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火災及預防措施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天然氣做原料,經過物理化學和機械加工而制取各種石油化工產品的工業。它涉及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是國計民生不可缺少的重要行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石油化學工業的生產流程復雜,設備種類繁多,是一種工藝比較復雜,技術性較強的行業。由于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種輔助材料大都是易燃易爆物質,極易引發火災和爆炸事故,且著火時火勢兇猛不易撲滅,所以,石油化工行業也是一個火災爆炸危險性大,而且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則損失大、傷亡大、影響大的行業,一直是消防保衛的重點。
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的火災危險性有很多影響因素,有人為操作、工藝條件方面的,也有行政管理、技術業務方面的。從消防角度分析,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的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石油化工生產所用的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這些物品一旦遇上火源極易發生燃燒或爆炸,且火勢兇猛,傳播速度快。
2.石油化工生產大多采用高溫、高壓或深冷、負壓的工藝條件。高溫、高壓、深冷可以提高單機收率和產品收率,以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獲取最佳經濟效益;負壓則有利于易燃料的安全生產。但高溫、高壓條件帶來的物料和設備的不安全性也是明顯的,它能夠增加物料的活性,擴大爆炸極限的范圍,還能夠引起設備管路接口變形,造成物料泄漏;負壓操作雖較安全,但有可能因設備氣密性不高而吸入空氣,與可燃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低溫深冷會使某些含水物料凍結,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火災爆炸事故,危害大,后果嚴重。
3.石油化工的生產方式具有連續化、自動化的特點,在生產過程中如有一處閥門開錯、參數失控、部件失靈、通路受阻或運行中斷,就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毀滅性災害。
4.石油化工的生產設備和裝置都是大型化、立體化和集團化,爐、塔、罐,泵、器高大林立,布局集中,管道縱橫貫通,一旦發生火災,不僅會引起連鎖反應,而且涉及面大,易形成立體火災,增加撲救難度,導致嚴重損失。
5.石油化工生產用的動力能源較多,火源、電源、熱源交織使用,這些動力能源如果設置不當或管理不善,便可直接成為火災爆炸事故的引發源。
這些潛在的危險因素,在操作條件發生變化、工藝受到干擾而產生異常或因為人為因素等原因造成誤操作時,就會發展成為災害性事故。
近20年來,世界石油化工行業發展異常迅速,由此而引起的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也相繼不斷。例如:1973年和1974年日本連續發生的石油聯合企業火災爆炸事故,不僅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還嚴重污染了周圍海域。1975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比利時公司安特普廠年產15萬t的高壓聚乙烯裝置,因一個反應釜填料蓋泄漏,受熱爆炸,發生連鎖反應,整個工廠被摧毀。1978年發生在西班牙的因超裝和太陽暴曬而導致丙烯酸車間爆炸事故,一次死亡200多人。1982年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附近一座大型電廠的石油儲罐發生爆炸,造成145人死亡,500多人受傷,其傷亡之慘重在世界石油儲罐火災中都是罕見的。
我國的石油化學工業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目前擁有大中型石油化工企業100多個,幾乎遍布全國。每年為國家提供大量的石油產品、合成纖維、塑料和化肥,以及一些基本化工原料,為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石化工業的火災和爆炸事故也頻頻發生,給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損失。據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1983年至1993年的統計資料,在所統計的1143起各類事故中,火災爆炸事故占23.64%,損失卻占40%,有的毀掉數十臺甚至上百臺設備,有的毀掉全套生產裝置或整個廠房.造成全廠停產,
