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水害防治專項監察方案

煤礦水害防治專項監察方案

2024-07-22 閱讀 4576

一、開展時間

2016年5月。

二、監察對象

水文地質類型復雜、極復雜礦井,資源整合礦井,近3年來發生過水害事故的礦井。

三、監察內容

(一)防治水制度建立及機構、人員配備情況。煤礦企業、礦井是否建立了防治水崗位責任制、防治水技術管理制度、水害預測預報制度、水害隱患排查制度和暴雨期間巡視及停產撤人制度等;是否按要求配備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建立專門的探放水作業隊伍;水文地質類型復雜、極復雜的礦井是否設立了專門的防治水機構,配備水文地質副總工程師。

(二)防治水基礎管理情況。是否編制并組織實施煤礦防治水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是否按規定編制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礦井地質勘探報告是否完整、是否有礦井設計方案和建井地質總結報告;是否編制了礦井充水性圖等5種必備的防治水圖件和礦井涌水量等15種基礎臺賬資料;是否把礦井及周邊老空積水情況標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是否制定和落實“一礦一策”、“一面一策”水害防治措施;資源整合礦井和水文地質類型復雜、極復雜礦井是否做到有掘必探。

(三)井下水害隱患治理情況。是否查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和井田范圍內采空區、廢棄老窯積水等情況;采掘工作面是否按規定探放水;有無違法違規開采防隔水煤(巖)柱行為;是否停止開采水體下、老空水區域下450以上的急傾斜煤層并采取措施;受承壓水威脅的煤礦是否采取疏水降壓、底板注漿加固等措施及用物探、鉆探對治理效果進行驗證,做到超前治理到位。

(四)地面防治水措施落實情況。與礦井連通的采煤塌陷坑是否填平壓實;地表河流、湖泊、水庫附近或易受山洪威脅的礦井防洪設施是否構筑、防范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是否按設計要求充填并加固了井田范圍內及周邊已關閉的廢棄煤礦井筒。

(五)礦井排水設備設施配備情況。礦井排水系統是否達標和完好;水文地質類型復雜、極復雜礦井是否在井底車場周圍設置防水閘門或裝備潛水泵排水系統。

(六)水害應急處置措施落實情況。是否制定并落實水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是否按規定進行了救災演練;是否對職工進行過出現透水征兆立即撤人的培訓;是否按要求落實“雨季三防”各項措施;是否配備汛期搶險救災所需的設備和物資;受地表水倒灌威脅的礦井在強降雨天氣或其來水上游發生洪水期間是否實施停產撤人。

(七)各省級煤礦安監局認為應當監察的其他內容。

四、組織方式

由各省級煤礦安監局組織對轄區內有關煤礦開展專項監察,國家煤礦安監局組織對部分省(區、市)進行抽查。

五、有關要求

(一)周密安排,務求實效。各省級煤礦安監局要結合監察分局月度執法計劃和轄區煤礦企業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專項監察方案,認真組織,確保此項監察活動取得實效。

(二)嚴格執法,推動轄區煤礦水害防治措施落實。各省級煤礦安監局要按照監察方案內容逐條進行檢查,發現煤礦企業存在重大水害隱患的,要依法從嚴處理處罰。對拒不執行監察指令或限期達不到要求的,要依法責令停產整頓或提請地方政府關閉;不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要及時移送地方相關部門處理。

(三)總結分析,及時報送。專項監察結束后,要及時總結,分析轄區煤礦水害防治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共性問題,向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并將總結報告連同電子版于6月30日前報國家煤礦安監局。

總結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轄區煤礦企業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和極復雜礦井、資源整合礦井、近3年來發生過水害事故礦井的基本情況,監察煤礦數量、查出的隱患和處理情況,實施行政罰款、依法責令停止作業、停產整頓(停止施工)、暫扣(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提請關閉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相關建議等。

聯系人及電話:趙恩彪,010-;

電子郵箱:

篇2:防水害安全檢查重點

(1)煤礦應查明礦區和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編制中長期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計劃,并組織實施。

(2)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必須針對主要含水層(段)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報,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

(3)煤礦每年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雨季受水威脅的礦井,應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并組織搶險隊伍,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4)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必須高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區還必須避開可能發生的泥石流、滑坡地段。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高程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時,必須修筑堤壩、溝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鄉鎮煤礦對此應作為安全檢查的一個重點。

(5)井口附近或塌陷區內外的地表水體可能潰(灌)入井下時,必須采取措施并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對附近煤礦和小煤窯要制定防止互相聯通從其他礦灌人礦井的措施。

(6)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變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7)礦井必須做好水害分析預報,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探水或接近積水區掘進前或排放被淹井巷的積水前,必須編制探放水計劃,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離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設計中具體規定。

(8)在探水后掘進中,各班班組長必須在掘進工作面交接班時,交接清楚允許掘進的剩余距離,嚴禁超越。

掘到批準位置時,其最后0.5m停止放炮,用手鎬采齊迎頭,以利下次探水時,安全套管不致安設在被炮震松的煤巖層內。

篇3:M煤礦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煤礦防治水工作,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現特制定我公司專項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總工程師負責礦井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治水機構、組織完善各種防治水管理制度,配備齊全探放水設備;地測副總工程師負責防治水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組織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組織召開防治水工作會議,研究制定水害隱患治理措施。

二、每周進行兩次隱患排查,由礦長組織有關人員對本礦井下所有受水害威脅的工作地點進行全面排查,詳細登記,檢查后要以三定表的形式下發到相關科室,限期整改。排查負責人要按規定時間及時進行回查,做到“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

三、對于查出的重大水害隱患,要分類定級,建立檔案,按規定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同時要制定專門治理計劃,做到人員責任、整改措施、整改資金、整改期限、應急預案五落實。

四、地測科在每年雨季來臨期間必須每周對地表進行一次巡查,對礦井各個井筒井口周圍地表的穩固情況、井口附近防洪溝渠、防洪材料的設置要作系統的檢查,杜絕地表水形成的礦井災害。

五、地測科必須查明礦井或采區水文地質情況;定期觀測礦井涌水量,定期收集、調查核對本礦及相鄰煤礦的廢棄老窯情況,完善防治水基礎資料,準確掌握礦井水患危險的情況,對礦井生產區域的地質構造情況、水害類型等進行預測預報,提出預防和處理水害的針對性措施。

六、認真落實“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

七、加強職工對水害防治知識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和綜合素質。建立完善水害應急救援預案,加強應急預案的演練。

八、地測科認真履行對煤礦水害的日常監管職責,加強本礦的監督檢查力度。

九、礦井水害預防、治理的執行措施。

1、機電科要加強礦井排水系統設施、設備的管理,確保礦井排水系統暢通,排水設備運行可靠。

2、地測科、機電科每年在雨季節來臨前,對井下進行一次中央水泵房水泵聯合排水試驗,確保水泵聯合排水的穩定。

3、每年雨季前對井下各水泵房水倉進行一次全面清掏,確保水倉有足夠的儲水容積。

4、地測科加強對周邊相鄰礦井的防治水監測,每月定期對各相鄰礦井井下的采掘情況進行交換,時刻掌握第一手資料。

5、加強對本井田包內整合關閉礦井及老窯采空區的提防。在接近時必須制訂專門的措施,超前鉆探,情況不明時,嚴禁采掘作業。

6、地測科、培訓中心負責對井下職工進行礦井水災避災技術培訓,使每一個職工都知道本工作地點的避災路線,以及本區域或礦井受水災后自己的行動要求。

7、雨季來臨期間地面只要下暴雨,調度室必須通知井下立即停止作業,將所有人員撤出地面。

十、因水害隱患排查不認真,報告不及時,整改不到位,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將嚴格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