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懸挑主桁架吊裝安全技術措施
1工程概況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場的鋼屋蓋是結構新穎、造型獨特的桁架式鋼結構,屋蓋鋼桁架共有42榀徑向主桁架,其架體長75.1m,高5.2m,最大重量是128t,最小重量92t,平均110多噸。主桁架位于21組高度(34~54m)各異、成對并立的變截面鋼筋混凝土塔柱頂部,通過鉸軸與塔柱上預埋的前(鉸)支座鉸接,并與后支座的錨栓連接。每榀桁架都以不同的傾斜角度向場內外兩端懸挑(見圖1)。這種大型、片狀構件的整體吊裝需要動用大噸位的吊機,吊裝精度高、作業難度大、危險性高,制定合理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圖1主桁架安裝示意圖
2作業難點與安全對策
2.1高。主桁架安裝作業面在34~54m高的塔術頂部,吊裝作業具有明顯的高空室外作業的特征,必須有可靠操作平臺,雖然可以利用土建原有的塔機房排柵作操作平臺,但必須進行必要的維護。
2.2懸。每片徑向主桁架和場內外兩端懸挑,場內部分懸臂52.4m,場外部分懸臂長22.7m,全部重量由塔柱頂部的鉸支座支承,需要安裝后懸臂拉索使桁架平衡,以策安全。拉索安裝部位沒有排柵,需要制作安裝吊籃。
2.3長。桁架以H型鋼(材質為Q345)制作,外形尺寸為:長75.1m,高5.2m,寬0.407m;是超長、薄片狀構件。由于外形尺寸大,翻身、搬運、吊運、定位都容易變形。應采取相應的桁架穩固以及防變形措施。
2.4重。單榀桁架最重128t,最輕96t,平均重量110t,需要大噸位吊機作業。由于場外是回填土,路基不適宜行走大噸位吊機,須進行路基處理。
2.5精。在桁架處于高空懸吊狀態,進行鉸軸穿插安裝,鉸軸φ200×985(材料Q345),重248kg,鉸軸與軸套間隙只有2mm。桁架的安裝、調整測量定位精度高。這要求吊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而且要有靈敏、準確的信號指揮。
2.6動。作業面隨著主桁架而移動,從地面到34~54m的塔柱高處,不安全因素與架體在空中的滯留時間和移動范圍有直接的動態關聯性,氣候的變動也直接影響作業效果,因此,安全控制應采取動態管理,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
3吊裝方案的選擇。
3.1方案選擇。經過國內有關專家多方面探討和論證,從燕筑法、桅桿法、板鉸法、機吊法四個施工方案中確定機吊法施工。即選用具有電腦控制程序的500t汽車吊(TC-2600),并針對主桁架具有不同的安裝傾角,采取架體傾斜、兩點起吊工藝進行主桁架吊裝作業。汽車吊的工作參數視起吊重量和工作半徑選取。
3.2作業線路。先從西面飄帶的中部開始吊裝第一榀主桁架,取得經驗后,由兩組人馬及兩套設備向兩邊展開。完成西片桁架安裝后再由東片的兩端向中部推進,最后在東面飄帶的中部匯合收尾。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兩條線路之間的施工干擾。
3.3作業安排。首先,在盡量靠近吊裝位置的地面將主桁架組裝成整件,減少桁架的二次運輸距離。其次,根據吊機參數和場地情況合理選定吊機位置,爭取一位多吊,以減少吊裝次數,從而減少吊機拆桿移位的操作危險。
4安全技術措施
4.1吊裝準備安全控制措施。
4.1.1修筑500t吊機行走的專用通道。采取8%水泥石屑穩定層,墊高300mm,將外環型道路拓寬至30m,路面承載20t/m2。
4.1.2對原有的塔柱排柵進行檢查、維護和加固,以滿足吊裝作業要求;作業平臺承載應滿足200kg/m2。
4.1.3按設計要求對主桁架驗收,試吊前測試吊機性能。
4.1.4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逐級落實吊裝的各項安全技術措施。對所有參加作業的人員進行吊裝前的準備動員。