嚴重影響了生產和經濟效益,教訓十分深刻。
例如:19*8月,黃島油庫儲油罐因雷擊發生爆炸引發罐區大火,震動了全國,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親臨現場視察。大火燃燒了5天4夜才被撲滅,造成了慘重的經濟損失,僅消防隊員就有80多人傷亡,12輛消防車被毀,火災中泄漏出的原油污染了周圍大片海域,這場火災燃燒時間之長、損失之大、消防隊員傷亡之多,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第1次。1997年6月,北京東方化工廠儲罐區因乙烯裝置泄漏引發火災爆炸事故,l0萬m2的罐區成為廢墟,造成上億元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石油化工企業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不僅僅是損壞設備,企業停產,
還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危害后果。
石油化工火災不同于其他火災,由于石油化工行業自身的特點,即生產和使用物質的火災危險性、特殊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建、構筑物特殊等因素,石油化工火災具有火災形式多樣、爆炸危險性嚴重、火災損失大以及影響大、滅火難度大、消防力量耗費多等特點。
1.爆炸性火災多
爆炸引起火災或火災中產生爆炸是石油化工企業火災的顯著特點。在石油化工生產中,火災和爆炸雖屬兩種不同性質的事故,但由于連鎖反應及其因果關系往往會同時出現或連續發生.故常常把兩者合稱為火災爆炸事故。
石油化工企業以爆炸性火災最為常見,這是因為,生產中所采用的原料、生產的中間產物及最終產品,多數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生產中所采用的設備以壓力容器為多,且多為密閉或較為密閉的封裝形式,如果因為操作等原因使設備內發生超溫、超壓或異常反應,就會使設備發生爆炸;加之石油化工企業都是連續性的生產工藝過程,連續性操作,工藝流程中的各個設備互相串通,一旦某一設備發生爆炸,極易迅速波及相鄰設備而導致系統性的連鎖式爆炸。
石油化工企業的爆炸突出地表現為生產設備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爆炸事故,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對人員的傷亡威脅很大。
2.大面積流淌性火災多
石油化工生產中有許多可燃液體,而液體具有良好的流動特性,當其存放設備遭受嚴重損壞時,其中的液體便會急速涌泄而出,如伴隨火源即會造成大面積的流淌狀火場局面。大面積流淌性火災容易發生在存儲油品的罐區或桶裝油品庫房,處理大量可燃液體的生產裝置區也有發生火災的案例。流淌性火災火勢蔓延快,如果不能及時得以控制,則極易造成大面積燃燒和設備爆炸事故。
3.立體性火災多
由于石油化工企業內存在著物質的易燃易爆和流淌擴散性,生產設備密集布置的立體性和建筑的孔洞多且互相串通性,所以一旦初期火災控制不利,就會使火勢上下左右迅速擴展而形成立體火災。立體火災對周圍相鄰建筑威脅性大,火勢蔓延迅速,火災撲救難度大。
4.火勢發展速度快
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車間和庫房是可燃物極為集中的場所,一旦著火其燃燒強度大,火場溫度高,輻射熱強;加之可燃氣體的快速擴散性和液體的流動性、建筑的互通性等條件因素的影響,其火勢蔓延速度都較快。據實驗數據表明,石油化工企業火災的燃燒速度較普通建筑物火災的燃燒速度快1倍以上,燃燒區的溫度一般要高500℃以上。其火焰及熱量傳遞不但會使著火設備升溫快,還會加熱相鄰設備及可燃物,造成爆炸和引燃危險,而使火勢蔓延速度更為加快。
5.火災損失大、影響大
石油化工火災造成的損失較公共或民用建筑的火災損失要大,根據火災統計資料概算的結果,每次火災的平均經濟損失較其他生產企業要高5倍左右,而且經常出現每次火災損失高達數百萬元的火災。石油化工企業的火災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傷亡外,還會造成停產、修復所致的間接損失,尤其是對于生產化工原料、中間體原料的企業,火災造成的停產,往往還要使得相關企業停工待料,嚴重的會使某些社會急需的產品出現短缺,引起社會性的供需失衡。
6.滅火難度大,消防力量耗費多
