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文件檔案資料管理制度

文件檔案資料管理制度

2024-07-23 閱讀 6008

一、文件管理

1、文書人員在起草文件之前,應首先了解事情的背景、起草該文件的目的及所需注意事項,并收集相關素材,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

2、文書人員在起草文件的過程中,要做到內容詳實、準確并根據文件的性質及運用場合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的書寫和表達方式,做到適時、貼切。

3、各種文件在下發之前要經總經理審閱,文件下發時要迅速、及時,并做好下發記錄;若是一些需要回收的表格和文件,還要做好事后的回收工作。

4、文件下發后要及時進行整理存檔;對于回收的資料也要及時整理存檔。

5、有限定發放范圍的文件,要注意做好相關的保密工作。

二、檔案資料管理

1、檔案資料在收發借閱存檔銷毀各環節中,應嚴格登記。

2、借閱文件應在借閱指定地點進行并在指定期限內按時歸還,借閱文件資料時嚴格按照文件密級管理為準執行,同時辦理檔案資料借閱手續。

3、所有檔案資料均要定期清查,借出的檔案資料要在指定期限內歸還,若發現丟失的要及時追查處理,并且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對絕密的檔案資料要在主管的監督下進行核對,必須做到物單相符。

4、借閱的文檔資料未經領導>批準,不得隨意擴大閱讀范圍,否則將進行嚴肅處理。

5、機密、絕密類文檔資料如需復制和摘抄,必須經總經理批示。

6、收發傳遞和外出攜帶絕密類文件時,應由指定人員負責,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7、對各類文檔資料應指定其存檔期限,以便及時清理。

8、在部門主管安排、監督下,定期對退檔資料進行銷毀,并且及時在文檔目錄上做出更改,確保現有文檔資料與目錄清單一致。

9、檔案柜中的資料應保持干凈、整潔、明了。

10、各部門文檔負責人對自己所負責保存的文檔資料要有詳細的目錄,對有價值的文檔要及時備份并做好保密工作,若因丟失、文件備份不及時或泄露相關機密,從而給公司帶來損失的,視情節輕重予以責任人相應的處罰。

11、文檔資料負責人對所有保存文檔要按順序分類存放,同時做出相對應的文檔目錄清單,如果有新資料入檔,必須在文檔目錄中及時添加。

12、若文檔負責人離職時,須按文檔目錄清單做好工作交接,按照文檔目錄清單與現存文檔核對,如果出現物單不符,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視情節輕重予以責任人相應處罰。

13、新接管檔案管理的負責人要盡快熟悉負責保存的文檔,繼續做好文檔的保存、保密工作,并及時對文檔進行更新、備案。

14、如因檔案資料保管人工作疏忽或交接手續不嚴謹造成文件資料丟失的要追究相應責任。

篇2:檔案室資料管理規定范例

一、科學管理,資料完整、準確,及時為設備管理、維修工作提供資料。

二、檔案資料分門別類編號入檔案櫥保管,有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三、各種資料擺放整齊,有相關的記錄。

四、原則上圖紙資料不外借,在資料室查閱后放歸原處,如必須外借,一律簽字,注明借閱人、借閱時間、歸還時間、并到時一定歸還。

五、查閱資料時,要愛護資料,不允許有撕頁破損及涂臟現象。

六、有收發、借用、歸還記錄。

七、未經領導批準,圖紙、資料一律不借外來單位。

八、打印圖紙有記錄,交付施工圖紙有記錄。

九、如有借閱丟失現象,原則上補還資料,否則罰款100元。

十、新到設備隨機資料交檔案室統一保管,未交者按資料丟失予以處罰。

十一、檔案室所有資料、記錄除資料保管員以外任何人沒有外借的權利。

篇3:設備檔案資料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設備檔案資料是設備制造、使用、管理、維修的重要依據,為保證設備維修工作質量、使設備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提高使用、維修水平,充分發揮設備檔案資料為日常設備管、修、用服務的職能,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職責

2.1設備檔案資料對公司的資產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其管理的主要負責部門是公司設備動力科,主要應做好的工作是:資料來源的組織工作;歸集記錄工作;資料加工分析工作;歸檔審定工作以及資料使用過程的管理工作。

2.2設備的檔案資料應統一存放于公司檔案室。除了設備動力科可保留部分常用設備資料(主要應為復制件),凡是需用資料的部門均應到檔案室借用。公司檔案室管理員應嚴格按公司制定的《檔案管理條例》,加強對設備檔案的管理包括資料借閱和審批手續等。

3.主題釋意與說明

3.1有關設備資料是指從設備規劃、設計、制造(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等全過程中形成并經整理應當歸檔保存的圖紙、圖表、文字說明、計算資料、照片、錄像、錄音帶等科技文件資料,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將全公司生產設備逐臺建立設備資料袋及設備資料的管理工作。

3.2設備檔案資料應包括如下內容:

3.2.1制造廠的技術檢驗文件、合格證、技術說明書、裝箱單。

3.2.2設備安裝驗收移交書。

3.2.3設備附件及工具清單。

3.2.4設備大、中修理施工記錄,竣工驗收單,修理檢測記錄。

3.2.5精度校驗及檢驗記錄。

3.2.6設備改裝、更新技術。

3.2.7設備缺陷記錄及事故報告單(原因分析處理結果)。

3.2.8設備技術狀況鑒定表。

3.2.9安裝基礎圖及土建圖。

3.2.10設備結構及易損件、主要配件圖紙。

3.2.11設備操作規程(包括:崗位職責、主要技術條件、操作程序、維護保養項目等)。

3.2.12設備檢修規程(包括:檢修周期、工期、項目、質量標準及驗收規范等)。

3.2.13其他資料。

3.3設備檔案資料管理的范圍包括公司內機械、電氣、動力設備及土建設施的有關圖紙說明書、技術文件、設備制造圖、備件圖冊、設備檔案袋、設備改裝圖紙、修理工具圖冊及設備維修、使用原始等。

4.設備檔案資料的收集

4.1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圖紙資料的收集工作,將設計通用標準、檢驗標準、設備說明書以及各種型號的設備制造圖、裝配圖,重要易損零件圖配置完整。

4.2新設備進公司,開箱應通知資料員及有關人員收集隨機帶來的圖紙資料,如果是進口設備需提請主管生產(設備)的領導組織翻譯工作。隨機說明書上的電器圖,在新設備安裝前必須復制,以指導安裝施工,原圖分級妥善保管。

4.3設備檢修與維修期間,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車間技術人員及有關人員對設備的易損件、傳動件等進行測繪,經校對后將測繪圖紙匯總成冊存檔管理。

4.4隨機帶來的圖紙資料及外購圖紙和測繪圖紙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審核校對,發現圖紙與實物不符,必須做好記錄,并在圖紙上修改。設備管理部門組織將全公司設備常用圖紙如裝配圖、傳動系統圖、電器原理圖、潤滑系統圖等,進行描曬制后供生產車間維修使用,原圖未經批準一律不外借或帶出資料室。

5.設備檔案資料的整理所有進人資料室保管的藍圖,資料員必須經過整理、清點編號、裝訂(指藍圖),登賬后上架妥善保管。

5.1圖紙人資料室后必須按總圖、零件、標準件、外購件目錄、部件總圖、零件的圖號順序整理成套,并填寫圖紙目錄和清單,詳細記明實有張數,圖面必須符合國家制圖標準,有名稱、圖號,有設計、校對、審核人簽字。

5.2底圖的保管

5.2.1所有底圖按設備類別清點、編號、記賬以保證抽曬、歸還準確無誤。

5.2.2底圖的修改應由設備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員簽名(蓋章)批準,注明修改日期。

5.2.3底圖作廢、銷毀,應由資料員提出交設備管理部門組織技術員分別核實,確定無保存價值者,列出清單,經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方可銷毀。

5.3動力傳導設備技術檔案資料的保管

5.3.1動力傳導設備技術檔案資料是指蒸氣管系、壓縮空氣管系、,乙炔管系、氧氣管系、高低壓電力電纜、電力架空線路、電話電纜等的平面附設布置圖。

5.3.2動力傳導設備檔案資料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有關技術人員按照各種電纜、管道的實際附設走向進行測繪,底圖交公司資料室作密級資料保管。

5.3.3檔案資料必須保持與實物或實際情況相符,根據公司管線布置變動的情況,檔案資料必須作相應的變動,修改后歸檔。

6.設備檔案資料管理的具體要求

6.1技術文件應力求齊全、完整、準確

6.2檢驗(檢測)、檢修、驗收記錄等資料由設備動力科分管人員作分類整理后交資料員作集中統一管理。

6.3所有圖紙要有統一的編號6.4圖紙上的各項技術要求標注齊全,圖紙清晰。

6.5型號相同的設備,因制造廠和出廠年份不同,零件尺寸可能不同,應與實物核對,并在圖紙索引中加以注明。

6.6設備經改裝或改造后,圖紙應及時修改。

6.7圖紙的修改應表示在底圖上,并在修改索引上注明。

6.8凡原制造廠的圖紙,一律沿用原制造廠的編號。

6.9訂制設備、年久設備和無制造廠設備圖紙的編號,按下列辦法進行,即第一節為設備型號,第二節為部件號,第三節為零件號,每節用短橫線連接。每個部件的零件號都從001開始,以便書寫整齊和查閱清楚。

6.10嚴禁將圖冊中的圖紙拆下作為加工和外協等用。

7.圖紙資料的借閱管理規定

7.1資料管理員認真按《圖紙資料借閱登記表》填寫名稱、圖號、張數、借閱時間、借閱期限等項。

7.2借閱人在《圖紙資料借閱登記表》簽字欄簽字。

7.3絕密文件資料借閱,資料管理員需報請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借閱。

7.4資料借閱時間規定為10天內,借閱期滿,資料管理員應催收。需繼續借閱者,應辦順延手續,該歸還不歸還或遺失、損失者,由設備管理部按其損失作估價賠償。

7.5非為我公司服務的外單位人員不得借閱公司的設備檔案資料。為我公司服務的人員,經設備部允許,可在資料室查閱有關的檔案資料,但不得將檔案資料帶出資料室。外單位人員因工作需要,需將檔案資料帶出資料室,應經公司領導批準。

7.6原圖原件或無備件的技術檔案資料一律不得外借,只能在資料室查閱。

7.7本單位人員調出我公司或辦理離、退休手續前,有借閱設備檔案資料未歸還者,須到資料室辦理歸還手續。否則,辦公室不得辦理調動或退休手續。

8.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