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體育學科校內調研測試方案

小學體育學科校內調研測試方案

2025-04-11 閱讀 3809

  城埤小學體育學科校內調研測試方案

  一、調研時間:20**年12月份(具體時間校長室定)

  二、調研對象:中心校一至六年級部分學生

  三、測試地點:中心校操場

  四、調研項目:

  一、二年級:1分鐘跳繩、50米跑、

  三、四年級:1分鐘仰臥起坐、1分鐘跳繩、立定跳遠、

  五、六年級:400米跑、1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

  五、測試方法:

  由學校抽調人員,對所調研班級的部分學生進行測試。

  六、注意事項:

  1、凡因病或殘疾不宜進行測試的學生要提供醫院證明。

  2、學生在測試前做好準備活動,測試中應注意安全。

  3、按規定時間完成測試,不得延誤。

  七、測試項目測試方法:

  1、投沙包:0.25公斤重的沙包,必須原地從肩上方投出。

  2、仰臥起坐:受測者仰臥屈膝,兩手指交叉貼于腦后,另一同伴壓住其踝關節,固定下肢。坐起時兩肘觸及或超過雙膝為完成一次。記錄1分鐘內完成次數。

  3、400米跑和50米跑:都采用用站立式起跑。

  4、跳繩:1分鐘內單跳的跳繩次數。

  5、立定跳遠:兩腳自然分開站立,站在起跳線后,腳尖不得踩線。兩腳原地同時起跳,不得有墊步或連跳動作。丈量起跳線后緣至最近著地點后垂直距離。每人試跳三次,記錄其中成績最好一次。

  各年級各項目成績評分表:

  項目單位年級

  立定跳遠(厘米)

  仰臥起坐(個)(1分鐘)

  50米跑(秒)(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400米(分秒)

  跳繩(個)(1分鐘)

篇2:小學新教師課堂教學專題調研實施方案

  港東小學“新教師課堂教學專題調研”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提高專業化水平,強化“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意識,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推進“生本動態課堂”的建構,打造優質課堂,特制定港東小學新教師“課堂教學調研周”實施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對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調研活動,樹立典型,推廣經驗,發現問題,督導改進,要達成以下四個層面的目標:一是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提高;二是每個學科都有高效課堂的典型教師和典型經驗;三是每個級部都形成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四是每個班級學習常規都有明顯進步。

  二、活動時間20**年9月10日--9月15日

  三、具體安排

  1.調研程序:聽課、交流、反思、整改、總結。

  2.調研要求:

  (1)推出先進典型,推廣經驗;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實事求是反饋,及時總結。

  (2)學校領導及同組的老師深入課堂聽課,提前3分鐘等候,查看課前常規。

  (3)關注“生本動態課堂”模式的建構,要特別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把課堂研究落到實處。

  (4)調研學科涉及英語、美術、體育,加大對綜合學科的督導力度

  (5)客觀公正,成績納入教師課堂考核。

  附:連云港市港東小學新調入教師“課堂教學專題調研”計劃安排

  年級科目課題上課人備注(時間)

  三(1)美術粉印紙版畫z周四上午第2節

  三(3)英語Unit2z周五上午第2節

  二(2)體育跳躍與游戲z周五

篇3:鎮小體育大課間活動實施方案

  陽羅鎮小體育大課間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為指導,堅持“突出特色、全員參與、陶情益智、快樂健體”原則,立足校內資源,豐富內容,活化形式,深入推進體育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日陽光體育1小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體育大課間活動,增強學生體能,促進身體健康;

  2.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與愛好,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3.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增強團隊意識;

  4.通過組織創編特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活動安排

  大課間活動主要分兩個時段進行:

  (一)上午體育大課間(25分鐘),師生全員參與,內容以眼保健操、廣播操等集體性活動為主。

  基本程序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進場集結(4分鐘)。學按預定路線進入預定位置,并隨音樂踏步,調整隊形,進行熱身,使身體轉入運動狀態。

  第二環節:集體展示廣播操(14分鐘),

  第三環節:整理退場(2分鐘)。學生原地做放松活動,踏步集結隊伍,教師總結點評,最后按預定路線帶隊返回。

  第四環節:眼保健操(5分鐘)。學生在室內隨音樂進行

  (二)下午課外活動(35分鐘)。基本程序也分四個環節,其中眼保健操、進場集結及整理退場的時間和程序與上午相同。第二環節--特色活動,時間25分鐘,音樂以輕松活潑的曲調為主。當天輪到的班級,按配檔有序進入特定活動區域,開展跳繩、踢毽子、羽毛球、呼啦圈、扔沙包或自主創編的小游戲等活動;當天沒有輪到的班級,按配檔開展閱讀、衛生等活動,興趣小組參與特長訓練活動。

  四、活動準備

  1.組織普及培訓。廣播操,由體育教師牽頭,班主任及音樂教師協助,利用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組織培訓。

  2.開發班級特色項目。(1)挖掘傳統體育游戲,如丟沙包、跳繩等,并適度創新;(2)鼓勵學生利用呼啦圈、彩球、跳繩等常見器材,創編各種小游戲,并組織班際特色游戲比賽,對推廣價值較高的活動,由學校在大課間活動中展示、普及,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3.音樂準備。由音樂教師牽頭,會同體育教師共同商討各時段、各環節的備選樂曲,使之與活動節奏、動作編排相匹配,樂曲之間過渡自然,實現音樂化指揮,確保活動與音樂的無縫銜接。

  4.場地準備。一是統籌活動區域。根據各類活動總體設計,將場地區劃為自主活動區、展示推廣區、運動訓練區。二是統籌學生定位。依據各類活動的特點、各班位置、學生數量,在場地內通過劃線、設點標記等方式,幫助學生確定活動范圍;確保各類活動有條不紊、規范有序。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成立體育大課間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組長:z副組長;zz

  成員:zzz

  小組成員要明確分工,落實職責:領導小組負責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策劃、運作及督查落實;負責制定大課間活動的檢查評估標準及細則,抓好督導檢查及總結評價;安全保障組負責排查整改活動中的安全隱患,杜絕不安全事件的發生,保障活動設施足量、安全配備;活動執行組由體育教師、班主任及跟班教師組成,體育教師主要負責各班級活動區域及進退場的安排,抓好活動的全程組織;班主任和跟班教師主要負責本班學生及時、有序、安全地參加活動,確保整個活動嚴密組織,有效實施。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大課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在校學生活動安全管理制度》、《教師跟班制度》等,以確保大課間活動安全、有序。

  3.營造活動氛圍。充分利用隊會、班會、班主任會以及校園廣播電視等渠道,廣泛宣傳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目的、意義、要求、活動動態及典型經驗等;通過組織征文、演講比賽以及成果展示等活動,營造“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活動氛圍,吸引學生全員參與。

  4.健全考核機制。研究制定《體育大課間活動評估細則》,將大課間活動情況納入班級、教師考核及學生綜合發展評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