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加油站事故預防措施
第一節油品及滅火的基本知識
一、石油產品的危險特性:易燃性、易爆性、易揮發、易積聚靜電荷、熱膨脹性有一定的毒性。
1、易燃性。油品的組分主要是可燃性有機物質。油品的易燃性是以其閃點(空氣和油蒸汽混合氣發生閃火的最低溫度)來劃分的,閃點越低,越易燃燒,燃燒速度就越快,火災危險性就越大。(如瓦斯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瀝青等)
2、易爆性。油蒸氣和空氣的混合氣比例達到一定濃度范圍時,遇足夠能量的火源就能發生爆炸。混合氣體中能發生爆炸的油蒸氣最低濃度和最高濃度稱為其爆炸濃度下限和爆炸濃度上限,在此濃度下所對應的油品濃度稱為這種油品的爆炸濃度極限(或濃度范圍)。一般汽油的爆炸極限在1%—8%之間。說明:爆炸下限越低,發生爆炸的危險性越大。混合氣濃度在上、下限之間遇火源會發生爆炸,低于下限濃度遇火源不會爆炸也不會燃燒。高于上限濃度遇火源會燃燒,暫時不會爆炸。
3、易揮發性。油品尤其是輕質油品具有容易揮發的特性。密度愈小的油品其揮發愈快。溫度越高,蒸發越快。4、易積聚靜電靜電積聚的主要危害是靜電積聚到一定能量后就會放電,靜電放電時產生火花。
4、熱膨脹性。油品在受熱后也同樣遵循熱脹冷縮原理,油品在容器內儲存超過規定范圍,達到一定溫度還可能脹破容器或產生爆炸。
5、毒性。石油產品中含有許多有害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中芳烴和一些不飽和烴都具有對人體神經系統麻醉作用,長期接觸汽油易損傷皮膚造成濕疹或皮炎。
二、滅火的基本原理
1、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質(油品)、助燃物質(空氣中的氧氣)、點火能量(火源)三要素缺一不可。
2、滅火原理:破壞燃燒條件,使已經進行著的燃燒終止。
三、滅火劑
1、水:在沒有切斷電源的情況下,不能撲救電氣設備火災,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體不能用水撲救,如不能用水直接撲救容器內燃燒油品的火災,遇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也不能用水撲救。
2、二氧化碳滅火劑:在加油站適宜于撲救電氣設備、易燃物質和燃燒面積不大的油品火災。
3、干粉滅火劑:適宜于撲救易燃液體、可燃氣體和電氣設備火災。
4、泡沫滅火劑:適宜于撲救一般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體的火災,如油類。
5、砂、土:適宜于撲救易燃、流動性液體。
四、滅火方法
1、冷卻法:吸收可燃物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使已燃燒的物質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可燃物便不能繼續燃燒。
2、窒息法:將燃燒物與空氣隔絕,使燃燒物自行熄滅。
3、隔離法:將燃燒物與附近的可燃物隔離,以防止燃燒蔓延。
4、化學中斷法:組織燃燒的連鎖反應使燃燒停止。
五、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1、8kg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提取滅火器上下顛倒2次到滅火現場,拔掉保險栓,一手握住噴嘴對準火焰根部,一手按下壓把即可。滅火時應一次撲滅,否則會前功盡棄;室外使用時應站在火源的上風口,由近及遠,左右橫掃,向前推進,不讓火焰回竄。
2、手提式1211滅火器:先拔保險銷,然后一手開啟壓把,另一手握喇叭噴筒的手柄;緊握開啟壓把即可噴出。(目前,國家逐步限制使用,主要是因為鹵代烷對大氣造成污染,對人體也有害)。現在二氧化碳滅火器正逐步取代1211滅火器,使用方法同1211滅火器。但是在使用二氧化碳必須注意手不要握噴管或碰嘴,防止凍傷。
3、35kg推車式干粉滅火器:兩人操作,一人取下噴槍,并展開軟管,而后用手扣住扳機;另一人拔出開啟機構的保險銷,并迅速開啟滅火器的開啟機構。
第二節加油站日常作業的事故預防
一、火種管理措施
