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供應站安全措施
一、重點部位的要求
(一)液化石油氣接卸站臺
液化石油氣儲備供應站是指煉油廠或石油化工廠的對外對內供應液化石油氣的站點,是負責各種分配、零售供應站。儲備供應站作為專門供應燃料的獨立部門、窗口單位,涉及面很廣,規模也大小不一,儲存和供應型式也多種多樣,必須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監督制度。儲備供應站應按照作業的性質不同,確立自己安全監督的重要部位。接卸站臺都是事故多發區,必須嚴格監督管理。
(二)液化石油氣灌瓶間
灌瓶間是接卸、灌裝液化石油氣的場所,因液化石油氣鋼瓶完好程度不一,裝、卸和灌裝操作頻繁,剩余的灌裝的注氣口內的液化石油氣不斷泄放,環境內的可燃氣體濃度在爆炸范圍之內,很容易因為明火或摩擦火花引起火災和爆炸;壓力高液化氣高流速泄放,產生靜電的危險性增加,也容易引起火災爆炸。
(三)液化石油氣氣瓶庫
更換液化石油氣的氣瓶庫在城市、工礦企業、大型機關團體的職工住宅集中的地方廣泛存在。充滿液化石油氣的鋼瓶閥門關閉不嚴或存在缺陷,都可能使液化石油氣氣瓶庫內成為充滿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空間,加上來往換氣的人員復雜,攜帶明火和產生摩擦火花、撞擊火花的可能性非常大,管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各種事故。
(四)液化石油氣壓縮機間和儀表間
在壓縮機間和儀表間周圍都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和爆炸性氣體危險區域。設備故障和儀表誤動失靈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問題,導致不同事故發生。
(五)消防滅火設施
消防滅火設施對于液化石油氣站的救災活動十分重要,應該按規范要求進行配置,并保證其完好。
二、重點部位的安全技術要求
(一)儲備供應站的接卸站臺
1.鐵路接卸站臺
鐵路接卸站臺的安全監督問題已經在裝卸棧臺一節進行了詳細說明,本節只做一些必要的補充說明。
專用線在停車全長范圍內,做到無雜散電流竄人,接軌處應設鋼軌絕緣接頭。
作業線應為平直線,如條件確有困難,可使用曲率半徑不小于500m的彎道。
裝卸液化石油氣的鐵路棧臺的裝卸槽車能力多于4輛時,應按規范要求建棧臺裝卸;裝卸槽車能力為1-3輛可在站臺上設固定卸車管組,并在站臺往儲罐輸液管路上的方便地方設緊急切斷閥。管組和卸車設備應嚴密、牢固、無泄漏。
專用線和卸車管組都要接地,靜電接地不宜少于兩組。
作業站臺與壓縮機房、儲罐區間應有可靠的聯絡設施,并有嚴格的用火管理制度。
2.公路接卸站臺
接卸站與停車位置之間設有緩沖防撞設施,有各型車輛的停車標志和嚴格的火源管理制度。
汽車進入作業區時應戴阻火器,熄火裝卸。
汽車液化氣罐車和管組設有靜電接地裝置。
卸車管組堅固嚴密,無泄漏。
在未卸車完畢和卸車管閥關閉后未經管理人員確認之前,嚴禁發動和起車。
(二)儲備供應站的灌瓶問
灌瓶間應為敞開或半敞開、不低于二級的耐火建筑,通風良好。
裝卸用的旋塞或其他注氣閥門必須啟閉靈活,管組和各個接口應嚴密牢固,無泄漏。
灌瓶處的地面應為碰擊不產生火花的材料鋪砌。管組和磅秤要有靜電接地措施。
所有進行灌裝的氣瓶都應有合格的壓力容器檢驗證、標志清晰、外觀檢查合格。不符合要求的鋼瓶拒不灌裝。
殘液禁止隨意排放。灌瓶站應在專門的地方置換設備回收殘液,集中處理。
氣瓶的裝滿程度和灌瓶壓力不得超過規定值。
灌瓶間應設氣體濃度監測報警設備。
作業人員穿戴防靜電服裝鞋帽,不帶硬質金屬工具和用具進入作業區。
(三)液化石油氣氣瓶庫
液化石油氣氣瓶庫應按現行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甲類物品庫和《城市煤氣設計規范》
中液化石油氣的供應站等規范要求設計建造,庫房宜采用敞開式或半敞開式。
單獨倉庫的總儲瓶數不宜超過360瓶(按瓶裝15kg型)。
實瓶應直立排放,瓶裝能力15kg以上者只放1層,15kg以下者可放2層。
氣瓶外應套防護膠圈。搬運時應用專用小車,不準拖運。
