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各點停電檢修排瓦斯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上級安排,計劃于2012年10月12日上午8:00-12:00全礦井井下停電檢修。預計停電檢修工作完畢后,22608軌道、皮帶順槽;22603軌道、皮帶順槽;下組煤皮帶、回風、軌道大巷;18310軌道、皮帶順槽會積聚瓦斯,需進行瓦斯排放工作。排放順序為22608軌道順槽→22608皮帶順槽→22603軌道順槽→22603皮帶順槽→下組煤軌道大巷→下組煤皮帶大巷→下組煤回風大巷。18310皮帶順槽→18310軌道順槽。
一、排放方法
1、使用局部通風機進行瓦斯排放工作,所用風機為現各點使用風機。風機使用同型號的雙風機,采用雙專供電源供電,風機有單雙日切換裝置,靈敏可靠。
2、在所使用風筒全風壓巷道中延接一放風器。排放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保證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0.6%,直至巷道內的瓦斯排放完畢。
二、排放前的準備工作
1、排放前,通風科、隊干部必須認真組織安排好瓦斯排放工作,由通風隊隊長現場負責排放瓦斯的全過程安全工作,通風科長負責排放瓦斯的全過程協調、指揮工作。
2、排放前,通風隊要對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進行仔細安排,分崗到人,將安全工作落實到個人,做好自主保安工作。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必須是經驗豐富的人員。
3、排放前,排放負責人必須組織所有參加瓦斯排放的人員認真貫徹學習本措施及《操作規程》中相關要點及安全注意事項,一定要讓每個參加排放的人員掌握排放程序和要點,嚴禁冒險作業。
4、所有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入井前必須確定頭燈、儀器、自救器等工具完好。嚴禁戴電子表,穿化纖衣服參加瓦斯排放工作。嚴禁在排放地點拆卸摔打和碰撞頭燈。在排放地點行走或是工作時,動作要輕,行動要小心,不得互相碰撞或摩擦。排放前必須準備好排放瓦斯所需的各種材料。
5、排放瓦斯期間東二、南六、南二采區所有工作面不得進行生產,與排瓦斯無關的人員嚴禁進入東二、南六、南二采區。排出瓦斯風流流經的巷道中的一切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
6、排放瓦斯前,必須確認局部通風機使用同型號的雙風機,采用雙專供電源供電,風機必須有單雙日切換裝置,靈敏可靠。并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瓦斯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不超過0.4%時,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
7、排放前需認真檢查風筒出口往外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與排出的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瓦斯濃度,瓦斯濃度不得0.6%。
三、排放瓦斯時的工作
1、人員安排:風筒工,聯絡員,瓦檢員,警戒員,通風隊跟班隊干部,通風科跟班科干部,救護大隊隊員。
風筒工負責風筒延接及控制放風器。
聯絡員負責根據瓦檢員反饋的瓦斯情況及時聯系風筒工,控制排放瓦斯的風量。
瓦檢員負責檢查風筒延接處及排出的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的瓦斯濃度,當風筒延接處瓦斯濃度接近0.6%或排出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0.6%、二氧化碳氣體濃度超過0.75%時,必須通過聯絡員通知風筒工放松回風側放風器,控制送入風量,減慢瓦斯排放的速度。
警戒員負責在通往排瓦斯風流流經的入口處設置警戒。
外部警戒地點為:22608煤平巷口、22608皮帶順槽回風口、760東軌道回風聯絡巷風門處、南二軌道回風聯絡巷口風門處、760南大巷口。
通風科跟班科干部現場負責排放瓦斯的全過程安全工作。
通風隊跟班隊干部現場負責排放瓦斯的協調、輔助工作。
救護大隊員負責密瓦斯排放工作以及排放瓦斯過程中的應急救援。
救護大隊在排放前要詳細了解排放地點的現場情況以及準備工作情況,并按照《救護規程》的規定做好自己的準備工作。
2、排放瓦斯時,風筒工負責風筒延接及控制放風器。
3、控制放風器和延接風筒的風筒工一定要聽從通風科跟班科干部的統一指揮,根據聯絡員匯報的排出瓦斯濃度的大小來控制送入的風量。
4、根據瓦斯排放順序,未能排放瓦斯地點的人員必須在距排放瓦斯地點最近的新鮮風流中的電話旁待命。只有待上一地點瓦斯排放工作結束,現場負責人匯報通風調度,經通風調度值班員通知,方可開始本地點的瓦斯排放工作。
四、排放瓦斯時的注意事項
1、排放瓦斯時,回風系統內必須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除警戒人員和瓦檢員外,其它人員嚴禁進入回風系統。
2、排放瓦斯流經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指定專人切斷電源并閉鎖,此項工作由機電科負責組織進行。
3、排放瓦斯前及排放瓦斯的過程中的瓦斯檢查必須使用光學瓦斯檢測儀。
4、排放瓦斯時,如需停開局部通風機,必須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瓦斯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不超過0.4%時,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
5、局部通風機啟動后,要檢查局部通風機運轉情況,嚴禁局部通風機發生循環風。
6、排放過程中嚴禁出現“一風吹”現象。
7、排放過程中除正常檢查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外,還必須檢查排放地點的氧氣濃度,發現氧氣濃度低于18%時,必須停止排放,嚴禁進入缺氧區作業。
8、通風科要安排專人在通往排瓦斯風流流經的入口處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9、排放瓦斯過程中,參與排放瓦斯的人員必須聽從現場負責人的指揮,嚴禁脫崗,嚴禁冒險作業,嚴禁私自進入排放瓦斯風流流經的巷道中。
10、排放瓦斯過程中,現場負責人、風筒工必須嚴格控制送入的風量,通過控制送入的風量來控制排出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全風壓巷道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嚴禁超過0.6%,嚴禁冒險作業。
11、排放瓦斯過程中,各崗位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精力集中,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12、排放瓦斯過程中,各點瓦檢員當發現瓦斯濃度接近0.6%時,立即通知聯絡員,由聯絡員通知風筒工控制排瓦斯送入的風量。
13、巷道恢復正常通風后,必須由作業隊組電工對巷道中的電氣設備進行檢查,證實電氣設備完好后,方可由作業隊組專職電工恢復供電,其它地點供電工作由機電科負責。
