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險化學品丙烯腈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危險化學品丙烯腈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2024-07-23 閱讀 9038

特別警示可疑人類致癌物,劇毒液體,火場溫度下易發生危險的聚合反應。理化特性無色透明液體。微溶于水,與苯、丙酮、甲醇等有機溶劑互溶。分子量為53.06,熔點-83.6℃,沸點77.3℃,相對密度(水=1)0.81,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83,臨界溫度263℃,臨界壓力3.5MPa,飽和蒸氣壓11.0kPa(20℃),折射率1.3911,閃點-1℃,爆炸極限2.8%~17%(體積比),自燃溫度480℃,最小點火能0.16mJ。主要用途: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膠、染料、合成樹脂、醫藥等。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高度易燃,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易引起燃燒或爆炸,并放出有毒氣體。【活性反應】與氧化劑、強酸、強堿、胺類、溴反應劇烈。在高溫下,可發生聚合放熱反應。【健康危害】可經呼吸道、胃腸道和完整皮膚進入體內。在體內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對呼吸中樞有直接麻痹作用。重度中毒出現癲癇大發作樣抽搐、昏迷、肺水腫。解毒劑:亞硝酸異戊酯、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4-二甲基氨基苯酚。列入《劇毒化學品目錄》。職業接觸限值: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1(皮);PC-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mg/m3):2(皮)。IARC:可疑人類致癌物。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操作應嚴加密閉。有局部排風設施和全面通風。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在作業現場應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安全噴淋洗眼器應在生產裝置開車時進行校驗。設置固定式可燃氣體報警器,或配備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器。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配備兩套以上重型防護服。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手套。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全面罩防毒面具,穿連體式膠布防毒衣。儲罐等容器和設備應設置液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液位、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重點儲罐需設置緊急切斷裝置。選用無泄漏泵來輸送本介質,如屏蔽泵或磁力泵輸送,最大限度的減少其泄漏的可能性。禁止與氧化劑、強酸、強堿、胺類、溴等接觸。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放熱,使容器破裂。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在傳送過程中,容器、管道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殘留有害物時應及時處理。【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設置必要的安全聯鎖及緊急排放系統以及正常及事故通風設施,通風設施應每年進行一次檢查。配備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儀。生產裝置重要崗位設置工業電視監控。(2)在生產企業設置DCS集散控制系統,同時設置安全聯鎖與緊急停車系統(ESD)并獨立設置;設置HCN濃度監測系統;根據職工人數及巡檢需要配置多臺便攜式氫氰酸濃度檢測報警儀。生產裝置內使用在線氧分析儀,用以檢測反應氣體氧含量,以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對有可能失控的工藝過程,采取的應急措施有:排出物料或停止加入物料;緊急泄壓;停止供熱或由加熱轉為冷卻;加入稀釋物料;加入易揮發性物料;通入惰性氣體;與滅火系統聯鎖。(4)丙烯腈物料有自聚性質,因此管道系統法蘭應采用高等級密封法蘭,要注意對操作溫度的檢查和按規定添加阻聚劑,防止物料發生高溫自聚而堵塞設備和管道,設計應為泄放上述介質的安全閥設置連續吹氮系統。丙烯腈的水溶液或成品在堿性條件下更易發生聚合而引起爆炸,因此,要加強堿性物料,如堿性污水等的管理,禁止將堿性物料送到承裝介質的容器或廢水槽中。(5)大型生產裝置應設置或依托急救站。【儲存安全】(1)通常商品加有穩定劑。儲存于陰涼、通風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防止陽光直射。包裝要求密封,商品不可與空氣接觸。不宜大量儲存或久存。(2)應與氧化劑、酸類、堿類、胺類、溴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定期檢查是否有泄漏現象。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3)儲罐應設固定或移動式消防冷卻水系統。(4)應嚴格執行劇毒化學品“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運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2)槽車運輸時要用專用槽車。槽車安裝的阻火器(火星熄滅器)必須完好。槽車和運輸卡車要有導靜電拖線;槽車上要備有二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陽措施,防止陽光直射。嚴禁與氧化劑、酸、堿、胺類、溴等混裝混運。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鐘。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特殊防護服,在掩蔽處操作。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但須用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泄漏應急處置】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毒、防靜電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潔凈的無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體。用抗溶性泡沫覆蓋,減少蒸發。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噴霧狀水驅散蒸氣、稀釋液體泄漏物。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為50m。如果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離距離的基礎上加大下風向的疏散距離。