1、嚴禁煙火(火柴、香煙和打火機)。站內嚴禁煙火在加油站人所眾知,但在實際工作中卻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管理人員、安全員、加油員在日常檢查和作業中,要特別注意在加油場地、油罐區、營業室內外、值班室、衛生間附近是否有煙頭。
2、設置警示標牌。在加油站進出口及加油島等處分別設置進出口標志、安全警語和嚴禁煙火宣傳牌。進口設置“客戶進站加油須知”。
3、禁用非防爆電器。嚴禁在爆炸危險區域和火災危險區域使用非防爆電器。要注意在加油站停電或夜間作業時,不得采用非防爆燈具進行照明檢修和作業。
4、機動車熄火加油,摩托車在危險區域外加油和發動。行駛中的車輛排出的尾氣中可能有未燃盡的油氣所攜帶的火星,所以任何車輛都必須熄火后加油。摩托車、助動車的完全燃燒程度低,特別在啟動時,其尾氣中的火星更多,故要求摩托車必須設立專門的加油區、或用鐵制油桶在正常加油區外進行加油(摩托車油箱多為塑料制品)。
二、防靜電措施
加油站產生靜電的主要因素有:汽車油罐車在運油過程中產生靜電;接卸過程中儲油罐產生靜電;油品在輸油管線中流動產生靜電;油品流經過濾器、泵和計量器時產生靜電;作業人員人體產生靜電。加油站在日常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卸油前連接好靜電接地線。輸油管線與儲油罐都安裝有靜電接地裝置,卸油前必須連接好靜電接地線,正常應卡在車體與油槽連接的裸漏金屬部位,做到先接地后卸油,否則視為違章作業。
2、檢測接地電阻值。加油站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每年至少在雷雨季節前檢測一次其有效性。油罐、站房和罩棚的接地電阻不得超過10歐姆;所有加油機和油槍必須確保良好的等電位連接,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配電箱要有良好的防雷接地線,金屬屏蔽兩端要良好接地,接地電阻值不大于4歐姆;輸油管線的電阻值不超過30歐姆,卸油時靜電接地夾電阻值不超過4歐姆。
3、經常檢查加油槍膠管上的金屬屏蔽線和機體之間的靜電連接。加油機膠管上的屏蔽線和機體之間的靜電連接由于經常移動,有可能發生斷裂,從而造成靜電事故。某加油站曾經發生過在加油過程中汽車油箱爆燃事故,經檢查是加油槍上的靜電接地導線斷裂造成的。所以操作人員應經常檢查加油槍膠管上的靜電接地導線的完整性。
4、嚴禁向塑料桶直接加注汽油。向絕緣的塑料桶直接加注汽油時,由于塑料的絕緣會使桶內的油品靜電荷大量積聚,靜電電壓很快升高,當靜電電壓升高到靜電放電電壓時,發生靜電放電引燃油蒸汽,發生火災事故。正確的操作是將油品加入鐵桶內,再將鐵桶提到安全區域,通過漏斗將油品注入塑料桶內。在向鐵桶內加注油品是必須保證槍口觸到桶底,不能噴濺式加注,而且流速要控制在不大于1米/秒。
5、嚴禁向摩托車油箱或汽車汽化器直接加注汽油。不能向摩托車油箱直接加油因為:大部分摩托車油箱是塑料制造的,相當于向塑料桶加注油品;而且摩托車發動機在油箱下方,剛剛熄火后溫度較高,萬一撒落油滴就有燃火的危險。直接向汽車汽化器加注汽油易發生回火引燃發動機外的油品。
6、作業人員要穿防靜電工作服,以消除人體靜電。化纖面料服裝在穿著磨擦時會產生很高的靜電電壓,會產生靜電火花,具有相當的危險性。所以,加油站員工的工作服必須是防靜電面料或全棉面料,不允許穿化纖服裝上崗操作,更不允許在加油站現場穿脫、拍打化纖服裝,以免靜電引發事故。
7、弱電系統(通訊、信號、監測和微機控制等)。應按有關專業規定或產品技術的要求,采取防雷措施。
三、日常作業的事故預防
(一)、卸車作業的事故預防措施
1、油罐車進站停靠在指定位置后,在卸油之前,發動機熄火,連通靜電接地線,確保有效連接,車頭朝向道路出口一側。
2、卸油前,認真驗收證件,查看車內油品與罐內油品是否相符,對共用管線,要關閉與其它油罐相連閥門,以防發生混串油事故。
3、向儲罐卸油時,司機和卸油工應堅守崗位,并應派人監護,并在現場準備2具8kg干粉滅火器,做好現場警戒,消防器材要放在卸油的上風方向。
4、卸油過程中,油罐車不得隨意點火起動和進行車位移動。
5、雷雨天禁止卸油作業。
6、油罐車采用密閉方式卸油,采用快速接頭連接卸油管。(目前,各地開始推廣使用油氣回收系統。)
7、為防止卸油時因油品噴濺沖擊而產生靜電,儲油罐進口管端應伸至罐底200mm處(0.2米)。