五、22608軌道順槽瓦斯排放措施
22608軌道順槽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3.4%,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救護大隊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2:30-13:20。
22608軌道順槽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80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2.98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353.06m3,預計排放時間42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800×12.98×3.4%=353.06(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
q排1=q×(c-c實)=1418×0.6%=8.51(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3377×(0.6-0.2)%=13.51(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353.06/8.51=42(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22608軌道順槽口及22608皮帶順槽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22608中部聯絡巷→22608皮帶順槽→760東回風巷→南翼總回風巷→南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22608軌道順槽距22608中部聯絡巷10米外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左幫。
5、排放瓦斯前22608軌道、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22608軌道順槽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22608中部聯絡巷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22608軌道、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綜掘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22608軌道順槽口及22608皮帶順槽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救護大隊隊員休息待命,救護大隊現場負責人與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救護大隊整理裝備后撤離現場,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張建國
通風隊跟班隊干:王樹林
瓦檢員:彭培賢?郭秀成
風筒工:張銀喜?李成保
聯絡員:仝?元
警戒員:邢英杰
救護大隊隊員:至少4名
六、22608皮帶順槽瓦斯排放措施
22608皮帶順槽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3.5%,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救護大隊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3:20-14:10。
22608皮帶順槽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70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2.98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318.01m3,預計排放時間45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700×12.98×3.5%=318.01(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
q排1=q×(c-c實)=1418×(0.6-0.1)%=7.09(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3377×(0.6-0.2)%=13.51(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318.01/7.09=45(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22608皮帶順槽口及22608皮帶順槽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22608皮帶順槽→760東回風巷→南翼總回風巷→南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22608軌道順槽距22608中部聯絡巷25米外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左幫。
5、排放瓦斯前22608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22608軌道順槽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22608中部聯絡巷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22608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綜掘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22608皮帶順槽口及22608皮帶順槽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救護大隊隊員休息待命,救護大隊現場負責人與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救護大隊整理裝備后撤離現場,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張建國
通風隊跟班隊干:王樹林
瓦檢員:彭培賢?郭秀成
風筒工:張銀喜?李成保
聯絡員:仝?元
警戒員:邢英杰
救護大隊隊員:至少4名
七、22603軌道順槽瓦斯排放措施
22603軌道順槽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1.3%,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通風科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4:10-14:30。
