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品泄漏應急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通過演練提高組織在化學品泄漏時的反應和組織搶救能力,提高員工的環保、安全知識。二、演練時間2013年12月18日下午15:00--15:30。三、演練地點上海奇想青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儲罐區四、演練組織:u總指揮:李軍生負責演練的督導工作及演練的實施和組織、協調工作。u現場指揮:韓永前負責演練方案策劃,演練各項準備及現場指揮工作。u疏散組:許貴春負責化學品泄漏后,組織區域內的人員疏散到安全地點,將泄漏區進行隔離。u滅火組:徐自勇負責化學品泄漏,受環境因素引起著火后的滅火工作。u泄漏物處理小組:馬愛明負責對泄漏的化學品進行圍堵和控制,并將泄漏的化學品收集和處理。u警戒小組:陸正園負責化學品泄漏區域的安全警戒工作,演練期間禁止無關人員及車輛進入演練區域。u攝像:成云俠、顧東銀負責整個演練過程的拍攝工作。u現場解說:潘春芳負責整個演練現場的臺詞解說。五、演練情景模擬:物流中心罐區卸料管理員與外來車輛槽罐車卸料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導致原料泄漏(假設泄漏原料為自來水),倉庫員急忙電話通知安全環保科,安全環保科立即組織公司內部應急小組及化學品泄漏應急小組,同時趕往事發現場,化學品泄漏應急人員立即前往事發點進行應急處理。整個演練過程如下:
六、演練要點及程序:①人員疏散泄漏發生時第一發現者立即通知泄漏區域的所有其他人,用電話通知安全環保科,如果有必要,人員應從泄漏區域離開至安全距離。②區域警示化學品泄漏區域使用路障和紅白警示帶隔開,用告示牌提醒離開泄漏區域。③控制泄漏源盡力控制泄漏源,避免泄漏區域的擴大及對周圍環境造成環境影響。保證泄漏區域的通風,降低泄漏區域空氣中化學品濃度。④泄漏區圍堵使用吸收棉圍住和吸收泄漏品或使用其他合適的方法以防止擴散;用適當物品蓋住泄漏品及周圍的排水溝,以保證不影響水的供應和污染源排放。⑤清理泄漏品泄漏源被控制后,使用吸附劑、吸收劑等完成清理(不同的處理物質有不同的作用),然后分析導致泄漏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再次發生。⑥泄漏物的處理根據吸收物質的類型來確定吸附劑的處理方法,對于吸收的泄漏品的吸收棉處理,貯存和處置應當作危險廢棄物進行。⑦本次演練對危險化學品泄漏的處理方法:Ø通過查看化學品標簽識別化學品名稱;Ø通過查看化學品MSDS了解化學品的危害及個人防護措施;Ø用警示帶和警示墩圍護一定的區域進行隔離;Ø將細沙搬運到化學品泄漏點;Ø化學品泄漏應急人員按照MSDS中的要求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Ø將細沙圍住泄漏地面的化學品;Ø用碎布吸干凈泄漏地面的化學品;Ø用木質或塑料容器將細沙裝入容器內;Ø將細沙運到公司指定的危險廢棄物垃圾箱內;Ø恢復現場。⑧消防技能演練項目²20M3Kg干粉滅火器滅火²20M35Kg推車干粉滅火器滅火²室外消防栓出水冷卻保護儲罐體七、應急所需物資序號應急物資數量備注1橫幅1條2廢舊棉布5包3無線擴音器3個4煙霧彈6個5多功能水槍4支6消防水帶20米/卷5條7兩分水器1只8應急預警廣播1套9黃沙若干10警戒柱4八、演練點評(結束)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現場狀態恢復。編制:審核:
篇2:某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目錄
1、總則······································································1編制目的·····························································1編制依據······························································1適用范圍······························································12、演練目的··································································13、演練狀況概述······························································13.1事故起因·······························································13.2事故應急措施···························································24、演練地點··································································25、演練時間及程序····························································