8、卸完油后,油罐車不可立即起動,應待罐車周圍油氣消散后(約5分鐘)再啟動。
(二)、加油作業的事故預防
1、加油車輛司機、乘坐人員進站后不得影響加油站的安全。
2、加油車輛到限定位置后要熄火,司機不得在此修理和擦車。
3、加油員應親自操縱油槍(自助加油站除外)。
4、高強閃電、雷擊頻繁時,禁止加油作業。不準給塑料容器加油。
5、加油機發生故障或發生危及加油站安全情況時,應立即停止加油。
6、對作業中灑在地上的油品要及時清理,不得用化纖織物擦拭加油機、汽車油箱附近車體和地面。
7、加油站停止營業時,必須關閉加油機,切斷電源,鎖好機門。
(三)、加油站安全用電的事故預防
1、在爆炸危險區內使用電氣裝置應符合電氣整體防爆要求,電源及照明燈的開關應安裝在營業室內。
2、加油機的油泵、流量計、計數器、照明燈和各種管路必須完好無損,防火防爆,電氣連接處應緊密牢固無腐蝕,不滲不漏,加油機的電氣線路應采用電纜敷設和鋼管配線。
3、對加油機內部的電氣密封應定期檢查,發現不良必須立即修復或更換。
4、加油站內不得隨意裝接臨時電氣線路。
5、加油站營業室、休息間等場所禁止使用電爐、電熱水器等易引起火災的電器。
6、對電器設備應經常檢查,一旦發現電器老化、破損等問題應及時維修、更換。
(四)、其他事故的預防
加油站除應重視搞好火災事故的預防外,還應重視防盜、防騙和防搶劫,確保人、財、物的安全,其防范措施主要有:
(1)加油站應采取防盜措施。如安裝防盜門窗、通訊報警電話等。
(2)當天的現金應及時送解銀行,少量現金及時放入保險柜。
(3)加油站應通過提高加油員的防偽鑒別技術。
(4)下一步我們盡快推廣IC卡在加油站的應用,組成IC卡加有機管理系統。不僅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銷售過程中減少了現金交易量,安全可靠。
第三節加油站的滅火措施
一、事故易發部位及危險點。加油場地及加油機、站房(營業室、值班休息室等)、油罐及管道、汽車油箱、配電箱、電線。
二、火場責任分工。在上級領導和消防部門沒到現場之前,火場現場由加油站站長指揮。上級領導和消防部門到現場后,火場由上級領導和消防部門領導指揮。站內全體人員都要熟悉現場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具有熟練掌握滅火的能力,遇較大火情每個人都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按事故應急預案分工執行)
三、油罐著火的三個可能。
1、卸油時因不接靜電接地線,在卸油時引起罐口著火。
2、當儲油罐內較少且量油孔或卸車口不蓋嚴的情況下,打雷引起油罐爆燃而著火。
3、油罐車卸車結束后,拆卸油管時不慎將管內殘油撒到地上,沒處理干凈就發動汽車打火引燃地上油氣著火。
四、加油機著火原因
1、加油機著火,主要是加油機漏油加之皮帶運轉時產生靜電打火或加油機漏電引燃油氣著火。
2、在加油過程中,因油管老化穿孔或裂口噴油著火。
五、加油站各部位滅火方法
1、油罐口或卸油管口著火。第一發現人站在上風向立即用滅火毯蓋住油罐口或卸油管口使之窒息滅火,或用滅火器撲滅。現場其他人立即報告班長,如果火情較大班長一方面組織人員滅火,控制火情,一方面安排人員報警、并報告單位領導,必須時報告有關部門及當地政府,等待專業消防隊伍救援。如果有人員傷亡報120來搶救傷員。
2、量油口著火。操作人員應該沉著冷靜,站在上風向立即用滅火毯蓋住量油口,使之窒息滅火,或用干粉滅火器滅火。
3、因打雷使油罐放空管著火。第一發現人站在放空管下的上風向,用干粉滅火器對準放空管口噴射干粉滅火。
4、因打雷引起的油罐罐體爆燃。第一發現人立即報告班長,由班長指揮,站在上風向用手推干粉車撲滅。如果火勢較大,班長指揮控制火勢的同時,安排人員報警、封路、疏導站內車輛,等待專業消防隊伍來救援。
5、因卸車不慎現場地面撒油著火。現場第一人要沉著冷靜的站在上風向用干粉滅火器撲滅地面火。如果汽槽車卸油管也著火,在撲滅地面火的同時撲滅油管火。如果地面著火沒引燃槽車和卸油管,應首先指揮槽車開出加油站到安全地方的同時,第一發現人用干粉滅火器撲滅現場地面火。如果火勢較大,威脅汽槽車時,現場安排滅地面火的同時,要安排人用水冷卻槽車并安排人員報警、封路、疏導站內車輛、切斷站內電源、控制火情,等待專業消防隊的救援。如果火勢非常嚴重,油槽車已被火燒烤有爆炸危險時,班長應立即組織全體人員撤離現場,設專人封堵道路,等待專業消防隊救援。