22608軌道順槽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60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2.98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101.24m3,預計排放時間15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600×12.98×1.3%=101.24(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
q排1=q×(c-c實)=1200×0.6%=7.2(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4100×(0.6-0.2)%=16.4(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101.24/7.2=15(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22603軌道順槽口及22603回風聯絡巷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22603煤平巷→22603回風聯絡巷→760東回風巷→南翼總回風巷→南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22603軌道順槽聯絡巷距22603煤平巷10米外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靠右幫。
5、排放瓦斯前22603軌道、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22603軌道順槽聯絡巷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22603煤平巷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22603軌道、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綜掘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22603軌道順槽口及22603回風聯絡巷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胡?斌
通風隊跟班隊干:王樹林
瓦檢員:孫潤連?吉高瑞
風筒工:張何東?劉建五
聯絡員:王?杰
警戒員:曹云龍
八、22603皮帶順槽瓦斯排放措施
22603皮帶順槽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1.5%,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通風科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4:30-14:50。
22603皮帶順槽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45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2.98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87.62m3,預計排放時間17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450×12.98×2.5%=87.62(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
q排1=q×(c-c實)=1200×(0.6-0.15)%=5.4(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4100×(0.6-0.2)%=16.4(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87.62/5.4=17(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22603皮帶順槽口及22603回風聯絡巷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22603煤平巷→22603回風聯絡巷→760東回風巷→南翼總回風巷→南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22603軌道順槽聯絡巷距22603煤平巷10米外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靠右幫。
5、排放瓦斯前22603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22603軌道順槽聯絡巷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22603煤平巷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22603皮帶順槽及760東回風巷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綜掘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22603皮帶順槽口及22603回風聯絡巷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胡?斌
通風隊跟班隊干:王樹林
瓦檢員:孫潤連?吉高瑞
風筒工:張何東?劉建五
聯絡員:王?杰
警戒員:曹云龍
九、下組煤軌道大巷瓦斯排放措施
下組煤軌道大巷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1.5%,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通風科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4:50-15:20。
下組煤軌道大巷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75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4.64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164.7m3,預計排放時間24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750×14.64×1.5%=164.7(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
q排1=q×(c-c實)=1323×0.6%=7.67(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1200×(0.6-0.02)%=6.96(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164.7/6.96=24(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下組煤軌道大巷口及下組煤大巷回風立眼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下組煤材料斜巷→760東軌道巷→下組煤皮帶大巷→聯絡巷→下組煤回風大巷→回風立眼→760東回風巷→南翼總回風巷→南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760東軌道巷距下組煤軌道大巷口10米外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右幫。