石油化工企業的火災特點、火場形式等決定了其火災撲救難度和消防力量的消耗不同于一般火災。石油化工火災在初期不易控制,多以大火場的形式出現,或大面積火災、或立體火災、或多點火災,火勢發展迅速猛烈,爆炸危險極大,燃燒物質和產物多有毒副作用,撲救火災耗費的人力物力都很多,且撲救的技術要求也遠非一般火災所能比擬。
因此,做好石油化工行業的消防安全工作,防止或減少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對保護國家和人民的財產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要有效的避免或石油化工企業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與消除火源
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促成火災爆炸的因素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廣,要預防火災或爆炸事故的發生,首要的就是加強對著火源的控制,防止與可燃物、助燃物形成燃燒爆炸系統,消除和嚴格控制一切足以導致起火爆炸的著火源。
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著火源主要有明火、高熱物及高溫表面、磨擦和碰撞、絕熱壓縮、自行發熱、電氣火花、靜電火花、雷擊和光熱射線等。
(1)明火,包括吸煙和生產中的明火的控制吸煙引起火災是眾所周知的,香煙的燃燒溫度,在吸煙時為650~800℃,自燃時溫度為450~500℃,且可以陰燃很長時間,因此,在有火災爆炸危險性的場所應禁止吸煙。
生產中的明火主要是指生產過程中的加熱用火、維修焊割用火及其他火源。要嚴格控制明火在生產中的使用,例如,加熱易燃易爆物料時,應避免采用明火設備;明火加熱設備的布置,應遠離可能泄漏易燃氣體或蒸氣的工藝設備和儲罐區;維修用火時在火災爆炸危險場所內不得使用普通電燈、蠟燭等照明,必須使用防爆照明設備;進入廠區和罐區的機動車輛的排氣管上要安裝火星熄滅裝置,電瓶車輛應嚴禁進入可燃可爆區等。
(2)高熱物及高溫表面的控制
高熱物一般是指在一定環境中能夠向可燃物傳遞熱量,并能導致可燃物著火的具有較高溫度的物體。屬于高熱物及高溫表面的有:高溫蒸氣管道表面,高溫氣體、液體管道及熱交換器的金屬表面,加熱爐、干燥爐爐壁,裂解爐、加熱釜、沸熱鍋等,這些高熱物體及其表面。溫度高,體積大,散發熱量多,均可能成燃燒爆炸的點火源。要采取有效的隔熱措施,防止其與易燃物料接觸,防止可燃物及其粉塵落于其上。
(3)自燃發熱及化學反應熱的控制
能自燃發熱或產生化學反應熱的物質有:因氧化反應而發熱的物質,如油浸物、煤、黃磷、金屬粉末等;因分解反應而發熱的物質,如硝化纖維類的硝化棉、賽璐路、火藥等和一些化學物品,如過氯酸鹽、氯酸鹽、硝酸鹽、過錳酸鹽等無機過氧化物、有機過氧化物、堿金屬的過氧化物等;發酵引起發熱的物質和禁水性物質,如濃硫酸、濃硝酸等。對這些物品,要嚴格按照各自的理化性質和安全規定來保管和使用。
(4)沖擊與摩擦的控制
當兩個表面粗糙的堅硬物體互相猛烈撞擊或劇烈摩擦時極易產生火花,這種火花的熱能超過大多數可燃物質的最小點火能量,足以點燃可燃的氣體、蒸汽和粉塵。如飛散物的沖擊、物體掉落時的撞擊、管道與設備破裂時產生的撞擊等、設備損傷產生的沖擊和塔、管、槽的震蕩而產生的摩擦、機械中軸承等轉動部分的摩擦以及錘、扳手等工具產生的撞擊等、設備之間的摩擦和撞擊,都有可能產生引發火災爆炸的火花。加強設備的日常維修和管理;保持機械轉動部分的良好潤滑以減少摩擦;在危險場所使用銅制工具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摩擦和撞擊火花的產生。
(5)絕熱壓縮的控制
氣體的絕熱壓縮能使溫度上升,導致可燃物起火或爆炸。如硝化甘油、硝化甘醇、硝酸酯等爆炸感度高的液體,以及二硫化碳等燃點低的物質,在絕熱壓縮過程中很容易起火爆炸。
防止絕熱壓縮成為點火源的最根本方法是盡量避免或控制出現絕熱壓縮的條件,例如:啟閉閥門時動作速度要和緩,盡量減少壓縮流的出現;控制流體在管道中的流速;絕熱壓縮過程的操作,應在排出物料中夾雜的各類氣泡后進行等。
(6)電氣火花的控制
電氣設備所引起的火災爆炸事故,多是由電弧、電火花、電熱、漏電或短路等因素造成的。電火花能否構成火災危險,主要取決于火花能量,即引火電流、電壓及作用時間;斷路電感;產生電弧或電火花的大小、形狀和材料混合物的化學性質及其最小點火能量。電氣火花的控制,主要是對電氣設備采取防爆措施。如采用防爆設備、分室隔離安裝、設備要可靠接地等等。