4.1.5挑選具有豐富經驗的人員擔任吊裝的指揮、司索、吊機駕駛。并堅持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對高空作業人員進行身體檢查,體檢合格者才允許登高作業。
4.1.6遵守吊裝作業操作規程,堅持“十不吊”原則。
4.2高空防護措施
4.2.1每次吊裝前,都要對作業平臺進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圍欄、安全網、腳手板等防護部位,并形成記錄,作為“吊裝指令書”的簽署依據。
4.2.2操作平臺的作業人員配備加長的安全帶,作業人員在架體上作業必須綁好安全帶,其他護具用品按要求使用。
4.2.3在桁架頂部H型鋼的凹槽上設置簡易圍欄,作業人員出入吊籃有可靠的安全防護;在架體外端部安裝作業吊籃,拉索安裝時作業人員必須在吊籃內進行懸掛拉索作業。
4.2.4操作平臺上的工具嚴格放置在具箱內,散開物料和墊片,螺絲等配件要放置接料盤內,防止物體高空墜落。
4.2.5設置危險作業警戒線。在控制吊裝作業范圍,豎立安全警示牌,無關人員禁止進入,吊臂旋轉半徑范圍內不準站人。
4.3建立高度統一的指揮系統
4.3.1實行“吊裝指令書”會簽控制程序。當吊裝各項準備工作就緒而且人員到位后,準備項目的各負責人分頭檢查并簽署意見,然后由總指揮簽發下達吊裝指令。指揮員接到“吊裝指令書”后方可進行吊裝作業。
4.3.2指揮信號實行輪式溝通,既確立指揮員的中心地位,又保證信號傳遞準確、靈敏。為了便于掌握主桁架從地面到塔柱頂部移動過程的安全狀況,避免指揮員視覺的盲區,三個輔助指揮采取不同高度的空間三角形站位方式,分別負責架體在地面、桁架移動、作業平臺的監控,并及時向指揮員發出起吊、擺桿、落鉤及調整的信號指引。
4.4桁架穩定措施
4.4.1在吊點附近的上、下弦桿之間加設輔助連接桿以連接加固。同時設置輔助吊點,并通過在主吊鉤和輔助吊點之間加裝30t葫蘆,以調整桁架的吊裝傾斜角度,確保架體吊運和安裝過程不致變形。
4.4.2主桁架綁扎前翻身后要豎立放置枕木上,均布四組人字支架撐桁架兩側的腰部,每組支架底部用手拉葫蘆牽拉牢固以防滑移。
4.4.3桁架就位后及時在相鄰塔柱上安裝纜繩固定,保持架體平衡、穩定。纜繩拉設位置不能影響第二片桁架的吊裝。在主吊鉤不脫鉤的情況下檢查桁架的穩固性。
4.5設備保障和吊具控制措施
吊機進場檢查“三證”,每次移動定位和吊臂安裝后要進行安全驗收。安裝維修人員跟班作業,班后進行保養,禁止帶病作業。每吊裝四榀主桁架對吊具進行一次超聲波探傷檢驗,杜絕吊具疲勞損傷。
4.6預防惡劣天氣
由廣州市氣象局提供有償服務,每30分鐘提供一次作業地點的最新氣象資料,確保在簽發吊裝指令前,掌握氣象情況。6級以上風力和其他惡劣天氣不準進行吊裝作業。
4.7應急安全措施
制定防中暑、防雷擊和防觸電以及其他意外事件突發時的緊急求援方案和措施。
5效果與體會
5.1第一榀主桁架的吊裝過程用了3個多小時,一次成功吊裝就位。其他主桁架從起吊到就位基本控制在2小時內。42榀桁架吊裝全部符合設計要求。安全管理實現了人員、桁架、吊機“三確保”的目標。
5.2圍繞人員、桁架、吊機制定各專項的安全技術措施,是一項系統性的措施,只有各個環節都全面落實,實現安全目標才有保證。
5.3對架體移動路徑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控制,減少架體在空中滯留的危險,是以大量的準備和預防工作為前提的,吊裝時間只是一個參考指標,安全穩妥才是硬指標。
(區少戎謝廣裕)
篇2:懸挑式鋼管外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交底
1.搭設腳手架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和體格查驗考核,持特種作業證方可上崗。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及其他不適宜高處作業人員,一律不準從事搭拆作業。高處作業必須系扣安全帶。
