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涂裝工藝安全措施

涂裝工藝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9868

涂裝作業過程中,可采用手工刷涂、輥涂、空氣噴涂、高壓空氣噴涂、浸涂、流涂、靜電噴涂、粉末靜電噴涂、電泳涂裝等施工方法。為確保施工安全,在防護措施方面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涂裝工藝中的防火、防爆、防毒方面參照上述內容進行防治。涂裝時劃定涂裝作業區,設置通風裝置。

2)浸涂、流涂、輥涂作業流水線一般應設間壁防護設施,流水線的設計和運行應保證安全操作。作業場所宜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器;工件滴落漆液的地方應設置收集裝置,并應加強局部排風。浸漆槽應備有非燃燒體制成的槽蓋,當不工作時,嚴密地蓋上槽蓋。大型浸漆槽、流涂裝置應在室外設置地下儲槽。不工作時,將漆液放人儲槽;發生火警時,也應迅速地將漆液排人儲槽。

3)除特大工件外,空氣噴涂和高壓無氣噴涂應在噴漆室內進行。集中多個噴漆室的作業場所,與相鄰其他非涂漆作業場所之間宜用非燃燒體隔墻隔開。

4)高壓無氣噴涂裝置中的增壓缸體、部件、管路、閥門等均應按高壓管件規定進行液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配套的高壓軟管除按上述試驗合格外,管線布置時,其最小曲率半徑不宜小于軟管直徑的2.5倍。

5)高壓無氣噴涂的噴槍應配置自動安全裝置,噴涂間隙時能將噴槍自鎖。噴涂機應設置最高進氣壓力和限壓安全裝置,并具有超壓時安全報警裝置和接地裝置。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將承壓的無氣噴涂裝置的噴嘴對準人體、電源、熱源,也不應以手試壓。噴涂機的油水分離器如果損壞或可靠性差,應整機停止使用。

6)靜電噴涂時,高壓靜電發生器的電源插座為專用結構,插座中的接地端與專用地線連接,不應用零線代接地。高壓輸出與高壓電纜連接端應設置限流安全裝置。靜電發生器應設置控制保護系統,當工作系統發生故障或出現過載時,能自動切斷電源。涂裝作業一旦停止,應立即切斷高壓電源,接地放電。

靜電噴涂時,被涂裝的工件與電極、靜電霧化器及其他導體之間必須保持安全距離,至少為該電壓下的火花放電最大距離的兩倍。在涂裝室內的所有物件必須良好接地,特別是被涂物的接地是必備條件。生產中應定期檢測接地電阻值和定期清理吊具上的積漆。未穿導電鞋的人員不得進入正在噴漆的區域,嚴禁接觸正在作業的的操作者。采用手工靜電噴涂設備,操作者應裸手或手套開洞,以使手直接接觸噴槍手柄的金屬處。在正常作業位置時,應握緊接觸手柄。操作者應穿著防靜電工作服,不得穿絲綢、合成纖維等易產生和積累靜電荷的材料制成的內衣。

8)粉末靜電噴涂應在采用非燃燒體制成、內壁光滑、無凹凸邊緣的噴漆室內進行,操作者應在室外操作。噴粉室出口排風管內粉塵的最高濃度不應超過其爆炸下限濃度的50%,一般不超過15∥m。。噴粉室的金屬框架和工件要可靠接地,應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器,該報警裝置應與關閉壓縮空氣、切斷電源、起動自動滅火裝置、停止工件輸送進行聯鎖。噴粉室和粉末回收裝置均應設置卸壓裝置。高壓靜電發生器配置具有恒場強噴粉的自動控制系統,在已調整好的工藝條件下,噴槍與工件間距在允許范圍內變化,其電流不超過整定值的10%。配套設置后,當電壓調到最大值時,對地短路應無火花。

9)電泳涂裝前應嚴格檢查電氣設備,操作時必須穿戴好必要的防護用品。若以槽體為陰極電泳涂裝時,應注意工件與槽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采用陽極接地方式,槽外配管應有絕緣措施,避免電流通過。