裝運時要加墊并牢固靠緊,避免相互碰撞和摩擦發生危險。
庫房屋蓋宜采用輕型石棉瓦,地面應為碰擊不產生火花的材料澆筑,門窗外開,玻璃刷白色,以防止陽光直射。
冬天的氣溫應設法保持在—35℃以上,以防止搬運時焊口產生冷脆破裂。夏天庫房內氣溫不宜超過35℃。
庫房宜采用地腳窗或底部通風孔,避免石油氣沉積。地面應高出室外自然地面。角閥關閉不嚴、壞扣、底座與提手松動、標志不清晰的氣瓶不準入庫和出庫。
三、事故案例介紹
1978年3月4日,江蘇省某化肥廠發生一起嚴重的液化氣爆炸事故,死亡6人,重傷8人,輕傷47人,事故經濟損失76萬元。事故原因是駕駛員將液化石油氣槽車開進車庫并將車后的膠管連接在液化石油氣儲罐的鑄鐵逆止閥上,未進行交接;新接班的駕駛員未進行檢查,就啟動汽車,強行拉斷閥門,儲罐內的大量液化石油氣沖出,遇鍋爐明火形成空間爆炸,釀成事故。事故原因是運輸過程中更換司機,未進行交接,新駕駛員未檢查盲目開車造成的。但是,液化石油氣儲罐使用鑄鐵閥門,也為儲罐留下了重大事故隱患。
1988年4月15日,天津某公司第二灌裝站發生爆炸事故,3000只液化石油氣瓶和一臺50m3的液化石油氣臥罐在充裝過程中發生爆炸,大火放空燃燒了68h,燒毀了價值37萬美元的灌裝線,和118t液化石油氣,撲救過程中7人受傷。事故原因是違章操作,鋼瓶超裝,并在未關閉鋼瓶閥門時就拔掉充氣管,液化石油氣在壓力下自行噴出,高速氣流產生的靜電誘發火災爆炸。
19*1月20日,湖北省某地區鍋檢所發生一起液化石油氣鋼瓶爆炸事故。當天,在正常檢驗中一只已經充好壓縮空氣的鋼瓶正待進行氣密實驗時突然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2人重傷。事故原因是在充裝壓縮空氣前未進行液化石油氣殘液處理和置換造成的。
1992年4月14日廣西省某公司發生了一起液化石油氣鋼瓶爆炸事故,造成3人重傷,2人輕傷。事故是在修復液化石油氣鋼瓶過程中發生的。該廠領導違章指揮,作業人員違章作業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沒有對鋼瓶內進行液化石油氣置換就加充壓縮空氣,并用氣焊烘烤鋼瓶的錯誤作業,引起瓶內的液化石油氣爆炸。
1993年3月30日。內蒙古某礦的車載液化石油氣鋼瓶發生爆炸,102只鋼瓶和一臺卡車燒毀,事故損失約10萬元。當日,裝載102只鋼瓶液化石油氣的汽車在運輸途中,因裝載時穩固不好和顛簸,造成一些鋼瓶的角閥松動,液化石油氣泄漏,遇明火燃燒、爆炸。
事故表明,設計和施工隱患,違章指揮、有章不循、違章操作是釀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液化石油氣供應站安全操作規程
⒈供應站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
⒉新開戶人員必須經站內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后方可辦證。供應站要為用戶建立檔案。
⒊站內氣瓶庫總儲量不得超過10M3(相當于充裝13公斤的石油液化氣400瓶),實瓶與空瓶要分開放置。
⒋對進站實瓶必須逐個檢查,發現漏氣、超裝或不合格的氣瓶應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⒌供給用戶的氣瓶要編號、登記、造冊。換新瓶時要核對使用證,對回收空瓶必須認真檢查,防止出現差錯。
⒍氣瓶庫應通風良好,并要采取遮陽措施,防止日光曝曬。
⒎搬運和裝卸氣瓶時要輕搬輕放,嚴禁拖拉碰撞。
⒏供應站應設置"嚴禁煙火"的警示牌,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及消防栓、消防水源。
⒐供應站與站外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得小于15米,與民用建筑物防火間距不得小于10米,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30米。
篇3:液化石油氣供應站防火
