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空壓機油安全使用模板
一、?安全使用4502、4503脂類型合成空壓機油的管理辦法:
舊機初次使用4502或4503前,為了防止因脂類油物理極性強與油路結焦物不相溶而溶解結焦物導致油品變稠鎖造成機頭膠死,請事先清洗油路。清洗方法:
方法一、采用特效清洗劑,通過人工清洗管道至完全清楚油氣桶、管壁、散熱器內的膠質物。(注意:散熱器與管道務必要處理干凈,防止結焦物殘留)
方法二、采用4503作為清洗劑,開機連續運行700-1500小時,熱機帶壓排干舊油,用新油循環清洗10分鐘,重復啟動1次帶壓完全排干殘留油即可。(結焦物嚴重的機器需要重復一次清洗。)
方法三、采用在線清洗,將正規的清洗劑加入油中,運行48-72小時排干(此時結焦物大約被清洗至60%左右),加入4503連續運行7-10熱機帶壓排干舊油,用新油循環清洗10分鐘,重復啟動1次帶壓完全排干殘留油即可。)
為了防止酯類油不斷將舊油與雜志沖刷到油分芯,堵塞油分芯造成油品高溫異味、局部結焦或完全結焦的故障,請務必將殘留油排干。操作方法:
方法一、油箱舊油自排干后,重復啟動3次帶壓完全排干散熱器殘留油即可。
方法二、采用新油循環管路10分鐘后排干,重復啟動1次帶壓完全排干散熱器殘留油即可。
備注:酯類油因化學物理極性極強,油液能深入金屬表面細孔在金屬表層形成一層潤滑油膜,即使機器在缺油啟動20s內時,潤滑油膜亦可保護泵頭不會發生異常磨損,盡可排除無油啟動造成磨損的擔憂。
在粉塵多、化學氣體或物質等惡劣工況環境中應用,建議縮短油品使用壽命,同時每次更換油品時,務必使用新油循環清洗管道后排干,重復啟動1次帶壓完全排干散熱器殘留油即可。(據我公司8年經驗,有部分化學氣體是根據四時不定性風向,時有時無的不定期進入空壓機系統,造成偶爾對油品造成破壞,請盡量檢查空壓機周邊環境的空氣或儲放物質。)
在多粉塵的環境中應用,需定期使用堿性清洗劑清洗散熱器,以免粉塵遇熱成磁性粘結堵塞散熱器。同時,要縮短空濾的使用周期。
二、?使用4502、4503脂類型合成空壓機油常見的油路故障分析:
油品異味、變稠甚至結焦:
原因一、舊油殘留過多時,在加入新油后,通過酯類油的物理極性溶解管道管壁上的舊油,然后將舊油沖到油分芯,粘稠度較大的舊油會形成漆膜粘附于油分芯,造成油分芯氣流量受到延阻,在不斷高溫的沖擊下,舊油老化加速,輕者則產生異味、油品變稠,重者則局部結焦或完全結焦。(注:1、舊油與新油因稠度、化學分子的差異不會完全互溶。2、油分芯局部高溫,溫度極少會傳送到溫感器;3、結焦物屬于酸性物質,會腐蝕管道與閥門。)
原因二、油分芯質量故障或散熱器堵塞,產生氣流量受到延阻或不通造成高溫。
原因三、化學物質或氣體進入油路,與油品產生化學反應;
原因四、用氣量超大、設備故障造成高溫或局部高溫,造成油品高溫老化;
原因五、機器溫度過低或大機小用或環境潮濕過大,水分因無法及時蒸發產生油品微乳或完乳形成油泥;
原因六、周邊的異味空氣進入油路系統;
原因七、不通的基礎油的混用或外界雜油的污染,造成化學反應或雜油老化;
原因八、短期內頻繁補加新油或補加量過大;
原因九、超壽命使用油品或油品待機緒放周期過長。
油品乳化及油泥產生:
原因一、機器溫度過低或晝夜溫差大,水分因無法及時蒸發導致水分超標,產生油品微乳或完乳形成油泥;同時,水分破壞油品結構生產大量泡沫,大量的泡沫不斷影響油氣分離效果,也造成軸承與泵頭嚴重磨損;酸性的油泥與水分也腐蝕管道與閥門。
原因二、大機小用,導致機器未達到臨界溫度運載時間短就已經空載。
原因三、環境溫度過大或連續數日的下雨,即使機器在正常工作溫度下,也無法及時排干水分。
原因四、多臺并網的機器發生冷凝水回流現象;
原因五、遭遇外來水,如室外儲油或置機等。
跑油:
原因一、油分質量故障;
原因二、水分超標導致泡沫增長;
原因三、化學物質或化學氣體的污染,造成泡沫增長;
原因四、閥門質量故障或安裝精度不良或磨損;
原因五、系統破損造成泄漏;
原因六、油品老化。
油品變色:
、油品變紅或深棕色:油品氨型抗氧劑色變;
、油品呈紅棕色甚至深棕色(外觀為黑色、對光即是深棕色),但油品質量沒有發生異常變化;
油品變黑:
原因一、油品氨型抗氧劑色變,呈深棕色或黑深棕色;
原因二、機械溫度過高,造成油品老化;
原因三、管道或舊油的污染;
原因四、化學物質或氣體的污染;
原因五、超壽命使用。
、油品變綠:
原因一、水分引起管道銹蝕,引發油品變綠;
原因二、化學物質或氣體的污染;
油品變青
微量水分或少量污染油品
油品雜志:
、油品內含雜質物:來源于外部環境;
、油品內含片狀物:來源于管道銹蝕;
、油品內含粘稠物:來源于油品被水分微乳化。
三、空壓機油結焦原因分析
空壓機油結焦地是油品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而致。空壓機潤滑油屬于有機化合物,以礦物油為例,其主要組分為各種烴類(如烷烴、芳烴、環烷烴等),烴類化合物受熱、氧、光的作用會發生氧化反應,接觸熱、氧的強度越高,其氧化反應速度越強烈。氧化既可能使分子鏈斷裂,也有可能使分子發生交聯,無論斷鏈與交聯都會使烴類化合物性質發生變化。在實際應用中表現為油品粘度增長、酸值增加、顏色變深,不溶物或沉積物增加等。當深度氧化發生時油品粘度發生顯著增長,在超過一定范圍后,就產生油品結焦。
空壓機油結焦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氧化作用:空壓機油在高溫和金屬催化下與空氣中的氧、硫等物質產生反應,生成醇、醛、酮、酸及含氧化物。在氧氣和高溫長期作用下部分烴類物質發生聚合,形成不溶物。空壓機的壓力越高,氧濃度就越大,油品氧化程度就越劇烈,油品壽命就越短。
2.水分影響:由于空氣壓縮機油時常與壓縮介質接觸,空氣中的水分在壓縮后會冷凝并進入油中,加上機組運行時的劇烈攪動,使本來不能混合在一起的“油”和“水”兩種液體混在一起,長時間使用又未更換油的情況下,其中一相液體離散為許多微粒分子散于另一相液體中,成為乳狀液。被乳化的油品不但潤滑效果降低,還會引起添加劑或基礎油發生水解等反應,引起設備銹蝕。銹蝕逐步沉積,嚴重形成油泥或結焦物的一部分。
3.舊油影響:現在的空壓機大部分采用礦物油或以礦物油為基礎的半合成油,壽命一般在2000-4000小時之間。這種油類一般運轉兩年左右便會出現結焦情況。即便是正常換油也會出現這類現象。因為每次油不可能把沉油100%排放干凈,殘存的舊油沉積在油路低點處,跟隨新油一起再參與新一輪油路循環,運轉一定時間后便會引起油質變質,產生結焦現象。