5、排放瓦斯前下組煤軌道、皮帶、回風大巷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760東軌道巷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下組煤皮帶、回風大巷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下組煤軌道、皮帶、回風大巷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礦建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下組煤軌道大巷口及下組煤回風大巷回風立眼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劉海忠
通風隊跟班隊干:申宇鵬
瓦檢員:李新明?王曉鵬?王春林
風筒工:梁國偉?劉建五
聯絡員:李明明
警戒員:王顯君
十、下組煤皮帶大巷瓦斯排放措施
下組煤皮帶大巷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1.5%,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通風科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5:20-15:50。
下組煤皮帶大巷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63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6.31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154.16m3,預計排放時間23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630×16.31×1.5%=154.16(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q排1=q×(c-c實)=1200×(0.6-0.02)%=6.96(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1200×(0.6-0.02)%=6.96(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154.16/6.96=23(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下組煤皮帶大巷口及下組煤大巷回風立眼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聯絡巷→下組煤回風大巷→回風立眼→760東回風巷→南翼總回風巷→南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下組煤皮帶大巷距聯絡巷口20米外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左幫。
5、排放瓦斯前下組煤皮帶、回風大巷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下組煤皮帶大巷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下組煤皮帶、回風聯絡巷及下組煤回風大巷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皮帶、回風大巷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開拓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下組煤皮帶大巷口及下組煤回風大巷回風立眼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劉海忠
通風隊跟班隊干:申宇鵬
瓦檢員:李新明?王曉鵬?王春林
風筒工:梁國偉?劉建五
聯絡員:李明明
警戒員:王顯君
十一、下組煤回風大巷瓦斯排放措施
下組煤回風大巷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1.6%,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通風科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5:50-16:20。
下組煤回風大巷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71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6.06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182.44m3,預計排放時間31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710×16.06×1.6%=182.44(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q排1=q×(c-c實)=1200×(0.6-0.1)%=6(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1200×(0.6-0.02)%=6.96(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182.44/6=31(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下組煤回風大巷口及下組煤大巷回風立眼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下組煤回風大巷→回風立眼→760東回風巷→南翼總回風巷→南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下組煤皮帶大巷距聯絡巷口10米外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左幫。
5、排放瓦斯前下組煤回風大巷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下組煤皮帶大巷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下組煤皮帶、回風聯絡巷及下組煤回風大巷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回風大巷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開拓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下組煤回風大巷口及下組煤回風大巷回風立眼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劉海忠
