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及勞動力管理辦法
一、勞務管理流程
二、項目部對勞務公司管理辦法
1、檢查的重點。
(1)、禁止勞務分包企業將承包的勞務作業再次分包,層層轉包,避免由于勞務費和農民工工資拖欠導致的極端或群體性事件發生。
(2)、檢查勞務分包的履約情況,定期對履約能力進行評估,及時指導分包企業改進管理,確保完成合同內容;對為本公司服務的勞務企業定期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合同約定實行獎懲制度,對不遵守合同約定的勞務企業給予懲罰,情節嚴重的按合同約定終止合同并保留相關法律追求權力。
2、項目部設立勞動力管理專員,對現場的勞動力進行真實有效的日統計,對農民工的考勤情況實行周核查。每月匯總提報全體施工人員考勤情況及勞務公司對農民工工資的發放情況。
3、項目部將項目的勞務履約情況按月進行上報,上報資料中要求包含考勤記錄、工資表、工資發放記錄及相關影像資料,并設置勞務宣傳欄進行公布,讓農民工了解自身工作情況,并可與班組長考勤記錄相互印證,有問題及時核實補全,有效避免在工資結算時出現糾紛。
4、檢查施工人員花名冊、身份證復印件名冊、備案通知書、崗位技能證書、現場人員勞動合同書、人員月度調整記錄及人員增減臺帳情況,做到人證合一。
5、公司(分公司)職能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各項目進行巡查。各項目部嚴格按照本制度對進入現場的所有工人實行入場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和三級教育;監督并收集班組對工人每天的班前講話及交底記錄。如公司(分公司)職能部門在巡查過程中發現無上述資料或資料不齊現象,除按規定補齊相關資料外,另對項目經理一次予以200元處罰,管理專員一次予以100元處罰。
6、檢查有無備案手續、人員書面變更記錄、增減、人員花名冊、身份證、特種作業證書、勞動合同。抽查月度勞務分包企業人員考勤表、工資表、工資發放銀行流水記錄及公示資料,工人確認領取當月工資后在發放登記表上簽字按指紋。
三、勞動力管理辦法
1、勞務隊伍進入施工現場,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工人必須與勞務公司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勞動用工合同中應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紀律、勞動報酬及違約責任等條款。其中勞動報酬條款,應明確工資支付標準、工資計算方法、工資支付項目名稱、工資支付的方式、支付日期和周期、加班工資計算規則、爭議的解決方式等內容。
2、勞動用工合同必須由務工人員本人與勞務公司簽訂,合同需由務工人員親筆簽字、按手印,勞務公司加蓋公章,附務工人員身份證復印件,雙方各執一份。嚴禁務工人員直接與項目部簽訂勞務用工合同,一經發現,予以嚴肅處理。
3、勞務公司需按實名制管理要求填寫施工現場人員登記表及特種作業人員登記表,并將進場施工人員花名冊、身份證、勞動合同文本、特殊崗位作業證書復印件提報項目部備案。
4、勞務公司需建立每日班前教育、考勤登記、勞務費支付和工資發放統計情況等勞務管理臺帳,項目部設立勞務專人管理并依據分包合同按月將施工人員花名冊、考勤表、工資發放表、人員變動表裝訂成冊備查。
5、項目部成立之日,施工現場必須安裝考勤打卡機及監控攝像。務工人員與勞務公司勞動合同簽訂完畢經項目部確認后,打卡機錄入務工人員個人信息,以身份證和指紋同步錄入的方式打卡,并根據攝像記錄,作為出勤和工資發放的依據。項目部設專人管理考勤及監控設備,防止打卡不上班冒領工資的行為發生,并據此作為出現勞務公司不支付農民工資時的調查依據,以更好的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四、現場勞務檔案資料管理制度
1、項目部應在施工現場建立施工隊伍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檔案資料如為復印件,應有其單位加蓋的公章作為確認。項目部(公司)應存放本單位及所有分包單位的檔案資料并按要求歸檔。
2、建立勞務作業人員個人檔案,每周根據實際情況更新勞務作業人員花名冊,每月編制勞務作業人員花名冊、出勤表、工資表并報勞務作業發包人備查,每月核發的工資必須經勞務作業人員本人簽字確認。