4.金屬離子:壓縮機內部磨屑不但會堵塞油路系統,也是油品氧化的催化劑。鐵和其它金屬離子的存在,對某些烴類的聚合起到引發劑的作用。油品中水含量越多,溫度越高,金屬催化傾向則增加。所以應及時除去油品中的金屬磨屑。
當然不同類型的空壓機油發生氧化反應時性質變化會有所區別。
石蠟基礦物型壓縮機油會隨著氧化程度加深,粘度不斷增長,顏色變深,最后結成堅硬的積炭。但環烷基礦物型壓縮機油的積炭較為疏松,應用效果好于石蠟基礦物型壓縮機油。
合成烴型壓縮機油大部份高溫下斷鏈揮發,但其中的不飽和物仍會形成焦質和積炭,但焦質和積炭較為疏松,易脫落。定期進行油品更換即可。
合成酯型壓縮機油抗氧化性能比石蠟基礦物油好,但深度氧化后也會產生油泥,一般不結成硬炭,且形成的焦質疏松,易脫落。同時,合成酯型壓縮機油溶解力較強,對積炭有一定清洗效果。
聚乙二醇型壓縮機油在高溫有氧存在下容易斷鏈生成低分子氧化物,溶解在油中或迅速揮發,不生成積炭和油泥。但由于氧化,油品顏色會不斷加深。
與礦物油相比較合成空壓機油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隨著壓縮機趨向高負荷、大排量、高溫化、長壽命化以及用戶要求安全、高效、集約化使用空壓機并降低維修服務費用和運行總成本,對空壓機油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成空壓機潤滑油以其較高的性價比優勢,已被廣泛應用。
?空氣壓縮機油使用時應注意:不同牌號、不同檔次的空壓機油禁止混用。更換時必須放盡舊油。嚴禁采用補加或過濾又重新使用的辦法。因為從表面上看壓縮機油的顏色可能變化不大,但添加劑消耗可能已經超過極限。如果油泥不多,可裝入1/2的新油,運轉15至60分鐘后放凈,再重新裝滿新油即可正常運行。如果油泥積碳太多,可拆開油缸后,用人工清除油泥和積碳,或者用專用清洗劑清洗。但是采用專用清洗劑清洗完成后,必須要用干燥氮氣吹干,無氮氣時也可謹慎采用空氣吹干,然后再加入新油運轉100至200小時后,放凈清洗油,最后加入新油正常運行。務必注意如果不清除干凈殘留的清洗劑,壓縮機有發生爆炸的可能。
換油時應同時更換機油旁路濾清器、機油過濾器、油氣分離細濾器、粗濾器過濾元件等,檢查集濾器、空氣濾清器、單向閥、溫控報警器等是否完好。
四、?空壓機超溫故障原因分析
螺桿式空壓機都設計有超高溫保護功能,一旦排氣溫度超過100℃,通過溫度傳感器指令溫度開關動作,發出報警并自動停機,同在儀表盤上可讀得排氣溫度大于100℃。機器自身降溫措施是將潤滑油從機體的下端及左右兩端噴入壓縮室,與吸入的空氣一同參與壓縮后,從主機的底部排到油氣桶。它除了對螺桿及軸承、齒輪等機件進行潤滑外,同時還將大量的熱帶出。但熱量還沒有被轉移時,在下次噴油動作之前,還需經過油冷卻器冷卻后才能完全降溫。因此,超溫故障的發生,多與潤滑和冷卻系統的異常有關。
下面逐一分析。
1.潤滑系統及油路元件
潤滑油量不足或油路元件工作異常都會使油溫升高,從而引起超溫故障。
①賺統缺油。可檢查油氣桶油位,在停機泄壓后,潤滑油處于靜態時,油位應比高油位標志H(或ma*)略高。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油位不能低于低油位標志L(或mi*)。如發現油量不足或觀察不到油位時,應立即停車加油.