通風隊跟班隊干:申宇鵬
瓦檢員:李新明?王曉鵬?王春林
風筒工:梁國偉?劉建五
聯絡員:李明明
警戒員:王顯君
十二、18310皮帶順槽瓦斯排放措施
18310皮帶順槽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1.2%,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通風科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2:30-12:50。
18310皮帶順槽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20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2.98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41.54m3,預計排放時間7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200×12.98×1.2%=31.15(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
q排1=q×(c-c實)=1224×(0.6-0.1)%=6.12(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3411×(0.6-0.1)%=17.06(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31.15/6.12=6(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18310皮帶順槽口及18308皮帶順槽與東二下組回風巷匯合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18310煤平巷→18308切眼2→18308皮帶順槽→東二下組回風巷→東二上組回風巷→東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18308軌道順槽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靠右幫。
5、排放瓦斯前18310皮帶順槽及18308皮帶順槽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18308軌道順槽聯絡巷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18310煤平巷、18308皮帶順槽回風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18310皮帶順槽及18308皮帶順槽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開掘準備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18310皮帶順槽口及18308皮帶順槽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陳東曄
通風隊跟班隊干:周潤田
瓦檢員:王順榮?朱鳳林
風筒工:鄭云康?劉民禮
聯絡員:鄭戰峰
警戒員:劉新文
十三、18310軌道順槽瓦斯排放措施
18310軌道順槽預計積聚瓦斯濃度為1.3%,根據瓦斯排放三級管理制度,由通風科組織進行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排放工作預計進行時間為2012年10月12日12:50-13:10。
18310軌道順槽需排瓦斯巷道全長約350米,巷道凈斷面積為12.98m2,預計瓦斯積存量總共為81.77m3,預計排放時間9分鐘。為保證排放瓦斯時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排放瓦斯相關參數計算
(1)、瓦斯積聚量:
q積=l×s×c=350×12.98×1.3%=59.06(m3)
式中:l--瓦斯積聚巷道長度,m
s--瓦斯積聚巷道平均斷面,m2
c--巷道內積聚瓦斯平均濃度,%
(2)、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
q排1=q×(c-c實)=1224×0.6%=7.34(m3/min)
污風與回風巷匯合處
q排2=q×(c-c實)=3411×(0.6-0.1)%=17.06(m3/min)
式中:q--回風巷道內的實際風量,m3/min
c--回風巷道內規定允許瓦斯濃度,%
c實--回風巷道內排放瓦斯前實際瓦斯濃度,%
(3)、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
t=q積/q排=59.06/7.34=9(min)
式中:t--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min)
q積--瓦斯積聚量,m3
q排--回風區間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取最小值,m3
通過計算得出排放瓦斯需用的時間為理論值,井下實際排放時因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排放瓦斯時間。
2、排放瓦斯時,通過控制放風器的風量來控制送入排瓦斯巷道的風量。18310軌道順槽口及18308皮帶順槽與東二下組回風巷匯合處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6%。
3、排放出的瓦斯流經路線
工作面→18310煤平巷→18308切眼2→18308皮帶順槽→東二下組回風巷→東二上組回風巷→東回風井→地面
4、排放瓦斯使用局部通風機安設在18310聯絡巷口新鮮風流方向的巷道靠右幫。
5、排放瓦斯前18310軌道、皮帶順槽及18308皮帶順槽內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18308軌道順槽聯絡巷新鮮風流處。
6、警戒人員在18310煤平巷、18308皮帶順槽回風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
7、排放瓦斯前18310軌道、皮帶順槽及18308皮帶順槽巷道內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閉鎖。停、送電執行人為開掘準備隊當班專職電工。
8、必須檢查瓦斯的地點為風筒延接處、18310軌道順槽口及18308皮帶順槽與760東回風巷匯合處。
9、瓦斯排放完畢后,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同行,由外向里全面細致地檢查巷道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只有當瓦斯濃度低于0.6%,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都沒有異常變化時,經現場排放負責人允許,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對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確定合格匯報礦調度后,方可恢復送電,排放人員方可撤離,排放工作完畢。
