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硫酸的危害預防措施

硫酸的危害預防措施

2024-07-23 閱讀 6970

一、硫酸的危害性

硫酸對人體的危害大致有三個途徑--皮膚、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而其危害性又分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人體一接觸到濃硫酸,便即遭到燒傷,如果進入眼內,會使眼睛失明。喝入硫酸會使內部器官嚴重損害或死亡。如果吸入大量熱硫酸蒸氣或發煙硫酸放出的濃蒸氣,就會損害上呼道以至肺部組織,嚴重時會失去知覺。人體對這種蒸氣的敏感性因人而異。

慢性:與硫酸接觸會引起皮膚炎癥,經常吸入硫酸蒸氣或酸霧會引起呼吸道或支氣管炎,長期吸入硫酸蒸氣會引起牙齒的酸蝕癥,先是失去琺瑯質的光澤,繼而露出象牙質,造成缺損,表面變黑。

二、使用管理與儲存

操作應注意事項:1、操作人員必須正確配戴個體防護用品;2、開啟硫酸球閥時,動作要緩慢,避免因操作不當而飛濺到身上;3、當班漂白人員要嚴格撐控好使用量,盛裝工具內不得有殘留;4、工作場所嚴禁煙火;5、遠離易燃、可燃物;6、避免與還原劑,堿類、堿金屬接觸。

儲存應注意事項:儲存場所嚴禁煙火,蓋口要密封。

三、硫酸傷害應急措施

1、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先用干布試去,然后用大量清水沖洗,最后用3%~5%NaHCO3溶液沖洗;若皮膚直接接觸,用棉布先吸去皮膚上的硫酸,再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最后用0.01%的蘇打水(或稀氨水)浸泡,切勿直接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

2、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應穿戴防硫酸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水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粉混合,可以用大量流動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專用收集器內,回收。

篇2:硫酸倉儲企業職業危害管理規定

我公司是一家危化品(硫酸)倉儲企業,已對作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請問是否需委托疾控中心對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

專家答復

1.硫酸屬中等毒類;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接觸后可導致接觸性皮炎和化學性眼部灼傷。

2.《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3號)中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做出了明確規定:

第二十一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有專人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保證監測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監測的結果應當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

第二十二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向從業人員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在日常的職業危害監測或者定期檢測、評價過程中,發現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和治理,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

3.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定期檢測的目的在于定期了解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存在的程度(劑量),以便對其危害程度進行分析與評價,為加強職業病危害的管理與治理提供依據。

建議貴公司對存在硫酸的作業場所進行檢測,及時了解和掌握作業場所空氣中硫酸的濃度情況,為職業病危害的治理和管理提供技術依據;消除或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硫酸)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

篇3:硫酸二甲酯中毒危害及預防措施

1.概述

硫酸二甲酯為無色、略有洋蔥氣味的油狀液體。沸點188℃,溶于乙醇和乙醚,低溫時微溶于水,18℃時易溶于水。在冷水中緩慢分解,隨著溫度上升則分解加快,在50℃時可生成未分解的硫酸二甲酯霧,極易水解生成硫酸和甲醇。稀堿液可使本品迅速水解,對金屬無作用。

2.接觸機會與健康危害

硫酸二甲酯可由二氧化硫與二甲醚或硫酸與甲醇反應而成,本品為一種良好的甲基化劑,用于制藥、香料、染料、農藥等工業,又可作為芳香烴抽提用溶劑。

眼接觸本品后,輕者出現刺激癥狀,重者可引起角膜水腫、角膜上皮脫落,甚至角膜混濁。皮膚接觸本品后,可出現水皰、愈合較慢的潰瘍和深度壞死。硫酸二甲酯經破損皮膚吸收,也可出現全身中毒作用表現。

遲發性毒作用,包括眼、呼吸道的嚴重炎癥,遲發性肺水腫與光氣相似。并可出現衰竭、驚厥、昏迷,腎、肝和心肌等遲發性病變。

實驗研究已證實硫酸二甲酯有致癌作用、致突變。致癌試驗證明本品對煙草病毒及其RNA有誘變傾向,并證明可引起DNA的單鏈斷裂及染色體畸變。用本品喂飼懷孕大鼠,結果引起鼻腔鱗狀細胞癌。大鼠吸入

5.63mg/m3后在其尿中可有甲基嘌呤,還表明DNA非特異性烷化。

3.臨床表現

急性中毒潛伏期較短,接觸后可立即出現癥狀,短者1h,長者8h,一般3h左右,但也可以有6~12h的潛伏期,潛伏期越短癥狀越重。急性中毒多因吸入硫酸二甲酯蒸氣所致。硫酸二甲酯濺污眼或皮膚可引起局部刺激癥狀和全身中毒。

接觸低濃度本品,主要表現結膜炎、鼻炎、咽炎及呼吸道炎癥,恢復較慢。

接觸中等濃度以上的硫酸二甲酯,眼、上呼吸道及支氣管有明顯炎癥嗆咳,并出現聲帶炎癥、聲音嘶啞及懸雍垂水腫,支氣管肺炎。重者出現肺水腫,體溫增高,支氣管內膜可出現脫落,偶發肺泡破裂、支氣管瘺而引起皮下氣腫。個別病例伴有溶血性黃疸和肝、腎及心肌損害,休克,內臟出血,嚴重者出現痙攣、昏睡呈麻醉狀態,以致昏迷。少數患者可在5~24h內出現遲發性肺水腫。此外,吸入高濃度硫酸二甲酯也可在幾分鐘內迅速引起窒息。眼接觸本品后的特征為結膜炎,有眼瞼痙攣、水腫、視物模糊,角膜上皮有彌漫性點狀浸潤,甚至上皮脫落,造成視力減退或色覺障礙。

皮膚接觸后,呈現明顯紅斑、水腫、水皰、大皰,以致壞死,創面不易愈合。其特征是在接觸后數小時內疼痛最劇,接觸12h后水皰明顯增多。

經消化道中毒者,可立即引起咽喉部燒灼痛和胃腸道癥狀,以致出現胃穿孔,繼之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喉水腫、肺水腫和肝損害,病情發展整個呼吸道呈彌漫性壞死性炎癥和支氣管肺炎。成人口服致死量約1~5g。

4.救治原則與其他處置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采取一般急救處理和對癥治療。使患者迅速脫離中毒現場,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吸氧,給予支氣管解痙劑、3%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積極防治肺水腫、喉水腫和支氣管內壞死黏膜脫落造成窒息。可早期、足量、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時吸痰,必要時早期進行機械通氣。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眼和皮膚或頭發有污染,應及時沖洗,并需洗凈。清洗液可用清水(溫水,忌用熱水)或3%碳酸氫鈉溶液,根據病情對癥治療。生產現場要配備好沖洗眼和皮膚的沖洗液及設備,十分重要。

經消化道中毒者采取一般急救治療措施,注意保護胃腸道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