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防治安全技術措施
一、基本情況
宣威市樂豐鄉明德煤礦明德井改建工程項目位于云南高原東部,地形切割劇烈,溝谷發育,地貌總體南西高,北東低,最高點有西南部5號礦界處,海拔高程2185m,最低點在北中部的溪溝處,海拔高程1835m,相對高差為350m,屬高原剝蝕低中山地貌。
區內地表水體主要為礦區中部自南流向北的溪溝,匯入明德河屬珠江水系的北盤江流域,最低侵蝕基準面為1835m。本區地表水為倘塘河,礦區北面明德河流入倘塘河,倘塘河向北東流入可渡河,屬珠江水系。
二、水害調查情況
我礦現第一采區生產,生產礦井處于位置低洼處,井口旁邊有小山沖溝梁一條,常年干枯,只是下猛雨的時候有山溝洪水流過,因山溝太陡水勢兇猛,但是只要雨停馬上就沒有水,屬山間小溪,距我礦的井口、煤場都比較近,我礦在雨季三防工作中作了布置,采取措施防范。根據半年時間的現場觀察和技術勘察,可以確定:
1、本礦區沒有小窯和老井口通行我礦現有采區。
2、老窯沒有蓄水地方。
3、沒有塌陷和裂隙地段。
我礦改建項目水害危害主要為井下掘進作業時的水害防治。
三、防治措施
1.地表
1.1防洪小組人員晝夜值班,配齊各種防洪物資和防洪使用工具。辦公地點設在礦安全辦公室,每天有一人值班,防洪人員配備10人。礦安全辦公室設有礦內電話和移動電話,直接聯系。
1.2防洪器材沙袋準備一百條,鐵鍬、十字鎬等工具都準備齊全。
1.3將現有溝堤筑高防止水大時沖跨溝提。
1.4準備好機械幫助防洪,譬如裝載機隨時待命,一但洪水到了就要出動。
2.井下
2.1做好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觀測工作,查明地下水源,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遇到下面任何一種情況必須超前鉆孔探水前進。配備探水鉆,型號;zdy-650。
2.1.1.掘進工作面接近溶洞、含水斷層、流沙層、沖積層或大量積水區時;
2.1.2接近被淹井巷或積水老窯時;
2.1.3在可能有泥漿積存的水區下部掘進時;
2.1.4在掘進工作面發現出水征兆時。
2.2探水時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2.2.1加強鉆孔附近巷道支護,采用t型支架支護,t型支架的材料采用工字鋼。背好頂幫并在工作面打好堅固的立柱和護板,立柱采用工字鋼支撐,護板采用厚度大于5cm的木板。
2.2.2清理浮煤,挖好排水溝,保證水流暢通,同時應備存相當容量的水倉和排水設備。
2.2.3探水地點與其相鄰地區的工作地點保持信號聯系。一但出水要通知水害威脅地區的所有工作人員撤離危險地點至安全地點。
2.2.4打鉆時,要注意觀察鉆孔情況,如發現巖壁松動或釬桿的外流水超過正常打鉆供水量以及放出有害或易燃氣體等現象,要立即停止打鉆(不得移動或拔出鉆桿)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報告礦井領導。
2.2.5在水壓較大的地點探水時要設套管,鉆孔通過套管打深水孔,套管上安有水壓表和閥門。
2.3放水措施;
2.3.1放水前,應估計積水量、水位標高、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等。并研究放水順序和控制放水孔的流量,作出放水設計報上級批準;
2.3.2探到水源,水量不大時可利用探水孔放水,水量很大時需另打放水鉆孔;
2.3.3正式放水前,應進行水量、水壓和煤層透水性試驗,如發現管壁漏水和放水效果不好等情況,應及時處理;
2.3.4放水過程要隨時注意水量變化,出水的清濁和雜質情況,有無有害氣體涌出和有無特殊聲響等,如發現異常狀況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瓦檢員隨時檢查瓦斯和有毒有害氣體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措施,工作地點安全后方可繼續工作。
2.3.5應事先規定人員撤退路線,保證路線暢通。
篇2:生產副礦長水害防治崗位責任制
1.認真組織和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有疑必探,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方針、政策和法規,堅持生產必須安全、不安全不生產的原則。
2.科學合理組織井下的防治水安全生產工作,圓滿完成防治水任務。
3.負責組織實施工作面的防治水作業規程及安全措施,組織職工嚴格執行相關規程,加強安全教育、制止“三違”現象。
4.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5.加強井下工作面現場管理。必須嚴格把關,發現水害隱患,采取措施,組織職工及時處理,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請示上級。
6.發生事故時,要組織好工人處理,避災脫險,參與事故分析。
篇3:安全通風辦主任水害防治崗位責任制
1.在安全副礦長領導下,具體負責工作水害防治安全監督的工作。
2.及時編制水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3.認真組織實施重大水害隱患排查和整改。
4.編制臨時探放水等安全和施工措施,參與編制、審批有關作業規程。
5.按有關要求進行組織定期、不定期、水害專項安全檢查,做好“四定”方案,并監督落實。杜絕“三違”,負責“三違”處罰工作。
6.負責全礦職工的水害防治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7.及時參與進行新建設水害防治工程質量驗收。
8.負責實施水害防治方面的安全規程、施工措施,及時收集水害安全資料,做好安全檔案工作,上報資料及時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