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排放瓦斯安全措施
巷道施工中會不同程度地有瓦斯涌出,當施工中遇有斷層,或有裂隙與煤層相通時,工作面的瓦斯將會增大,當由于某種原因發生停電停風或其它原因使工作面無風造成瓦斯聚積超限時,應按照公司規定的瓦斯級別進行排放。當瓦斯濃度在2%以下時,認真執行該就地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當測定瓦斯濃度達到或超過2%以上時,嚴禁執行就地排放瓦斯措施,并另行制定集體排放瓦斯專項措施。
1、不論何種原因造成工作面無風,當班瓦檢員應對該巷所有地點(包括冒落空間)的瓦斯進行測量,準確地測定瓦斯濃度及范圍,當測定瓦斯超限時,應立即通告當班生產負責人,之后立即用電話或其它方式迅速向綜合隊匯報,并向工程處調度室匯報。
2、只要發生超限,當班生產負責人立即組織所有人員撤出,在撤退過程中,應從里向外將該巷所有電氣設備的手把打到零位,一直到巷道口全風壓處,之后再將臨時變電點的開關停掉,掛上“禁止送電”牌。
3、當測定瓦斯濃度確在2%以下時,瓦檢員和當班生產負責人立即組織當班所有人員盡快進行排放,決不許拖延時間,造成瓦斯更大超限;當測定瓦斯濃度達到或超過2%以上時,所有人員全部撤到全風壓巷道,此地點應在距巷道口20m以外的上風流中,等待工程處來人按集體排放瓦斯措施排放瓦斯,在等待過程中,派專人在巷道口看守,嚴禁任何人進入。
4、就地排放瓦斯應在距超限點20m以外的地點進行,此地點應選擇頂板完好,無淋水、無危險的可靠處,在排放過程中,所有人員都要注意安全,做好自保互保。
5、就地排放瓦斯采用風筒錯口吹的方法,即在確定的排放點將風筒接頭斷開,形成兩風筒即有錯口又相互連接,待來風后適當調節風筒錯口的大小,使送達到工作面的風量適宜,從工作面排放出的瓦斯均勻緩慢,和錯口處的風流匯合后,使排放點以外的風流中瓦斯濃度始終不超過1.5%。
6、就地排放瓦斯以瓦檢員為主,當班值班干部任組長,瓦檢員任副組長,合理分配所有人員,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7、在巷道口全風壓匯合處懸掛一臺便攜儀,由副班長負責,時刻檢查此點的瓦斯,一有異常,立即報告瓦檢員和風筒錯口處人員。
8、排放過程中,瓦檢員站在距風筒錯口20m的下風流中,時刻檢測風流中有瓦斯,并隨時將檢測結果報告給錯口處人員。
9、經過一定時間的排放,當錯口外和錯口里的風流的瓦斯濃度都恢復到正常值時,瓦檢員需再到前方各地點再次詳細檢查瓦斯,只有各地點的瓦斯都達到正常值后,排放瓦斯才算結束方可逐級送電,進入工作面。
10、排放瓦斯結束后,瓦檢員應立即把排放時間,瓦斯濃度范圍,參加人員等各項向處調度室匯報。
11、該措施經審批后,立即向該巷所有施工人員進行貫徹,并群簽,之后每月再重新學習貫徹一次。
篇2:一般情況排放瓦斯管理制度
(1)高瓦斯區域的開掘巷道停風后,預計在短期內瓦斯會超限通風科應在巷道開始施工時就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相應的排放瓦斯措施。現場發生變化時通風區要及時對措施進行更改、修訂并審批。排放瓦斯措施應在通風科保存。
(2)發生無計劃或者有計劃停風后通風科、隊當班值班人員應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學習事先制定的排放瓦斯措施并積極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3)排放瓦斯責任劃分:
總工程師:停風區瓦斯濃度超過3%時親自坐臺指揮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5%應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通風科長(副科長):參與組織任何情況下的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在1﹪—3﹪時,通風科必須有一名副科長以上干部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3%時,通風科長必須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4)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通風科值班人員及現場跟班干部事先與機電單位負責人聯系,由機電部門負責人指派專人將安全技術措施規定的瓦斯風流經過的區域內全部設備斷電(采區變電所和配電點兩處同時斷開),并由現場機電人員看管并設置警示牌。現場安全員及機電部門人員負責核實排瓦斯沿途電器設備斷電情況,證實完全斷電后及時通知通風科,由通風科現場人員負責準備排放瓦斯。
(5)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必須停止排出瓦斯風流經過區域的所有工作,撤出人員、設置警戒警標,安全員會同通風人員把守巷口,嚴禁人員入內。
(6)開啟局部通風機前,瓦斯檢查員必須認真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的風流瓦斯情況,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所處巷道通風正常,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開始排放工作。
