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害防治安全技術措施

水害防治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2165

一、基本情況

宣威市樂豐鄉明德煤礦明德井改建工程項目位于云南高原東部,地形切割劇烈,溝谷發育,地貌總體南西高,北東低,最高點有西南部5號礦界處,海拔高程2185m,最低點在北中部的溪溝處,海拔高程1835m,相對高差為350m,屬高原剝蝕低中山地貌。

區內地表水體主要為礦區中部自南流向北的溪溝,匯入明德河屬珠江水系的北盤江流域,最低侵蝕基準面為1835m。本區地表水為倘塘河,礦區北面明德河流入倘塘河,倘塘河向北東流入可渡河,屬珠江水系。

二、水害調查情況

我礦現第一采區生產,生產礦井處于位置低洼處,井口旁邊有小山沖溝梁一條,常年干枯,只是下猛雨的時候有山溝洪水流過,因山溝太陡水勢兇猛,但是只要雨停馬上就沒有水,屬山間小溪,距我礦的井口、煤場都比較近,我礦在雨季三防工作中作了布置,采取措施防范。根據半年時間的現場觀察和技術勘察,可以確定:

1、本礦區沒有小窯和老井口通行我礦現有采區。

2、老窯沒有蓄水地方。

3、沒有塌陷和裂隙地段。

我礦改建項目水害危害主要為井下掘進作業時的水害防治。

三、防治措施

1.地表

1.1防洪小組人員晝夜值班,配齊各種防洪物資和防洪使用工具。辦公地點設在礦安全辦公室,每天有一人值班,防洪人員配備10人。礦安全辦公室設有礦內電話和移動電話,直接聯系。

1.2防洪器材沙袋準備一百條,鐵鍬、十字鎬等工具都準備齊全。

1.3將現有溝堤筑高防止水大時沖跨溝提。

1.4準備好機械幫助防洪,譬如裝載機隨時待命,一但洪水到了就要出動。

2.井下

2.1做好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觀測工作,查明地下水源,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遇到下面任何一種情況必須超前鉆孔探水前進。配備探水鉆,型號;ZDY-650。

2.1.1.掘進工作面接近溶洞、含水斷層、流沙層、沖積層或大量積水區時;

2.1.2接近被淹井巷或積水老窯時;

2.1.3在可能有泥漿積存的水區下部掘進時;

2.1.4在掘進工作面發現出水征兆時。

2.2探水時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2.2.1加強鉆孔附近巷道支護,采用T型支架支護,T型支架的材料采用工字鋼。背好頂幫并在工作面打好堅固的立柱和護板,立柱采用工字鋼支撐,護板采用厚度大于5cm的木板。

2.2.2清理浮煤,挖好排水溝,保證水流暢通,同時應備存相當容量的水倉和排水設備。

2.2.3探水地點與其相鄰地區的工作地點保持信號聯系。一但出水要通知水害威脅地區的所有工作人員撤離危險地點至安全地點。

2.2.4打鉆時,要注意觀察鉆孔情況,如發現巖壁松動或釬桿的外流水超過正常打鉆供水量以及放出有害或易燃氣體等現象,要立即停止打鉆(不得移動或拔出鉆桿)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報告礦井領導。

2.2.5在水壓較大的地點探水時要設套管,鉆孔通過套管打深水孔,套管上安有水壓表和閥門。

2.3放水措施;

2.3.1放水前,應估計積水量、水位標高、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等。并研究放水順序和控制放水孔的流量,作出放水設計報上級批準;

2.3.2探到水源,水量不大時可利用探水孔放水,水量很大時需另打放水鉆孔;

2.3.3正式放水前,應進行水量、水壓和煤層透水性試驗,如發現管壁漏水和放水效果不好等情況,應及時處理;

2.3.4放水過程要隨時注意水量變化,出水的清濁和雜質情況,有無有害氣體涌出和有無特殊聲響等,如發現異常狀況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瓦檢員隨時檢查瓦斯和有毒有害氣體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措施,工作地點安全后方可繼續工作。

