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口及井下電氣焊作業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井口及井下電氣焊作業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8789

為認真執行“注重細節、規范管理、防微杜漸、保證安全”的管理新理念,為確保井口、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根據公司礦井實際情況。特制定井口、井下電焊、氣割作業規定如下:

一、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在井口、井下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必須制定與相應電焊、氣割工作相配套的安全技術措施,按后述要求審批后方可施工。否則無措施、措施不到位,禁止作業。施工人員要認真學習貫徹執行。

2、工作前,施工單位的電工必須對工作地點附近的電話線路進行檢查,保證通訊暢通,否則不得工作。

3、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必須按要求檢查保證所帶下井的各種氣瓶聯接件、閥件、膠管接頭等不得沾染油脂,否則應予以更換。

4、進行氣割工作前,必須檢查氧氣、乙炔軟管和割炬等連接閥件,不得有漏氣現象。

5、使用電焊、氣割工作前,施工單位電工必須對工作地點的所有電氣設備進行一次認真檢查,消滅電氣失爆;并對工作地點的支護情況、頂板情況認真檢查,確保安全可靠,同時,要有專人清理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闈內的浮煤及其他可燃物。

6、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在運送過程中要輕拿輕放,不可碰撞,并要有專人負責安全運送工作,兩瓶在運送過程中,不可乘坐同一罐車下井。嚴禁疏忽大意碰撞氣瓶部件。

7、在井口、井下進行電焊、氣割作業前,由瓦檢員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風流、頂底板(含溜槽下)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瓦斯濃度大于0.5%時,嚴禁作業。并在作業現場、進風側懸掛便攜式瓦檢儀,發現瓦斯超限必須立即停止作業。

8、進行電焊、氣割工作,電焊、氣割工必須持證上崗、按章操作。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提前對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學習、簽字。進行氣割作業時,每次作業配兩名氣割工,一名負責氣割,一名負責氣瓶管理。攜帶至井下火種有專人管理,禁止遺留井下。割炬專用,絕緣用具、保護用品齊全。

9、在工作地點配備至少兩臺合格的滅火器、一只消防水桶、消防沙袋(每袋不少于5kg,至少在5袋以上),并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電纜、皮帶等易燃品進行遮蓋,防止火星濺上。

10、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必須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煤塵、油污等易燃物進行消掃,且該范圍支護合格,否則不得進行電焊、氣割工作。

1l、工作前,必須提前接通灑水管路,準備合格的灑水用具,區隊安排專職灑水工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進行認真噴灑,確保作業安全,并要在作業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灑水。

12、電焊、氣割工作嚴禁同時進行,嚴禁工作地點平行作業。工作地點必須通風良好,無易燃易爆物品,且氧氣瓶,乙炔瓶必須放在進風側;各類氣瓶要距工作現場火源15米以上,氧氣與乙炔瓶間距5米以上,不得平放,不得放在支護不可靠的地方,要有專人負責看管。

13、工作人員要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并看清、看準自己上、下、左、右、前、后的各種物品、工具,該清理的一定要清理,以免出現異常。準備割掉的物品,要用鍍鋅鋼絲繩系牢,以免割掉時墜落井筒傷人。

14、在井筒作業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合格的安全帶,且要掛在略高于腰部的牢固位置。

15、在井下重點防火、防爆區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還需制定專門的防火、防爆措施。

二、對作業期間的有關要求

1、在井口、井下進行電焊、氣割工作時,凡使用電焊、氣割的單位必須由單位隊長現場監督。安監員、瓦檢員、隊長、灑水工、電焊氣割工必須始終在現場并在技術措施上簽字,施工完成后交礦安監科備案,工作期間,由隊長協調落實本單位安全、質量工作及分工,發現不安全隱患必須立即處理;其他作業人員搞好自主保安,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先安全后生產。

2、作業過程中,電焊機開關閉鎖由專職電工負責,不經允許嚴禁送電;電焊、氣割地點前、后5架支架升緊、升牢、手把打到零位,并有專人負責看管,不得亂動操作手把。

3、工作時,應每工作5-10分鐘,至少間隔5分鐘,對工作區域進行灑水,且保證工作地點下方必須潮濕,以保證熔渣落地時及時熄滅,凡燒掉的物料及煤巷底板必須灑水降至常溫。

