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道吹掃置換安全技術規定
第一條凡存放過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設備及管道,在檢修或動火前,必須排盡物料,吹掃、置換干凈,分析合格。
第二條置換前須制定吹掃、置換方案,必要時應畫出吹掃流程圖,防止遺漏,杜絕死角。與生產、貯存設備連接處,除關死閥門外,必須堵嚴盲板,掛上標志,隔絕物料來源。
第三條排放燃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要求:
1、低沸點易燃液體(如液化石油氣、正戊烷)及可燃氣體,應盡量排入火炬管網,不得已在高點排空時,應緩慢進行。30米內禁止檢修及動火。并注意風向,防止吹入明火生產區。
2、嚴禁排向地面、雨排及化污井內。
3、HF、H2SO4、NaOH、KOH等酸、堿液體,必須排入中和池。
4、熱油必須冷卻后才能排出系統,放入干燥的容器內。
5、如用膠管排泄物料,應采取防靜電措施。
6、放射性物質應用鉛罐移出,存放于安全地區,加鉛板封蔽。
第四條在設備外部檢修、動火時,設備的置換要求:
1、氫氣系統應用氮氣置換干凈。
2、烴類系統,應用蒸汽吹掃,必要時應加水通蒸汽煮及沖洗,沖洗殘液應放入化污井內。應注意,有沉積物存在時要加強吹掃蒸洗,或采取可靠措施后另行人工清理,直到干凈為止。吹掃結束,應打開低點導淋,進行全面檢查。
3、有HF的設備管道,不宜直接用水、蒸氣沖洗吹掃,應用氮氣置換后再作進一步處理。
第五條在設備外部檢修、動火,須檢測的項目:
1、設備內部氣體取樣分析:
含氫<0.5%(體積)
含有機物<0.2%(體積)
有機物加氫<0.2%(體積)
2、環境測爆合格。必要時應分析環境有毒物質,含量應符合工業衛生標準。
第六條若需進入設備內作業,則經氮氣、蒸汽吹掃合格的設備管道,還必須通入空氣再行置換。
除做設備內部的可燃物分析外,還須分析含氧氣量在20-21%,分析有害物質符合工業衛生標準。需要時應做連續分析。
作業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必要時加強通風。
第七條對動火、工業衛生檢測的取樣及分析的要求:
1、取樣點由生產車間指定,應選在置換系統的終點。
2、取樣要有代表性,氫氣應在設備的高點,有機物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應在低點取樣。環境檢測時,特別要檢測井、溝及臨近設備、管道的密封點。
3、取樣時間,應在置換結束20分鐘以后及檢修、動火前二小時進行。
4、分析應快速準確,將結果填在進塔入罐證、動火證上。將分析報告單附在作業票、火票后,寫明取樣時間,分析者簽字。必要時應存樣待查。
第八條凡無法達到上述隔斷、吹掃、分析要求的設備管道。須經質量安全環保處審查,生產廠長批準,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后,才可進行檢修。
第九條檢修完畢的設備管道,并導入氫氣、烴類等易燃易爆性物料之前,必須通入氮氣置換,待分析含氧量合格后,方可導入物料。
系統導入物料之前,允許含氧量:
1、烷基苯裝置加氫、脫氫系統含氧<0.5%(體積);
2、氫氣系統含氧<0.5%(體積);
3、液化石油氣、汽油、苯、煤油、輕蠟等烴類系統,含氧<1、0%(體積)。
篇2:管道注氮置換操作規程
作業前準備
(1)操作人員到位,熟悉設備工藝流程,明確職責;
(2)準備操作工、用具,置換檢測儀器;
(3)設備、閥門所處狀態必須符合置換操作要求;
(4)注氮設備、機具布置完成,管道連接可靠;
(5)明確注氮和置換的進氣、放空位置的閥門,檢測點位置;
(6)組建的保駕搶修隊伍、搶修機具必須配齊到位;
(7)注氮罐車停置在工藝裝置區之外,由管道接入裝置區;
(8)注氮設備的布置位置應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留出必須的安全距離和消防通道;
(9)注氮設備最好布置在下風位置;
(10施工區域應設置警戒區。
(11)界定現場作業警戒范圍,非工作人員清場完畢。
操作規程
1、分清工作界面,注氮點的注氮速度不低于3噸液氮/小時。注氮車加熱裝置氮氣出口溫度范圍為10~25℃。注氮時,必須采用加熱設備,并根據注氮速度、環境溫度等因素確定加熱設備選型和供熱能力備用系數,確保加熱裝置出口氮氣溫度。
2、確定的注氮位置,提前加工制作好注氮接頭,不得泄漏。
4、專人負責注氮車及其輔助設施的操作,專人負責拆卸及安裝與之有關的管段及注氮接頭,保證裝卸接頭的完好無損。
5、所用車輛必須加帶防火帽(包括注氮罐車),操作人員必須遵守投產的各項安全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
6、置換所用的氮氣屬窒息性氣體,注氮期間做好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工作,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防止泄漏液氮與氮氣,不準用手直接接觸運行中的管道,防止人員凍傷或臨時窒息中毒。
7、注氮作業期間,及時監測各項參數,并做好以下記錄:
1)沿線各點的測試記錄;
2)各注氮點的記錄,包括注氮流量、壓力、溫度。
8、完成所有注氮后,要做好場地衛生清理工作。
HSE保證措施
(1)參加注氮置換升壓的所有人員均應服從置換升壓投運領導小組的決定,按指揮組的指令行動,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不違章指揮不違章操作。
(2)置換升壓投運前組織參加置換升壓投運人員認真學習由投運領導小組審批的相關方案,并進行詳細技術交底,達到崗位明確,職責清楚。
