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安全條件審查管理規定
范圍
本規定明確了現場直接作業安全生產條件落實和確認的HSE管理要求和職責,以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各部門、分公司及生產車間各項作業前的安全生產條件確認工作。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
《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HSE)
公司《安全生產責任制》
《關于加強公司職業環境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有關決定》
職責
公司安全責任人負責本規定在本單位的全面貫徹執行。
部門、分公司及生產車間主管負責本規定在本單位的具體落實。
部門、分公司及生產車間副職或安全管理員負責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實和確認。
班組長、崗位責任人負責按照公司QHSE管理體系及項目要求負責本單位施工生產作業全過程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實和確認。
技術質量、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人按照公司《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負責本部門職責范圍內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實和確認,負有對各作業單位安全條件落實情況的監督、督促整改職責。
安全環保監督部門負責對本規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具備安全作業條件的作業進行停工,按照公司HSE處罰規定進行處罰。
班組長、崗位責任人負責本班組、本崗位日常作業安全條件的落實和確認。
作業人員應開工前有責任對作業條件進行確認,因安全措施不落實,有權拒絕作業,要求完善作業條件,有權向安全監督部門報告。
管理內容
分級
按照作業危險性和各級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條件確認實行四級負責
4.1.1一級:安全負責人負責組織各職能部門、作業單位對下列作業安全生產條件進行落實和確認。
4.1.2二級:各部門、分公司及生產車間主管負責組織本單位相關管理人員、作業單位負責人,對專業工序交接過程的安全生產條件落實和確認。
4.1.3三級:專業項目、安全管理負責人負責公司QHSE管理體系和項目要求需辦理作業許可證相關作業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實和確認。
4.1.4四級:由班組長、崗位責任人負責本班組、崗組日常作業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實和確認。
確認范圍
作業安全條件的確認范圍應按照“人、機、料、法、環”的本質安全要求逐條檢查確認,落實相關措施,包括人員資質、教育培訓、設備、工機具、施工方案及危害性分析和交底、個體勞動保護用品、安全防護措施、作業環境、作業許可證及相關作業的特殊要求等內容。
確認原則
a)實行逐級確認的原則即需上級確認的,下級必須先進行確認后,方可交上一級進行確認,但按照分級原則,其主要責任人對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實和確認負主要責任。
b)專業之間工序交接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實和確認,由主管生產副職或安全員負責組織本單位相關管理部門、作業單位負責人進行確認,上一工序存在隱患的,主要負責人應組織整改直至滿足安全要求,否則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c)需辦理作業許可證的相關作業,專業項目、分包商負責人需按照確認范圍及相關作業許可證要求內容落實具體安全作業條件,并確認合格后,方可按照程序辦理相關作業許可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領導需按作業許可證要求和職責對具體安全措施的落實進行逐條核實后,方可簽署作業許可證。
d)日常作業,班組長在安排作業任務時,應按照確認范圍對安全作業條件進行逐條確認無誤后,方可安排崗組作業任務,并做到“三交一清”,存在安全隱患的,崗位責任人、作業人員應拒絕作業,直至符合安全要求。
e)作業過程中,各級負責人應對作業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當安全作業條件發生變化,影響作業安全時,應及時組織整改,合格后方可繼續作業。
f)生產管理部門負責用電作業、機械設備作業、吊裝搬運作業及其它安全條件的落實和確認。
g)技術質量部門負責保障作業技術方案在技術上切實可行,并監督在作業過程中的有效實施,保證交接工序質量符合相關規定和作業技術方案的要求。
h)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對設備安全性能的日常檢查和確認,對設備、配件及有關原材料的質量安全負責。
i)一、二、三級作業確認人必須到現場進行確認后,簽注具體的確認意見,交安全管理部門檢查符合安全要求簽字確認后方可作業,所有表格一式兩聯,第一聯由作業單位留存,第二聯由安全部門存檔備查,保存到項目結束。
j)班組日常作業安全條件由班組長、崗長共同確認后,由班組長存檔,保存到項目結束。
附則
凡是未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確認制度的,一經查實,按公司相關制度進行處理。
確認人未嚴格按照公司的相關規程、規范、管理制度和確認事項要求進行確認的而發生事故的,按照《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追究其責任。
2本制度由公司設備動力部負責解釋。
3本制度自頒發之日起試行。
篇2:高處作業安全施工方案審查及現場控制要點
承包商應編制高處作業安全施工方案,在按程序完成審批(企業安全技術部門負責人簽字批準并加蓋單位印章后報專業監理工程師備案)。凡可能墜落的作業基準面高度在2M及以上均稱為高處作業。高處作業安全施工應按以下要求進行方案審查和現場監控。
1高處作業的一般安全要求:
(1)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須列入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
(2)應按項目管理規定及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高處作業安全責任,從事高處作業人員的健康必須符合要求,攀登和高處懸空作業,高處搭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高處作業中的安全標志、工具、儀表、電氣設施和各種設備,必須在施工前加以檢查,確定其完好后方可使用。施工中發現缺陷或隱患應及時解決。
(4)應對高空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紀律交底,高聳建筑物應設置避雷裝置,雨天作業應采取防滑措施,六級以下大風,霧天應停止高空作業。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在確認安全后方可作業。
(5)建筑物出入口應搭設長3~6m,寬于通道兩側各1m的防護棚,防護棚搭拆時應設警戒,并指派專人防護。
(6)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主要受力件按一般結構力學公式計算,強度撓度計算按現行有關規范進行,但鋼受彎物件的強度計算不考慮塑性影響,構造上應符合現行規范的要求。
2臨邊高處作業安全要求
對臨邊高處作業,必須設置防護措施,并符合下列規定。
(1)基坑周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蓬與挑檐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與樓層周邊及水箱周邊等處,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
(2)首層墻高度超過3.2m的二層樓面周邊以及無外腳手架的高度超過3.2m的樓面周邊必須在外圍架社安全網一道。
(3)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梯段邊,必須安裝臨時護欄。頂層樓梯口應隨工程結構進度安裝正式防護欄桿。
(4)井架與施工電梯和腳手架等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邊,必須設置防護欄桿。地面通道上部應裝設安全防護棚。雙籠井架通道中間,應予封閉。
(5)各種垂直運輸卸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還應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
臨邊防護欄桿可用木、竹、鋼筋、鋼管等材料設置,其規格、連接、固定等必須符合安全牢固與防護要求,必須符合JGJ80-91第3.1.3條的規定。
當臨邊的外側面臨街道時,除防護欄桿外,敞立面必須采用滿掛安全網或其它可靠措施作全封閉處理。
3洞口作業安全必須做好“四口”的防護,“四口”主要指梯口、電梯井口、預留洞口、通道口等各種洞口。在洞口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按下列規定設置防護設施:
(1)板與墻的預留洞口,必須設置牢固的蓋板、防護欄桿、安全網或其他防墜落的防護設施。
(2)電梯井口必須設置防護欄桿或固定柵門,電梯井內應每隔兩層并最多隔10m設一道安全網。
(3)鋼管樁、鉆孔樁等樁孔上口,杯形、條形基礎上,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門等處,均應按洞口防護設置穩固的蓋件。
(4)施工現場通道附近的各類洞口號坑槽等處,除設置防護設施與安全標志外,夜間還應設紅燈示示警。
洞口防護所采取的防護欄桿,加蓋件,安全網與柵門等必須滿足安全、牢固及規格要求。
7.4攀登及懸空作業的有關設施與設備必須滿足安全要求,必須在確保安全情況下進行攀登與懸空作業,作業人員應根據需要配戴有關安全防護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