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輸送泵特點改進措施
長煉分公司油品管理處12萬t聚丙烯裝置輸送丙烯原料泵要求的參數如下:揚程380~460m、流量10~25m3/h,輸送距離3000m,環境溫度0~35℃。以前輸送丙烯使用的是DY型多級臥式離心泵,它有易抽空、泄漏、振動、噪聲大、啟動難等缺點?,F采用立式筒袋泵輸送原料,它操作簡單、啟動快、運行平穩、不易發生氣蝕,可靠性大大提高?,F將有關此泵的情況介紹如下。
一、原料輸送泵結構特點及分析
泵的主要參數:流量25m3/h,揚程460m,轉速2950r/min,吸入口徑80mm,排出口徑40mm,葉輪最大直徑180mm,效率61%,轉數比=68.4,NPSHR=1.8m。
1.泵的抗氣蝕特點
(1)使用立式筒袋泵,丙烯介質在筒體緩沖時間達60s,有利于氣液分離。另外,葉輪所在的筒袋中可保持一定量的液體,第一級葉輪有一定的倒灌高度,防止啟動氣蝕的性能得到加強。
(2)泵的NPSH分析。
泵內發生氣蝕的條件是由泵和吸管結構兩方面決定的。NPSHA=NPSHR是氣蝕的基本方程式,NPSHANPSHR泵無氣蝕。
①NPSHA大小與吸管結構參數有關,立式筒袋泵安裝位置與原離心泵一樣,貯烴罐和工藝管線沒有變,因此現在的NPSHA大小與原離心泵的值一樣。
②NPSHR是由泵的吸入室和葉輪進口部分的幾何參數決定的,NPSHR越小,表示壓力降越小,要求裝置提供的NPSHA就越小。新泵出廠實際測得的NPSHR為1.8m,比原離心泵的NPSHR值小1.6m。因此,泵抗氣蝕性能得到了提高。
(3)立式筒袋泵的泵體為垂直的筒袋結構,泵的吸入室由一筒袋和導流片組成,使吸入管路的液體以最小的損失、低速引向葉輪,由于葉輪放在筒狀容器最下端,有利于防止氣蝕。首級吸入式葉輪還具有較高的抗氣蝕性能,因此,立式筒袋泵可運行在對氣蝕性能要求苛刻的工況下。
2.泵軸密封特點
立式筒袋泵采用雙端面串聯帶泵效應螺紋的機械密封。單端面密封件為109B/55-109BF/48。
(1)平衡系數B的選擇。平衡系數B過小軸密封的壽命短,過大則軸密封性能低。109B型機械密封的平衡系數B=0.375。該密封有圓周均布的小彈簧,動環浮動性好、靜環追隨性好,密封性能好。
(2)彈簧比壓合理,適合介質要求。
(3)雙端面機械密封。當介質端的密封泄漏后,大氣側的密封又能阻止介質向外泄漏;介質可通過潤滑油罐的排空閥排入大氣。此時,只要關閉該閥,使密封腔封液壓力增大,同樣可保持密封效果。
(4)機械密封帶有輔助設施即TS200潤滑油自動循環系統。通過罐上的壓力表監測介質端的泄漏,不泄漏時p=0;潤滑系統還起到冷卻密封的作用。潤滑油的冷卻由熱交換器進行。
(5)立式筒袋泵的軸封遠離吸入端。吸入口端介質的變化對密封幾乎不會產生影響。泵效應螺紋軸封的螺紋為10個頭,可以阻擋一級密封失效后泄漏的氣體。
3.泵靜止時泵軸受力合理
泵靜止時軸僅受轉子的重力和介質力,作用力在泵內互相平衡;重力方向和軸向一致,對軸不產生彎曲力矩。
綜上所述,立式筒袋泵泵筒和一級葉輪以及軸封采用特殊結構,降低了故障率,延長了泵的運轉周期。
二、泵使用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異?,F象
立式筒袋泵使用以來,啟動一次成功率達100%,運行時噪聲小、不泄漏,達到萬小時無故障。但也出現一些異?,F象。
(1)夏季軸承溫度偏高。夏季炎熱,球罐內溫度升高,飽和蒸汽壓增大,泵的軸向力增加,推力軸承負荷增加,因此,軸承溫度偏高。
(2)泵軸支承鼓和平衡鼓與其鼓套磨損、損壞,原因如下。
①鼓與鼓套靠介質潤滑,丙烯潤滑性能差。
②泵出口流量減少,運轉時產生的磨損。泵出口閥門的開度小,節流損失轉為熱能,液體溫升使部分液體泄漏到平衡室低壓區蒸發成氣體,失去潤滑作用;鼓與鼓套受熱膨脹,徑向間隙變小;當流量小于泵的設計流量時,葉輪軸受到徑向力,鼓與鼓套中心偏移。
③當泵流量減小到一定程度后,會引起泵的氣蝕,嚴重時鼓與鼓套產生干摩擦。
④鼓與鼓套的接觸精度達不到要求。
⑤鼓與鼓套的材質不合要求。
⑥鼓與鼓套的間隙太小。
2.改進措施
(1)在夏季,給向心推力球軸承加裝吹風扇冷卻器降溫;對球罐進行冷水噴淋降溫。
(2)采用電機變頻調速技術,自動控制泵的壓力和流量。
(3)平衡鼓套的材質由錫銅合金更換為鑄鐵鼓套;保證鼓與鼓套的間隙為0.3~0.5mm。
(4)保證泵入口來料充足,閥門要全開,定期清洗過濾器;泵啟動前打開進口管線的放空閥,排盡氣體后關閥。
(5)定期檢查軸承箱潤滑油系統的油質、油量和油溫;保證軸承油杯的油位正常;機械密封潤滑油系統和冷卻水的閥門要開全;只有在泵冷卻后才能停供冷卻水。
(6)機泵運行時,平衡管閥門常開,只有當泵體因凍凝用蒸汽吹掃泵體時,才能關閉該閥門。及時打開通進泵底部管線的閥門,排盡泵內的積水后關閥。
(7)檢修時清除泵筒內的銹渣、雜物。
(8)定期檢查聯軸器的同心度,至少1年一次。
(9)經常檢查調節閥前后的壓差,及時排除故障。
(10)平衡室壓力必須恒定,如果壓力增高2×105~3×105Pa,必須及時排除故障。
(11)為使葉輪在泵的吸入邊不發生摩擦,安裝時先向吸入口方向推軸至不動為止,然后用調節螺母將軸升起3mm,保證軸的正確位置。
參考文獻:
[1]李繼和等.機械密封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8.
