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煤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2024-07-23 閱讀 5959

1.煤氣泄漏的應急處理

1.1煤氣區域內發現煤氣泄漏后,崗位人員應立即向生產調度室匯報。

1.2生產調度室接到煤氣泄漏的通知后,應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采取應急措施。根據現場煤氣泄漏的嚴重程度,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科室/工段,并對現場進行警戒和救護。

1.3相關科室/工段在接到調度通知后,應立即趕赴現場,由生產調度室、設備材料科、安全環保科和相關工段共同協商處理煤氣漏點的方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時間予以恢復,減少對生產造成的損失。同時,把因煤氣泄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

1.4少量的煤氣泄漏,進行修理時可以采用堵縫(用堵漏膠劑、木塞)或者打補的方法來實現;如果是為螺栓打補而鉆孔,可以采用手動鉆或壓縮空氣鉆床;如果補丁需要焊接,那么在焊補前必須設法阻止漏氣。大量煤氣泄漏且修理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應預先分步詳細討論并制定縝密方案,采取停煤氣處理后進行整體包焊或設計制作煤氣堵漏專用夾具進行整體包扎的方法。

1.5在進行上述修理操作前,必須對泄漏部位進行檢查確認,一般采取用銅制或木質工具輕敲的辦法,查看泄漏點的形狀和大小,檢查泄漏部位(設備外殼或者管壁)是否適合于不停產焊補和粘接,檢查人應富有實踐經驗并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

1.6如果堵漏工作需要停煤氣方可進行,生產調度室應根據煤氣泄漏區域、管線、設備的損壞程度,根據實際情況和制定的堵漏方案聯系協調該管線系統的停運工作,并組織實施煤氣處理、置換方案。

1.7發生煤氣泄漏后,由到場的行政級別最高者現場指揮,由安全環保部煤氣防護站和分廠安全環保科取煤氣泄漏區域周圍空間空氣樣做CO含量分析,根據測定的CO含量結果,當CO含量超過50mg/m3(40PPm)時,由分廠安環科或公安處進行人員的疏散、戒嚴及交通管制,分廠安環科協助事故發生單位進行危險區域內人員的撤離、疏通搶險通道。

1.8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工作按照如下標準進行:

在煤氣場所工作的安全許可時間:

CO含量不超過30mg/m3(24PPm)時,可較長時間工作。

CO含量不超過50mg/m3(4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CO含量不超過100mg/m3(8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0.5小時。

CO含量不超過200mg/m3(16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超過15-20分鐘。

工作人員每次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工作的時間間隔至少在2小時以上。

1.9帶煤氣作業的要求:

帶煤氣作業時應采取防護措施,應有煤氣防護站人員在場監護,并有區域專人監護。按照煤氣場所工作的安全標準,靠近煤氣泄漏部位或進行帶煤氣操作的人員必須佩戴呼吸器(如:氧氣、空氣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負責監護的人員不得隨意離開現場。煤氣泄漏現場應劃出危險區域,布置崗哨進行警戒,距煤氣泄漏現場40m內,禁止有火源并應采取防止著火的措施,配備足夠的滅火器具、降溫器材(如黃泥、濕麻袋等),有風力吹向的下風側,應根據實際情況延長禁區范圍。與帶煤氣堵漏工作無關的人員必須離開現場40m外。帶煤氣作業所采用的工具必須是不發火星的工具,如:木質、銅制工具或涂有一厚層潤滑油、甘油的鋼制工具。帶煤氣作業不宜在雷、雨天氣、低氣壓、霧天進行。工作場所應備有必要的聯系信號、煤氣壓力表及風向標志等。距作業點10m以外才可安設投光器。不得在具有高溫源的爐窯、建、構筑物內進行煤氣作業,如需作業,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精神不佳,身體不好,不懂煤氣知識,技術不熟練者不得參加帶煤氣操作。帶煤氣作業不準穿釘子鞋,攜帶火種、打火機等引火物品。進行帶煤氣作業時應對現場作業地點的平臺、斜梯、圍欄等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確認,預先設置好安全逃生通道。凡是在室內或設備內進行的帶煤氣作業,必須降低或維持壓力,減少煤氣泄漏量,盡最大努力減少CO含量。室內帶煤氣作業應打開門窗使空氣對流,所采用的排風設備必須為防爆型式,室內外嚴禁火源及高溫。

2.著火事故應急處理

2.1發生煤氣著火后,崗位人員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報警,報出著火地點、著火介質、火勢情況等,同時迅速匯報生產調度室和工段負責人,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到現場滅火,并派專人引導消防車到現場滅火。