電泳槽應設置間壁設施和通風排風裝置,并應裝有防止人員發生觸電事故的安全或防護聯鎖裝置。電泳涂裝系統應單獨設置在圍護設施內,操作及維修由專人負責。電泳涂裝需排放的廢水應凈化處理,達到規定標準方可排放。

篇2:某商業城鋼桁架涂裝工藝

商業城鋼桁架涂裝工藝

涂裝的要求及執行規范標準

涂裝的要求:構件均采用拋丸除銹。拋丸除銹的等級為Sa2.5級。防銹底漆兩道,涂層干漆膜的總厚度不小于70um。

執行規范標準

《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8923-1988)

《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12-20**)

《漆膜附著力測定法》(GB1720-79)

《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5-20**)

《鋼結構防火涂料應用技術條件》(CECS24)

涂裝材料要求

底漆采用二遍紅丹防銹漆;網架采用防火涂料。且耐火極限不小于0.5小時。

涂裝的操作工藝

材料必須有產品化驗單,產品說明書及合格證。

材料必須注明出廠日期和儲存期,禁用過期產品。

施工機具:拋丸機、回收裝置、噴漆槍、噴漆氣泵、鏟刀、手砂輪、砂布、鋼絲刷、壓縮機、油漆小桶、刷子。

工藝流程:

涂裝前鋼材表面進行拋丸除銹處理,應將粉狀浮銹、可剝落的片狀氧化皮、油污、飛濺物、灰塵等徹底清除干凈直至鋼材表面呈鋼灰色,表面質量達到Sa2.5級質量標準。然后用干刷、干凈的抹布或通過壓縮空氣的辦法將鋼材表面的灰塵清除干凈。

拋丸除銹完成后,在不超過4-6小時內清理除塵,噴涂底漆二度。

涂料的調制

配料員必須熟悉材料的性能,配方及注意事項。

將涂料攪拌均勻,若發現漆皮、雜質顆粒或粗大顆粒,必須用80目以上鋼絲網過濾后,方可使用。

嚴格控制配料后熟化時間。

每次配料必須在4-6小時內用完,超過時間禁止使用。

嚴格控制各種固化劑、稀料的加入量,待涂層固化12小時后,檢查合格即可交付使用。

底漆涂裝

將油漆充分攪拌均勻,使其色澤、粘度均勻一致。

噴涂第一道底漆,注意噴涂方向應一致,均勻整齊。

涂完第一道底漆,等其干透后,再噴涂第二道底漆,直至達到設計規定的漆膜厚度。

涂層質量檢查

除銹按《涂裝前的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8923-1988)中Sa2.5級等級彩照檢查,粗糙度在40-75um。

外觀按《漆膜附著力測定法》(GB1720-79)檢查,涂層平整均勻無氣泡、針孔、灰塵,用目視檢查。

厚度檢查,每層的厚度,整體厚度符合設計要求,用測厚儀檢查。執行《漆膜厚度測定法》(GB1764-79)檢查。

附著力測定用膠帶貼在涂層上,壓緊膠帶,提起膠帶一端漆膜不脫落為合格,按《漆膜附著力測定法》(GB1720-79)檢查。

檢查數量:每類鋼結構抽查10%,且不少于3件,每件測五個點。

面漆涂裝:面漆的噴涂將在施工現場進行,在噴涂前,應先對碰損、剝落的構件進行除銹、補刷底漆。

噴涂時應注意:

調整好噴嘴口徑、噴涂壓力,使噴槍管能夠自由的拉伸到作業區域。

噴涂時應保持好噴嘴與涂層的距離,一般噴槍與作業面距離應在10mm左右。

噴槍與構件基面角度應保持垂直,或噴嘴略為上傾。

噴涂時噴嘴應平行移動,移動時應平衡,速度一致,才能保證涂層均勻。

防火涂裝工藝

防火漆的涂裝將在桿件安裝就位后,在施工現場進行噴涂/噴刷。

防火涂料選擇經當地消防部門批準的合格產品。

檢查涂料的批準文件及出廠合格證。

劃定施工現場范圍,提供良好的涂裝環境。

確保混合機、灰漿泵、鋼絲網剪刀、計量容器等機具處于正常使用狀態。

表面處理:徹底清除構件表面的灰塵、焊渣飛濺物、浮銹、油污,并補刷碰損或漏刷部位的底漆。

涂料配料、攪拌:涂料應隨用隨配。攪拌時先將涂料倒入混合機內加水拌合,再加高強膠粘劑及鋼防膠,使其濃度達到可噴程度。

涂料噴涂:

正式噴涂前,應先試噴,經消防部門、質檢站檢驗合格后,再大面積作業。

第一層噴涂完成后,晾干7-8成后,再噴第二層,直至涂料厚度達到所需要求為止。

噴涂時噴槍要垂直于構件,距離6-10cm為宜,噴涂氣壓應保持0.4-0.6Mpa.

涂裝要求

除銹合格的基層,必須在6小時內進行噴涂。

每道漆嚴格控制間隔時間。

涂層必須做到均勻,不漏涂,不流淌,不起皺。

涂層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必須保證涂層的附著力。

表面要平整光潔,顏色一致。

施工環境控制(下列情況不準施工):

氣溫低于5°C。

氣溫高于40°C。

相對溫度大于85%。

大風、下雨、大霧、結露。

當氣溫高于30度時,應避免干噴現象。

質量檢查

拋丸除銹:清潔度應根據ISO8501-1:1988標準圖片進行對比檢查,粗糙度采用粗糙度測量儀測量,其范圍控制在40-75μm。

底漆涂裝檢查

外觀按《漆膜附著力測定法》(GB1720-79)檢查,涂層平整均勻無氣泡、針孔、灰塵,用目視檢查。

厚度檢查,每層的厚度,整體厚度符合設計要求,用測厚儀檢查。執行《漆膜厚度測定法》(GB1764-79)檢查。

附著力測定用膠帶貼在涂層上,壓緊膠帶,提起膠帶一端漆膜不脫落為合格,按《漆膜附著力測定法》(GB1720-79)檢查。

防火涂裝

由專職質檢人員用帶刻度的鋼針抽查涂料厚度。

用小錘輕輕敲擊桿件,檢查是否有空鼓現象。

觀察涂料表面是否存在裂紋,檢查平整度。

涂料補涂:對厚度不夠、厚薄不勻、有空鼓的地方進行補噴或重噴。

檢查驗收:由監理工程師會同消防局、總包單位、分包施工單位等共同組織檢查、驗收。

涂裝的防污染措施

當鋼結構桿件安裝就位后,在工作平臺上鋪彩條布并依據風向設置彩條布護欄,方可進行噴涂。

在配制涂料時必須根

據每次噴涂工作量的大小,掌握好用量,用多少配多少,以防用不完影響環境。

根據風力的大小,相應控制噴涂量,以防噴涂量較大受風力作用而污染周圍環境。

根據當時施工條件及氣溫的高低,利用稀釋劑調整涂料的粘度,以防粘度過稠,不利于噴涂而造成污染。

在風力較大時及對于角落、眼孔等隱蔽區域,應采取刷涂或無氣霧化噴涂機進行施工,控制污染。

篇3:某鋼結構防火涂料涂裝工藝標準

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鋼結構厚涂型防火涂料噴涂工藝施工。

施工準備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防火涂料:需使用經主管部門鑒定,并經當地消防部門批準的產品。如××大廈使用的ST1-A型防火涂料,經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鑒定,并經北京市消防局批準,使用前檢查批準文件,并以100t為一批檢查出廠合格證。技術性能應滿足有關標準的規定;

2.1.1.1耐火試驗由消防局每1000t現場抽樣一次,送國家耐火構件質量監督中心檢驗,其耐火極限應符合設計要求。

2.1.1.2粘結強度及抗壓強度每500t抽樣一次,送國家化工建材檢測中心檢驗,其粘結強度及抗壓強度應大于技術指標的規定。

現場堆放地點應干燥、通風、防潮,發現結塊變質時不得使用。

2.1.2高強膠粘劑及鋼防膠由廠家配套供應,按說明書使用。

2.1.3鋼絲網、鋼篩卡、塑料布等。

2.1.4主要機具:混合機、灰漿泵、鋼絲網剪刀、鐵鍬、手推車、計量容器、帶刻度鋼針、鋼尺等。

2.2作業條件:

2.2.1應由經批準的施工單位負責施工,檢查資質批準文件。

2.2.2基層處理:徹底清除鋼構件表面的灰塵、浮銹、油污。

2.2.3對鋼構件碰損或漏刷部位應補刷防銹漆兩遍,經檢查驗收方準許噴涂。

2.2.4噴涂前將操作場地清理干凈,靠近門窗、隔斷墻等部位,用塑料布加以保護。

2.2.5固定鋼絲網:按構件形狀剪好鋼絲網,用φ6鋼筋卡固定在鋼構件上,鋼絲網與鋼構件間留有5~10mm間隙。

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作業準備→防火涂料配料、攪拌→噴涂→檢查驗收

3.2防火涂料配料、攪拌:粉狀涂料應隨用隨配。

3.3噴涂:

3.3.1一般設計要求厚度為經耐火試驗達到耐火極限厚度的1.2倍,以耐火極限為梁2h,柱3h,其設計厚度為梁30mm,柱35m.第一層厚1cm左右,晾干七~八成再噴第二層,第二層厚1~l.2cm左右為宜,晾干七~八成后再噴第三層,第三層達到所需厚度為止。

3.3.2噴涂時噴槍要垂直于被噴鋼構件,距離6~10cm為宜,噴涂氣壓應保持0.4~0.6MPa,噴完后進行自檢,厚度不夠的部分再補噴一次。

3.3.3正式噴涂前,應試噴一建筑層(段),經消防部門、質監站核驗合格后,再大面積作業。

3.3.4施工環境溫度低于+5℃時不得施工,應采取外圍封閉,加溫措施,施工前后48h保持+5℃以上為宜。

3.4檢查驗收:噴完一個建筑層經自檢合格后,將施工記錄送交總包,由總包、分包、甲方(監理)三方聯合核查。用帶刻度的鋼針抽查厚度,如發現厚度不夠,補噴或鏟掉重噴。用錘子敲擊檢查空鼓,發現空鼓應重噴。合格后,辦理隱蔽工程驗收手續。

質量標準

4.1保證項目:

4.1.1防火涂料的品種和技術性能應符合設計及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生產許可證、質量證明書和檢測報告。

4.1.2涂料與基層及各層間粘結牢固,不空鼓、不脫落。

4.2基本項目:

4.2.1外觀平整、均勻、轉角處、異型構件及結合處細部嚴密。

4.2.2涂層厚度

4.2.2.1涂層厚度均符合設計厚度為優良。

4.2.2.2在5m長度內涂層厚度小于設計要求的長度不大于1m,且涂層厚度不小于設計要求厚度的85%為合格。

4.2.3涂層表面裂紋:

4.2.3.1表面無明顯裂紋,且裂縫寬度小于0.5mm為優良。

4.2.3.2表面裂紋寬度不大于1mm為合格。

4.3允許偏差項目,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表面平整度(母線平直

度,圓度)8用1m直尺和鋼尺檢查,圓度用樣板和鋼尺檢查成品保護

5.1防止碰撞損壞:防火涂料硬化后強度仍然不高,施工中易碰撞部位應加以臨時保護,減少損壞。

5.2防污染:噴涂前對半成品做好保護,特別是臨近噴涂部位用塑料布包好。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空鼓:首先配合比應嚴格掌握,基層處理干凈是關鍵,并注意分批抽檢原材料粘結強度。

6.2裂紋:環境溫、濕度應適宜,分層噴涂時通風干燥的時間要掌握好。

6.3厚薄不勻:噴涂時噴嘴角度應與構件表面垂直,距離適宜,各層噴涂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不可跟的過緊。

質量記錄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防火涂料材料質量證明書及檢驗報告。

7.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7.3涂裝檢測資料。

7.4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

7.5設計變更、洽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