6、汽車油箱著火。操作員應沉著冷靜的關閉油槍,用干粉滅火器撲滅。火情較大時,第一發現人用干粉滅火器滅火的同時,其他人立即報告班長組織滅火并報警,安排人員封堵道路,疏導站內車輛,等待專業消防隊的救援。撲滅油箱著火后,要用水冷卻油箱,降到常溫,防止油箱復燃。
7、加油機著火。現場第一人首先切斷加油機電源,報告班長,由班長組織人員用干粉滅火器撲救,控制火源并報警,疏導站內車輛,封堵道路,等待專業消防隊救援。加油過程中加油管老化、穿孔,裂口噴油著火時,現場操作員要沉著冷靜的首先關閉加油槍,停止加油,將油管拉開放在地面,然后用干粉滅火器撲滅地面和油管火。如果火情較大,報告班長組織滅火,并安排人員報警,封堵道路,疏導站內車輛,等待專業消防隊救援。
8、配電箱著火。第一發現人帶好防護面罩和絕緣手套切斷總電源,若火勢較大一人無力撲滅時,再報告班長,組織人員用CO2或干粉、1211滅火器撲滅。
9、加油站場地燈具或線路著火。由班長安排人員首先切斷電源,在火源的下方地面準備滅火器材,防止帶火物質落下擴大火情。如果火情較大,范圍較廣,可剪斷部分電線,控制火情發展,然后組織滅火。
10、后續工作。每次撲滅火災后,班長、安全員組織站內人員,會同上級領導(和消防隊領導)分析火災原因,統計設備、財產損失,滅火器材消耗情況,分清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形成書面材料報告上級部門及消防部門存檔。
六、具體要求
1、各加油站在日常營業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加油站事故預防措施,確保各方面工作安全進行。
2、經常組織加油站員工學習加油站各部位的滅火措施,提高員工的滅火水平和安全防御能力。
篇2:加油站油庫靜電的產生原因危害預防措施
靜電是加油站油庫著火爆炸事故主要點火源之一,加油站油庫中的油品在儲存、運輸、輸送、裝卸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靜電。油品本身屬于易燃易爆液體,當靜電放電能量超過油蒸氣的最小引燃能量時,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加油站油庫在營運過程中靜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靜電危害的原因,采取工程技術手段和管理對策,是加油站油庫預防和避免靜電事故的一項重要任務。
靜電的產生
根據雙電層理論,油品在儲存、運輸、輸送、裝卸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流動、攪拌、沉降、過濾、搖晃、噴射、飛濺、沖刷及發泡等接觸、摩擦、分離的相對運動而產生靜電。
按油品的運動形式分為流動帶電、噴射帶電、沖擊帶電和沉降帶電等。流動帶電是油品在儲運作業中常見的帶電形式。油品在金屬管道流動過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動使原來的雙電層發生了變化,油品中的電荷被帶走時,原來管壁內側被束縛的電荷,由于相反電荷的離去而跑到管壁外側成為自由電荷。若金屬管線接地,則管線上除去界面雙電層所束縛的電荷外,管壁外側多余電荷被導入大地。噴射帶電是油品從噴嘴或管口以束狀噴出后,這種束狀的油品便與空氣連續發生接觸與分離現象,使油品帶電。加油站噴濺式卸油時就會產生噴射帶電。沖擊帶電是油品從管道出口噴出后遇到壁板時,油品與壁板不斷地發生接觸和分離現象,與壁板分離后的液體向上飛濺,油珠和物體就分別帶上了不同符號的靜電荷。如加油站油品的噴濺式卸油,加油槍往汽車油箱加注油品。沉降帶電是油料中不同程度含有雜質,如固體顆粒和水分等,雜質會離解成帶電離子,因此在水和油的界面處形成雙電層,由于懸浮于液體中的微粒沉降時,會使微粒和液體分別帶上不同符號的電荷。
另外,加油站油庫中的操作人員在危險場所頻繁作業和接觸設備,可能由于人體活動時,衣服與衣服、人體與衣服摩擦、鞋底與地面或地板摩擦而使人體帶電造成事故。
再者,靜電感應而造成起電、放電過程,在裝油作業中并不少見,如用采樣器取樣,油面為帶電體,如果采樣器沒有接地,成為獨立導體,在采樣器接近油面時,就會發生靜電感應和放電現象。當采樣器進入油層取樣時,它又收集了油中部分電荷而成為帶電體,提起時,若它與接地的罐口靠近,上述靜電感應和放電現象又將重演。
?