4、工作時,用廢的焊條頭及熾熱物不得亂扔,必須設定專人收集后,按要求集中處理,以防引燃其它物品。

5、工作時,有油桶及密閉容器的地方不得進行電焊、氣割工作。

6、工作時,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同時進行電焊、氣割工作,以保證安全。

7、在采用電子線路技術控制的設備上進行焊接時,必須采取防止電控系統受到焊接電流沖擊的措施。在井筒氣割、電焊作業時安監員、隊長、現場施工負責人要做好施工指導,嚴防傷到鋼絲繩;電焊機要有良好的接地,杜絕與鋼絲繩形成回路。氣割時離鋼絲繩較近時,應用阻燃、耐高溫的采料對鋼絲繩進行包裹防護。

8、在井口、井下電焊施工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檢查電焊設備及工具的絕緣和焊機外殼的接地是否良好,設專人停送電。有淋水時,焊接工必須戴絕緣手套,焊接物體上方采取防水措施。否則,禁止施工。

9、工作時,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必須弄清有無險情,如有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禁止進行電焊、氣割工作。

三、對收尾工作的要求

1、工作結束后,使用的氣割工具、氣瓶必須升井,不得在井下存放。

2、工作結束后,必須清理現場,并再次灑水,設定專人再次檢查工作地點,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待確認現場無誤后匯報礦調度室、安監員,結束工作。

四、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和相關規定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煤礦井下電氣焊作業安全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氣焊)作業引發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電氣焊作業必須制定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并有專職瓦檢員、安監員現場監督檢查。

第二條每班內只允許有一個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三條有條件拆裝運輸的設備、部件需要動用電氣焊維修時,必須升井進行,不得在井下維修。

第四條設備安裝需要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在設備入井前進行,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五條能夠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的電氣焊作業,必須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在綜采工作面和回風巷內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采取特殊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六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礦機電、通風、安監、調度和監理公司等部門審查,由礦總工程師審批。

第七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中應明確施工時間(計劃)、地點、作業內容、現場負責人、專職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和攜帶火種人員。

第八條一個措施只能在一個地點使用一次,嚴禁一個措施多次使用。

第九條進行電氣焊作業有可能影響到相關聯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在作業前以書面形式通知關聯單位,以便關聯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第十條電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

第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前,作業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作業人員貫徹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

第十二條電氣焊割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到礦調度室進行登記,調度人員應對電氣焊作業地點附近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統一協調,以保證作業安全。電氣焊作業結束后,作業負責人要在觀察1小時以后及時匯報調度室,調度員要做好記錄。

第十三條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攜帶火種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以上任何一項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審批措施。

第十四條電氣焊作業地點必須配備消防器材。應至少備有兩具4kg干粉滅火器和0.2m3的滅火砂,并有可靠的滅火水管,由噴灑水人員負責噴灑水。

第十五條電氣焊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瓦斯檢查員必須全程監測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作業。安監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攜帶火種人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只允許使用火柴)使用情況。

第十六條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機械上進行電氣焊。

第十七條進入設備或容器內部作業時,施焊人員要穿干燥工作服和絕緣鞋,并設專人監護。禁止將泄露乙炔氣的焊炬、割炬攜帶到設備內和容器內,以防混合氣體遇明火爆炸。

第十八條電氣焊設備及工具必須完好、絕緣良好。焊機外殼必須接地,必須雙線作業。

第十九條電氣焊作業時,應在工作地點及其附近設置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渣等高溫物品,并及時撲滅明火。

第二十條電氣焊工作完畢或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由焊后留守人員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第二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必須全部回收并及時運至地面存放,不得在井下存放。

第二十二條井口房,地面煤倉內,煤倉上、下口,皮帶走廊,洗煤廠篩分破碎車間等可能有粉塵或瓦斯積聚的地方進行電氣焊作業,視同于井下作業。

第二十三條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作業完成后措施必須交由施焊地點所在單位安全管理部門統一存檔。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制度進行電氣焊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制止,并參照《李家壕煤礦安全處罰管理辦法》進行處罰。