五、農民工工資發放制度
1、勞務公司必須按勞動合同所約定的相應支付條款執行工資發放制度,發放標準不低于約定工資的80%,發放周期按月計算,并在項目設立的公示欄中張榜公示。
2、由項目部派勞務專員負責監督,實行工資直接發放或由勞務公司電子匯款的方式發放,如以匯款方式發放,勞務公司需提供工資發放至務工人員的電子憑證至項目部勞務專員;如為直接發放,需由務工人員本人憑身份證簽字按手印領取,杜絕由班組長代領代發工資現象。公司(分公司)也可監督勞務公司為施工現場農民工統一辦理工資卡,按要求進行轉賬支付,如發現勞務公司本月未支付務工人員工資或支付不足,公司(分公司)將暫扣工程進度款代付工資。如發生支付拖欠者,公司(分公司)將按合同條款清理相關勞務公司出場并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篇2:A酒店勞動力調配管理制度
酒店勞動力調配管理制度
1、酒店勞動力調配權屬于人力資源部,其他部門均不得擅自對外招聘人員和進行跨部門之間的調動。其職責是:
(1)負責員工的統一調配管理。
(2)負責各部門員工之間的調動及向外流動。
(3)負責招聘員工、安置退伍軍人及吸收上級有關部門安排的其他新進員工。
(4)為各部門工作需要,借用或招用臨時、季節性的勞務工。
2、勞動力調配的原則和方法
(1)堅持"先內后外"、"先近后遠"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各部門按編制定員組織生產服務,如經營情況發生變化,造成人員分布不平衡,應先在部門內部平衡,如無法解決,報由人力資源部先在店內調整,如仍無法解決的,則由人力資源部實施對外招聘。
(2)確保經營部門有足夠的勞動力,不得隨意把勞動力調往后勤保障與職能部門或從事非生產服務性的工作。
(3)充分考慮勞動力的技術等級和勞動力強弱等因素,量才使用,人盡其才,人事相宜。
(4)提倡全局觀點,反對本位主義。由于工作需要抽調編制定員范圍人員時,部門應堅決服從。
(5)員工工作調動時,部門應逐漸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規定的期限內到調入部門報到,拒不報到后不服從分配者,按酒店有關規定處理。
(6)部門對新進員工的工作安排,一律按人力資源部開具的調入通知單上寫明的工種進行安排,不得擅自變動。技術工人如有特殊情況需改變工種的,應向人力資源部提出報告,待批準后,按調整改行后的新工種待遇執行。
(7)后勤保障與職能部門人員的增加、專業人員的調動、關鍵設備和要害部門的人員變動,由部門提出申請,報人力資源部審核,會同有關部門商量并報酒店領導批準后執行。
(8)酒店職能部室因工作需要,須借用經營部門員工,一般應在借用前的三天內提出申請,提出借用原因、對象、人數及起訖日期,經酒店領導批準后,由人力資源部開具員工借用通知單辦理借調手續。
借用員工期滿后,應立即回原部門,如需繼續借用應補辦手續。
篇3:A酒店勞動力計劃管理制度
酒店勞動力計劃管理制度
1、確定人員需求量和擁有量,合理地安排補充人員,組織培訓或調整勞動組織和生產組織,都必須有計劃地進行。
2、編制勞動力計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1)以編制定員標準為基礎,在確定計劃期內員工需求量以后,要以崗位責任為標準,從人員素質、技術要求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平衡。
(2)通過勞動資料的統計和分析,及時修訂勞動力計劃的有關數據,對現行勞動力安排要切實符合結構合理、平衡協調的要求。
(3)制定勞動力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勞動力成本控制,培訓福利支出,薪酬等因素。
(4)建立年度人員需求計劃申報制度。各部門人員需求應堅持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做到申報理由充分,人員補缺合理,計劃安排科學,避免計劃需求數和實際使用數不相符的現象。人力資源部應制定酒店近中期人員要求計劃,做到用人情況心中有數。
(5)年度人員增補申請計劃須經酒店領導批準后實施,并由人力資源部存檔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