放炮工要耐心等待,直到炮響后方可解除警戒;若等待45分鐘后仍未起爆則可能發生拒爆現象,無論是遲爆或拒爆當天都不能再進入作業面,此時應立即向項目部報告,同時施工現場要派人對作業面實施24小時警戒,不得離人。同時項目部要迅速組織相關人員制定處置方案,嚴禁作業人員私自當天處理。
4、項目部要對作業面在爆破時間段對爆破安全情況進行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未裝藥的不能允許裝藥,已經裝藥的,堅決不能起爆。
5、項目部接到拒爆情況后,要在研究制定處置方案的同時派人先到現場檢查警戒情況,嚴防無人警戒留下重大隱患。
6、外協隊負責人要對爆破人員經常進行說教,嚴禁縱容爆破人員的違章行為,同時要保證起爆器的數量和完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