10、排放瓦斯人員安排
現場負責人:陳東曄
通風隊跟班隊干:周潤田
瓦檢員:王順榮?朱鳳林
風筒工:鄭云康?劉民禮
聯絡員:鄭戰峰
警戒員:劉新文
篇2: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適用范圍
第一條?本操作規定適用于全國各類煤礦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
第二條?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應完成下列工作:負責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檢修、校定、充電和收發管理。
?二、上崗條件
第三條?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第四條?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需要掌握以下知識:
1、熟悉人井人員的有關安全規定。
2、熟悉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參數。
3、掌握《煤礦安全規程》對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配備及使用的有關規定。
4、會正確使用便攜式瓦斯報警儀。
5、掌握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計量標準。
三、安全規定
第五條?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必須每7天至少進行1次調校,誤差在規定的范圍之內。
第六條?嚴禁在井下拆機修理。
第七條?嚴禁私自拆開修理、查看,儀器的保養、修理等工作,只有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才能進行。
第八條?新儀器投人使用前,要先充、放電3次以上再使用。
第九條?維修后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定,發給合格證后方可使用。
第十條?使用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每年至少進行1次檢定,檢定要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
第十一條?標準氣樣的存放使用,要符合規定要求。
四、操作準備
第十二條?保持室內清潔、明亮、干燥,準備好常用工具儀表、材料及工作臺。
第十三條?對便攜式瓦斯報警儀進行表面清潔,除去粘有的煤塵等雜物。
五、操作順序
第十四條?本工種操作應遵照下列順序進行:
維修:儀器檢查+故障排除+修理+標定+登記備檢。
發放:儀器檢查甘按規定發放+回收+檢查+存放登記。
?六、正常操作
(一)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發放
第十五條?發放前,先打開開關預熱l5min后,顯示器為零若有偏差,可以調整電位器給予校正,使其指示為零。
第十六條?發放前必須進行電壓檢查。如顯示欠壓或電池電壓不足,要重新充電。電池電壓不足時,不準投入使用。
第十七條?對維修的儀器各部分的檢查,應按照”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查維修”部分進行操作。
第十八條?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必須佩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人員,發放儀器,不得借故不發。按牌發儀器,進行登記,發完后將儀器牌掛到相應位置。
第十九條?交回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時,發放人員應將其領取儀器牌還給使用人。
第二十條?對收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應檢查、維護,使其符合規定的要求。還要使儀器干凈,外觀完好、結構完整、附件齊全,各調節旋鈕能工常調節,電源開關應靈活,顯示部分應有相應顯示,動作部件應能正常動作。
第二十一條?對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及時充電。
第二十二條?對當班使用并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因故末檢查完的,在交班時要交代清楚下一班檢查。
第二十三條?對當班使用、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進行登記。
第二十四條?對當班使用末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及時匯報,查清原因,提出處理意見。
(二)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維修、檢查、標定
第二十五條?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細致檢查,根據先簡后繁、先外后內的原則,壓縮分析故障的部位,再用測量電壓、電阻、屯流的方法,找出故障點。
第二十六條?清理傳感器網上的煤塵時,可用毛刷去塵,不準用濕布,以免損壞催化元件。
第二十七條?充電回路的常見故障和排除方法有:認電源開關接觸不良、充電二極管損壞時,需更換新件。
2、連接線斷線時,焊接連接線。
第二十八條?電源部分的常見故障排除方法有:
1、電池損壞時,更換新品。
2、連接線斷線時,焊接連接線。
3、放電時間不足8h、有短路時,維修電路。
第二十九條?穩壓電路的常見故障排除方法:顯示值隨電池組電壓下降而下降,穩壓電路有元件壞,更換新品。
第三十條?傳感電橋的常見故障排除方法:開機顯示小數點或負極性點,黑白元件壞,更換新品。
第三十一條?通甲烷標準氣體顯示值為負,黑白元件焊反,重新焊接。顯示數字不穩,肋D轉換器壞,更換新品。
第三十二條?不能報警,報警集成塊壞,更換新品。
第三十三條?換電池時須整體更換,不能用其他類型的部件代替。更換元件時須關機,防止損壞集成塊。
第三十四條?維修過的儀器,必須重新進行檢定,合格后方可投人使用。
第三十五條?零點校準:接通電源,讓儀器穩定后用清潔空氣調準儀器零點。
第三十六條?示值校準:將1.0%的甲烷標準氣體,按儀器規定的流量流人儀器,標校3次,使儀器示值與標準氣體一致。
第三十七條?基本誤差檢定:分別通人1.0%、3.0%的甲烷標準氣體,讀取儀器示值,應分別不超過土0.1%、土0.3%。
第三十八條?用3.0%的甲烷標準氣體檢定儀器的響應時間,吸人時間不超過105,擴散時間不超過305。
第三十九條?用1.5%的甲烷標準氣體檢定儀器的報警誤差,報警設定值與報警時的示值之差應不超過士0.1%。
第四十條?報警強度及信號檢定,報警聲級度不小于75冊,光信號在黑暗申20m處應清晰可見。
第四十一條?位置誤差,儀器在正常位置與位置變動后的零值誤差應不超過士0.1%。
七、特殊操作
第四十二條?維修過程中,如發現異?,F象應立即停止維修待處理正常后,再進行工作。
第四十三條?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檢定應按要求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
第四十四條?檢定條件:環境溫度15~35C,相對濕度小于85%,大氣壓力86~106kPa,周圍無影響檢測的干擾氣體。