篇2:丙烯腈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丙烯腈的工業生產方法有丙烯氨氧化法和乙炔─氫氰酸合成法。其中丙烯氨氧化法的生產工序主要有氧化和回收精制。

簡要工藝過程:丙烯與氨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氧化反應器,由分布器均勻分散到催化劑床層中。空氣按一定比例從反應器底部進入,經分布板向上流動,與丙烯、氨混合并使催化劑床層流化。丙烯、氨、空氣在440~450℃和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丙烯腈。反應生成熱由高壓冷卻水管產生高壓蒸汽移出;反應氣體中的過量氨在中和塔上部與硫酸中和生成硫酸銨被回收;反應氣體中的丙烯腈和其它有機產物在吸收塔被水全部吸收下來;吸收塔液中的乙腈在回收塔被分離出來;回收塔液中的氫氰酸在脫氫酸塔蒸出回收;在成品塔將水和易揮發物脫除得到高純度的丙烯腈產品。

本裝置所用原料和產品及副產物均為可燃氣體或易燃液體,其中氫氰酸為Ⅰ級毒物,丙烯腈等為Ⅱ級毒物。該裝置屬石油、化工生產中安全衛生檢查的重點。

2重點部位

2.1氧化反應器氧化反應器是本裝置的主要生產設備,生產中參加反應的物料丙烯、氨、空氣具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礎條件,加之反應溫度提供的熱能源,因此具備燃燒、爆炸三要素。當工藝控制失調,參加反應氣體比例達到爆炸范圍,由催化劑床溫即可引爆或引燃(床溫450℃,丙烯自燃點410℃),此類事故在開、停工過程中更易發生。某丙烯腈裝置在開工預熱時,因系統的氮氣置換不徹底,加熱爐點火造成反應器內的可燃氣體爆鳴。

丙烯氨氧化為強放熱反應,保持器內正常熱量平衡是安全穩定操作的關鍵,當遇到自動控制系統故障,如:突然停電、停水、停氣(儀表空氣)或儀表局部失靈等,有發生飛溫燒壞催化劑或設備的危險。在自動化程度不高和安全保護設施不夠完善的固定床反應器的操作中,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更大。如某廠固定床反應器,曾兩次發生反應器列管腐蝕泄漏,造成丙烯、氨、空氣進入熱載體─熔鹽(硝酸鉀、亞硝酸鈉的混合物)著火,引起熔鹽分解爆炸事故。

2.2精制工序機泵區精制工序機泵區是轉送丙烯腈、氫氰酸、乙腈和其它混合物料的集中區。泵區的靜、動密封點甚多,是跑、冒、滴、漏等隱患的危險區域,特別是氫氰酸的沸點僅為26℃,常溫下極易氣化,對作業人員威脅甚大。該裝置中發生氫氰酸、丙烯腈中毒或因搶救知識不足、方法不當而發生的死亡事故已有多起。正確的操作維護和嚴格的防護以及安全監督是該區不容忽視的工作。

2.3火炬和焚燒爐火炬和焚燒爐是處理裝置中排出的廢氣、廢液、廢渣的專用設施,一般不被重視。但是,它們的故障會造成整個裝置的廢料無處排放而被迫停車,還可構成爆炸、污染、中毒等嚴重事故。

3安全要點

3.1氧化反應器

3.1.1預熱升溫投料前,必須進行系統氣密性試壓,經氮氣置換氧含量低于2%,否則不準點火升溫和投料。

3.1.2投料升溫時,要檢查投料程序是否正確,一定按照先投空氣再投氨,待器內氧含量降至7%以下逐漸投入丙烯的順序進行,防止丙烯過早進入反應器與過量氧氣發生激烈燃燒而飛溫,致使催化劑和設備被燒壞。

3.1.3生產過程中須經常對原料氣的混合比例和催化劑床層溫度進行檢查。其中床層溫度不能超過450℃,發現異常要及時查找原因和處理。要防止丙烯投料過量,造成飛溫或投料比例失常,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3.1.4反應器的高壓冷卻水是平衡反應熱量的重要手段,其供水壓力是重要的工藝指標之一,必須經常檢查。發現不正常現象時要迅速處理,防止燒壞水管(高壓蒸汽鍋爐)或由此而引起的其它事故。