②供油不足。首先檢查油過濾器、油細分離器是否堵塞。油細分離器為多層玻璃纖維制成,過濾精度可達0.1“m,作用是將壓縮空氣中的油霧過濾下來,防止潤滑油流失。環境較差,粉塵較多時,應適當縮短更換周期。油過濾器、油細分離器均設計有壓差開關,可通過檢測過濾器兩端的壓差自動判斷過濾器是否堵塞,如過濾器被堵塞,則應及時更換過濾器和分離器。其次檢查油量調節器是否正常,必要時可適當加大噴油量。噴油量在設備出廠時已調好,一般情況下不宜改變。
③油停止閥工作不正常。油停止閥一般為兩位兩通常閉電磁閥,起動時開啟,停機時關閉,以避免停機時油氣桶內的油繼續噴入機頭,并從進氣口噴出。若該元件失靈,主機會因缺油迅速升溫,嚴重者會造成螺桿總成燒毀。
④熱控閥工作失靈。熱控閥安裝于油冷卻器前方,其作用是維持機頭排氣溫度于壓力露點以上。其工作原理是剛開機時由于油溫較低,熱控閥支路開啟,主回路關閉,潤滑油不經冷卻器直接噴入機頭;待溫度升至67℃以上,熱控閥逐漸關閉,油同時從冷卻器和支路流過;升高到70℃以上,該閥完全關閉,潤滑油則全部經冷卻器再進入機頭,以最大程度對潤滑油進行冷卻。如果熱控閥出現故障,則潤滑油可能不經冷卻器直接進入機頭,從而油溫無法下降,造成超溫。其失靈的主要原因,一是閥芯上的大小兩個熱敏彈簧疲勞后彈性系數改變,不能隨溫度變化而正常動作;二是閥體磨損,閥芯卡死或動作不到位而無法正常關閉。可根據情況修復或更換。
⑤潤滑油規格不正確或品質較差。螺桿機的潤滑油一般均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代用,應以設備使用說明書中的要求為淮。
2.冷卻系統
螺桿式空壓機的冷卻方式有水冷和風冷式兩種,可按下列步驟檢查。
①檢查油冷卻器工作是否正常。對水冷式機型,可檢查其進出口水管的溫差,正常情況下應為5一8℃,低于5℃可能有結垢或堵塞現象,將會影響冷卻器的換熱效率,并造成散熱不良,此時可將換熱器拆下后進行清洗。
②檢查冷卻水人口溫度是否過高,水壓及流量是否正常,對于風冷式機型則檢查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冷卻水的入口溫度一般不應超過35℃,水壓在0.15一0.3Mpa之間流量應不小于規定流量的90%。環境溫度不應高于28℃。如果達不到上述要求,可通過安裝冷卻塔、改善室內通風、加大機房空間等辦法解決。還可檢查冷卻風扇工作是否正常。如有故障應進行檢修或更換。
3.空氣吸程、排程及控制管路元件
這類元件的動作失誤會使壓縮機工作失常,也會引起超溫故障。可按下列步驟檢查。
①檢查空氣過濾器是否堵塞。可依據壓差開關的報警信號檢查或更換。
②檢查壓力是否過高。系統壓力一般在出廠時都已調定,如確需調整時,應以設備銘牌標定的額定產氣壓力為準。若調整過高,則由于機器的負荷增加,會引發超溫現象。
五、中高壓空氣壓縮機故障分析
一、漏油故障分析
在空壓機的日常操作中,經常會出現空壓機漏油現象,外表有潤滑油溢出。
空壓機漏油故障原因:
1、油封脫落或油封缺陷漏油。
2、主軸松曠導致油封漏油。
3、結合面滲漏,進、回油管接頭松動。
4、皮帶安裝過緊導致主軸瓦磨損。
5、鑄造或加工缺陷也會造成空壓機漏油現象。
空壓機漏油故障判斷與排除方法:
1、空壓機漏油,要注意觀察油封部位,檢查油封是否有龜裂、內唇口有無開裂或翻邊。有上述情況之一的應更換;檢查油封與主軸結合面有否劃傷與缺陷,存在劃傷與缺陷的應予更換。檢查回油是否暢通,回油不暢使曲軸箱壓力過高導致油封漏油或脫落,必須保證回油管最小管徑,并且不扭曲、不折彎,回油順暢。檢查油封、箱體配合尺寸,不符合標準的予以更換。