[2]劉紹葉等.泵與原動機選用手冊[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1991.
[3]關醒丸.泵的原理與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篇2:回風斜井井筒下放砼輸送泵安全技術措施
一、地面設備捆綁與下放措施
1、為確保砼輸送泵在井筒及井下的運輸安全,設備部件的捆綁必須牢固可靠,捆綁時均用直徑為15.5mm的鋼絲繩及螺栓井下捆綁,捆綁后不準有滑動、搖動現象,繩扣必須穿過泵車固定環左右纏繞,鋼絲繩或雙股8號鐵絲必須卡在設備凸出部位,調整鋼絲繩扣的長度用緊繩器將鋼絲繩拉緊即可;
2、設備部件捆綁完畢后,經安全負責人和信號把鉤工檢查確定無誤后,即可進行下放,下放時車輛必須平穩,嚴禁猛放急停,避免沖擊。待車輛到達井底車場后,必須等車停穩后方可摘鉤頭。
二、井筒運輸的安全措施
1、井筒運輸前,由監理對提升絞車進行全面檢查,絞車動力制動裝置必須靈敏可靠;
2、絞車下放時的速度不大于1m/s,絞車司機必須由熟練工擔任并持證上崗;
3、運輸前,施工負責人要派專人檢查信號系統、鋼絲繩鉤頭插銷、三環鏈及泵車的捆綁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下放;
4、井筒運輸時,必須有隊長以上管理人員統一指揮,嚴格按規定操作。施工隊負責井筒軌道、以及其他附件的檢查維護工作,確保正常下放過程中不發生碰撞;
5、井筒放泵車期間,井筒內上、下部信號各留一個信號工,設備運輸車輛通過時要注意觀察,發現意外情況立即向地面信號房傳遞信號,使絞車立即停車,防止意外情況發生;
6、井筒運輸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制度;
7、隊長跟蹤泵車下放,指導工人安全施工;
8、本次施工作業人員都必須認真學習、掌握本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貫徹執行。
三、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措施審批意見執行。
篇3:斜井下放砼輸送泵安全技術措施
一、地面設備捆綁與下放措施
1、為確保砼輸送泵在井筒及井下的運輸安全,設備部件的捆綁必須牢固可靠,捆綁時均用直徑為15.5mm的鋼絲繩及螺栓井下捆綁,捆綁后不準有滑動、搖動現象,繩扣必須穿過泵車固定環左右纏繞,鋼絲繩或雙股8號鐵絲必須卡在設備凸出部位,調整鋼絲繩扣的長度用緊繩器將鋼絲繩拉緊即可;
2、設備部件捆綁完畢后,經安全負責人和信號把鉤工檢查確定無誤后,即可進行下放,下放時車輛必須平穩,嚴禁猛放急停,避免沖擊。待車輛到達井底車場后,必須等車停穩后方可摘鉤頭。
二、井筒運輸的安全措施
1、井筒運輸前,由監理對提升絞車進行全面檢查,絞車動力制動裝置必須靈敏可靠;
2、絞車下放時的速度不大于1m/s,絞車司機必須由熟練工擔任并持證上崗;
3、運輸前,施工負責人要派專人檢查信號系統、鋼絲繩鉤頭插銷、三環鏈及泵車的捆綁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下放;
4、井筒運輸時,必須有隊長以上管理人員統一指揮,嚴格按規定操作。施工隊負責井筒軌道、以及其他附件的檢查維護工作,確保正常下放過程中不發生碰撞;
5、井筒放泵車期間,井筒內上、下部信號各留一個信號工,設備運輸車輛通過時要注意觀察,發現意外情況立即向地面信號房傳遞信號,使絞車立即停車,防止意外情況發生;
6、井筒運輸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制度;
7、隊長跟蹤泵車下放,指導工人安全施工;
8、本次施工作業人員都必須認真學習、掌握本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貫徹執行。
三、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措施審批意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