2.3.5應事先規定人員撤退路線,保證路線暢通。

篇2:萬靈煤礦礦井水害防治措施2

萬靈煤礦礦井水害防治措施

界四周加大30m。

2、設置井田邊界煤(巖)柱。由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型,故礦井邊界在本礦側留設煤(巖)柱為30m。

3、同煤層水淹區或老窯積水區(均屬淺部)四周的防水煤(巖)柱留設寬度為采高的10位,定留設30m。

4、區段防水煤柱:下一采面采掘時與上一區段采空區留設防水煤柱15m。

5、井田邊界較大斷層防水煤(巖)柱留設:本礦井田邊界的斷層均屬高角度不導水正斷層,礦界內為下盤,按有關公式計算留設煤(巖)柱10m即可,現界定留設防水煤(巖)柱為30m。

三、井下探放水措施詳見“探放水設計內容及措施”。

1、要作好水害分析預報: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水原則。采取預防為主的措施加以防范。為了預防水害事故,當巷道掘至斷層和邊界一定距離或在疑問區內掘進時,必須堅持超前鉆探,探明情況或將水放出,消除水的威脅后再掘進,以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絕不可疏忽大意或存在有僥幸心理,更不能置實際水害情況而不顧,一意蠻干。

2、探水的規定:采掘面遇到下列情況時,必須探水,確認無水害危險后,方可前進:

a、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鄰煤礦時;b、接近水文地質復雜的區域,并有出水征預兆時;c、打開隔離煤柱放水時;d、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區時;e、接近有可能導水的斷層時。

3、防探老空水:

a、進入老空區附近,在巷道確定探水線,必須從探水線開始,探水前進。

b、探水線必須根據積水區的位置、范圍和水文地質條件及其資料的可靠性程度,以及采空區,巷道受礦山壓力的破壞情況等因素確定。

4、防探斷層水

a、采屈巷道接近斷層前,必須探查含水層的情況,查明斷層的確切位置和空間形態。b、查明斷層破碎帶的含水性,和巖層的接觸關系以及含水層與煤層之間的間距變化。c、必須打穿斷層巖石探查孔,嚴禁沿煤層打探查孔。

5、接近積水地區(礦界)的掘進措施:

a、探水巷道的掘進的斷面不宜太大,以縮小受壓面積。同時要有安全出口、保證通風、流水和意外情況下人員撤退。b、合里選擇巷道掘進的爆破方法,可以采取多打眼,少裝藥,放小炮的方法,保持煤體抗壓強度。c、嚴格執行“三不裝炮”制度,炮眼在掘進工作面有出水征兆時,超前距離不夠或偏離探水方向時,掘進工作面支架不牢時不裝炮。d、在受水威脅的地區施工的所有人員,都必須熟悉避災路線。e、在掘進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到礦界的距離,必須留足保安煤柱,嚴禁超越。

6、透水預兆停止作業的措施:

a、掘進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透水預兆(掛紅、掛汗、空氣變冷,發生霧氣,水叫、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發生涌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其它異狀)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并及時匯報礦長及技術人員。如有危急情況,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b、加強掘進工作面施工人員的安全學習,使每個職工掌握透水前的預兆,增強職工的業務自主保安的能力。

7、井巷出水點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積水的巷道及采空區的積水范圍,標高和積水量,必須填繪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

8、在7#煤層主井底必須有2個水倉,當一個水倉清理時,另一個水倉能正常使用,并且容量符合規定;在主下山采區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4h以上的采區正常涌水量。排水設備設施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篇3:萬靈煤礦礦井水害防治措施

萬靈煤礦礦井水害防治措施

根據萬靈煤礦礦井主要水害的調查情況,本礦井主要開采煤層水文地質類型為簡單型煤礦床。礦井水害防治的重點:一是地表水;二是地層孔隙水及斷層裂隙弱含水;三是相鄰礦井水(老窯積水區);四是雨季地面水進入井下。為了保證礦井正常有序地生產,保障職工安全,避免資源和財產遭受損失,必須加強礦井水害的防治與管理,杜絕礦井水災的發生。為此,制定礦井水害防治措施。

