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電停風排放瓦斯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述
為了保證井下發生停電、停風時,現場工作人員迅速撤到安全地點及恢復送電時井下能及時安全順利排放巷道內聚集瓦斯,盡快恢復正常施工,特編寫本措施。
二、組織機構及各成員職責
組織機構
總指揮長:礦長
副總指揮長:總工?安全礦長生產礦長?機電礦長
指揮中心成員有: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各采掘隊隊長
各成員職責
總指揮長:礦長,是處理停電停風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技術負責人、副礦長、各科(隊)長協助下,制定恢復供電、瓦斯排放方案。
1、技術科技術負責人,是礦長處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礦長領導下組織制定停電停風安全技術措施。
2、各有關副礦長:根據事故處理措施,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必需的人員待命,及時調集處理事故所必需的設備、材料。
3、安全科科長:根據批準的事故處理措施,以及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對事故處理措施落實情況實行有效的監督。
4、技術科科長:向指揮部提供發生事故前掘進生產部署情況,準備好必要的圖紙和資料。
5、通風科科長:在發生停電停風時,立即要求各掘進工作面施工人員撤到安全地點;當全礦發生停電事故時,按照礦長命令,負責恢復供電后瓦斯排放工作,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它措施。
6、機電科科長:當發生停電時首先要確認停電事故原因和可能的停電時間;根據停電事故原因,確定供電應急辦法,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盡快盡可能的恢復井下正常供電;若為故障停電,組織人員立即搶修,盡快安全恢復供電;機電科必須做到有電工人員值班,值班電工人員須具備處理常見供電故障的能力;同總指揮長聯系,做好電工人員配備和變電所人員配備工作;做好相關供電人員的各種電氣培訓工作;提前做好線路巡查和各用電設備巡回檢查工作,做好電氣設備和日常檢查和定期檢修工作;同總指揮長聯系,提前做好避雷器、變壓器、高壓柜、高壓電動機的預防性試驗工作;根據總指揮長命令,負責檢查、檢修停電巷道內所有電器設備,保證恢復供電后正常運轉。
7、供應科長:負責保障排放瓦斯時所用設備材料。
8、有關的科隊長、班組長:負責采取措施將巷道內所有施工人員有組織地帶領撤退至安全地點,并將現場停電停風事故性質、范圍、發生原因和人員撤出等情況,如實詳細地報告給調度室,并隨時接受總指揮長的命令,完成有關事故處理任務。
9、值班調度員: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總指揮長、技術負責人及其他領導和有關單位,及時向下傳達總指揮長的命令,通知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待命。
臨時指揮部設在煤礦調度室,所有人員在接到通知5分鐘內必須到達。井下在恢復正常供電后,通風科、機電科、安全科部門領導要在第一時間下井,現場指揮并參與瓦斯排放工作。
三、停電、停風后匯報程序
(一)、井下一但發生劃停、電停風,立即停止作業,現場施工人員立即撤到安全地帶:
1、當發生全礦停電,主風機停機運轉時:地面調度室立即通知到井下各工作面并組織人員將防爆門打開,使進回風井形成自然通風;井下各工作面所有施工人員一但發現工作面無風或是微風時,立即停止施工撤到副井,由調度室統一安排人員上井;工作面瓦檢員、掘進隊跟班干部組織所有人員撤離作業場所;并在上井后清點本班人數。掘進隊維護工負責把所有動力電器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待所有人員撤出巷道后設置警戒,瓦斯檢查員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2、當主扇發生停電(局部通風機正常運轉)時:立即打開回風井防爆門,形成井下自然通風,井下所有施工人員立即停止施工并撤到副井,工作面瓦檢員、掘進隊跟班干部組織所有人員撤離作業場所。掘進隊維護工負責把所有動力電器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待所有人員撤出巷道后設置警戒,瓦斯檢查員立即向調度室匯報,調度人員立即命令把所有人撤到主、副井自然通風處。