3.2精制工藝

3.2.1機泵區及塔系的靜、動密封點是正常生產中應經常檢查和嚴密監視的部位,發現泄漏和有不正常現象時,必須迅速采取措施處理,不準在泄漏和不正常的情況下繼續生產,以防止中毒、污染環境及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2.2丙烯腈、氫氰酸等物料有自聚性質(國內某丙烯腈裝置曾有自聚爆炸事故教訓),要注意對回收塔、脫氫氰酸塔系統操作溫度的檢查和按規定添加阻聚劑,防止高溫自聚而堵塞設備和管道。

3.2.3要經常注意檢查急冷塔的硫酸銨母液濃度,發現超過正常值22%時,要及時調整處理,防止濃度過高硫酸銨結晶使系統堵塞。

3.2.4為防止接觸劇毒物料時的中毒危險(泵區搶修中曾發生多次沾染劇毒物料,造成中毒和死亡事故),對機泵的搶修要嚴格進行安全措施的檢查。其主要內容包括:關閉泵出入口及旁路閥,泵內物料排放至廢液回收槽,通入清水沖洗泵內物料和用氮氣吹掃,作業人員佩戴防護用具,監護人員和救護器材到位,拆機泵螺栓時要避開接口。上述措施未執行前,禁止開始搶修作業。

3.2.5要定期對塔系統的避雷接地、易燃可燃高電阻率物料的設備管道靜電接地、電氣設備的外殼地等安全保護設施進行檢查,發現陷患和缺陷要及時消除和整改。

3.3火炬和焚燒爐

3.3.1火炬常明線在生產投料前要檢查是否已點燃及正常生產中有無熄火現象,發現熄火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時恢復正常狀態。氫氰酸、氰化鈉(或丙酮氰醇)裝置突然故障時,要防止大量劇毒物料排空造成的環境污染、中毒、爆炸著火等事故。

3.3.2要經常用工業電視對焚燒爐的燃燒情況進行檢查和監視,防止因燃料油中帶水或殘液殘渣中含水過多造成熄火和可能發生的復燃,防止爐膛爆鳴或爆炸。

3.4安全防護設備與器材要定期對下列特殊安全防護設備、器材進行檢查、校驗、維護保養和補充:

3.4.1檢測儀器包括氫氰酸濃度自動分析報警儀,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氧氣濃度檢測報警儀,個人用氫氰酸檢測器。

3.4.2防護、急救用具(品)包括急救室的急救器材和專用救護車;設置于各崗位上的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氰化物解毒包;防護衣、護目鏡、防護面罩、膠皮手套;洗眼器及安全淋浴噴頭系統(設置于裝置中易發生毒物沾染部位的急救沖洗設備)。

3.4.3火災報警系統如設置于裝置各部位的報警按鈕和防爆型電話。

3.4.4安全閥的連續吹氮系統為防止丙烯腈、氫氰酸等聚合物粘堵管道、閥座等的氮封隔措施。

3.5其它部位

3.5.1本裝置檢修時要特別注意對容器、塔類設備易積累聚合物的部位進行蒸煮解毒。

3.5.2進入本裝置的人員,除了應進行一般的安全教育外,還要進行特殊殊的安全防毒、急救、搶救訓練以及對搶救藥物過敏性試驗。

篇3:丙烯腈重大危險源安全操作規程

一、丙烯腈卸料安全操作:

1.來丙烯腈罐車后,車間橫班長與質檢部門協同監督過磅。

2.罐車進入卸料點靜止15分鐘,經取樣分析各項質量指標合格后,方可卸料。

3.下降卸料應在室外溫度30℃以下卸料。

4.防靜電連接線要與罐車保持絕對接通。

5.卸料前檢查現場及周圍安全環境情況,確認周圍無動火、動電等作業再起泵卸料。

6.卸料期間嚴格看守,料液打完及時停泵,嚴禁AN泵空轉。

7.記錄丙烯腈儲罐液位,做好AN卸料管口的還原和安全防護工作。

8.作業人員必須穿戴符合防靜電等安全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

二、丙烯腈出料安全操作:

1、罐區保管員接到水合反應崗位人員通知送料。

2、保管員應檢查確認儲罐液位,開啟儲罐出料閥門。

3、打開輸送泵冷卻器。

4、啟動輸送泵,緩慢開啟出口閥門,觀察流量計數值調節流量至17m3/h。

5、反應崗位人員應觀察進反應釜的原料達到丙烯酰胺的濃度,應提前5分鐘通知罐區保管員停止原料輸送。

6、保管員接到反應崗位通知后應立即停止輸送泵,關閉儲罐閥門,輸送泵出口閥門,冷卻器閥門。

7、作業完畢后,應記錄相關出庫原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