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健康教育衛生防病知識
重點衛生防病知識考核題庫
1.保持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有利于身體健康。(對)
2.飯前便后洗手是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對)
3.隨地吐痰是一個不良的衛生習慣,會導致疾病的傳播。(對)
4.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患流感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的癥狀。(對)
5.如果在冬春季出現發熱、咳嗽,需要到正規醫院呼吸內科就診。(錯)
6.一旦發熱感冒了就需要立即服用抗生素。(錯)
7.禽流感一定不會傳染給人。(錯)
8.從事禽類飼養、銷售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需要戴口罩、穿工作服。(對)
9.接觸禽類后,需要用肥皂等洗手后方可進食。(對)
10.接觸禽類后,隨便擦擦就行了,不用消毒。(錯)
11.呼吸道傳染病只通過空氣傳播,不會通過接觸傳播。(錯)
12.咳嗽時應用遠離人群,用手帕或紙巾捂住口鼻。(對)
13.加強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有效抵御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對)
14.預防腸道傳染病的方法主要是防止病從口入。(對)
15.喝生水挺方便,也不會生病的。(錯)
16.生吃瓜果、蔬菜有營養,但要洗凈才能吃。(對)
17.生熟食物可以在一起存放于冰箱中,不用分開存放。(錯)
18.冷藏的食品不用加熱也可以直接食用。(錯)
19.煮沸是餐具消毒的一種可靠方法,用水煮沸1分鐘,可有效防止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錯)
20.吃海鮮時一定要煮熟了才能吃,不然很容易感染上疾病。(對)
21.海鮮生吃味道最好,不用煮熟,吃了也不會得病。(錯)
22.滅蒼蠅、蟑螂可以有效預防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對)
23.家里的砧板最好生熟分開。(對)
24.用糞便施肥時,應該把新鮮糞便堆放一段時間再行施用。(對)
25.打甲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甲肝。(對)
26.疫苗是最經濟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對)
27.兒童不需要接種疫苗。(錯)
28.我國政府免費為兒童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對)
29.接種疫苗時不需要考慮兒童當時的身體健康狀況,都可以接種。(錯)
30.接種疫苗時需向醫生詳細詢問兒童的禁忌證。(對)
31.兒童出生后一年內應到當地的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錯)
32.兒童出生后無須辦理預防接種證。(錯)
33.注射完疫苗后,可馬上離開醫院。(錯)
34.注射完疫苗后,需要等待10~15分鐘方可離開醫院。(對)
35.吃完小兒麻痹糖丸后不能喂奶、喝熱飲料,至少要等半個小時才行。(對)
篇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什么是心理健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一詞,按照傳統的觀念和習慣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軀體發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慮心理方面的健康。例如,《現代漢語小詞典》(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對健康的解釋為:“(人體)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缺陷和疾病?!薄掇o?!?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為:“人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健壯、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边@樣理解顯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人既是一個生物性的個體,也是一個社會性的個體。人的健康不僅受生物因素的制約,也受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1946年成立時,在其憲章中對健康的含義做了科學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本褪钦f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應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表現為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種良好的機能狀態,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沒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發揮心理對機體和環境因素的調節功能,保持與環境相適應的、良好的效能狀態和動態的相對平衡狀態。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相對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衛生,其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狀態,即沒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說能以正常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面對現實的、發展變化著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內在的心理環境,具有良好的調控能力、適應能力,保持切實有效的功能狀態。二是指維護心理的健康狀態,亦即有目的、有意識、積極自覺地按照個體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遵循相應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訓練,以求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質,維護和促進心理活動的這種良好的功能狀態。上述兩個方面即構成了心理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
心理健康,小學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