3、當工作面發生局部通風機停電事故(主扇正常運行)時:工作面施工人員立即撤到新鮮風流內;工作面跟班瓦檢員、掘進隊跟班干部組織所有人員撤離作業場所。掘進隊維護工負責把所有動力電器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待所有人員撤出后設置警戒,瓦斯檢查員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4、當發生以上任何一種情況時,調度室都應立即通知各組織機構成員,尤其是相關電氣工作人員立即趕到調度室或發生地點,協同機電人員做好事故判斷工作,并就相關問題及時和上級變電所聯系,盡早恢復正常供電。若停電時間過長,井下工作人員須在瓦斯檢查員的監護下,做好井下各開關架高及其它電氣設備的防進水工作;通風隊人員要保證風筒距迎頭的距離符合規定,煤巷風筒距迎頭不大于5米。巖巷風筒距迎頭不大于10米。
5、相關機電人員發現突然停電后,無論是否接到調度通知,均須立即趕往地面變電所,或用電話同調度聯系,明確停電原因,積極參與恢復正常供電的工作。機電科長或技術員應就可能的停電原因或排除故障所需的時間或需采取的應急措施及時同調度室聯系,使調度室清楚事故情況,以便匯報相關領導,及時采取相應對策。
6、恢復正常供電后,各處的送電均須依照瓦斯排放小組的安排依次送電,每恢復一處正常供電,相關操作人員必須向指揮人員匯報,恢復正常供電工作半小時后,參與該工作的機電人員方可離開;
7、計劃停電,依據相關停、送電措施執行。
8、工作面瓦斯未排完之前不得往工作面送電。
(二)、停風后跟班隊長、掘進班長、瓦檢員的職責
跟班隊長職責:
1、工作面停風后,及時將工作面所有的人員撤出。
2、撤人時,安排專人將就近的電話移到人員所在位置。
3、人員安全撤到安全地點后,清點人數報到調度室,并將所在位置及電話號碼告訴調度室。
4、守在電話旁等候調度通知,協調相關事情。
5、風機專用電源送上時,不能馬上開啟風機,要按瓦斯排放順序進行排放,等調度室通知開啟風機時,安排當班維護開啟風機。
6、瓦斯排放完畢,掘進隊長、通風班長同瓦檢員進入巷道全面檢查瓦斯。
7、瓦斯排放完畢,接到調度室通知送動力電時,安排當班維護電工將動力電源送上。
掘進班長職責:
1、停風后命令當班維護電工將所有動力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
2、通知沿途工作面撤離,并在瓦斯流經路口設置警戒。
3、在回風口處設置警戒,瓦斯未排放完不得讓任何人進入停風巷道。
4、在回風口處搭設柵欄,揭示警標。
5、瓦斯排放完畢,解除警戒,拆除柵欄。
通風班長、瓦檢員職責:
1、巷道停風后,通知掘進隊長將工作面所有人員撤出。
2、檢查完最后一遍瓦斯,將瓦斯濃度和停風影響地點及撤出人員所在位置匯報到調度室,通風隊和監控室。
3、監督當班維護電工將所有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
4、在巷道回風口每5分鐘檢查一次瓦斯,并將瓦斯情況匯報到調度室,通風隊和監控室。
5、風機專用電送上后,檢查局扇及開關附近20米的范圍內的瓦斯濃度低于0.5%時,同意維護開啟風機。
6、瓦斯排放時,控制全風壓混合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使全風壓混合風流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5%。
7、當瓦斯濃度穩定后,將瓦斯濃度和所排放的巷道報到調度室。
8、到接到瓦斯排放小組組長指令后,通知掘進隊人員工作。
四、排放瓦斯步驟
(一)當全礦停電停風時:
1、在恢復供電后,調度室立即通知風機房開啟地面風機向井下供風。
2、在恢復供電后先恢復主風機動力電,開啟主風機將主副井內瓦斯稀釋到0.5%以下,再恢復進風井提升系統供電,在井口設置警戒。
3、通過監控監測系統觀察主要進回風巷道內瓦斯情況,在主要進回巷道內的ch4、co2濃度小于0.75%并穩定30min后,瓦檢員、安全員及參加瓦斯排放人員入井檢查瓦斯情況,
4、人員進入井下后先由瓦檢員檢查全風壓風流中瓦斯情況,在全風壓風流瓦斯及二氧化碳情況正常且無局部積聚情況下方可進行工作面瓦斯排放工作。
5、瓦檢員首先檢查機電設備處10m范圍內瓦斯濃度,在機電設備處瓦斯濃度符合規定后,逐級送電。然后檢查局部通風機附近1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低于0.5%時,向調度匯報。
6、在得到調度室排放命令后,給局部通風機送電,開啟局部通風機,進行工作面瓦斯排放工作。
7、在排放瓦斯前,在受到瓦斯排放影響的巷道口10米處設置警戒,防止人員進入瓦斯排放系統中。
8、排放瓦斯時按由近到遠順序進行瓦斯排放,一個工作面瓦斯排放沒有結束,嚴禁下一個工作面開始瓦斯排放工作。