(7)靜電火花及雷電的控制石油化工企業生產中,產生靜電的原因很多,例如液體噴射帶電、液體沉降帶電、液體輸送帶電等。但不能說產生靜電就有火災危險,只有當積累的靜電量足夠大或者物體的帶電量足夠大,靜電位足夠高時,才容易引起靜電放電。如果放電的火花能量大于物質材料的最小點火能量,就有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防止和消除靜電的基本方法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考慮:第1,盡量減少靜電的產生;第2,在靜電不可避免產生的情況下,要加速靜電的逸散泄漏,防止靜電積累;第3,在靜電大量產生而且積累的情況下,要采取防止放電著火的措施,減少可燃物的數量,使其不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雷電是天空中雷云的一種放電現象。當雷云對地面建筑物(或物體)放電時,雷電流可達幾十至幾百kA,這樣大的電流,即使持續時間很短,也能在放電通道上產生大量熱,溫度可達幾萬℃,可引起廠房著火,引起可燃、易燃物品爆炸起火,也可造成電氣火災,象前面提到的黃島油庫火災就是因為雷電擊中儲油罐造成的。因此,石油化工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防、避雷措施。防雷的方法,通常采用裝設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避雷帶、避雷器等防雷裝置。避雷針主要用來保護露天變配電設備,保護建筑物、構筑物和罐、塔類。避雷線主要用來保護電力線路。
避雷網和避雷帶主要用來保護建筑物。避雷器用來保護電力設備等。
(8)光線和放射線的控制
波長小于380nm的紫外線及波長大于770nm的紅外線,具有很高的熱效應,均有促進化學反應的作用,可使某些不穩定的物質著火或爆炸。因此對儲存運輸中的石油化工原料和產品,應采取有效的蔽光措施,絕熱保溫,削弱輻射熱的影響。放射線是放射性元素衰變時放射出的高速粒子束或電磁波,它能使氣體電離,也能夠促進化學反應而放熱,并有起火的可能,對它要采取“密封”和“屏蔽”的措施防止發生事故。
2化學危險物的處理
(1)按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了解各種物質的物理化學特性,并根據不同的性質,采取相應的防火防爆和防止災害擴大蔓延的措施。在這方面,首先要考慮的是盡量通過工藝的改進,以危險性小的物質代替火災爆炸危險大的物質。對于具有自燃特性的物質,應采取隔絕空氣、防水防潮或通風、散熱、降溫等措施;嚴禁混儲、混運,以防兩種物質互相接觸發生反應而引起燃燒和爆炸。對不穩定的物質,在儲存中應添加穩定劑;對擴散性強的易燃易爆物質,要設置報警裝置等。
(2)按生產工藝特點采取的防火防爆措施
石油化工生產大都是在密閉設備內進行,要經常對設備和管線進行檢查,防止跑、冒、滴、漏;對在負壓下生產的設備,應防止吸入空氣。在易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可采取通風置換措施,降低可燃物的濃度;在易燃固體的加工和輸送以及可燃氣體混合物的處理過程中,采用惰性氣體保護措施,以隔絕空氣,縮小以至消除可燃物與助燃物形成的燃爆濃度等。此外,加強對易燃易爆廢料的控制和處理、嚴守工藝紀律和操作規程,也是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的重要方面。
3防火防爆安全裝置
為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阻止其擴大和減少破壞,人們還研制出了許許多多的防火防爆和防止火焰及爆炸擴展的安全裝置,并在實際生產中廣泛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阻火設備,防爆泄壓設備,火星熄滅器,消防自動報警器等等。其具體的原理和作用,這里不再介紹,大家可以查看有關的資料。
4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對策及應急措施
對于火災爆炸災害,最上策的首先是預防,但由于技術上和管理上的種種原因以及各種尚未預料到的新情況.在實際生產中要完全杜絕火災爆炸事故還有一定困難。而且火災爆炸災害常常發生在意想不到的瞬間,其破壞力和殺傷力又遠較其他火災為大,因此,從安全角度考慮,應該有其相應的緊急對策,如緊急切斷物料輸送管道、放空設備或倒換至安全地點;臨時修筑防溢堤、或挖溝將液流導向安全地帶;消除障礙物、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啟動消防滅火設備;成立臨時防災組織等,做到在發生事故時,能將其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致擴大,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減少損失。
以上簡單介紹了石油化工火災和預防方面的一些知識,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很多,無法一一介紹。從目前的需要來看,做好石油化工企業的消防安全工作,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情,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石油化工企業火災原因預防對策