(7)排出瓦斯量必須嚴格控制,確保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都不超過1.5%。可采用拆開停風巷道口外第一節風筒(人為造成漏風)、用繩子捆扎風筒或調整三通(預先裝好)風量等控制風流方法,控制排出瓦斯量,掌握排出濃度,嚴禁采用斷續停開風機的方法控制瓦斯濃度。
(8)排放瓦斯過程中,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必須隨時檢查排出風流及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以后的瓦斯情況,及時調控排出瓦斯量,并詳細記錄(出坑后應登記在排放瓦斯記錄本上)。
(9)當整個獨頭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進入排放巷道,全面檢查通風瓦斯情況。只有在證實整個巷道空間通風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其它條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且穩定半小時后,瓦斯排放方可結束。
(10)啟封長期停風或已封閉的盲巷,按瓦斯濃度大小,制定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按措施規定進行排放。
(11)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排放人員必須使用現場就近處電話向通風科及礦調度匯報排放工作情況,得到許可后方可出坑。
(12)排放瓦斯記錄本上的記錄內容應包括:排放瓦斯日期、地點、負責人及參加人員、排放開始和結束時間、排放過程瓦斯濃度和排放瓦斯量等。
篇3:礦井排放瓦斯制度范例
礦井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瓦斯積聚。瓦斯積聚就像定時炸彈一樣,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發生礦毀人亡的爆炸事故。一般來說,多數是采用排放瓦斯的方法來消除瓦斯積聚,所以排放瓦斯是礦井瓦斯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任何一個礦井都必須制定排放瓦斯制度。排放瓦斯制度的內容有:
(1)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造成瓦斯積聚或其他原因需要排放瓦斯時,都必須編制排放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有組織地進行排放。
(2)排放瓦斯措施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排放回風系統內撤人、斷電、警戒。撤人及斷電范圍、警戒位置、斷電及復電執行人都必須在措施中明確規定。
2)排放中,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1.5%。
3)設置排放基地,基地應設在進風側的新鮮風流中。
4)排放方法由礦總工程師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排放方法及步驟都必須在措施中作出明確規定。
5)排放必須采取在匯合風流口靠新風流一側控風進行。
6)排放結束,只有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才允許向排放巷道內送電、恢復工作。
(3)排放瓦斯必須遵守下列程序:
1)由排放瓦斯組織指揮者組織參加排放瓦斯相關人員學習、貫徹措施,落實責任。
2)進人排放區,排放回風系統撤人,設崗警戒,向現場負責人匯報。3)現場負責人下令按措施的要求執行。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現場負責人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準備的情況,并請示開始排放,得到允許后,下令排放。
4)由排放人員按措施規定排放,排放時必須觀察局部通風機是否是循環風,一旦出現循環風立即停止排放。
5)現場負責人組織檢查排放效果,確認排放區內一切安全、正常后,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得到指令后,下令撤崗,恢復送電,排放瓦斯完畢。
(4)不同情況下的排放瓦斯規定(瓦斯排放分級管理制度)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o%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0%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
(5)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排放瓦斯:
1)無批準的措施或措施與現場情況不相符;
2)排放措施未貫徹、未落實責任;
3)無排放瓦斯組織指揮人;
4)無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
5)應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不齊(當班瓦斯檢查員應參加分工區域的排放);
6)排放瓦斯區域和受影響區段的停電、撤人、警戒范圍、通風設施等沒有或沒有全部標注在排放瓦斯系統圖上。
(6)無計劃停電停風,無論是否造成瓦斯積聚,都要作為未遂事故追查,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