2.進入作業區域,必須戴好安全帽,帶工具袋,懸空危險作業,必須先掛扣安全帶。嚴禁穿拖鞋、赤腳或硬底鞋上棚架操作。嚴禁作業中吸煙,嚴禁酒后作業。
3.懸挑架架設新用的材料及扣件的規格和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技術規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經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不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扣件,不準鋼、竹材料混搭。
4.懸挑架在搭設前應按方案要求先鋪設好工字鋼,定位找平并固后定,再進行搭設。
5.嚴格按照懸挑腳手架搭設方案規定的構造尺寸進行搭設,控制好立桿的垂直度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并確保節點連接達到要求(綁好,擰緊插掛好);垂直度<1/1000,絕對值不大于15cm。
6.懸挑架首層和施工作業層必須有腳手板鋪滿,鋪平鋪穩,保證有3個支撐點綁扎牢固,不得有探頭板。架體與建筑之間應逐層進行封閉(用水平網或板)。
7.在懸挑架上施工、傳遞桿件料具,不準碰觸壓鉤搭高低壓電源線和電氣設備,嚴禁上下左右拋擲工具、材料等。
8.懸挑架搭設過程中要及時設置聯墻桿、斜撐桿、剪刀撐、插地桿以及必要的卸荷吊索,保證架體剪刀撐與地面夾角不小于45°,不大于60°。
9.立網掛平整順直,網連接材料要符合要求。
10.懸挑腳手架與建筑物之間按層高,水平每隔4.5m應設置一道牢固的連接點,并采用剛性連墻桿,總高度超過100m時,應增設抗拔措施。
11.內排柱離建筑物不得大于300mm、有飄板的不得大于500mm。
12.架上堆放材料、工具等荷載不得超過3kn/m。
13.懸挑鋼管腳手架必須有良好可靠的防雷的接地,高于四周建筑物的腳受架應設避雷裝置。
14.懸挑架搭設要有經審批的施工方案,每次搭高必須保持高于作業面1.8m以上,分段搭設完畢后應進行檢查,分段量化驗收,檢查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不準交付使用。
15.在腳手架外側搭設卸料平臺時,操作人員必須先系扣好安全帶。
16.搭設上落人員的斜梯與地面或水平夾角20°左右,踏步間距不大于30cm,不準搭在靠高壓一側。
17.遇有惡劣氣候(如風力在六級以上)時,禁止在腳手架上作業,并將腳手架與建筑物拉結牢固。
18.腳手架上的活動鋼管和扣件在當天完工后要及時的清理下架。嚴禁把活動的鋼管、扣件放在腳手架上。
19.主節點,次節點的扣件必須達到規定要求的扭矩(45-65/kn米)。
20.腳手架在搭設過程中,嚴禁立桿有獨立的現象,所有的立桿必須用橫桿連接緊固在一起。
21.在搭設完一步架體后,必須及時的把下一步架的扶手桿及時的搭設到位。嚴禁立桿在超過1.5米的高度無橫桿防護時,再往上搭設立桿。
22.腳手架在搭設過程中必須嚴格的按照方案要求搭設。
23.現場其它交底內容:
監理見證: 交底人簽字:
篇3:懸挑式腳手架安全管理制度
懸挑式腳手架一般兩種:一種是每層一挑,將立桿底部頂在樓板、梁或墻體等建筑部位,向外傾斜固定后,在其上部搭設橫桿、鋪腳手板形成施工層,施工一個層高,待轉入上層后,再重新搭設腳手架,提供上一層施工;另外一種是多層懸挑,將全高的腳手架分成若干段,每段搭設高度不超過25m,利用懸挑梁或懸挑架作腳手架基礎分段懸挑分段搭設腳手架,利用此種方法可以搭設超過50m以上的腳手架。
(一)施工方案