2.2如果煤氣著火后傷及人身,當班調度人員應迅速通知龍鋼醫院趕撲現場救人。

2.3火災現場由安全環保科負責配合消防隊設立警戒線,煤氣防護組配合查找煤氣泄漏來源,事故單位進行滅火過程中險區內人員的撤離、布崗,疏通搶險通道。

2.4由現場指揮根據煤氣著火的現場情況和施工搶險方案來決定是否需停煤氣處理,并迅速做相應安排。

2.5使用濕草(麻)袋、黃泥、專用滅火器滅火,涉及或危及電器著火,應立即切斷電源。

2.6若煤氣著火導致設備燒紅,應逐步噴水降溫,切忌大量噴水驟然冷卻,以防設備變形,加大恢復難度,遺留后患。

2.7煤氣設施著火時,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但設施內煤氣壓力最低不得低于100Pa,嚴禁突然關閉煤氣閥門,以防回火爆炸。

2.8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氣管道著火,可直接關閉煤氣閥門,輕微著火可用濕麻袋或黃泥堵住火口滅火。

2.9事故發生后,煤氣隔斷裝置、壓力表或蒸汽、氮氣接頭應安排專人控制操作。

2.10未查明原因前,嚴禁送煤氣恢復正常生產。

3.煤氣爆炸事故應急處理

3.1發生煤氣爆炸后,崗位人員應立即通知生產調度室及相關單位,生產調度立即組織成立應急指揮小組。

3.2煤氣爆炸事故發生后的第一任務是救人,事故單位組織清點人數,并及時匯報。

3.3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一般是煤氣設備被炸損壞,煤氣泄漏可能發生煤氣中毒、著火事故或產生二次爆炸,應立即采取措施:立即切斷煤氣來源,同時立即通知后續工序,并迅速充入氮氣、蒸汽等惰性氣體把殘余煤氣處理干凈。對出事地點嚴加警戒,絕對禁止通行。在爆炸地點40m內禁止火源,以防事故的蔓延和重復發生,如果在風向的下風側,范圍應適當擴大和延長。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未查明原因之前,絕不允許送煤氣。

3.4如因爆炸引起著火應按著火應急組織處理,如有人員煤氣中毒時按煤氣中毒組織處理。

3.5根據煤氣爆炸的現場情況,設備材料科立即組織相關科室及事故發生工段商討搶救和修復設備方案,生產調度室安排好生產協調工作,各部門共同協作,積極搶修,爭取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消除危險因素、降低環境污染。

3.6事故現場由生產調度室負責組織臨時搶險指揮機構,由現場最高行政負責人擔任指揮,指揮機構設在便于觀察和指揮的安全區域,以調度室為信息樞紐,始終保持應急搶險內、外通信聯系。

3.7事故現場由安全環保科配合事故發生單位設立警戒線,負責危險區域內人員的撤離、布崗,疏通搶險通道。

3.8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煤氣隔斷裝置、壓力表或蒸汽、氮氣接頭應安排專人控制操作。

4.煤氣中毒的現場應急處理

4.1發生煤氣中毒事故區域的有關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未有防護措施,嚴禁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嚴禁用紗布口罩或其他不適合防止煤氣中毒的器具。

4.2事故報告單位或個人必須報告事發現場詳細地點、行車路線及中毒人員的簡況。

4.3生產調度室立即成立指揮小組負責現場指揮,指揮機構設在上風側便于觀察和指揮的安全區域,并按程序報告總指揮,通訊聯系以調度室為信息樞紐。

4.4中毒區域崗位負責人應及時組織清點本崗位人數,并及時匯報。

4.5現場指揮人員負責組織查明泄漏點及泄漏原因,并對泄漏點進行處理。

4.6中毒人員的搶救

4.6.1煤氣崗位因設備泄漏或在煤氣容器設備內檢修作業時人員,引發人員輕微煤氣中毒,中毒者可自行或在他人幫助下先盡快離開室內(容器內)到空氣新鮮處,喝熱濃茶,促進血液循環,或在煤氣防護人員的護送下到龍鋼醫院治療。

4.6.2在做好輕度中毒者保護性措施后,其他值班人員應迅速開全軸流風機,排空室內泄漏煤氣,然后用便攜式CO報警儀確定煤氣泄漏部位,通知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安排對設備泄漏點的處理。

4.6.3作業現場發生人員中、重度煤氣中毒,由煤氣防護成員或作業負責人將中毒人員迅速脫離作業現場,轉移至空氣新鮮處,現場先進行現場急救,或在煤氣防護站護送下龍鋼醫院治療。

4.6.4若因大量煤氣泄漏引發煤氣中毒事故發生,應急小組對中毒人員搶救的同時還應迅速指揮切斷煤氣來源,修復泄漏設備,盡可能減少泄漏煤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4.6.5中毒者已停止呼吸,應在現場立即做人工呼吸,同時報告煤氣防護站和龍鋼醫院趕到現場搶救,并應有醫務人員護送下送至龍鋼醫院,并注意在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能停止人工呼吸等救護手段。