9、排放瓦斯時根據現場情況,利用掘進工作面原有供風風機,供風距離短的巷道可采用控制風機風量法排放瓦斯;在原通風機上的第一節風筒前結一節三通,采用三通法調節風筒風量,實現低瓦斯濃度排放。
10、如巷道供風距離長,瓦斯濃度高,要采用分段排放法排除瓦斯。采用分段排除法排放瓦斯:當風筒出風口瓦斯濃度下降到0.8%以后,將風筒出口縮小,加大射程,排出出風口前方的瓦斯。當風筒出風口前方一段的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時,接上一節短風筒,加大射程,排出前方的瓦斯,將前方的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二氧化碳降到1.5%時取下短風筒,接上一節10m長的風筒,依次逐段的排放,直至風筒接到距巷道迎頭煤巷5米處、巖巷10米處,。
11、掘進工作面回風流全風壓處設一瓦斯檢測報警儀進行監測,確保排放過程中回風流瓦斯濃度不超過1.5%。
12、瓦斯檢查員在巷道口檢查瓦斯情況,在瓦斯降到0.8%、二氧化碳降到1.5%以下穩定30分鐘后,以此方法進行下一個工作面排放。直至排放完全礦井瓦斯。
(二)當工作面發生停電、停風時:
(1)一級排放:工作面瓦斯濃度不超過2.0%。
1、當工作面停風時瓦斯濃度不超過2.0%,由通風隊負責人調度指揮現場人員排放。
2、在排放瓦斯前,在受到瓦斯排放影響的巷道口10米處設置警戒,防止人員進入瓦斯排放系統中。
3、瓦檢員檢查風機及開關前后10米巷道內的瓦斯情況,在確定瓦斯濃度在0.50%以下時方可人工開啟風機排放瓦斯。
4、確保排出混合風流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5%;停風時間不超過8小時。
(2)二級排放:停風巷道瓦斯濃度超過2.0%,但不超過3.0%時。由主管通風礦領導調度指揮,通風部門及輔助救護隊負責組織現場人員采用風筒拆節法配合控制風量法(擋板法)進行排放;
(3)三級排放:工作面瓦斯濃度超過3.0%,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停風時間超過8小時,必須向處總工程師匯報,并由礦山救護大隊統一指揮瓦斯排放工作。
各工作面排放瓦斯流往巷道入口必須設專人警戒,其他人員不得入內。
五、排放瓦斯原則
1、排放瓦斯的局扇嚴禁發生循環風;
2、排出瓦斯途徑路線停電,排放瓦斯風流路徑各工作地點停電撤人,并在巷道口設警戒;
3、排放瓦斯同全風壓風流混合后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5%;
4、采用分段排放瓦斯時,只有在排放段內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二氧化碳濃度降到1.5%一下時,方可進行下一段排放瓦斯工作;
5、同一區域嚴禁多頭同時排放;
6、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一通三防”管理制度中有關排放瓦斯規定。
六、排放瓦斯時注意事項
1、由總工程師在礦調度室統一指揮下,現場負責排放瓦斯工作。
2、排放瓦斯必須堅持低瓦斯濃度排放原則,嚴格控制風機風量,嚴禁“一風吹”和高濃度瓦斯排放,使排放出的風流同全風壓風流匯合后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50%。在分段排放瓦斯時,只有在排放段內的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二氧化碳濃度降到1.50%以下時,才能進行下一段排放工作。
3、控制風量人員要聽從指揮(由瓦斯排放小組指派專人負責),統一行動,嚴禁不聽指揮,擅自調節風量。
4、在排放瓦斯的巷道內使用的光瓦儀,必須經過全面檢測,更換藥品﹑確保氣密性完好,嚴禁使用飄零﹑精度不準儀器。。
5、加強瓦斯排放系統內回風流的瓦斯檢查,當回風流內的瓦斯濃度超過1.5%時,立即調節風機風量來降低瓦斯濃度。
6、停電區域內嚴禁人員入內,機電科人員必須切斷受排放影響所有電器設備電源,嚴禁在排放瓦斯期間恢復動力供電。
7、排放過程中,掘進隊維護負責啟動風機,跟班隊長、班長配合瓦檢員排放瓦斯,如停電時間過長需解開風筒控制工作面風量降低排放瓦斯濃度,掘進隊跟班隊長、班長配合瓦檢員工作直至整個排放結束。
8、在瓦斯排放期間所有施工單位嚴禁下井作業。
9、當排放瓦斯區域的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二氧化碳濃度降到1.50%以下,經全面安全檢查,情況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并實驗風機切換是否正常,穩定30min后方可結束排放瓦斯工作。