液化石油氣儲配站或一些為職工供應液化石油氣的單位,在用戶比較集中的地區所設置的儲存、銷售液化石油氣的場所稱為液化石油氣供應站,液化石油氣供應站一般由氣瓶庫區和管理區兩部分組成,主要包括氣瓶庫、辦公室、值班室和汽車庫等建筑和設施。建設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的原則是安全第一,方便用戶,保障供氣。
一、火災危險性
液化石油氣鋼瓶庫屬甲類火災危險物品庫房和1區爆炸性危險場所,是供應站的主要火災危險部位。鋼瓶、角閥年久失修泄漏氣體和違章排放鋼瓶內殘液是液化石油氣供應站泄漏氣體的主要原因,違反規定在站內吸煙、設置火爐是供應站液化石油氣火災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
二、防火安全措施
(1)液化石油氣供應站一般設在居民區內,其四周應設置非燃燒體的實體圍墻,供應的戶數不得超過1000戶,氣瓶庫應布置在站內下風向或側風向。
(2)供應站的氣瓶庫應采用一、二級耐火級的單層建筑,其地基應高于周圍,便于液化石油氣體擴散,庫頂應使用重量輕、耐火和隔熱的材料建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庫內地面應采用電阻率為106~108歐*厘米的不發火材料建造,使其能導除靜電、磨擦不發火,庫內照明、排風等電氣設備應符合1區爆炸危險場所的防爆要求。
(3)供應站氣瓶庫可與辦公室、值班室等布置在同一建筑內,也可分開布置,當布置在同一建筑內時,相鄰之間的隔墻應為防火墻,防火墻不得開設孔洞、門窗,氣瓶庫與辦公室、值班室等分開布置時,應用實體圍墻把氣瓶庫與管理區隔開,氣瓶庫與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的防火間距不得小于30米。氣瓶庫儲氣總量不超過10立方米,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管理室除外)不應小于10米,氣瓶庫與主要道路的間距不應小于10米,與次要道路不應小于5米,距重要公共建筑不應小于25米。
(4)供應站氣瓶庫液化石油氣總儲量不宜超過10立方米,實際儲量一般不應大于最大日銷售量,庫內實瓶、空瓶應分開碼放,并留通道和間距,容重為15公斤或15公斤以上的實瓶和15公斤以上的空瓶應在庫內單層碼放,容重為15公斤的空瓶和15公斤以下的空瓶,不應超過二層碼放,充裝超重、泄漏氣體的鋼瓶要妥善處置,不得入庫存放。氣瓶庫內禁止存放其他可燃、易燃物品。
(5)站內嚴禁排放鋼瓶內液化石油氣殘液和氣體,發生漏氣應認真查找漏氣鋼瓶和漏氣原因,及時堵漏,妥善處置。
(6)供應站門口及庫房等部位應設置醒目的“嚴禁煙火”標志。站內禁止設置蜂窩煤爐,液化石油氣爐等明火爐具燒水、燒飯和取暖。進入氣瓶庫工和的人員應穿防靜電服和防靜電鞋,不得將火柴、打火機等火種帶入庫內,換氣用戶不得進入庫內,裝卸、搬運鋼瓶應輕拿輕放,嚴防磨擦、碰撞產生火花。大中型氣瓶庫應根據需要設置避雷設施。
(7)液化石油氣供應站應設置直通外線電話,確保發生火災事故時能及時報警,氣瓶庫應按建筑面積每50平方米設置1具8公斤干粉滅火器或3公斤1211滅火器,并配置適當數量的50公斤干粉推車,但整個庫房設置8公斤干粉滅火器或3公斤1211滅火器的數量不得少于2具,氣瓶庫距消火栓150米以上時,應設置消火栓,并須保證消火栓具有足夠的水量和水柱。
(8)供應站應設置門衛和進行夜間值班,節假日應加強值班工作,建立健全門衛安全、防火安全管理和氣瓶庫防火安全制度,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和各項消防安全措施,并應加強監督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9)供應站應定期組織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學習液化石油氣安全知識和消防安全知識,做好防火安全教育工作,不斷強化防火安全意識。
(10)供應站應做好用戶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經常向用戶宣傳安全用氣和防火知識,定期檢查用戶的安全用氣情況,做好用氣設備及鋼瓶的維修、檢驗工作,確保用戶安全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