25.1演練時間······························································25.2演練程序······························································26、演練過程·································································37、演練腳本·································································48、演練結束·································································48.1人員的撤離····························································48.2演練方案及應急預案的評審··············································49、附件·····································································51.總則1.1.編制目的本方案是針對**化工(江蘇)有限公司的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而專門編寫的應急演練方案,是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演練的行動指南和計劃綱要。本方案應根據定期組織的實際演練情況,進行相關評審與修訂,不斷補充和完善,以實現持續改進。1.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AQ/T9002-2006);《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號);《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CECC47320SE,1.0版)。1.3.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化工(江蘇)有限公司廠區內。2.演練目的2.1檢驗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的可行性,通過演練發現不足之處,并予以修訂和完善。2.2使員工進一步熟悉、了解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如何進行應急疏散,提高滅火作戰技能和面對突發事故的緊急應變能力,以及聯合外部力量進行共同作戰的協作能力;2.3進一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消防管理方針,確保公司員工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以及維護公司及周邊地區環境。3.演練狀況概述3.1事故起因PVA生產區四樓發生甲醇泄漏并引發火災,造成蒸餾塔區域大面積起火,火勢蔓延,有爆炸危險,公司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救援小組,負責現場的疏散及自救,并在內部力量無法控制火情的情況下配合外部支援力量進行全力搶險。3.2事故應急措施安環部接到事故部門(PVA)報警之后,立即啟動公司級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及各相關應急救災小組,并向總經理及公司其他領導匯報,同時派員切斷公司清下水的排放閥。經總經理批準后,通知和組織公司PVA員工進行疏散撤離。因火勢已經超過本公司的撲救能力范圍之外,所以應急指揮部向企業外部力量濱江消防中隊請求協助和支援。因火勢較大,在濱江消防中隊到達現場后決定,決定立即請求梅李消防中隊和海虞消防中隊進行支援,在三個消防中隊和本公司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災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及時撲滅了火災,避免造成爆炸事故及災害的擴大。應急狀況消除。4.演練地點PVA部門生產裝置蒸餾塔區(見附件)5.演練時間及程序5.1演練時間2008年6月26日PM15:00-16:305.2演練程序(1)、階段一(15:00—15:05)?泄漏、火災事故發現,進行報告。(2)、階段二(15:10—15:20)?啟動公司級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指揮部并組建應急救災小組及公司消防隊。(3)、階段三(15:20-15:25)?明確火情,應急指揮部下達命令,PVA人員疏散并請求外部支援。(4)、階段四(15:30-16:00)支援人員趕到現場,災情得到控制,泄漏源堵漏成功。(5)、階段五(16:00-16:05)應急指揮部宣布搶險救援成功,險情解除。