9、排放瓦斯結束后,所有受影響地點,都必須經過瓦檢員檢查,無局部瓦斯集聚現象,所有電器設備地點附近10米巷道內瓦斯濃度不超過0.5%、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0%時,瓦斯檢查員向調度事匯報申請恢復動力電,得到恢復送動力電命令后,才可以恢復送動力電(恢復送電命令由指揮長下達)。當工作面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二氧化碳濃度降到1.5%以下時,才能恢復正常施工。
七、通風系統管理措施
1、井下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安裝在新鮮風流一側。
2、局部通風機必須安排專人管理,定期檢查。
3、將通風機的運行情況納入安全監控系統,對其實施進行監控管理。
4、井下所有的通風設施必須按照潞安礦和處的通風質量標準化施工和管理。
5、井下所有風機必須實行雙回路供電,確保局扇風機的可靠運行。
6、定期對風機切換、瓦斯和風電閉鎖試驗,并有記錄可查。
7、按規定定期測風,并上報一通三防辦公室。確保達到設計風量,井下嚴格執行以風定產原則。嚴禁超通風能力施工。
篇2:一般情況排放瓦斯管理制度
(1)高瓦斯區域的開掘巷道停風后,預計在短期內瓦斯會超限通風科應在巷道開始施工時就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相應的排放瓦斯措施。現場發生變化時通風區要及時對措施進行更改、修訂并審批。排放瓦斯措施應在通風科保存。
(2)發生無計劃或者有計劃停風后通風科、隊當班值班人員應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學習事先制定的排放瓦斯措施并積極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3)排放瓦斯責任劃分:
總工程師:停風區瓦斯濃度超過3%時親自坐臺指揮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5%應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通風科長(副科長):參與組織任何情況下的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在1﹪—3﹪時,通風科必須有一名副科長以上干部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3%時,通風科長必須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4)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通風科值班人員及現場跟班干部事先與機電單位負責人聯系,由機電部門負責人指派專人將安全技術措施規定的瓦斯風流經過的區域內全部設備斷電(采區變電所和配電點兩處同時斷開),并由現場機電人員看管并設置警示牌。現場安全員及機電部門人員負責核實排瓦斯沿途電器設備斷電情況,證實完全斷電后及時通知通風科,由通風科現場人員負責準備排放瓦斯。
(5)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必須停止排出瓦斯風流經過區域的所有工作,撤出人員、設置警戒警標,安全員會同通風人員把守巷口,嚴禁人員入內。
(6)開啟局部通風機前,瓦斯檢查員必須認真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的風流瓦斯情況,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所處巷道通風正常,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開始排放工作。
(7)排出瓦斯量必須嚴格控制,確保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都不超過1.5%。可采用拆開停風巷道口外第一節風筒(人為造成漏風)、用繩子捆扎風筒或調整三通(預先裝好)風量等控制風流方法,控制排出瓦斯量,掌握排出濃度,嚴禁采用斷續停開風機的方法控制瓦斯濃度。
(8)排放瓦斯過程中,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必須隨時檢查排出風流及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以后的瓦斯情況,及時調控排出瓦斯量,并詳細記錄(出坑后應登記在排放瓦斯記錄本上)。
(9)當整個獨頭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進入排放巷道,全面檢查通風瓦斯情況。只有在證實整個巷道空間通風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其它條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且穩定半小時后,瓦斯排放方可結束。