2、用力搬動主軸檢查頸向間隙是否過大,間隙過大應同時更換軸瓦及油封。
3、檢查各結合部密封墊密封情況,修復或更換密封墊;檢查進、回油接頭螺栓及箱體螺紋并擰緊。
4、空壓機漏油檢查并重新調整皮帶松緊程度,拇指按下10毫米為宜。
5、空壓機漏油,需要檢查箱體鑄造或加工存在的缺陷,修復或更換缺陷件。
[2]二、過熱故障分析
在空壓機的日常操作中,會因空壓機的長時間超負荷運作而出現空壓機過熱故障。
空壓機過熱故障現象:
1、空壓機排氣溫度過高。
2、運轉部位發燙。
空壓機過熱故障原因:
1、松壓閥或卸荷閥不工作導致空壓機過熱故障。
2、氣制動系統泄露嚴重導致空壓機過熱故障。
3、運轉部位供油不足及拉缸。
空壓機過熱故障判斷與排除方法:
1、進氣卸荷時檢查松壓閥組件,有卡滯的清洗排除或更換失效件。排氣卸荷時檢查卸荷閥有堵塞或卡滯的要清洗修復或更換失效件,有效排除空壓機過熱故障;
2、檢查制動系統件和管路;
3、活塞與缸套之間潤滑不良、間隙過小或拉缸均可導致過熱,遇該情況應檢查、修復或更換失效件。
[3]三、異響故障分析
在日常使用空壓機的過程中,空壓機經常會出現異響,例如:金屬撞擊聲,均勻的敲擊聲,摩擦嘯叫聲的空壓機異響故障。
空壓機異響故障原因:
1、連桿瓦磨損嚴重,連桿螺栓松動,連桿襯套磨損嚴重,主軸磨損嚴重或損壞產生撞擊聲;
2、皮帶過松,主、被動皮帶槽型不符造成打滑產生空壓機異響;
3、空壓機運行后沒有立即供油,金屬干摩擦產生空壓機異響;
4、固定螺栓松動;
5、緊固齒輪螺母松動,造成齒隙過大產生空壓機異響敲擊聲;
6、活塞頂有異物。
空壓機異響故障判斷與排除方法:
1、空壓機異響時,檢查連桿瓦、連桿襯套、主軸瓦是否磨損、拉傷或燒損,連桿螺栓是否松動,檢查空壓機主油道是否暢通;建議更換磨損嚴重或拉傷的軸瓦、襯套、主軸瓦,擰緊連桿螺栓,用壓縮空油孔對準空壓機進油孔;氣疏通主油道。重新裝配時,應注意主軸軸承。
2、空壓機異響時,檢查主、被動皮帶輪槽型是否一致,不一致請更換,并調整皮帶松緊度。
3、檢查潤滑油進油壓力、機油管路是否破損、堵塞,壓力不足應立即調整、清理、更換失效管路;檢查潤滑油的油質及雜質含量,與使用標準比較,超標時應立即更換;檢查空壓機是否供油,若無供油應立即進行全面檢查。
4、檢查空壓機固定螺栓是否松功并給予以緊固,有助于緩解空壓機異響。
5、齒輪傳動的空壓機還應檢查齒輪有否松動或齒輪安裝配合情況,螺母松動的擰緊螺母,配合有問題的應予更換。
6、清除異物,有助于緩解空壓機異響。
六、礦物油空壓機造成的常見故障
一)、殘碳對空壓機造成的常見故障:
?1、油品氧化后所產生的殘碳對機頭的影響:在空壓機110℃以內的溫度運行,油品將產生2-6%的殘碳值(國標礦物型空壓機油的殘碳值2-4%,非標礦物型空壓機油的殘碳值4-6%),而大量的碳會對管道粘附和油格的堵塞,使油品的循環量逐步下降,轉子的熱量無法及時帶走,導致機械運行溫度逐步增高,溫度的增高將再次增加油品的殘碳率,最終結果:
①、非標油品4-6%甚至更高的殘碳值將會直接導致機頭卡死。
②、國標油品2-4%的殘碳值將導致管壁超過2-10mm厚的碳層,且機械長期處于較高溫狀態。標準的空壓機油內含有殘碳清凈分散劑,而殘碳清凈分散劑能使管壁內的部分碳層經過500小時左右的運行進行剝離、分解,使碳溶解于油中,最終引發機頭卡死。