(3)對管道沿線居民進行廣泛安全宣傳,配合管道置換升壓投運工作,以保證沿線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4)置換升壓投運前應對場站和閥室的各種設備和放空管、火炬及點火設施進行認真檢查、試驗。
(5)置換升壓投運工作應盡可能安徘在白天,確有必要夜間進行時應由指揮組決定,根據現場情況,在制定了可靠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方可進行。
(6)置換升壓投運期間,嚴格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場站和閥室。現場操作人員應穿著統一工服(防靜電信號服),配戴胸卡、安全帽。
(7)置換升壓投運期間,各場站的可燃氣體濃度報警系統必須投入使用,進入閥室必須有二人同時在場,必須先用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測試,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8)臨時排放口應遠離公路交通線和居民點,距離不小于300m。天然氣放空時,應設置警戒區,范圍為放空管周圍300m。
(9)置換升壓期間,各種車輛必須服從安全保衛組的指揮,將車輛停放在站外指定的安全位置。
(10)天然氣進入管道后,如發現嚴重漏氣必須在50O米范圍內熄滅一切火源,并立即關閉漏氣點上、下游閥門以切斷氣源。
(11)接收清管器排污過程中應加強對排污池周圍的監測,防止天然氣大量外泄。
(12)現場安裝的安全閥、壓力表及報警探頭等應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限之內。
(13)清管器接收和發送簡的快開盲板正面不得站人。
(14)置換升壓投運前,各場站與天然氣干線或站場工藝管線相連接的閥門預留頭處,必須加裝盲板。
(15)全線各放空排污口應設警戒區,范圍為放空排污處周圍300米,在放空排污處應有專人看管。
(16)置換升壓投運時必須使用可燃氣體檢測儀,隨時檢測天然氣濃度,禁止在超過爆炸下限20%的條件下作業。
(17)所有參加置換升壓投運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消防及事故搶救的培訓和演練。
(18)所有置換升壓施人員嚴禁在現場吸煙,不得將火種帶入現場。
(19)進入站場、閥室人員必須關閉呼機、手機等非防爆電子產品。
(20)置換升壓投運前,各場站應將各種醒目的安全警示牌設置完畢。
(21)工程車輛如需進入站內必須加帶防火帽,其余車輛不準進入站內。
篇3:設備管道吹掃置換安全技術規定
第一條凡存放過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設備及管道,在檢修或動火前,必須排盡物料,吹掃、置換干凈,分析合格。
第二條置換前須制定吹掃、置換方案,必要時應畫出吹掃流程圖,防止遺漏,杜絕死角。與生產、貯存設備連接處,除關死閥門外,必須堵嚴盲板,掛上標志,隔絕物料來源。
第三條排放燃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要求:
1、低沸點易燃液體(如液化石油氣、正戊烷)及可燃氣體,應盡量排入火炬管網,不得已在高點排空時,應緩慢進行。30米內禁止檢修及動火。并注意風向,防止吹入明火生產區。
2、嚴禁排向地面、雨排及化污井內。
3、HF、H2SO4、NaOH、KOH等酸、堿液體,必須排入中和池。
4、熱油必須冷卻后才能排出系統,放入干燥的容器內。
5、如用膠管排泄物料,應采取防靜電措施。
6、放射性物質應用鉛罐移出,存放于安全地區,加鉛板封蔽。
第四條在設備外部檢修、動火時,設備的置換要求:
1、氫氣系統應用氮氣置換干凈。
2、烴類系統,應用蒸汽吹掃,必要時應加水通蒸汽煮及沖洗,沖洗殘液應放入化污井內。應注意,有沉積物存在時要加強吹掃蒸洗,或采取可靠措施后另行人工清理,直到干凈為止。吹掃結束,應打開低點導淋,進行全面檢查。
3、有HF的設備管道,不宜直接用水、蒸氣沖洗吹掃,應用氮氣置換后再作進一步處理。
第五條在設備外部檢修、動火,須檢測的項目:
1、設備內部氣體取樣分析:
含氫<0.5%(體積)
含有機物<0.2%(體積)
有機物加氫<0.2%(體積)
2、環境測爆合格。必要時應分析環境有毒物質,含量應符合工業衛生標準。
第六條若需進入設備內作業,則經氮氣、蒸汽吹掃合格的設備管道,還必須通入空氣再行置換。
除做設備內部的可燃物分析外,還須分析含氧氣量在20-21%,分析有害物質符合工業衛生標準。需要時應做連續分析。
作業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必要時加強通風。
第七條對動火、工業衛生檢測的取樣及分析的要求:
1、取樣點由生產車間指定,應選在置換系統的終點。
2、取樣要有代表性,氫氣應在設備的高點,有機物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應在低點取樣。環境檢測時,特別要檢測井、溝及臨近設備、管道的密封點。
3、取樣時間,應在置換結束20分鐘以后及檢修、動火前二小時進行。
4、分析應快速準確,將結果填在進塔入罐證、動火證上。將分析報告單附在作業票、火票后,寫明取樣時間,分析者簽字。必要時應存樣待查。
第八條凡無法達到上述隔斷、吹掃、分析要求的設備管道。須經質量安全環保處審查,生產廠長批準,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后,才可進行檢修。
第九條檢修完畢的設備管道,并導入氫氣、烴類等易燃易爆性物料之前,必須通入氮氣置換,待分析含氧量合格后,方可導入物料。
系統導入物料之前,允許含氧量:
1、烷基苯裝置加氫、脫氫系統含氧<0.5%(體積);
2、氫氣系統含氧<0.5%(體積);
3、液化石油氣、汽油、苯、煤油、輕蠟等烴類系統,含氧<1、0%(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