第二十五條本制度適用于神華包頭礦業公司李家壕煤礦所屬各單位及各外委單位。

第二十六條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井下動用電氣焊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礦井因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引發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等規定,制定堿溝煤礦井下動用電焊、氣焊管理制度。

一、電焊、氣焊報告審批:

1.井下動用電焊、氣焊作業必須嚴格執行電焊、氣焊項目審批制度,電焊、氣焊申請單位是電焊、氣焊項目的安全責任主體,全面負責電焊、氣焊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必須由礦生產指揮中心、通風隊、設備辦、本安辦審查,由分管礦領導、礦總工程師、礦長審批。審批程序如下:

施工單位:區隊隊長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的相關業務內容進行核查,明確電氣焊時間、地點、作業人員。

各職能部門: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的相關業務內容進行審查。

生產指揮中心和設備辦:對動用電焊、氣焊作業是否符合礦井的安全生產要求進行審查。

通風隊:對電焊、氣焊地點環境條件是否安全可靠審查。

本安辦:對《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審查。

分管領導:根據礦領導責任分工,對是否必須在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審批。

總工程師:對是否必須在井下電焊、氣焊及電焊、氣焊地點環境條件是否安全可靠審批。

礦長: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最終審批。

2.電焊、氣焊申請單位必須提前一天審批《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及編制符合現場實際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在礦調度晨會上進行通報。特殊情況(如夜班設備出現問題,確實需要動電、氣焊)進行電焊、氣焊作業時,按程序審批電、氣焊報告。

3.安全技術措施要結合現場,要按照工作任務里的每項程序進行編制,并依據風險類型的不同針對管理對象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4.《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一式4份,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報告審批后,在動用電焊、氣焊前,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交給通風隊一份、本安辦一份、生產指揮中心一份、電焊、氣焊操作人員一份(必須隨身攜帶)。由通風隊、本安辦管理人員交給瓦檢員、安全員帶入井下,交給生產指揮中心的一份報告不入井。

5.執行“一焊一審批”原則,一個作業地點必須有一份《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現場實際施工內容必須與電焊、氣焊報告審批的內容相符。

二、電、氣焊作業安全管理:

1.井口把鉤工、檢身工負責檢查電焊、氣焊設備入井的情況。入井前的綁扎、運輸是否安全可靠;電焊、氣焊設備憑《電焊、氣焊報告》方可入井。

2.氧氣瓶、乙炔瓶必須使用礦車或平板車運輸,嚴禁氧氣瓶、乙炔瓶同車運輸,不得同人、油脂、易燃、易爆物品同車運輸,輕裝輕放、綁扎牢固,防止滾動。氧氣瓶、乙炔瓶必須裝設防震膠圈、防護帽,搬運前檢查防護帽是否擰緊。

3.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升井時,機運隊井口人員必須進行登記。登記內容包括:使用單位、使用地點、入井時間、升井時間。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作業后,必須及時將電焊、氣焊設備升井,電焊、氣焊設備在井下存放的時間嚴禁超過12小時。機運隊負責監督,對在井下存放的電焊、氣焊設備超過12小時的單位在調度晨會上進行通報。

4.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必須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每次審批時在電氣焊報告臺賬上進行記錄,且各單位臺賬必須相符。

5.通風隊瓦檢員負責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全程現場檢測,確保作業區域各種氣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否則嚴禁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6.動用氣焊所需火種必須是火柴,嚴禁使用打火機等其他火種;火柴必須由持《電焊、氣焊報告》、執行現場瓦斯檢查的瓦檢員攜帶。

7.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間距必須保持在5米以上,各類氣瓶要距動火點20米以上,并且乙炔瓶必須放置在電焊、氣焊點的下風側,以防止乙炔瓶閥門、氣帶漏氣造成乙炔燃、爆等事故。

8.電焊、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焊、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從事井下電焊、氣焊作業。

9.電焊、氣焊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專用手套、焊帽、防護眼鏡,衣領袖口必須全部扎緊。

10.電焊、氣焊設備必須完好。各種氣瓶連接處、膠管接頭、減壓器等完好可靠,氣割用具、氣帶接頭連接處使用專用卡子并固定可靠;嚴禁沾染油脂。電焊設備及工具的絕緣和焊機外殼接地必須良好,使用專用的焊鉗線、接地線,嚴禁使用其他電纜代替。