石油化工生產中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成品及半成品)大多易燃、易爆、易腐蝕,生產過程伴有高溫、高壓及深冷,工藝操作連續化,化學反應復雜,生產設備繁多,易形成爆炸混合物,且生產中使用的電源、火源及其他熱源較多,故石油化工生產具有火災及爆炸危險性。國內外火災案例亦已證明,一旦石油化工企業發生火災,就可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和較大人員傷亡,并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分析石油化工企業火災的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對策,做好防火工作,以達到控制火災發生,減少火災損失的目的,應成為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跟蹤調查了特大型石油化工企業——揚子石化公司自1991年至1999年發生的火災事故,分析了9年*發生的122起生產火災,找出了引發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對策,以期有助于進一步做好石油化工企業的防火工作。
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
每起石油化工火災的燃燒物、點火源、火勢及損失各不相同,但究其成因,許多火災有類似之處,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為:
一、設備泄漏。分析結果表明,設備泄漏是引發石油化工火災最主要的原因。122起火災中由于泄漏引發的有42起,占總起數的34.43%。設備泄漏與設備設計、設備材質、檢修質量及工藝特點有直接關系。設備泄漏有三個因素:受熱影響、受載荷影響或材質性能下降。設備泄漏引發火災甚至裝置停車的例子很多。如本公司煉油廠在1995年發生的10起火災中就有8起是由于設備泄漏引發的。
二、違章動火。石油化工企業在生產、檢修過程中少不了動火,而因違章動火引發的火災也占很大比例。9年中揚子公司共發生22起因違章動火引起的火災,占總起數的18.03%。違章動火體現在兩方面:1.領導違章指揮。為了生產、檢修進度,一些領導不顧或忽視安全規定,在不具備動火的條件下指揮人員動火。2.職工盲目動火。有的職工不熟悉動火管理規定,或存在僥幸心理,不辦動火手續,不采取措施清除可燃物,在不備滅火器材、無人在現場監護的情況下盲目動火,引發火災。
三、誤操作。石油化工企業大多生產規模大,工藝流程復雜,工藝參數多,這就給操作帶來難度,而9年中揚子公司火災事故表明,誤操作是引發火災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操作引發的火災共19起,占總起數15.258%。誤操作有管理上的問題也有操作人員業務素質上的問題等。誤操作表現為錯開(閉)閥門,或未關嚴閥門,該置換的容器及管道未置換或置換不徹底,或不采取有效措施拆卸設備等,這就造成流程走向錯誤,設備超壓、超溫、物料泄漏,最終導致火災。例如:1992年7月18日,本公司煉油廠裂解車間TA—1324污油罐發生著火爆炸事故,398名消防官兵參戰,出車37臺次用了2小時才將大火撲滅,直接經濟損失4.74萬元。究其原因是由于職工張某誤操作使高壓蒸汽串入吹掃線,導致油罐渣油冒頂,被溫度高達340℃的吹掃管線引燃造成的。
四、電氣故障。由于設計、選型錯誤,安裝、使用不當,設備線路老化,防雷、防靜電設施不全等電氣故障引發的火災在石油化工企業火災中也占有較大比例。揚子公司9年中因電氣故障引發的火災就有18起,占總起數的14.75%。如1994年8月9日,芳烴廠給排水車間2600#的隔油池A2601發生火災,消防隊出動12臺車,用30分鐘才將大火撲滅。調查發現,火災就是因為某溶助劑廠擅自使用非防爆型泥漿泵清理油池時,產生電火花引燃了油蒸氣造成的。
五、自燃。由于生產中高溫表面多,采用高壓壓縮工藝,以及一些物質的本身性質,石油化工企業都有可能發生因自燃而引起的火災,9年中揚子公司共發生此類火災12起,占總起數9.84%。如催化劑三乙基鋁自燃、聚丙烯自燃等。
9年中,由于設備泄漏,違章動火、誤操作、電氣故障、自燃五方面的原因引發的火災共為113起,占總起數的92.62%,這足以說明這五方面原因是引發石油化工企業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
預防火災的基本對策
要預防石油化工企業火災的發生,必須綜合來自上述幾個方面的危險因素而探求防火安全基本對策,使整個生產系統具有相當的安全可靠性,筆者認為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就能達到消除火災因素,預防火災發生的目的。
