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儲罐管理制度預防措施
液氨是一種無色和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易燃,但不自燃。濃度10%以上的氨屬于毒品法規定以內,并被視為二級毒品。如果發生氨泄漏將對人體有極大的影響。氣態氨嚴重刺激眼角膜、呼吸道和皮膚。氨中毒會造成肺水腫(肺泡積水)和呼吸困難,只需幾分鐘之后,氨就會對腦組織帶來中毒的影響,接著就是活動減弱和痙攣。在痙攣減輕之后會出現聽覺下降,眼睛局部受傷時可導致角膜炎,并造成失明。吸入氨蒸汽會引起喉嚨疼痛,鼻腔刺痛、陣咳窒息、眩暈、胸部陣痛、頭痛惡心、渾身不適。在大量吸入氨時會造成肺水腫,過量會造成死亡。對皮膚的局部影響癥狀為發紅、起水泡。口腔吸入氨水溶液會引起口腔和食道劇烈疼痛、咳嗽、吐血和便血。
液氨是劇毒品,一旦發生泄漏事故,后果不堪設想,輕者造成人身的傷害,同時也對工廠的設備造成化學腐蝕。重者造成人員傷亡及生產停車事故。因此,做好液氨儲罐的安全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凈煤氣的安全、連續、穩定、優質、高效。
液氨儲罐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預防措施:
一、液氨儲罐的安全管理
液氨儲罐屬于Ⅲ類壓力容器。氣化廠對液氨儲罐的管理采用了系列化的三級管理方法:總廠級主管部門(機動處)-分廠級管理-車間級管理。實行分級負責,層層落實包保責任制。有專業部門對全廠氨吸收制冷系統的液氨儲罐實行定期的檢驗,并將大容量的液氨儲罐列為了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做為工廠安全監察的重點工作。液氨儲罐的液氨貯存量一般留有10%-20%的空間,這樣可有效保證液氨儲罐安全使用。十多年來,氣化廠始終將液氨儲罐的安全列為生產中的頭等大事,尤其在夏季高溫時,采用有效的降溫,在儲罐上設置了水幕噴淋的辦法,從而確保了液氨儲罐的安全使用。每年專業部門都對系統內的液氨儲罐實行安全技術檢驗及安全評價,使液氨儲罐的使用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二、液氨儲罐的安全閥
安全閥是液氨儲罐的主要附件,裝在每個液氨儲罐上的2個安全閥,是為了保證液氨儲罐在超壓情況下得到保護,液氨儲罐的設計壓力為2.5MPa,安全閥的開啟壓力為2.0MPa,液氨系統的最高工作壓力為1.65MPa。考慮到為在安全閥開啟后液氨不擴散到空間,把安全閥的泄壓口和氨氣事故處理系統(備有氨罐回收裝置)對在用安全閥實行檔案管理,對每個安全閥的使用情況進行在線監控,責任落實到每個操作員工;經常對安全閥進行維護和保養,做到了不超期使用、不腐蝕、不失控,這樣可以發揮安全閥的安全作用。
三、液氨儲罐的壓力表
壓力表是液氨儲罐的主要安全附件之一。由于液氨化學性質的特殊性,壓力表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耐腐蝕及相應級別的雙金屬壓力表。壓力表需要每3個月進行校驗,確保壓力表使用靈敏可靠。為了確保更換壓力表的安全,須在壓力表下面裝設截止閥,在生產中對液氨儲罐的壓力表顯示數據進行每1小時作跟蹤記錄,以便更好地掌握液氨儲罐的壓力變化情況。
四、液氨儲罐的液位計
