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涂車間作業指導書
1.0粉工藝流程
電鍍件檢驗后→工件清理和準備→噴前準備→噴粉→固化→質檢→入庫
2.0電鍍件的檢驗
參照《電鍍作業指導書》4
3.0噴粉操作規程
3.1工件清理和準備
3.1.1將待噴工件烘干;
3.1.2清理表面殘跡;
3.1.3清理鍍層的疏松層、起泡面;
3.1.4清理表面殘余物(包括少量的金工缺陷);
3.1.5凡打磨過的表面,用天那水作鈍化處理;
3.1.6對工件免噴處進行保護處理;
3.1.7徹底清除表面灰塵等;
3.1.8配合噴粉工適時將待噴工件送入噴房。
3.2噴前準備
3.2.1準備待噴粉末;
3.2.2開啟空壓機等噴粉輔助設備;
3.2.3開啟噴房回收系統;
3.2.4清理噴房;
3.2.5調節靜電發生器和噴槍。
3.3噴粉
3.3.1待處理好的掛入噴房;
3.3.2打開噴槍至出粉正常后開始施噴工件;
3.3.3噴粉以先慢后快的施噴方法一層一層的覆蓋(一般3~4遍);
3.3.4首先噴死角位和反面(包括安裝后看不見等非裝飾面);
3.3.5然后噴涂正面;
3.3.6對所噴工件進行檢查和修補;
3.3.7將噴涂合格的工件掛在烘烤車上;
3.3.8吹去掛件時掉落在工件表面上的塵埃(必要時對碰傷處進行修補)。
3.4固化
3.4.1打開固化爐門;
3.4.2開啟燃燒機;
3.4.3待固化爐熱風循環穩定后(排塵過程);
3.4.4將掛滿噴粉工件的轉序車推入固化爐內;
3.4.5關好爐門;
3.4.6將爐溫設置在180~240℃之間;
3.4.7待爐溫達到設定值時計時20~30分鐘后,打開爐門;
3.4.8將固化好的工件轉移到待檢區。
4.0噴涂制品的質量檢驗
4.1噴粉前工件表面處理符合要求,無油污和灰塵污染,不能有撞傷、毛刺、披鋒等缺陷;
4.2固化后工件表面無塵粒、針孔、桔皮、露底等外觀缺陷;
4.3必要時在工件安裝后看不到的隱藏面進行附著力檢驗;
4.4參照《靜電粉末涂裝件/檢驗標準書》。
篇2:噴涂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噴漆車間是公司的重點防火單位。響應公司領導提出的“抓安全不能手軟,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確保公司大局穩定”,并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中國馳名,世界著名”的宏偉目標,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職工的安全意識教育:
健全安全生產領導組織,定期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及安全常識教育,要求員工懂得滅火常識,會正確使用滅火器材,特別對新招學員要先培訓后上崗。嚴禁將火種帶入車間,更不準在車間或更衣室內吸煙,發現一次罰款500元,交公司處理。
二,安全生產制度:
1,進入噴漆車間的轉件車輛,必須帶防火帽。
2,轉運油漆,稀料要由專人負責,嚴禁野蠻裝卸造成滴漏及撤溢,或磕碰激起火星。
3,車間要每天打開窗戶進行通風,引風機,排氣扇要正常運轉,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低空氣中易燃氣體的濃度。
4,外來人員進入噴漆車間必須持有處室部門簽發的通行證。?5,嚴禁在噴漆室,油罐漆,配電室或調漆間使用手機。
6,嚴禁向噴室,下水道或漆泥池內丟棉紗,紗布等雜物。
7,車間下水道,漆泥池要有專人負責定期清理,換水,保證下水道暢通,漆泥池水質清亮。此工作應有記錄備查,車間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動力設備處責任管理員親自驗收,并在驗收記錄上簽字(不得用印章代替)。
8,車間引風設施,引風筒,引風機要有專人負責定期清理,引風筒每6個月清理一次,水簾噴氣室引風機每周清理一次,水旋噴漆室引風機每月清理一次,每次要有清理記錄,由清理人填寫清理記錄,車間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動力設備處責任管理員親自驗收并填寫驗收記錄。
9,噴漆車間每月對烘干室進行清理保養并有專人負責,清理完畢,有清理人填寫清理記錄,車間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動力設備處責任管理員親自驗
收,并在驗收記錄上簽字(不得用印章代替)。車間每天應安排人員對烘干室進行保養,并做好記錄備查。
10,浸漆車間每2周清理一次烘干室并檢查輻射塊及其供電導線是否損壞,由專人負責清理完畢填寫記錄,車間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動力設備處責任管理員親自驗收,并在驗收記錄上簽字(不得用印章代替)。
11,電泳線應安排人員每周對噴嘴進行清理,每周對流水線彎軌,直軌,行走輪,驅動,漲緊等部位進行檢查,每周對滾子列進行加油,以上工作均應有記錄備查,車間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動力設備處責任管理員親自驗收,并在驗收記錄上簽字(不得用印章代替)。
12,引風機嚴禁帶病作業,發現異常響聲須及時停機修理,否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每年夏季車間應安排人員每天下午2點左右對引風機進行測溫,并留存記錄備查。
13,噴漆室(水簾噴室,水旋噴室)要每天進行日保,清理積漆及噴淋,循環水系統。嚴禁棉紗及稀料,紙板進入噴漆室。水漩噴室底每周應進行一次清理,并做好記錄備查,車間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動力設備處責任管理員親自驗收,并在驗收記錄上簽字(不得用印章代替)。