1、懸挑腳手架在搭設之前,應制定搭設方案并繪制施工圖指導施工。對于多層懸挑的腳手架,必須經設計計算確定。其內容包括:懸挑梁或懸挑架的選材及搭設方法,懸挑梁的強度、剛度、抗傾覆驗算,與建筑結構連接做法及要求,上部腳手架立桿與懸挑梁的連接等。懸挑架的節點應該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不得采用扣件連接作法。其計算書及施工方案應經上級技術部門或總工審批。
2、施工方案應對立桿的穩定措施、懸挑梁與建筑結構的連接等關鍵部位,繪制大樣說謊圖指導施工。
(二)懸挑梁及架體穩定
1、單層懸挑的腳手架的穩定關鍵在斜挑立桿的穩定與否,施工中往往將斜立桿連接在支模的立柱上,這種作法不允許。必須采取措施與建筑結構連接,確保荷載傳給建筑結構承擔。
2、多層懸挑可采用懸挑梁或懸挑架。懸挑梁尾端固定在鋼筋混凝土樓板上,另一端懸挑出樓板。懸挑梁按立桿間距(1.5m)布置,梁上焊短管作底座,腳手架立桿插入固定,然后綁掃地桿;也可采用懸挑架結構,將一段高度的腳手架荷載全部傳給底部的懸挑架承擔,懸挑架本身即形成一剛性框架,可采用型鋼或鋼管制作,但節點必須是螺栓連接或焊接的剛性節點,不得采用扣件連接,懸挑架與建筑結構的固定方法經計算確定。
3、無論是單層懸挑還是多層懸挑,其立桿的底部必須支托在牢靠的地方,并有固定措施確保底部不發生位移。
4、多層懸挑每段搭設的腳手架,應該按照一般落地腳手架搭設規定,垂直不大于二步,水平不大于三跨與建筑結構拉接,以保證架體的穩定。
(三)腳手板
1、必須按照腳手架的寬度滿鋪腳手板,板與板之間緊靠,腳手板平接或搭接應符合要求,板面應平穩,板與小橫桿放置牢靠。
2、腳手板的材質及規格應符合規范要求。
3、不允許出現探頭板。
(四)荷載
1、懸挑腳手架施工荷載一般可按裝飾架2KN/m計算,有特殊要求時,按施工方案規定,施工中不準超載使用。
2、在懸挑架上不準存放大量材料、過重的設備,施工人員作業時,尺量分散腳手架的荷載,嚴禁利用腳手架空滑車做垂直運輸。
(五)交底與驗收
1、腳手架搭設之前,施工負責人必須組織作業人員進行交底;搭設后組織有關人員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進行檢查驗收,確認符合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2、交底、檢查驗收工作必須嚴肅認真進行,要對檢查情況、整改結果填寫記錄內容,并有簽字。
(六)桿件間距
1、立桿間距必須按施工方案規定,需要加大時必須修改方案,立直的傾斜角度也不準隨意改變。
2、單層懸挑腳手架的立桿,應該按1.5~1.8m步距設置大橫桿,并按落地式腳手架作業層的要求設置小橫桿。
3、多層懸挑每段腳手架的搭設要求按落地式腳手架立桿、大橫桿、小橫桿及剪刀的規定進行。
(七)架體防護
1、懸挑腳手架的作業層外側,應按照臨邊防護的規定設置防護欄桿和擋腳板,防止人、物的墜落。
2、架體外側用密目網封嚴。
(1)單層懸挑架包括防護欄桿及斜立桿部分,全部用密目網封嚴。
(2)多層懸挑架上搭設的腳手架,仍按落地式腳手架的要求,用密目網封嚴。
(八)層間防護
1、按照規定作業層下應有一道防護層,防止作業層人及物的墜落。
(1)單層懸挑架一般只搭設一層腳手板為作業層,故須在緊貼腳手板下部掛一道平網作防護層,當在腳手板下掛平網有困難時,也可沿外挑斜立桿的密目網里側斜掛一道平網,作為人員墜落的防護層。
(2)多層懸挑搭設的腳手架,仍按落地式腳手架的要求,不但有作業層下部的防護,還應在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筑物墻體縫隙過大時增加防護,防止人及物的墜落。
2、安全網作防護層必須封掛嚴密牢靠,密目網用于立網防護,水平防護時必須采用平網,不準用立網代替平網。
(九)腳手架材質
腳手架材質要求同落地式腳手架,桿件、扣件、腳手板等施工用材必須符合規范規定。
懸挑梁、懸挑架的用材、應符合鋼結構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應有試驗報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