(6)、階段六(16:05-16:15)現場環境清理,環境監測分析合格,并報告應急指揮部。(7)、階段七(16:15-16:25)應急指揮部下達命令,解除對事故地點的安全管制,演練結束。(8)、階段八(16:25-16:30)對社會公眾發布信息。6.演練過程6.12008年6月26日下午15:00,**化工PVA操作人員現場巡視,到達PVA生產裝置四層時,聞到有化學原料(甲醇)刺激性氣味,立即戴好防護用品(防毒面具)到現場檢查確認。發現甲醇管道法蘭處發生泄露,地面上留有大量的甲醇。巡檢人員立即關閉相連處兩端的閥門,到雨水排放口確認閥門關閉,然后立即向上級報告。6.2與此同時,四樓電器產生電火花,造成甲醇起火。現場人員發現后,立即向部門主管進行通報。部門主管聞訊后,馬上至現場確認事故,啟動部門級應急預案,使用泡沫消火栓對現場進行滅火(現場演習時用水代替泡沫滅火)。隨后在上風方向成立臨時指揮中心,并按通報程序向上級匯報,建議啟用公司級應急救援預案。6.3安環部接警后,立即啟動公司應急救援預案,并在現場成立應急指揮部,同時組建應急救援小組及公司消防隊,并向總經理及公司其他領導匯報。各應急指揮機構成員和救援小組成員,到達應急指揮中心——火災上風口方向集合報道,有副總指揮帶領各應急救援小組及公司消防隊對現場進行災害的控制。6.4現場應急指揮部組建以后,由值班部門主管向指揮官報告現場情況,并將指揮權轉移給副總指揮。并提供相關物料的MSDS,儲罐區平面圖和消防平面布置圖。副總指揮考慮到火勢較大,隨時都有發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通過通訊設施向總指揮報告災情并建議PVA所有人員進行疏散撤離,以及請求外部力量支援。6.5指揮部發布命令,PVA所有員工立即進行緊急疏散(考慮到現場人員工作需要,疏散地點放置在事故現場的上風口方向,到時現場會有集中指示牌告知),各應急小組采取以下措施:(1)、安全管制組:在各路口設崗,嚴禁無關人員進入,進行疏散撤離引導,對行駛車輛進行管制,保持道路通暢。(2)、通訊聯絡組:在同應急指揮中心通報災害情況,通知指導員工緊急疏散。(3)、災害搶救組:撤離現場,并清理路障,及時搶救可能受傷的人員(4)、搶險搶修組:確保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行,同時做好公司大面積停電的準備,消防動力備用能源啟動準備,等候命令。(5)、物資供應組:火災下風方向的可燃物轉移到上風方向。聽侯命令,運送應急救災器材的輸送。(6)、醫療救護組:帶好相應的救護藥品器材及救護車在上風向成立臨時救護站,待命。(7)、公司義務消防隊:對現場初期的火災進行撲滅,并協助外部支援力量控制撲滅火情。6.6PVA所有員工全部撤離到指定集合點集合,部門負責人清點人數。并向副總指揮報告,副總指揮同時向總指揮報告人員疏散的情況。6.7**消防中隊消防車輛趕到現場,協助滅火,但由于火勢仍然無法控制,即請求梅李消防中隊及海虞消防中隊進行支援,支援力量到達現場后,立即展開對起火點的總攻,現場火情得到控制,并最終撲滅,泄漏源也得到有效的控制,用霧狀消防水對火災地點噴射5分鐘進行降溫。副總指揮向總指揮匯報災害被控制,緊急狀況消除。總經理宣布災害消除。6.8事故消防水,通過泵送入廢水槽中,PVA部門人員進行現場清理。品保人員對事故地點的洗消用水進行分析,判斷是否能進入廢水處理設施處理,還是收集委外處理,并對地面殘液及大氣環境進行監測。6.9檢測結果報告應急總指揮。6.10總指揮根據檢測結果宣布演練結束,及取消對事故地點的安全管制。PVA部門人員復位。7、演練腳本見附件8、演練結束8.1人員撤離?PVA所有參加緊急疏散演練的人員,必須聽從現場人員的指揮,并由部門主管或當班負責人帶領,保持隊形,進行疏散,結束后按照來時的疏散路線原路返回。8.2演練方案及應急演練的評審1、?為能順利的完成此次應急演練,安環部將在演習前對該方案的可行性進行預演,預演時間6月22日下午14:302、?演練結束后,將在兩周內提出本次演練的總結報告。
篇3: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洪湖市
一、演練的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進一步強化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提高應對突發生產安全事故能力,減少因事故造成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保證社會穩定。
二、演練的目的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302號令),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精神,檢查各部門、各單位對市人民政府下發的《洪湖市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洪政發[2004]35號)執行情況,檢查整個應急系統的快速反應速度,市應急救援指揮部和各部門熟悉應急救援程序,市政府決定,開展洪湖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三、演練目標
中石化石碼頭油庫發生泄漏起火。
四、風險評價