第四十五條?外觀及通電檢查:儀器外觀完好,結構完整,附件齊全,連接可靠,電源電壓符合儀器工作要求,并有欠壓指示燈,儀器各調節旋鈕應能正常調節,儀器測量值的指示器應清晰無缺陷。
第四十六條?儀器校準:檢定前,被檢儀器、檢定用甲烷標準氣體及配套設備應在同等條件下放置l2h左右。
第四十七條?檢定合格的儀器發給檢定證書,不合格的儀器發給檢定結果通知書,并注明不合格項目,檢定數據應記人原始記錄內,保存期2年,儀器的檢定周期不得超過1年。
?八、收尾工作
第四十八條?做好交接班工作,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臺賬要清楚。
篇3: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操作規程
1.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必須每7天至少進行1次調校,誤差在規定的范圍之內。
2.嚴禁在井下拆機修理。
3.嚴禁私自拆開修理、查看,儀器的保養、修理等工作,只有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修工才能進行。
4.新儀器投入使用前,要先充、放電3次以上再使用。
5.維修后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定,并發給合格證后方可使用。
6.使用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每年至少進行1次檢定,檢定要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
7.標準氣樣的存放使用,要符合規定要求。
8.保持室內清潔、明亮、干燥,準備好常用工具、儀表、材料及工作臺。
9.對便攜式瓦斯報警儀進行表面清潔,除去粘有的煤塵等雜物。
10.本工種操作應遵照下列順序進行:
維修:儀器檢查→故障排除→修理→標定→登記備檢。
發放:儀器檢查→按規定發放→回收→檢查→存放登記。
11.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發放
(1)發放前,先打開開關預熱15分鐘后,顯示器為零,若有偏差,可以調整電位器給予校正,使其指示為零。
(2)發放前必須進行電壓檢查。如顯示欠壓或電池電壓不足,要重新充電。電池電壓不足時,不準投入使用。
(3)對維修的儀器各部分的檢查,應按照“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檢查維修”部分進行操作。
(4)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必須配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人員,發放儀器,不得借故不發。按牌發儀器,進行登記,發完后將儀器牌掛到相應位置。
(5)交回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時,發放人員應將其儀器牌還給使用人。
(6)對收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應檢查、維護,使其符合國標gb3836—1983《爆炸性能環境用防爆電器設備》所規定的要求。還要使儀器干凈,外觀完好、結構完整、附件齊全,各調節旋鈕能正常調節,電源開關應靈活,顯示部分應有相應顯示,動作部件應能正常動作。
(7)對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及時充電。
(8)對當班使用并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因做未檢查完的,在交班時要交代清楚。下一班檢查。
(9)對當班使用、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進行登記。
(10)對當班使用未交回的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及時匯報,查清原因,提出處理意見。
12.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維修、檢查、標定
(1)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要細致檢查,根據先簡后繁、先外后內的原則,壓縮分析故障的部位,再用測量電壓、電阻、電流的方法,找出故障點。
(2)清理傳感器網上的煤塵時,可用毛刷去塵,不準用濕布,以免損壞催化元件。
(3)充電回路的常見故障和排除方法有:
①電源開關接觸不良、充電二極管損壞時,需更換新件。
②連接線斷線時,焊接連接線。
(4)電源部分的常見故障排除方法有:
①電池損壞時,更換新品。
②連接線斷時,焊接連接線。
③放電時間不足8小時、有短路時,維修電路。
(5)穩壓電路的常見故障排除方法:顯示值隨電池組電壓下降而下降,穩壓電路有元件壞,更換新品。
(6)傳感電橋的常見故障排除方法:開機顯示小數點或負極性點,黑白元件壞,更換新品。
(7)通甲烷標準氣體顯示值為負,黑白元件焊反,重新焊接。顯示數字不穩,a/d轉換器壞,更換新品。
(8)不能報警,報警集成塊壞,更換新品。
(9)換電池時須整體更換,不能用其他類型的部件代替。更換元件時須關機,防止損壞集成塊。
(10)維修過的儀器,必須重新進行檢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1)零點校準:接通電源,讓儀器穩定后用清潔空氣調準儀器零點。
(12)示值校準:將1.0%的甲烷標準氣體,按儀器規定的流量流入儀器,標校3次,使儀器示值與標準氣體一致。
(13)基本誤差檢定:分別通入1.0%、3.0%的甲烷標準氣體,讀取儀器示值,應分別不超過±0.1%、±0.3%。
(14)用3.0%甲烷標準氣體,檢定儀器的漂移,應不超過±0.2%
(15)用3.0%的甲烷標準氣體檢定儀器的響應時間,吸入時間不超過10秒,擴散時間不超過30秒。
(16)用1.5%的甲烷標準氣體檢定儀器的報警誤差,報警設定值與報警時的示值之差應不超過±0.1%。
(17)報警強度及信號檢定,報警聲級度不小于75分貝,光信號在黑暗中20米處應清晰可見。
(18)位置誤差,儀器在正常位置與位置變動后的零值誤差應不超過±0.1%。
13.維修過程中,如發現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維修,待處理正常后,再進行工作。
14.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檢定應按國家計量jjg678—1996(催化燃燒式甲烷測定器檢定規程)的要求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
15.檢定條件:環境溫度15~35℃,相對濕度小于85%,大氣壓力86~106千帕,周圍無影響檢測的干擾氣體。
16.外觀及通電檢查,儀器外觀完好,結構完整,附件齊全,連接可靠,電源電壓符合儀器工作要求,并有欠壓指示燈,儀器各調節旋鈕應能正常調節,儀器測量值的指示器應清晰無缺陷。
17.儀器校準:檢定前,被檢儀器、檢定用甲烷標準氣體及配套設備應在同等條件下放置12小時左右。
18.檢定合格的儀器發給檢定證書,不合格的儀器發給檢定結果通知書,并注明不合格項目,檢定數據應記入原始記錄內,保存期2年,儀器的檢定周期不得超過1年。
19.做好交接班工作,便攜式瓦斯報警儀臺賬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