1、在靠近鄰礦、老空、小窯及較大斷層等有突水危險的地點附近采掘作業時,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要配備相應的探水鉆,有探放水設計,并嚴格劃定探水線,合理確定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離。

2、在雨季前,對直達地面的地表裂隙進行封填密實,防止大量雨水通過裂隙滲入井下;對地表塌陷坑要回填夯實,保證流水坡度,防止積水滲入井下;對回采冒落后,有可能與地表季溪溝水勾通的地段,盡量避開雨季回采。

3、必須布置有主副水倉且容量及水泵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定期(以及雨季前)清理水倉和疏通水溝,維護好水泵和排水管路。特別要加強雨季“三防”工作,提高供電、排水設備、設施的安全保障能力,雨季前必須進行水泵排水聯合試運轉,并編制聯合試運轉報告,以保證井下水流暢通和供電排水設備完好。

一、礦井開拓、開采的安全防治措施

(一)礦井開拓工程位置及層位選擇

1、礦井現開采7#煤層,主井口及工業場地標高為+1668m,處于山坡腳位置,主井和風井均沿7#煤層布置,沒有水患影響,但要預防雨季溪溝水進入井下,雨季前要全面疏通泄水溝。

2、整合技改后,采用分2組多層集中開采。1#—3#煤通過排水平硐集中下放到原7#煤層主皮帶井,排水平硐標高+1695m,沿3#煤層底板穿層布置,直通1#煤層,平硐要掘砌好排水溝,有利于井下排水和季雨泄水;風井口離平硐口50m左右,標高約+1718m,處于半山坡地位置,斜井掘至1#—3#煤時分別沿煤層布置回風巷,無水患影響;4#—7#煤層主井和風井位置基本不變,沒有水患影響。

(二)采掘工程施工的防治水措施

本礦主要開采煤層頂板地層無含水層和水體存在,底板無含水層,斷層裂隙微弱含水。

1、地面防治水

1)在井口和工業場地要建立必要的疏水、防水、泄水系統和設施,雨季前清挖好排水溝,防止雨季匯集水倒流入井下和工業場地,或通過滲漏進入井下;要注意對有可能發生滑坡的地段的處理,嚴防滑坡堵水。

2)每次降大到暴雨前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內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縫、采空區陷落坑等現象,發現有滲漏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2、井下防治水

1)位于同煤層上部的采空區積水會威脅下采面的安全,因此井下同層采面與上階段采空區要留有防水煤柱。位于不同煤層的上層因層間距,下煤層開采時對上層采動破壞程度(冒落帶、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及水力聯系和采空區積水情況等的不同,對下層開采都有較大的威脅,在下層開采時,必須詳細掌握好上層采后的情況,采取同層(在上層)對老空疏放水或探放水等措施,嚴防下層開采時受到安全的影響,發生水害事故。

2)在同煤層下部采面掘進回風順槽和采掘靠近鄰礦(老窯采空區或積水區)附近的工作頭掘采除必須留有足夠防水煤柱外,必須配備有探水鉆,隨時進行探放水工作,并有探放水等措施,防止發生透水造成事故。

二、防水安全煤(巖柱)的留設

(一)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原則

1、在有水害威脅但又不宜疏放水(即會造成較大成本)的區域采掘時,必須留設防水煤(巖)柱。

2、防水煤(巖)柱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把煤柱寬度取最低限度,以提高資源利用率。

3、留設防水煤(巖)柱時,必須與其區域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情況,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煤層組合結構方式等自然因素密切配合;與采煤方法,開采強度,支護形式等人為因素互相適應。

4、分組煤層群開采,各煤層的防水煤(巖)柱必須統一考慮確定,以免某一煤層的開采破壞另一煤層的煤(巖)柱,致使整個防水煤柱失效。

5、對留設的防水煤(巖)柱要嚴格保護,不得破壞。若巷道有必要通過時,必須采取加固巷道,設防水閘門和其他防水設施,保護防水煤(巖)柱的完整性。

(二)防水安全煤(巖)柱的留設

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和本礦的具體情況,必須設置防水煤(巖)柱的有:

1、設置各煤層露頭風化帶煤(巖)柱為35m以上,對有老窯開采過的區域按其開采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