危害特性汽油蒸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
柴油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燃燒的危險。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
汽、柴油大量泄漏易造成環境和水體污染。
健康危害汽油急性中毒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輕度中毒癥狀有頭暈、頭痛、惡心和嘔吐、步態不穩、共濟失調;高濃度吸入出現中毒性腦病或引起意識突然喪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圍神經病及化學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現中毒性精神病;液體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濺入眼內可致角膜潰瘍、穿孔,甚至失明;皮膚接觸致急性接觸性皮炎,甚至灼傷;吞咽引起急性腸炎,重者出現類似急性吸入中毒癥狀,并引起肝、腎損害;慢性中毒出現神經衰弱綜合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周圍神經病;嚴重中毒出現中毒性腦病,癥狀類似神經分裂癥。
處置措施迅速撤離油庫150米范圍內居住人群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油庫區內修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排洪溝和密閉性空間,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安全區進行處理;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危害,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氣、保護現場人員;切斷電源、火源,撲滅火源;噴水冷卻油罐,并對鄰近儲存油罐進行有效冷卻;控制泄漏,在確保安全條件下進行堵漏;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戴化學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或消防防護服,戴橡膠耐油手套。
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可冷卻。
五、演練的參加人員和單位
市政府領導及市政府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市安監局、市公安局、烏林鎮、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市交通局、市氣象局、市電信公司、市交警大隊、市消防大隊、市人民醫院、中石化湖北荊州石油洪湖公司等單位及其負責人。
六、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蔣鴻市長
副指揮長:劉忠誠副市長
成員:鄒賢林市政府辦公室主任
楊志雄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陳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愛平市總工會副主席
李澤兵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
白忠平市公安局副局長
張群烏林鎮委副書記
廖紅平烏林鎮副鎮長
向德福市財政局副局長
諶啟炎市衛生局副局長
施德南市環保局副局長
徐開南市交通局副局長
周立新市氣象局紀檢書記
王旭陽市電信公司副經理
王孟軍市交警大隊隊長
胡勁松市消防大隊教導員
徐柏林中石化洪湖
分公司經理
七、各職能部門分工情況及工作職責
(一)綜合協調組
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協調組織事故現場救援工作。負責向各個組傳達指揮部負責人指令;負責聯系和督促各組工作;報告各組救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負責專家人員的技術信息;負責聯系駐軍援助工作;負責向上一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辦公室報告事故情況及請求援助。
(二)現場警戒組
由市公安局、交通局、氣象局、烏林鎮組成;白忠平任組長。負責風向、風級、溫度、陰晴雨等氣象預報;負責劃定現場的警戒區并組織警戒,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實行道路交通管制;負責疏散事故危險區域內的無關人員;負責救援運輸車輛的暢通。
(三)救援排險組
由市消防大隊胡教導員任組長。負責事故現場的應急監測,危險化學品性質、危害性的鑒定,提出處置預案并實施,對事故現場的控制和泄漏點的施救。
(四)醫療搶救組