液氨儲罐貯存量多少,需要采用液位計來顯示,氣化廠采用磁翻板式液位計和浮筒液位計來顯示液位的變化,以保證液位的準確。翻板式液位計,它的原理是浮子在連通管中浮于液面上,隨液面的升降而升降,置于浮子內的磁鐵,把信號傳遞到安裝在連通管外壁的翻板指示器上,使翻板隨液位變化而翻轉,液面以下為紅色,液面以上為白色,這種液位計的特點是顯示靈敏、準確、不受氣溫的影響。磁翻板式液位計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如下故障:一是浮子筒體焊接質量差,有穿透性氣孔或夾渣,貯存的介質進入浮子筒體內,從而使液位計失靈;二是浮筒外壁吸附液氨內的雜質,導致浮筒在管內上下移動困難,造成液位計失靈。針對以上液位計的特點應經常進行維護保養,根據經驗最好1年檢查1次,以便發現問題進行處理。至于浮筒液位計采用浮子隨液位的高低而變化,然后轉變為4-20mA的電流信號送至主控制室,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液位的高低,便于操作與維護,改善控制指標,并且采用有效控制的安全隔離設備,確保系統的安全性。
五、液氨儲罐事故預防及對策
基于液氨儲罐的特殊危險性,在生產中應有緊急事故預防及處理預案,并且每年應最少進行1次防止突發事故處理演習,以便增強緊急事故處理隊伍的應急能力,時時備全事故處理所用的工具,裝設在專用的事故柜里,并有專人負責保管,要經常維護、保養及檢查,使之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
綜上所述,液氨儲罐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各相關部門都應高度重視它的危險性,只有全面系統地對液氨儲罐進行安全管理,不放過任何與其相關聯的工藝、設備、儀表等諸多環節,把液氨儲罐作為重大危險源管理,使之處于受控狀態,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生。
篇2:儲油罐和儲罐區事故預防措施
儲油罐和儲罐區儲油多,傷害性大,容易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建立防火、防爆制度,經常進行防火放哨,嚴格進行消防安全管理,確保消防安全。
(1)儲油罐、儲罐區防火防爆應按GB50183,GB50074規定。低倍數空氣泡沫把火弄滅系統應按GB50151規定。
(2)儲罐區應保持整齊,防火堤內應無晾干的草,無油污,無可燃物。
(3)儲罐區排水域統應設水封井;排水管在防火堤外應設置閥門;油罐放水時,應有專人監護,及時清除水封井內的殘油。
(4)儲罐區內不應裝設非防爆電氣裝備和高壓架空線路。
⑸儲罐區應當按規定設置防火堤,防火堤應保持完好。
⑹儲油罐頂部應無油污,無積水。儲油罐進出油管線、閥門應采取保溫辦法。
(7)儲油罐頂的透光孔、檢尺孔蓋、墊片應保持完好,孔蓋應蓋嚴緊。量油口應裝有不打火花的金屬墊片。
(8)儲油罐上的呼吸閥、液壓安全閥底座應裝設阻火器。阻火器每季至少檢查一次。
(9)儲油罐進出油管線應裝設韌性軟管補償器。
(10)鋼制儲油罐罐體應設置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接地點沿罐底邊每30m至少設置一處,單罐接地不應少于兩處。
⑾每年春季應周全檢查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測試接地電阻值應切合要求。
(12)浮頂罐的浮船與罐壁之間應用兩根截面積不小于25mm2的軟銅線連接。
⒀儲油罐裝油量應在安全罐位內運行。
⒁當凝油油位高于加熱盤管時,應先用蒸汽立管加熱,待凝油溶化后,再用蒸汽盤管加熱。
(15)不應穿化纖服裝和帶鐵釘的鞋上罐。在罐頂不應開、關非防爆電筒。
(16)儲罐區內油管線動火、清罐功課應執行行業規定。
(17)儲油罐著火,應當即報告并停止著火油罐的一切功課。組織把火弄滅拼適時啟動應急預案。
篇3:液化石油氣儲罐受熱失效預防措施
1防火間距應符合要求