?2、環境造就的殘碳對機頭的影響:空氣中含有許多的灰塵顆粒,通過進氣口進入機頭,與油混合形成油泥,在經過高溫的長期運行,最終與油品的殘碳混為一體,對機頭造成威脅;灰塵顆粒是根據環境惡劣程度以及風格的精密度,決定著油泥的量對機頭的影響。
?3、殘碳對配件的影響:殘碳值的增加使油格的壽命嚴重縮短,甚至剛使用100小時左右油格發生報廢的現象。
二)、膠質對空壓機造成的常見故障:
?1、水分乳化油品形成膠對空壓機的影響:受市面有許多油商用劣油充當好油欺騙用戶與用戶選用價位較低的劣質礦物型油品的影響,膠質引發事故占油品事故的70%,主要原因是劣質油品的抗乳化性能都是不合格的;空壓機是油與空氣混合運行的,空氣中的水分是油的天敵,國標規定抗乳化時間不超過30分鐘,也就是說,在機械不停的運行,油水分離時間越短,越能保障機械正常工作,合成油的油水分離性能明顯優于礦物油;在油與水長時間混合中,油不斷受到水的分解,產生大量的膠與油泥;而膠質與殘碳是一對孿生兄弟,碳因膠的粘結才能在管壁中加厚,而膠因有碳才能不斷的粘結,如此不斷的重復,最終爆發機頭膠死現象(象瀝青的黑色物質,粘稠物為膠,黑色物為碳);而且油品乳化造成潤滑失效,嚴重磨損軸承、齒輪、轉子,甚至報廢。
?2、大功率的機械負荷與機械承載負荷對油造成乳化形成膠對空壓機的影響:由于許多缺乏對油品各項性能的正確認識,把一些輕負荷與中負荷甚至非標的油品用于80匹以上的大功率或承載負荷超過85%的空壓機上,造成油品乳化而引發事故;原因是:機械功率與承載負荷越大,內部的運行極限壓力就越大,在極限壓力的應力下,油液產生大量的空氣壓力,直接對油品造成乳化;油品乳化造成潤滑失效,嚴重磨損軸承、齒輪、轉子,甚至膠死機頭。
三)、溫度對空壓機的影響:
?1、低溫引發油品乳化:在低于80℃的運行溫度下,水分因不能及時蒸發而破壞油品導致乳化率升高對空壓機造成影響。
?2、高溫引發油品氧化:在高于110℃的運行溫度下,礦物型空壓機油會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氧化,從而產生大量的殘碳對空壓機造成影響。
四)、質量不良的配件對空壓機的影響:質量不合格的風格、油格、油濾、油水分離器及其他部件,會影響油品正常潤滑及磨損增加。
篇2:水煤氣站微機油壓系統工藝安全操作措施
1、油溫的控制:油溫過高,油粘度下降,如果低于泵的使用要求,將影響泵的出壓和出率;油溫過高,油氧化速度加快,當溫度高于60℃時,溫度每升高10℃,氧化速度上升一倍,油氧化后產生油泥,粘結在系統油路各處,影響系統運行;油溫過高影響各密封點的密封,易產生泄漏。所以在操作上還應嚴格控制油溫,經常檢查冷卻器回水,保持冷卻水暢通及足夠的水量,并定期檢查清理,油經油泵壓縮后,溫度隨壓力升高而升高,在保證子閥門能正常開啟情況下,應將壓力控制在下限。泵內漏時,應及時修理,泵內漏產生內部循環,溫升增加。在泵站所帶爐子全部停車時,應將泵停下。另外泵站應設置在通風陰涼處。
2、液壓油更換判斷:液壓系統所使用的液壓油應定期檢查、分析油品質。如化驗發現理化指標變化較大,如粘度變化±15%,水分0.1~0.2%,機械雜質0.05%,灰份0.05%,酸值增加至0.5時,需更換液壓油,但這種情況一般在使用1500小時以上才會發生。另外,經驗豐富的操作工還可以從油品有無異味、油的顏色不發黑、不發白、不乳化、無看得見的懸浮雜質等現象來確定是否需要更換液壓油。