(10)啟封長期停風或已封閉的盲巷,按瓦斯濃度大小,制定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按措施規定進行排放。
(11)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排放人員必須使用現場就近處電話向通風科及礦調度匯報排放工作情況,得到許可后方可出坑。
(12)排放瓦斯記錄本上的記錄內容應包括:排放瓦斯日期、地點、負責人及參加人員、排放開始和結束時間、排放過程瓦斯濃度和排放瓦斯量等。
篇3:礦井排放瓦斯制度范例
礦井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瓦斯積聚。瓦斯積聚就像定時炸彈一樣,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發生礦毀人亡的爆炸事故。一般來說,多數是采用排放瓦斯的方法來消除瓦斯積聚,所以排放瓦斯是礦井瓦斯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任何一個礦井都必須制定排放瓦斯制度。排放瓦斯制度的內容有:
(1)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造成瓦斯積聚或其他原因需要排放瓦斯時,都必須編制排放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有組織地進行排放。
(2)排放瓦斯措施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排放回風系統內撤人、斷電、警戒。撤人及斷電范圍、警戒位置、斷電及復電執行人都必須在措施中明確規定。
2)排放中,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1.5%。
3)設置排放基地,基地應設在進風側的新鮮風流中。
4)排放方法由礦總工程師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排放方法及步驟都必須在措施中作出明確規定。
5)排放必須采取在匯合風流口靠新風流一側控風進行。
6)排放結束,只有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才允許向排放巷道內送電、恢復工作。
(3)排放瓦斯必須遵守下列程序:
1)由排放瓦斯組織指揮者組織參加排放瓦斯相關人員學習、貫徹措施,落實責任。
2)進人排放區,排放回風系統撤人,設崗警戒,向現場負責人匯報。3)現場負責人下令按措施的要求執行。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現場負責人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準備的情況,并請示開始排放,得到允許后,下令排放。
4)由排放人員按措施規定排放,排放時必須觀察局部通風機是否是循環風,一旦出現循環風立即停止排放。
5)現場負責人組織檢查排放效果,確認排放區內一切安全、正常后,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得到指令后,下令撤崗,恢復送電,排放瓦斯完畢。
(4)不同情況下的排放瓦斯規定(瓦斯排放分級管理制度)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o%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0%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
(5)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排放瓦斯:
1)無批準的措施或措施與現場情況不相符;
2)排放措施未貫徹、未落實責任;
3)無排放瓦斯組織指揮人;
4)無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
5)應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不齊(當班瓦斯檢查員應參加分工區域的排放);
6)排放瓦斯區域和受影響區段的停電、撤人、警戒范圍、通風設施等沒有或沒有全部標注在排放瓦斯系統圖上。
(6)無計劃停電停風,無論是否造成瓦斯積聚,都要作為未遂事故追查,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