防火間距可降低燃燒區的熱輻射能對鄰近罐、設備的影響,避免將鄰近的儲罐或設施烤著,導致災害擴大。由于液化石油氣的較大火災危險性,故它的防火間距較大。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的直徑,分組布置的儲罐應單排布置,組與組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20m。液化石油氣儲罐或罐區與建(構)筑物,堆場、道路等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符合規范所規定的要求。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液化石油氣儲運站由于管線泄漏引起大火,后發生了液化石油氣的蒸氣爆炸,650人死亡,6000人受傷,近3.1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高達2250萬美元(1990年幣值)。其事故教訓之一,就是儲罐間防火間距太小,以至火災引起一個儲罐燃燒爆炸后,其他儲罐也受到波及,緊接著發生一連串的連鎖爆炸引發更多的傷亡和損失。
2儲罐表面涂白防護
儲罐表面涂白防護是將罐體表面涂成白色,借以反射陽光直射的熱量。夏季陽光直曬到地面的熱流率大約為1010W/m2,儲罐若是黑體,90%的熱量可以被吸收,而若是白體,僅有20%~30%被吸收,罐體表面的光滑度和清潔度越高,吸收的熱量越少。
采用2個長15m、直徑為2.9m,體積為113m3圓筒形儲罐,在7月的2天里進行陽光下受熱試驗,罐重35900kg,內容物49100kg,液體充裝度為90%,罐表面沒有隔熱層,但是被涂成白色。其中一個罐在實驗前迅速被裝滿,類似于絕熱壓縮,因此該罐的初始溫度較高。實驗期間沒有任何液化氣輸入和輸出。。隨著環境白天和黑夜溫度變化,罐內溫度變化僅在幾度范圍,曲線呈正弦波趨勢。環境的平均溫度為25.2℃,而罐內的平均溫度不高于28.2℃。
3噴淋水膜防護
噴淋水膜防護是直接向罐體表面噴淋水,形成一層水膜進行防護;采用在輻射火焰和罐之間噴射水幕吸收輻射熱也屬此類方法。這種方法需要有足夠的供水量,可用的操作系統,保證在遭受火災時能快速啟動,一般適用于固定容器,不適用于移動的槽、罐。在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發生火災時,為了防止發生新的燃燒和爆炸,需用大量的噴淋水對著火罐和相鄰罐及設備進行冷卻,儲罐宜設置固定式消防噴淋裝置。噴淋裝置宜采用噴霧頭。儲罐上的液位計、進出管線的閥門、梯子等薄弱環節應設有輔助噴霧頭。消防用水量及設儲水池的要求應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噴淋裝置的控制閥宜放在距罐壁10m以外、便于操作的地點。
噴淋水膜的強度可以根據火焰熱輻射強度、受保護容器的尺寸、幾何形狀和充裝量加以調節。用池火或丙烷燃燒器模擬的火災熱輻射作用于液化石油氣儲罐,罐壁受噴淋水膜保護,確定在一定時間內罐壁不失效的最低噴淋供水強度,即安全噴淋強度。實驗結果表明;當4.85m3的儲罐受噴6.7L/m2·min噴淋強度保護和0.5m3的儲罐受9.61L/m2·min噴淋強度保護時,足以保證在90min甚至更長時間內,罐內氣相部分的壁溫低于90℃;然而,必須在罐壁溫度達到300℃之前啟動水噴淋裝置,并且保持罐壁表面完全濕潤,否則罐壁溫度很快上升至500~600℃,短時間內便會導致儲罐失效。儲罐的幾何形狀和火焰強度直接影響到安全噴淋強度,表1列出了不同幾何形狀儲罐和火焰強度下的安全噴淋強度。實驗結果表明:處于火災場所的液化石油氣儲罐,在大于安全噴淋強度的水膜保護下,保持器壁無干燥表面,并在器壁溫度達到300℃之前就已啟動水噴淋裝置,能夠在幾個小時內不失效。如果儲罐上設置的安全閥能夠正常工作,安全噴淋強度9.61L/m2·min可降低到7~8L/m2min以下。