靜電的積聚和放電
當靜電產生后,由于容器內的油面上積聚的電荷亦可通過油品向接地的四壁流散,但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本身存在著導電性能差和對地電容,所以靜電電荷積累是必然的。
靜電除流散外,還以放電進行消散,當靜電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在空間放電。放電有電暈放電、刷形放電和火花放電三種形式。電暈放電能量小而分散,引起火災的幾率較小。刷形放電因放電不集中,所以釋放的能量也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比電暈放電的災害幾率高。火花放電是兩極間的氣體被擊穿而形成通路,又沒有分叉的放電,這時電極有明顯的放電集中點,在瞬間內能量集中釋放,因而危險性最大。
靜電災害是在一定條件下造成的,靜電作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燒的可歸納為四點:
(1)有產生靜電的來源;
(2)靜電得以積聚,并達到足以引起火花放電的靜電電壓;
(3)靜電放電的能量達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4)靜電放電火花周圍必須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從理論上講,只要消除其中一個條件就可預防靜電事故。但油品在裝卸、儲運過程中,靜電荷的產生、積聚、作業場所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抑制靜電荷的產生、積聚,消除放電火花間隙,加強作業場所的管理,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濃度。
靜電火災爆炸故障樹分析
故障樹分析方法(FTA)是一種圖形演繹法,是從結果到原因描繪事故發生的有向邏輯樹分析方法。這種樹是一種邏輯分析過程,遵從邏輯學演繹分析原則(即從結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則)。把系統不希望出現的事件作為故障樹的頂事件,用邏輯“與”或“或”門自上而下地分析導致頂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間的邏輯關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為故障樹的基本事件。通過油品靜電故障樹分析,可找出系統存在的薄弱環節,然后進行相應的整改,從而提高油庫系統的安全性。1、油品靜電火災爆炸故障樹分析圖
通過對故障樹的分析,靜電火花和油氣達到火災爆炸濃度構成了油品靜電火災爆炸事故的要素。構成油氣達到火災爆炸濃度的三個基本事件*1、*2、*3是單事件的最小徑集,其結構重要系數最大,是油品燃爆事故發生的重要條件。由于油氣揮發是一個自然過程,只要有揮發的空間,油氣自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保證作業區內通風狀況良好,另一方面可采用氣體濃度報警儀對可能泄漏場所油氣混合氣的濃度進行監測,一旦接近危險極限即報警,使管理人員立刻采取相應的安全對策措施。*4也是單事件的最小徑集,因此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危險區域內產生靜電放電。油品在裝卸儲運過程中應避免產生靜電積聚,或盡量減少靜電產生和積聚。為了保證油品靜電導除,接地導體的接地應良好,應使防靜電接地裝置和接地線等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接地電阻應達到要求。再者應盡量避免進入作業區的人員通過人體靜電放電,特別是作業人員應穿上不產生靜電的服裝和把人體作業時產生的靜電及時導走。
?