一、抓好基礎階段的防火工作。如設備泄漏、電氣故障等一些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往往源于基礎階段。要降低石油化工企業火災概率,抓好基礎階段的防火工作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設備的設計、選材、制造和布置及安裝均應符合有關標準、規范。嚴格把好設計關,根據不同工藝過程的特點,選用相應的耐高溫或低溫、耐腐蝕、滿足壓力要求的材質,采用先進技術進行制造和安裝,特別是有爆炸危險性場所的電氣設備應正確設計選型。二是新建、改建、擴建生產裝置布局,單元設備布置,防火安全設施的設計和實施應遵循有關規范,做好嚴格的防火審核工作,并通過嚴格的試車和驗收,夯實防火安全基礎。
二、提高生產操作技術水平。一方面應加強職工的工藝和操作紀律,制定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提高職工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制定生產類事故應急預案,進行演練,提高職工事故狀態下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要對裝置原有的生產操作控制系統進行改造,如進行DCS改造,盡可能地采用最新科學技術,運用全自動程序控制系統進行生產操作中的檢測、調節、操縱工作,自動完成全部生產工序,正常控制溫度、壓力、流量和液位等工藝參數,減少人為操作失誤。還應采用聯鎖、聯動控制系統,在設備、裝置出現異常情況時,如設備損壞、泄漏、動力源中斷,及時報警并自動采取措施消除隱患。
三、控制火源。火源是發生火災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控制火源是預防火災的有效措施。石油化工生產火源繁多,如明火、高熱物或高溫表面、電氣火花、靜電火花、沖擊與摩擦、絕熱壓縮、自燃發熱、熱輻射等。1.明火的控制。建立嚴格的明火使用及管理制度,杜絕非必要明火在廠區出現。對生產用火應嚴格審核,加強檢查,特別是要加強檢修動火的管理,堅持抓好“三不動火”工作,杜絕各種違章動火現象。2.電氣火花和靜電火花的控制。危險場所應采用本質安全防爆電氣設備,控制電氣火花;采用抑制、接地、增濕等方法消除靜電火花。3.高溫表面的控制。采用冷卻降溫、絕熱保溫、隔熱措施控制高溫表面,使其不能作為點火源。4.沖擊與摩擦。要采用新工藝新設備在生產操作中避免沖擊與摩擦產生火花,如用非金屬材料制作沖擊或摩擦工具,加強設備的潤滑保養。5.加強其他火源控制。
四、化學危險物的處理。應根據生產工藝特點或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分別采取措施,加強化學危險物的處理,在生產中采用密閉操作或惰性氣體保護及通風置換等工藝手段,對本身具有自燃能力或遇空氣自燃、遇濕燃燒的物質,應分別采取隔絕空氣、防水防潮、通風、散熱、降濕等措施。分別存放相互接觸能引起燃燒爆炸的物質。一些危險物質的排污或放空物應采用相應的防火對策。
五、防火安全裝置的設置。常見的在生產中廣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1.阻火設備。它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單向閥、阻火閥等,其作用是防止火焰闖入設備、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間擴展。2.防爆泄壓設備。包括安全閥、爆破片(防爆片)、放空管等,安裝于壓力容器、管道等生產設備上,起降壓防爆作用。3.火星熄滅器。安裝于產生火星的設備和裝置,防止火星飛出引燃可燃物。如機動車輛使用的火星熄滅器。4.消防自動報警器。一種是用于自動檢測可燃氣體濃度,當濃度達到一定值時自動報警或起動聯鎖裝置自動停車。另一種是用于發生火災時及時報警并啟動自動滅火聯鎖設施,及時運作,快速滅火。
六、搞好生產裝置的火災危險評價。石油化工企業須對現有生產裝置進行火災危險度評價,找出生產中各種潛在火災危險因素,從而為消除隱患,保證安全生產提供具體而可靠的依據。評價是以生產設備為主體,逐一分析生產過程中所用物質的火災爆炸敏感性及工藝參數,綜合起來定量分析,評定裝置火災危險度等級,并確定該等級應具備的防火安全標準,再對照此標準通過多種有效的防火安全檢查,及時找出不足之處,采取措施,整改火災隱患。特別是應吸取石化企業發生事故的教訓,根據生產裝置火災危險度評價結果,確定企業的重點生產裝置及重點檢查、重點監督管理的內容和方式以確保生產安全。
篇3:某石油化工火災滅火救援預案