4保溫隔熱防護
保溫隔熱防護是采用一種具有低導熱性能和內部能發生吸熱的隔熱耐火物質,覆蓋于罐體表面進行防護。這種方法較適用于火車槽車和汽車槽車;對于球形固定儲罐的鋼支柱應作保溫隔熱防護,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h。
用1m3的液化石油氣儲容器進行實驗,容器器壁無保溫隔熱層,進行火焰烘烤,在7.7~9.5min內便發生了爆炸。2個64t充滿丙烷的鐵路槽車陷入火中,未使用保溫隔熱層防護的在24min時發生了蒸氣爆炸,而使用了保溫隔熱層的則94min后才發生爆炸。同樣的鐵路槽車實驗條件下,使用容器體積為原來的1/5,在其外部夾套內用聚氨酯泡沫作為保溫隔熱層,在受火焰烘烤40min內,傳入罐內的熱流率僅為輻射熱的1/5~1/6。
在容器上安裝或不裝安全閥,測定在安全閥的安全泄放作用下,隔熱墊層的防護能力。一個充裝量為25%~50%的1.9m3丙烷容器,沒有安全閥,被火焰烘烤8~14min后發生了蒸氣爆炸;若容器上裝有安全閥,則爆炸沒有發生。表2列出了不同體積的球形容器,受隔熱介質防護的性能。
由此可見,保溫隔熱防護方法能有效地延續和防止受熱輻射的液化石油氣容器壁溫升高、器內溫度和壓力升高。在容器內部存在液化氣體的情況下,容器內氣相部分的壁溫可保持在300℃以下。設有安全閥的較小容積的容器,安全泄放時間可達1h以上,較大容器的容器在幾小時以上,保溫隔熱層可降低輻射熱的傳遞速度,使安全閥能夠及時釋放出進入容器中的熱能,避免過熱。這種方法較其他防護方法更依賴于安全閥的動作。
5安全泄放防護
液化石油氣罐上設置的安全閥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了由于器內壓力升高而引起的高溫過熱液體,同時其安全泄放起到了泄壓冷卻的作用。儲罐上設置的安全閥應是全啟封閉彈簧式安全閥。容器為100m3或100m3以上的儲罐應設2個或2個以上的安全閥,并且安全閥應裝設放散管,其管徑不應小于安全閥出口的管徑。放散管管口應高出儲罐操作平臺2m以上,且應高出地面5m以上,安全閥與罐之間必須裝設閥門。
儲罐區應設備用儲罐,以備開罐檢查、檢修及發生事故時用,火災時,為了安全,將危險區域的易燃物料轉移到安全地帶的備用儲罐中。
6堆土掩埋罐體防護
液化石油氣儲罐也可用堆土掩埋或半埋進行罐體防護,兩樣也可起到防止熱輻射的作用,同時還可保護罐體免受爆炸拋射物的沖擊,延遲儲罐失效的時間可更長。用土掩埋一般要求在容器周圍筑一個坡度不超過34°的防護墻,需要占地面積較大,此法較適用于球形儲罐的防護。然而,使用沙粒與纖維混合制成的新掩埋材料能提高防護墻的坡度達75°以上,從而能降低其厚度,減少占地面積,因為這種合成新材料具有較強的粘合力。
用金屬板模擬罐壁進行的堆土掩埋實驗得出良好的隔熱防護結果。表3為傾斜金屬板在堆土掩埋防護下,火焰輻射強度和時間與不同防護深度處的溫度升高情況。
由于合成纖維材料在高溫下受到破壞而降低粘合力,堆層在火焰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但堆層的厚度降低是緩慢的,火焰持續幾小時以后,一個1m厚的堆層外表面僅減薄35cm,受保護的金屬板仍然保持著最初的溫度。
實驗表明,采用這種防護方法,堆層的厚度應保持在0.5~1m范圍,盡管堆層的外表面在火熔爐熱作用下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壞,但器壁和器內裝物的溫度仍能在幾個小時內保持不變,取得良好的防護效果。
為了保護液化石油氣罐來自外部的影響,還可在罐外層建上很厚的預應力混凝土層,如終端檢測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