3、液壓油過濾的要求:因為新油中仍可能含有相當數量的雜質,同時任何密封好的液壓系統,要完全杜絕雜質進入系統中是不可能的,而且系統內部未清洗干凈的雜質也可能在運行中進入油箱,而系統內雜質將影響油泵、電磁閥、油缸等液壓元件的正常運行。因此,有的分級過濾(經過濾油機、加油口過濾、泵前過濾)是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各液壓元件穩定運行,元件磨損減少,延長使用壽命。
在工作壓力小于0.7兆帕時,過濾精度一般要求過濾后系統雜質顆粒≤25~50微米。造氣油壓系統的液壓元件一般要求如下:齒輪泵﹤50微米;液壓缸﹤50微米;溢流閥﹤10~15微米;液壓控制閥﹤30微米。現使用的紙板過濾機,過濾精度為﹤20微米,可滿足使用要求。
4、溢流閥的作用及操作中應注意事項:溢流閥的作用是調節系統工作壓力,保持系統壓力恒定,當系統壓力超過設定值時,溢流閥自動開啟,溢去多余的油回油箱,使系統壓力保持恒定,它由先導閥和主閥二部分組成。它的原理是當泵出壓升高時,壓力油作用于先導閥錐頭,彈簧被壓縮,先導閥通油增加,又作用于主閥,使主閥閥芯開大,多余油溢回油箱,使壓力下降。在操作中應注意切不要將先導閥彈簧錐頭壓死,否則在停爐后壓力升高,無法起溢流作用,憋壞油泵。
5、齒輪泵損壞的原因:引起齒輪泵損壞的原因主要為泵本身機件發生故障和不正常操作引起的故障。前者包括內部軸套損壞、鍵的損壞、密封損壞、連軸器損壞、軸承損壞等;后者包括溢流閥或出口截至閥全部關死,使泵壓力憋高,引起泵及電機損壞;進口過濾網堵塞嚴重,泵抽空,引起泵的損壞;有雜物吸入泵中,卡住齒輪,引起泵的損壞;油溫太高,油粘度過低,引起泵運轉不正常而損壞。
6、差動式液壓的原理及優點:活塞上截面積為S1,活塞桿截面積為S2,活塞下截面積S3=S1-S2,當油缸有桿腔和無桿腔同時通入壓強為P的工作液時,活塞上截面受力F上=P?S1,活塞下截面受力F下=P?(S1-S2),因為F上>F下,所以活塞向下運動,這種在工作液同樣壓力下,利用活塞上下面積差而使活塞產生運動的原理,叫差動原理。其優點是活塞在向下運動時,速度得到緩沖,減小閥門閥板對閥座的沖擊,同時可減少活塞內漏,又可使油路配管簡單。
7、油缸的分布配管和動作:各閥門油缸的配管均利用差動原理(下灰油缸采用直動原理),即各油缸有桿腔與高壓油總管相連接,無桿腔與各對應的電磁閥相連通。以吹風閥門動作為例,當電磁閥得電時,電磁閥動作使吹風閥油缸無桿腔油管在電磁閥內與底板上的回油口連通,這樣油缸無桿腔油回回油管,有桿腔壓力油使活塞向上運動,吹風閥打開;當電磁閥失電時,電磁閥動作使吹風閥油缸無桿腔油管在電磁閥內與底板上的壓力油管接通,利用差動原理,活塞向下移動,二次風閥關閉。
8、在爐子微機停下時,各電磁閥處于的位置:在爐子微機停下時,各電磁閥處于無直流電時的活塞位置上,爐子處于安全停車狀態,這時除了煙道閥、上吹蒸汽閥、上行煤氣閥處于開的位置,其余閥門均關閉。處于開的閥門油缸無桿腔油管線通過電磁閥與回油連通,處于關的閥門油缸無桿腔油管線通過電磁閥與進油管連通。
9、爐子微機停下,閥站進油閥關死時,閥站油壓的變化:在爐子停下閥站進油閥關死時,如果電磁閥、油缸無內漏,閥站油壓應能基本保持穩住,壓力不會馬上下降。如果出現壓力很快下降的情況,說明電磁閥、上吹蒸汽閥油缸、煙道閥油缸、上行煤氣閥油缸內漏大,應對這些電磁閥、油缸進行檢查,另外還要查手動泄壓閥和圓門兩個閥。
10、造成連接油缸膠管接頭漏油的原因及怎樣預防措施:
10.1、造成膠管接頭漏油的原因有:
1)、供油管線無支架、振動大,造成活接頭松動;
2)、膠管周圍溫度較高,橡膠老化;
3)、活接頭內O形密封圈老化或型號不對;