一、指導思想石油化工是石油的煉制過程,即將地下開采出來的原油加工制成石油產品的過程,在石油煉油過程中,從原料、產品、半產品的儲存到各種裝置等都是易燃、易爆、高溫、高壓(或負壓),危險性程度極高。而且一旦發生火災,火情復雜,燃燒與爆炸共存,易出現立體、大面積、多火點燃燒和復燃、復爆現象,滅火難度相當大。為了建立健全石油化工火災應急機制,提高消防部隊應對石油化工火災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事故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危害和社會影響,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性,特制定本預案。二、災情設定假設早上九點鐘,天空電閃雷鳴,廣盛電力有限公司儲油罐區2號罐因遭雷擊,閥門損壞,大量重油泄漏并引起火災,工人發現后立即向“119”指揮中心報警。三、災情特點(一)爆炸引起火災,火災引起爆炸,爆炸與燃燒交替進行。可燃氣體、可燃易燃液體蒸汽和煉油裝置、設備發生爆炸后,使易燃易爆液體或氣體外溢,形成火災;在火場上受熱輻射、熱傳導作用和導流抽液時,產生的回火現象,極易引起其他設備的爆炸;在發生爆炸或燃燒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控制事態,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爆炸與燃燒交替進行。(二)燃燒速度快,易形成立體燃燒。煉油廠的原料和產品大多是易燃易爆物質,燃燒速度快,蔓延速度快,容易形成大面積火災,撲救困難;裝置區架空管道或裝置起火,容易出現易燃可燃液體由上向下流淌的現象,形成立體火災。(三)火災撲救困難,易發生復燃復爆,易造成人員傷亡。石油化工火災出現的高溫、火焰、爆炸、毒氣等,使戰斗人員很難及時接近著火區域,滅火后,如果油品、可燃氣體繼續外溢和泄漏,若冷卻和控制不利,就會發生復燃或復爆現象,會直接威脅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四、組織指揮(一)中隊指揮組人員構成指揮小組組長:中隊長或指導員副組長:副中隊長或副指導員成員:各戰斗班班長(二)指揮組下設機構及職責1、警戒組:組長由戰斗班班長擔任,成員由本班的號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現場的警戒、車輛、人員疏導和維護現場的治安秩序。2、通訊保障組:組長由火場通訊員擔任,成員由指定分工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現場前后方通訊聯絡,保障上傳下達、警令暢通,并記錄好有關情況。3、醫療救護組:組長由中隊衛生員擔任,成員由指定分工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現場簡單的醫療救護工作。五、應急響應(一)分級響應災害事故等級根據災害事故的特點和火災損失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等級。一般火災(Ⅳ級):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較大火災(Ⅲ級):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重大火災(Ⅱ):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特別重大火災(Ⅰ):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二)應急預案啟動的條件1、當轄區內石油化工場所發生一般火災事故或較大火災事故時,啟動三級預案,在大隊或支隊司令部火場值班人員組織、指揮事故現場的滅火救援應急工作下,我中隊到達現場參與救援工作。2、當轄區內石油化工場所發生重大火災害事故時,啟動二級預案,在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組織、指揮事故現場的滅火救援應急工作下,我中隊到達現場參與救援工作。3、當轄區內石油化工場所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災害事故時。在上級的統一組織、指揮事故現場的滅火救援應急工作下。我中隊到達現場參與救援工作。(三)應急滅火救援響應程序1、為確保應急滅火救援行動的迅速、有序進行,應急滅火救援分為三級響應。2、一級響應119調度指揮中心首先獲得緊急信息并調度我中隊。我中隊在接到報警后1分鐘之內消防車出庫,趕赴現場或集結點。3、我中隊接到“緊急出動”的行動命令后,即進入應急狀態,按預案和職責分工,立即投入到滅火救援行動或集結點待令。六、啟動程序中隊接到支隊“119”指揮中心調度后,認真做好接處警工作,同時根據現場情況啟動預案。七、力量調集事故發生后,中隊接到119調度指揮中心命令,調出相應的車輛到達現場救援。到場后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增援力量和社會有關聯動部門到達現場協助。