由市衛生局諶啟炎任組長,負責組成現場臨時救治中心,并啟動120急救中心系統,對現場人員實施救護。
(五)后勤保障組
由市財政局向德福任組長,負責提供現場應急人員的飲食、裝備、物資、車輛的調度供應。
(六)通訊聯絡組
由市電信公司王旭陽任組長,負責保證施救現場的通訊暢通,在施救現場不能使用移動通訊系統時牽拉專線,保證指揮部指揮系統暢通。
(七)對外宣傳組
由市委宣傳部陳超任組長,負責對周圍居民及需疏散群眾及時廣播傳遞應急信息,負責統一向媒體進行應急情況發布。
(八)善后處理組
由環保局施德南任組長,負責對泄露到下水道、排洪溝的成品油進行處理及污染狀況監測,消除施救后的安全隱患。
八、應急救援行動
(一)事故發生、上報并啟動企業應急預案
1、事故發生。2007年*月*日,中石化石碼頭油庫正在為槽車裝載汽油,突然,輸油管道發生爆炸、起火,并引發油罐發生火災和成品油泄露。
2、事故報告與初始撲救。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迅速向油庫負責人報告,并組織有關人員撤離。油庫負責人接報后,對事故進行初步評估,組織人員進行自救,命令迅速啟動油庫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上報市級相關機構,要求啟動政府應急預案。
3、報告途徑
市政府值班室2423691
市安監局2438348
市公安局接警電話110
市消防大隊119
市急救中心120
(二)啟動市級應急預案
1、指揮部成立
1.1接到報警后由綜合協調組迅速指定前指辦公地點。要求靠近出事地點,在足夠安全距離之外,選擇事故點的上風向。考慮定在油庫辦公室。
1.2通知指揮部成員到達前指辦公地點,并同步啟動各行動組預案。
2、發布第1號指揮部令:對外發布應急情況
2.1向公眾通報有關應急情況,如需組織疏散行動的,通知周圍居民避難所位置和疏散線路。
2.2向媒體通報應急信息。
3、確定現場應急對策
3.1事故初步評估。
3.1.1聽取企業負責人啟動企業應急救援情況匯報。
3.1.2探測事故起因。
由專家組在事故現場近距離(安全距離)檢測:
(1)所涉及到的物質的類型和特征。如閃點、熔點、沸點、相對密度(水、空氣)、溶解性、燃燒性、爆炸上、下限、蒸氣密度、蒸氣壓力等。
(2)泄漏、燃燒的數量及時間。
(3)燃燒、泄漏所造成的后果及危害面。
3.1.3聽取專家組成員對事故的分析
考慮因素:
生命:危險區人員以及如何保護應急救援人員和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影響范圍:事故擴大波及范圍與儲罐、管道和其它設備情況。
現場狀況:事故現場及事故發展勢態分析。
附近區域:在直接區域和周邊區域需要保護的設施及其他物品。
時間:火災燃燒泄漏持續時間,到行動之前的準確時間。
暴露目標:在事故中有什么是需要保護的,比如人員、建筑、環境等。
自然環境:事故現場的風向、風級、溫度、陰晴雨等自然因素。
3.2建立現場工作區域
對事故現場設立工作區域,即危險區域、緩沖區域、安全區域。
3.3確定重點保護區域
包括:人員,事故現場內重要設施,財產,環境,事故現場外的關鍵系統(如交通、供電、供水系統等),應急人員的工作區域等。
3.4確定行動方案
3.5考慮是否請求荊州、省應急援助,由指揮長決定。
4、發布第2號指揮部令:實施事故現場的救援排險
消防大隊接到報警后迅速出動消防車趕到現場,設立警戒區,切斷一切電源、火源,由行動小組佩戴空氣呼吸器進入泄漏區,找出泄漏點實施堵漏;同時用噴霧水槍對泄漏的汽油蒸氣進行稀釋和阻攔,防止泄漏汽油蒸氣和成品油進入密閉空間,并對燃燒的罐體和相鄰的油罐實施噴水冷卻降溫,撲滅火源。
5、發布第3號指揮部令:實施防護行動
5.1現場警戒,按照指揮部擬定的區域實施人員和交通管制。交通管制范圍:103省道106km+500m(烏林鎮王洲村)——109km+300m(石碼頭磚瓦廠)。
5.2指定疏散線路和避難所地點。人車改道長江大堤。
5.3危險區域內人員搜尋、營救和疏散。
5.4危險區域內人員的集中和查點,對應急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實行登記。
6、醫療救護
6.1設立現場救護中心,在指揮部附近設立現場救護中心,中毒人員和受傷人員先到現場救護中心接受第一步救治。
6.2啟動市人民醫院120緊急救援系統,現場救護中心的特重人員送市人民醫院救治。
6.3對現場應急人員實施救護。
7、后勤運作
7.1接收、臨時儲存應急物資和給應急救援人員分發后勤物資。
7.2保證指揮部指揮系統暢通。
7.3調集應急救援所需設備、物資以及其它企業應急救援人員。
7.4指揮調度所有運輸車輛、消防車、救護車和其他到達現場的車輛。
7.5按指揮部確定的位置建立安全區域。
(三)恢復和重新進入
1、市消防大隊對事故現場進行復查
2、市環保局對事故現場提供檢測報告
3、指揮長宣布解除緊急狀態
4、開展事故原因調查
5、恢復事故現場內外系統
九、專家點評
演練結束后,在前指辦公室召開會議,指揮部全體成員和有關專家參加,對演練活動進行點評。
十、撰寫應急救援演練總結報告
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寫出書面總結報告,報有關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