消除靜電危害的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油品作業過程中防靜電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減少靜電產生;促進靜電流散;避免火花放電;加強安全管理。
1、減少靜電產生
(1)控制流速。油品流速愈高,則產生的靜電量也愈大,因此控制流速是減少靜電產生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灌裝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沒以后,可適當提高流速。
(2)控制油罐車卸油方式。如果油罐是從頂部噴濺卸油,油品必然沖擊罐壁,攪動罐內油品,同時加速油品蒸發、霧化,使容器內油品的靜電量急劇增加。采用潛流式灌裝油代替噴濺式灌裝油,可以減少沖擊、噴濺。加油站要求必須密閉卸油,即進油管應距離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減少靜電量的產生。
(3)減少油品與高起電材質劇烈摩擦。電導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絲綢、水、雜質、空氣等都是高起電材質。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槍口加裝綢套進行過濾。輸油前,注意排放輸油系統的水分和雜質,吸入口系統的連接和填料應密封,不讓空氣吸入。不要用高起電材質制作輕油容器和輸油管,不能用非導電的塑料桶裝汽油。
(4)人體靜電防護。操作人員在危險場所頻繁作業和接觸設備,可能由于帶電會造成事故。人體穿著的內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脫情況所產生的靜電也有差異。人體穿著的內外衣為化纖織品或毛織品產生的靜電最高,放電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氣體的機遇較多。因此,在危險場所應避免穿化纖衣服,應穿著防靜電服,或棉織品的衣服;在加油站勿用化纖和絲綢類紗布去擦試加油機、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座椅,也勿選用人造革或化纖類作靠墊的座椅;在爆炸危險場所,工作人員嚴禁穿脫衣服,不得梳頭、拍打衣服。
2、促進靜電流散
(1)靜電接地與跨接。金屬儲罐、泵房工藝設備、輸油管線、鶴管等均應可靠地接地。地上或管溝敷設的輸油和輸氣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處應設防靜電接地裝置。卸車場地,應設用于罐車卸車時用的防靜電接地裝置,為卸油設施跨接的靜電接地裝置。油罐測量孔應有接地端子,以供采樣器、測溫盒、導電繩子等接地。需接地的設備應與接地干線或接地體直接相連,不得彼此串聯。接地電阻不大于100Ω,容量大于50m3油罐接地點不應少于二處。油品的輸油、輸氣管道的法蘭接頭、膠管兩端、閥門等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
(2)其他導靜電措施。其他措施主要有汽車油罐車采用導電橡膠拖地帶,以消除油罐車運輸途中產生的靜電;在可能產生靜電危險的危險場所的入口處設置人體導靜電的接地柱,以消除人體靜電;場地噴水,增加濕度;在儲油罐進口設靜電緩和器;油料中加靜電添加劑;在油罐車裝卸系統消靜電器等。
3、避免或減少靜電放電機會
靜電產生也往往伴隨著靜電流散,如果自然流散就不會形成危害,但以火花放電的形式流散,就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因此避免形成或減少放電的機會,也是防止靜電災害的措施。
(1)金屬設備進行電氣連接并接地,相鄰設備形成等電位。罐、管、泵都有良好接地,與零電位大地相通,使他們彼此間成為等電位,則無發生電火花可能。如設備、管道用金屬法蘭連接時、鐵軌和鶴管之間、灌桶間的灌桶嘴和灌裝油桶之間等都必須設置跨接線,汽車油罐車和灌裝油管路之間應設置臨時夾(卡),使之成為導靜電通道。
(2)油品靜置,正確選用檢測工具。儲油容器內的靜電來源主要由油品輸送過程中,油品同管道摩擦,泵、閥門及過濾器等部位能產生大量的靜電,流入儲罐中后,在儲罐中產生靜電,靜電電位隨裝卸結束后逐漸下降。因此為防止靜電事故的發生,對剛進油和運輸后的容器進行檢測作業時,油品需靜置一段時間,保證容器內靜電荷泄漏后,方可進行檢尺、測溫、采樣等作業。測溫盒和采樣器必須用導靜電的繩索,并與罐體進行可靠連接。油罐的測量口應當設置銅(鋁)護板、導尺槽、接地端子。檢尺時,測尺應沿尺槽下放上提,測量過程中應將護板蓋好。嚴禁使用化纖布擦試測量、取樣、測溫器具。
4、防靜電危害的安全管理
(1)進行防靜電危害安全教育。必須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防靜電危害安全教育,在業務培訓中安排相應的培訓內容。規章制度、設備檢查都要有防靜電方面的具體內容。
(2)建立防靜電設施檔案。繪制各場所靜電接地分布圖,詳細記載接地點的位置、接地體形狀、材質、數量和埋設情況等。所有防靜電設施、設備必須有人負責定期檢查、維修,并建立設備檔案。
(3)檢查測試。每年春、秋季應對各靜電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進行測量,并建立測量數據檔案。若接地電阻不合格,應立即進行整改。
導致油品燃爆的因素雖然很多,但只要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采取相應安全技術措施,預防油品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