4)、膠管作用時間超過使用壽命;
5)、膠管安裝不正確,引起損壞。
10.2、消除辦法:
1)、供油管線加固,防止振動;
2)、遠離高溫區;
3)、更換O型密封圈;
4)、有計劃更換膠管;
5)、按膠管安裝要求重新安裝。
11、蓄能器的作用及結構:
1)、蓄能器是儲有高壓液體的一種容器,它是將位能儲成壓力能,當接入工作時再將壓力能輸出。其主要用途是:一是用作蓄壓,即:積累能量;緊急操作時,作為應急動力源;短時間內提供足夠的壓力油源;補充密封液壓系統的漏油;補償壓力和流量。二是用作液壓緩沖,即:吸收油泵的油壓脈動;緩和沖擊力。
2)、現在使用隔式皮囊蓄能器,型號為N*Q-L40/160A型,公稱容積40升,壓力10兆帕。蓄能器上部有一個用耐油橡膠做成的氣袋(氣囊)充入一定壓力的惰性氣體(氮氣),蓄能器下部與壓力油管相通,下部進入一定量的壓力油。當油路系統油壓下降時,氣體膨脹將油壓出,當油路系統油壓升高時,氣體壓縮,體積減小,油進入蓄能器內儲存,以此實現其功能。
12、蓄能器在安裝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12.1、蓄能器在安裝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垂直安裝,氣閥向上;
2)、盡量靠近泵站附近,但應離開熱源;
3)、要牢固的固定在托架上;
4)、不能在外殼上焊接;
5)、在壓力油管及回油管間要有截止閥,可充油和放油。
12.2、蓄能器在使用中應注意:
1)、氣囊充氣前應從注油口注入少許液壓油,實現氣囊潤滑;
2)、應按規定壓力充氣,蓄能器可充氣壓力為系統最高壓力的25~90%,一般按系統最低工作壓力的85~90%沖壓;
3)、使用過程中必須定期對氣囊進行氣密性檢查,使用初期每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若低于規定壓力必須及時充氣。使其處于正常狀態;
4)、長期停用時必須將進出油閥關死;
5)、使用過程中還要經常檢查氣密性,發現泄漏應及時處理。當上部氣閥處有油泄漏時說明皮囊已破損,應更換新蓄能器;
6)、蓄能器是系統中必不可少的單元和應急措施,應處于良好使用狀態。
13、蓄能器在管道中的連接及注意事項:
蓄能器下端有一進出口油管,它接在泵站出口壓力總管上,并裝有進油閥。為了泄掉停用蓄能器的油壓,在其進出口油管上還裝有泄油閥。在正常操作時,進油閥打開,泄油閥要關嚴且嚴禁打開,打開后泵的壓力油就會從泄油閥直接泄掉,泵壓力打不上去。
篇3:更換懸臂式堆取料機油缸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第一條嚴格遵守《進入作業現場安全通則》。
第二條作業前:
1、檢查工屬具是否符合要求,清除場地障礙物。
2、將大臂定位后,在本機停電掛牌。
第三條拆卸油缸上鉸軸過程中。掛鉤時要注意防止滑跌,拉出時注意防止鉸軸滑脫砸人。
第四條用手拉葫蘆或吊車吊起油缸前,要檢查繩扣是否捆扎牢靠,防止滑脫。下層平臺不得有人。
第五條使用大錘要注意隨時清潔錘頭和鉸軸端面的油污。
第六條拆開油管接頭后,要及時清理地面泄漏的油污。
第七條安裝油缸頭時,作業人員配合一致,防止砸手。
第八條油缸前部的護欄拆除后,要采取臨時措施,防止跌落傷人。
第九條使用電氣焊要落實防火措施,加強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