篇2: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制定煤氣的使用、維護、運輸及儲存的相關規定。

2)指派專人負責管理煤氣設備,做好關于煤氣設備的檢修及維護工作,并填相關的表格。

2、事故級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根據爆炸物的類別、涉及的范圍及危害程度分為兩級

Ⅰ級,重大爆炸事故直接引發火災的。

Ⅱ級,一般的爆炸事故只涉及到本單位部門及人員但未造成人員重傷的事故。

2)響應分級

對應事故分級將響應分為兩級。

Ⅰ級響應,對應Ⅰ級事故,啟動Ⅰ級響應。

Ⅱ級響應,對應Ⅱ級事故,啟動Ⅱ級響應,必要時擴大響應,啟動Ⅰ級響應。

3、應急處置

1)現場第一人應立即按程序上報。

2)部門經理及安全主管應立即到事發現場,確定事故情況后,根據情況上報,并采取有效、快捷的措施控制事故發展。

2)各崗位員工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應立即關閉水、電、煤氣等相關閥門,組織賓客及職工撤離,轉移易燃易爆危險品和貴重物品。

3)接到通知后本部門的個專業組成員應立即趕往現場。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的領導下,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5)其他人員在部門經理的領導下配合專業組的工作,保障賓客及員工的安全。

篇3:煤氣事故救援規定范本

1、煤氣事故的處理規則

1)發生煤氣中毒、著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氣等事故,現場人員除及時組織救援外,應第一時間電話報告部門負責人。部門負責人接到電話后及時通知主管廠長、生產管理部、技術設備部等相關部門。

2)相關部門得到通知后立即啟動煤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即刻成立現場總指揮部,通知搶險組、警戒組、聯絡組、醫療救護組、物資組立即攜帶救援裝備、物資趕赴現場實施救援。

3)搶救事故的所有人員都應服從統一領導和指揮,總指揮應按照煤氣事故應急預案規定組織救援。

4)救援結束后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應向煤氣設施恢復送氣。

2、各種事故的救援原則

1)煤氣中毒者的救援

○1對煤氣中毒者,要在300秒內要使其脫離有毒現場,行動要快,分秒必爭。

○2煤氣中毒事故的搶救,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免造成事故擴大,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當中毒人員發生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時,救護人員要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對中毒者進行緊急搶救。

○4防止碰傷、撞傷、上下梯子時,將中毒者頭部抬高。

○5將中毒者迅速及時地救出煤氣危險區域,抬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礙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搶救場所應保持清靜、通風,并指派專人維持秩序

○6檢查中毒者狀態,配合呼吸的立即強力吸氧,對停止呼吸意識昏迷不醒者,立即做人工呼吸或用蘇生器搶救,直到搶救人員或醫生趕到現場為止。

○7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得用急救車送往較遠醫院急救,就近送往醫院搶救時,途中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應有醫務人員護送。

2)煤氣著火事故的處理

○1由于設備不嚴密而輕微漏氣引起的著火,可用濕泥、蒸汽、濕麻袋、草袋、沙子等堵塞著火處滅火。

○2煤氣大量漏氣引起著火時,可適當采取關閉降壓同時通入蒸汽滅火,在降壓時嚴禁關閥氣源,壓力不能低于980Pa。

○3煤氣設備燒紅時,禁止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和設備急劇收縮,造成變形和短裂。但在用蒸汽時,可適當加水伴隨降溫冷卻。

○4煤氣設備附近著火,使煤氣設備溫度升高,但還未引起煤氣著火和設備燒壞時,可正常供氣生產。但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將火源隔開并及時熄滅。當煤氣設備溫度不高時,可用冷卻設備。

○5煤氣設備著火時,可將設備的入孔、放散閥等一切大氣相通附屬孔關閥,使其隔絕空氣自然熄滅,或通入蒸汽滅火。

○6煤氣設施著火時,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通人大量蒸汽,但設施內煤氣壓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O)。不應突然關閉煤氣閘閥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氣管道起火,可直接關閉煤氣閥門滅火。

○7煤氣隔斷裝置、壓力表或蒸汽、氮氣接頭,應有專人控制操作。

○8處理完著火,按漏氣事故處理。

3)煤氣爆炸事故的處理

○1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將剩余煤氣處理干凈。

○2對爆炸地點應加強警戒。煤氣擴散區域,不許有火源,不許有人停留,威脅到室內工作人員安全時,工作人員需戴上氧氣呼吸器,無關人員應立即離開現場。

○3在爆炸地點40m以內不應有火源。

○4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準送煤氣。

○5煤氣爆炸后,產生著火事故,按著火事故處理,產生煤氣中毒后,按煤氣中毒事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