出動力量:迅速出動水罐車、UD泡沫水罐車、大功率水罐泡沫車,趕赴現場。八、處置程序(一)現場詢問,我中隊到達事故現場后,通過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迅速了解燃燒部位、燃燒物性質、有無人員被困等情況,同時向119調度指揮中心報告情況和請求增援力量。1、力量部署常備一:(五十鈴水罐消防車)停在1號水源處,雙干線四出水,3、4號員各拿水帶在車的右側打開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2號員各拿一支水槍兩盤水帶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號員一號罐實施冷卻,2號對員2號罐實施冷卻,3、4號員回車拿兩盤水帶一支水槍利用另一個分水器,3號員進行現現場對2號罐實施冷卻,4號員進行對3號罐實施冷卻,司機負責取水,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二:(泡沫水罐車)停在2號水源處,雙干線四出水,3、4號員各拿水帶在車的右側打開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2號員各拿兩盤水帶連接班長的分水器,進入現場對2號罐實施冷卻,3、4號員回車拿兩盤水帶一支水槍利用另一個分水器3號員對3號罐實施冷卻,4號員對4號罐進行冷卻阻止火勢蔓延,司機負責取水,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三:(大功率水罐車)停在3號水源處,雙干線四出水,3、4號員各拿水帶在車的右側打開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2號員各拿兩盤水帶連接班長的分水器,進入現場對二號罐實施冷卻,3、4號員回車拿兩盤水帶一支水槍利用另一個分水器,3號員對2號罐實施冷卻,4號員對1好罐進行冷卻阻止火勢蔓延,司機負責取水,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四:(多功能搶險救援車)停在安全有利位置,副班長帶領2號員負責現場偵檢可燃氣體濃度,司機利用電子氣象儀確定風向風速,3、4號員負責事故現場要劃出警戒線,斷絕一切火源,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經過近30分鐘的奮力撲救,大火被控制,隨后指揮員下達總攻的命令。常備一:(五十鈴水罐消防車)水槍陣地不變常備二:(泡沫水罐車)停在2號水源處,3、4號員撤出水槍陣地,協助司機利用車載炮進行滅火,1、2號員水槍陣地不變,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三:(大功率水罐車)停在3號水源處,3、4號員撤出水槍陣地,協助司機利用車載炮進行滅火,1號員水槍陣地不變,2號員對1號罐實施冷卻,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四:(多功能搶險救援車)班長帶領1、2號員對泄漏處進行堵漏處理,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2、做好火場供水。利用著火區域周圍的高壓消火栓(泡沫栓)直接出水冷卻滅火;利用附近消火栓,直接向消防車供水滅火;集中消防車輛或其他運水車輛,利用廠內外就近水源接力供水或運水,保證火場用水。九、保障措施石油化工火災特點決定了火災撲救任務的艱巨性,中隊必須要統一指揮,統一計劃,周密組織,密切協同,對火場上出現的各種需求實施快速保障(一)滅火劑保障石油化工火災現場,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泡沫等滅火劑,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也可以采用CO2、干粉、沙和水泥等多種滅火劑。因此,中隊應及早做好“打大仗、打惡仗”的準備,通過社會各方面力量調集足夠的滅火劑保障火場的需要。(二)器材、裝備保障撲救石油化工火災,參戰人員通常需要在高溫、濃煙、毒氣、高空條件下作戰,必須做好個人防護和滅火工作,準備足夠的燃油、防護器材、偵檢器材、堵漏器材、破拆器材、照明器材、通信器材。(三)通信保障中隊指揮員與本中隊戰斗班長、駕駛員、戰斗員之間通過400MHz民用對講機保持通信聯絡,組成滅火戰斗網。十、注意事項(一)參戰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二)加強警戒,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三)做好監測,選準停車位置。(四)做好充足的準備,實施總攻。(五)充分冷卻,防止復燃復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