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事故處理制度

安全事故處理制度

2024-07-23 閱讀 4945

1?目的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嚴格執行國家、行業有關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規定,科學、客觀、全面地調查分析事故,有效預防和處理各類安全事故,特制訂本制度。

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唐山市西北片區BT建設項目各類安全事故的處理。

3?規范性引用文件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國務院第75號令。

4職責

4.1?工程項目管理部

4.1.1配合業主、上級主管部門、政府部門對重傷以上人身、重大機械設備、火災、廠內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4.1.2參與BT建設項目發生的人身輕傷及其它一般事故調查、分析與處理。

4.1.3負責本工程各類事故的統計,按規定上報業主及主管上級。

4.2?BT承包單位

4.2.1負責本單位安全事故處理的具體工作,按規定接受事故調查處理。

4.2.2按規定報送事故調查報告,月、年度各類事故報表。

4.2.3負責本單位施工人員職業病健康傷害、工傷、意外傷害保險與理賠的管理。

5?安全事故分類

安全事故分類:按國家、地方、行業相關規定。

6事故報告執行程序

6.1?人身事故報告

6.1.1?記錄事故:

a)事故單位凡發生需到醫療部門治療處理的記錄事故,當事人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向班組長報告;

b)班組長主持記錄事故的調查、分析并提出事故的防范措施和處理意見后報本單位項目(專業)主管及安監部門備案。

6.1.2?輕傷事故:

a)事故單位的事故當事人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班組長報告;

b)班組長立即報告項目(專業)主管及安監人員;

c)項目(專業)主管或專職安全員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項目部經理和安監部門報告;

d)項目部安監部門配合事故所在單位進行調查并按規定提出事故處理報告,經BT項目經理審批后報其公司總部安監部門,同時抄報業主、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

6.1.3?重傷事故:實行即時報告制度

a)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事故單位項目經理和安監部門,并保護好事故現場;

b)事故單位項目經理和安監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用電話或傳真向所在單位總經理、安監部門和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業主、地方政府安監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6.1.4?死亡事故或重大傷亡事故除按重傷事故程序報告外,事故單位應立即向隸屬上級安監部門及地方政府安監、公安、檢察、工會部門報告,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業主也要立即向各自主管上級部門報告。

6.1.5?即時報告(事故快報)應包括以下內容:

a)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

b)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c)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6.2?設備事故報告

6.2.1?發生記錄設備事故:事故當事人或所在班組應立即報告所在項目(專業)主管及專職安全員,項目(專業)主管應立即報告項目部安監部門,安監部門接到報告后應聯合所在項目(專業)有關人員進行事故調查,并及時向其項目部主管領導報告情況。

6.2.2?發生一般設備事故:所在項目(專業)主管應立即報告項目部經理和安監部門。安監部門立即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并及時報告工程管理部、項目監理部、業主。

6.2.3?發生重大設備事故:實行即時報告制度。事故單位應立即用電話或傳真向其公司總部、安監部門報告。同時報告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業主。保護好事故現場,采取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的應急措施。

6.2.4?伴有人身傷害的設備事故,按人身事故報告規定執行。

6.3火災事故和廠內交通事故報告

參照設備事故報告相應程序執行。重大及以上事故實行即時報告制度,伴有人身傷害的事故,按人身事故報告規定執行。

6.4安全月報表、年報表

各BT承包單位不論是否發生事故,都要附表樣式填寫事故月報表、年報表,報工程項目管理部。工程項目管理部按“附表C表”填寫事故月報表、年報表,報業主、隸屬上級安監部門。月報表在次月5日前報出,年報表應在次年1月10日前報出。

7?事故調查處理

7.1?各類安全事故,必須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各BT承包單位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和本制度制定實施細則。

7.2?人身事故的調查處理

7.2.1?記錄事故:由事故單位專職安全員和事故所在班班長進行調查,2個工作日內由項目(專業)主管主持召開事故調查分析會,3個工作日內提出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7.2.2?輕傷事故:由事故單位安監部門和項目(專業)主管、專職安全員及所在班班長進行調查,一周內由項目經理主持召開事故分析會。BT承包項目部在分析會后三天內提出事故調查分析報告和處理意見,報業主、工程管理部、項目監理部。

7.2.3?重傷事故:由事故單位和地方政府安監部門成立事故調查組,主持召開事故調查分析會,除事故單位相關人員參加外,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業主參加,事故發生后一個月內由事故單位提出事故調查處理報告,報隸屬上級安監部門、地方政府安監部門。

7.2.4?死亡事故:事故單位要保護好事故現場,由事故單位總部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成立事故調查組,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業主參加,對事故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劃分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制訂預防事故措施并檢查落實情況,一個月內由事故單位總部向事故調查組、隸屬上級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提出《職工傷亡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7.3?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

7.3.1?記錄設備事故:由事故單位負責人主持事故分析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事故單位應于一周內向監理安監部門、工程項目管理部、業主提出《記錄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7.3.2?一般設備事故:由事故單位負責人主持事故分析會,項目部安監部門派人參加,應在兩周內向公司總部安監部提出《一般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報告》,同時報業主、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

7.3.3?重大設備事故:項目部經理、安監部門應立即組織維護秩序、保護現場,同時做好防止事故擴大應急措施,做好現場資料的收集。由事故單位總部成立事故調查組,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監理部、業主、地方政府安監部門派人參加,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事故處理意見,一個月內向事故調查組、各自隸屬上級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安監部門提出《重大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7.4?火災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程序比照設備事故相應程序執行。

7.5?安全記錄

7.5.1?各BT承包商應累計連續無死亡事故的天數,安全記錄達到一年為一個周期。發生全范圍(不含非本企業人員的死亡事故)內本企業職工和分包單位職工死亡事故,不論責任歸屬,均中斷事故發生單位的安全記錄。

7.5.2?工程建設期間應累計連續無死亡事故的安全記錄,從工程正式開工之日起至工程項目移交生產運行為止,以一個工程為一個安全周期。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任何統計范圍內的死亡事故,均中斷工程建設項目的安全記錄。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安全事故統計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行車安全事故后,當班駕駛員及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行車安全死亡事故后,公司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