11.電焊、氣焊作業影響到相關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在作業前以書面形式通知相關單位,以便相關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12.在電氣設備、開關(無法升井的)等物體上焊接時,停電后方可焊接。在皮帶機上方焊接時,帶面必須用不燃性材料進行保護。

13.施工單位電焊、氣焊工作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回收電焊、氣焊設備,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現場負責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14.井下電焊、氣焊開始到結束,現場負責人、噴灑水人員、瓦檢員、安全員必須在現場實時監管。開始前,必須由瓦檢員電話通知生產指揮中心后方可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15.電焊、氣焊作業結束后,現場負責人、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瓦檢員、安全員在電焊、氣焊報告上簽字并由瓦檢員電話通知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員。井下三份電焊、氣焊報告當天必須由瓦檢員收集齊全,交回到礦生產指揮中心存檔,此項工作方可結束。

16.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17.井下有電焊、氣焊作業時,跟班礦領導必須到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督促措施落實到位。

18.生產指揮中心負責協調與電焊、氣焊作業有關聯的所有工作。

19.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設備上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20.施工單位在審批電焊、氣焊報告前必須計劃準確施工時間,完成電焊、氣焊報告審批后,施工單位必須在審批的時間內完成電焊、氣焊工作,瓦檢員、安全員必須在審批的時間段內在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嚴禁超時,特殊情況(如工作面回撤)除外。

21.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等動火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和監督:本安辦安全員負責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行使安全監管職責;通風隊瓦檢員負責井下電焊、氣焊作業環境的檢查與監督。

(2)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地點前后兩端各10米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前后10米范圍內各懸掛一臺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電焊、氣焊操作人員必須隨身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

(3)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承接火星。

(4)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經檢查確認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

三、電、氣焊作業的考核:

1.《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審查、審批簽字記錄不全就在現場作業的,對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0元。

2.安全技術措施未結合現場實際編制的或與現場環境不符的,對單位第一責任者和編制人各罰款100元。

3.施工單位未執行“一焊一審批”原則,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500元。

4.電、氣焊報告及措施審批完后,未及時將《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交給通風隊一份、本安辦一份、生產指揮中心一份,對施工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5.電、氣焊作業人員未隨身攜帶《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對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罰款100元。瓦檢員、安全員未將各自的《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帶入井下,對本安辦、通風隊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6.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前,監督檢查人員未到位就進行作業,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500元。

7.通風隊瓦檢員未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進行檢測,施工單位人員就進行電焊、氣焊作業,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0元。

8.動用氣焊所需火種除火柴外,使用打火機等其他火種,對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罰款200元,瓦檢員罰款200元。

9.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擺放位置不符合要求的,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元。

10.未取得電焊、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從事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對操作人員罰款500元,對現場負責人罰款200元。

11.施工單位電焊、氣焊工作暫停時,施焊人員未按程序進行清理就離開作業現場,對作業人員罰款100元。

12.井下三份電焊、氣焊報告由現場人員簽字后未交回到礦生產指揮中心存檔,對瓦檢員罰款100元。

13.未指定瓦檢員、安全員在現場檢查和監督,對相關單位負責人罰款100元;瓦檢員、安全員未在電、氣焊審批的時間到達現場,延誤現場作業時間,對遲到的監督檢查人員罰款100元。

14.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地點未按要求設置消防設施,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元。

15.電焊、氣焊操作人員未隨身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對現場操作人員罰款100元。

16.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作業后,未及時將電焊、氣焊設備升井,電焊、氣焊設備在井下存放的時間超過12小時,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200元。

17.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未按要求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對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18.機運隊負責井口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升井記錄,如與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不符,對機運隊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19.施工單位未在電焊、氣焊報告審批的時間內完成電焊、氣焊施工,對現場負責人罰款100元。

20.電焊、氣焊設備憑《電焊、氣焊報告》方可入井,井口放料人員未見《電焊、氣焊報告》下放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對井口放料人員罰款200元。

21.井口放料人員下放電焊、氣焊設備前,必須進行認真檢查,發現不符合要求的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對井口放料人員罰款100元。

22.電焊、氣焊作業區域環境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而進行電焊、氣焊作業,按照事故進行調查,相關人員從嚴處理。

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