14,從事高空作業維修設備人員,必須辦理登高作業證,配備安全帶或其它防護措施。
三,用電用火制度:
1,車間專職電工要經常檢查線路,對不規范或裸漏老化線路要及時整改,更換避免打火引發火險。
2,車間內配電盤,配電柜,配電箱內要清掃,要在斷電后,在電工的指導下進行。
3,車間所有線槽和插座等電氣設備旁不準有積水,電纜溝上不準存放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具有腐蝕性的物品。
4,噴漆車間內所有電機必須用防爆型,并安裝接地線,攪漆罐必須有接地線并經常檢查是否松動。
5,噴漆車間五十米內嚴禁私自動用明火,如確實需要,先經保衛處和車間批
準,做好預防工作方可施工。
四,消防設施管理制度:
1,消防栓要定期試壓,發現異常及時向保衛處匯報,消防水帶不準私自亂動,消防栓一米內不準堆放任何物資并要求道路暢通。
2,滅火器,消防沙要有專人管理,定期保養,檢查。嚴禁私自挪用消防器材或消防工具,如有損壞要照價賠償。
3,滅火器,消防栓扳手,消防水帶要定置存放,確保安全有效。
4,車間消防增壓泵要定期檢查不準有待修現象,確保正常使用。
五,油漆稀料管理制度:
1,對易燃的油漆,稀料要派專人保管,嚴格安計劃領用并定置存放。
2,正在使用的油漆,稀料要用塑料容器,并加蓋保護,避免發生意外或揮發到空氣中造成污染或浪費。
3,廢油漆,稀料要集中存放并遠離電源,由企管處統一處理嚴禁向下水道或噴漆室內倒。
六,勞保用品使用制度:
1,噴漆工,兌漆人員上崗時必須戴防毒口罩,耐稀料橡膠手套。
2,前處理人員上崗時要戴防毒口罩,刷稀料者還要戴橡膠手套。
3,電泳線夾子人員要戴絕緣手套,防護眼鏡。
4,使用電動工具,平?吊操作工必須穿絕緣鞋。
七,經濟責任制:
1,以上規定如有不足之處,請車間提出協商解決,否則按規定執行,如果不按規定執行造成責任事故,根據情節輕重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2,動力設備檢查時,如有不實現象,罰處室責任管理員50一100元。如發現車間相關記錄不實或不全,每項次扣車間管理工時1o個,扣設備管理工時5個。篇二:噴涂車間制度匯編
噴涂車間制度匯編?
1、組織結構圖;2、崗位職責;3、生產工藝流程;4、安全生產管理條例;5、工藝質量控制;6、設備管理條例;7、績效考核辦法;?
噴涂車間職能機構圖
崗位說明書?
車間主任崗位說明書
車間技術員
車間班組長?篇三:噴漆車間安全生產制度
噴漆車間安全生產制度
為使公司的生產能順利開展,員工的生命財產等到有效保障,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對公司噴漆車間安全管理做以下規定
1.工作場地和庫房嚴禁煙火。操作者應熟悉滅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要保持工作環境的衛生與通風,必須安設抽風罩和廢漆處理裝置。操作時必須戴防毒口罩或通風面具。
3.在油漆作業場所10米以內,不準進行電焊、切割等明火作業。
4.需油漆、噴漆的工件,應放置穩固,擺放整齊。
5.帶電設備和配電箱周圍一米以內,不準噴漆作業。嚴禁在運轉的設備上刷漆或噴漆。操作時,必須戴好口罩或面具。
6.打光除毛刺時,要戴口罩和防護眼鏡,要經常檢查錘柄是否牢固,對面不準站人。手提式砂輪必須有防護罩,操作者要戴膠皮手套。
7.調配含有鉛粉或溶劑揮發濃度較大的油漆時,應戴防毒面具。禁止用汽油和稀料洗手。
8.增壓箱內的油漆和噴漆槍所承受的空氣壓力,應保持穩定不變
9.調合漆、膩子、硝基漆、乙烯劑等化學配料和汽油易燃物品,應分開存放,密封保存。
10.溶劑和油漆在車間的儲備量不許超過兩天的用量,并且要放在陰涼的地方。
11.汽油和有機化學配料等,易燃物品,只能領取當班的用量。用不完時,下班前退回庫房,統一保管。
12.空氣壓縮機要有人專管,開機時應遵守空壓機安全操作規程,并經常檢查、加油,不準超壓使用。工作完畢,應將儲氣罐內的余氣放出,斷開電源。
13下班前清掃工作場地,存好工具,廢棄物應放到指定地方。
篇3:噴涂車間操作工安全操作規程
(1)由于涂裝車間存在多種危險、有害因素,也存在多種危險源,涂裝車間人員及進入涂裝車間人員及承包商人員必須學習并遵守涂裝車間安全管理規定要求,明確各種危險有害因素防范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2)禁止非設備操作人員操作設備,設備操作人員嚴格遵守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做好設備日常檢查、維護工作,禁止拆除設備安全防護裝置操作設備,禁止設備
運行時進入設備內部進行檢修和維護保養。
(3)進行調漆、噴漆作業時,必須穿戴好防靜電服、防靜電鞋、橡膠手套、防護眼鏡、防毒口罩。
(4)打磨房、噴漆房、調漆區域必須保持通風狀態下才能進行工作,員工熟練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出現緊急情況時,按照應急處理程序進行處理。
(5)禁止人員隨意進入烘干爐或過濾風箱內,禁止人員隨意攀爬樓梯進入設備高處,特殊需要時必須經過車間主任同意。
(6)廢棄的油漆桶及沖洗槍的廢稀料要集中盛放入指定標識好的容器內,并隨時封閉良好。浸潤過油漆稀料的抹布不要亂扔,必須集中放到指定的廢桶內,集中由公司統一處理
?天津市卓揚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201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