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東方神韻東亞音樂教案

東方神韻東亞音樂教案

2025-02-26 閱讀 7549

  東方神韻東亞音樂教案

  充滿東方神韻的亞細亞民間風情

  ——日本民間音樂

  (教學案例)

  授課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湘藝版)授課年級:普通高中一年級授課課型:欣賞課

  授課人:武漢市洪山高級中學王昌榮

  充滿東方神韻的亞細亞民間風情

  ——日本民間音樂

  教材分析:亞細亞洲,簡稱亞洲,位于東半球的東北部。面積四千四百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洲。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除北非尼羅河外,其余的都在亞洲,即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黃河,這三大古文明發祥地也孕育了獨特的音樂文化。

  東亞音樂文化區是指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在內的東亞溫帶地區。這一地區的音樂以五聲音階為主。日本雖然有包含半音的都節音階、琉球音階和不含半音的律音階、民謠音階的區別,但都是五聲音階。在樂器方面,以琵琶、箏、三弦為代表樂器的運用,以及在曲式結構、音樂體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許多共同的因素。

  日本的民族音樂系統稱為邦樂,它的種類和體裁繁多。都市傳統音樂是近代日本音樂的主流,日本傳統音樂的顯著特點是聲樂曲占絕大多數,并且多數跟戲劇等其他藝術結合在一起。歌聲優美、音樂華麗、節奏性強。都市傳統音樂,它們的旋律多數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傳統音樂,而都節音階則是構成這種典型日本味兒旋律的基礎:都節音階它雖然也是一種5聲音階,但與中國和東方許多民族常用的無半音5聲音階不同,包含了兩個小2度(半音)音程,這種特殊的5聲音階便成為構成通常人們所熟悉的日本音樂風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音樂的曲調常用do、mi、fa、ra、xi五音,而中國民樂則常用宮、商、角、徵、羽五音,這使得中華民族音樂充滿了富麗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樂則蘊含了濃濃的物傷情結。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聆聽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的傳統音樂作品,說出自己的感受體驗;

  2、能主動參與旋律的演唱實踐中,并從實踐中發現總結出所唱音樂的特點;

  3、能初步說出日本音樂代表性的風格特征;

  4、能在課外獨自收集有關日本的文化,加強對其音樂的理解;

  5、能和同學探討日本的地理環境、民族、風俗、文化對其音樂的影響。教學重難點:

  1、能初步說出日本音樂代表性的風格特征;

  2、能和同學探討日本的地理環境、民族、風俗、文化對其音樂的影響。教學過程:片段一:課堂導入

  播放中國民歌《龍船調》、日本歌曲《櫻花》、朝鮮民歌《阿里郎》片段,請學生判斷歌曲來自于哪個國家?并說說自己的理由和感受.教師總結:《龍船調》體現了中國民歌的五聲音調;《櫻花》洋溢著日本的邦樂的曲調;《阿里郎》唱出了朝鮮民歌常用的節拍。三首作品都帶有本國的音樂特點,使人一聽就知道是哪個國家的音樂,我們前面已經了解了中國民歌的一些特點,那么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開始我們的亞洲音樂之旅,今天我們將到東亞的日本去了解他們的音樂特點。片段二:日本音樂

  1、日本概況

  師:你了解日本的哪些文化?(學生回答)

  師:日本位于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有富士山、櫻花、茶道、和服、空手道等等。讓我們在一段短片中來了解一下日本,請思考伴奏音樂使用了哪些樂器?(觀看短片)

  傳統音樂部分以日本箏、尺八為主奏樂器。

  2、日本傳統樂器

  在日本,民族音樂被稱為“邦樂”,傳統民族樂器被稱為“邦樂器”或“和樂器”。傳統樂器中最有名的是三味線、尺

  八、太鼓、十三弦古箏;還有十七弦琴、薩摩琵琶等。⑴、尺八(Sakuhachi)

  尺八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木管樂器,由中國唐朝時傳入。尺八是豎吹的樂器,以其長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國古代民族樂器也有“尺八”這種樂器,但是現在除了閩南的南音以外,已經非常罕見。⑵、十三弦古箏(Koto)

  十三弦古箏是十三弦的大型箏,演奏以跪坐的方式用右手的前三指演奏,而琴體平臥在演奏者前面。⑶、三味線(Shamisen)

  三味線的祖先即是中國的三弦。三味弦與琴并稱為“日本樂器之王”。被廣泛地用于各種日本民俗藝能(地歌,箏曲界習慣稱之為三線)。

  師:日本的主要樂器都源自于中國,那為什么音樂風格有這么大的差異了?讓我們在這首歌曲中尋找答案。

  3、日本傳統音樂⑴、《櫻花》

  看曲譜欣賞日本民歌《櫻花》,嘗試跟著哼唱,并從旋律上分析歌曲特點?這首民歌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特點,其調式別具一格,音階排列為346713,是日本民間音樂中的“都節調式”,用樸素的語言,簡單的曲調和舒緩的節奏表現了人民成群結隊觀賞櫻花的喜悅心情。⑵、《索蘭調》

  又叫《拉網小調》,是日本北海道漁民在捕撈鯡魚時演唱的一種勞動號子。

  欣賞作品,討論是否具有號子的特點?

  節拍規整,演唱形式也是一領眾和,具有號子的特點和作用。這首作品是在無半音的五聲調式(561235),律調式的基礎上構成的,民族風格濃郁,屬于典型的日本“八木節”音樂樣式(節拍規整,在母音上不太延長)。

  4、日本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起源于17世紀江戶初期。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漢字,正名以前原來的意思是“傾斜”,因為表演時有一種奇異的動作。后來結它起了雅號“歌舞伎”:歌,代表音樂;舞,表示舞蹈;伎,則是技巧的意思。

  欣賞歌舞伎表演片段

四:課堂總結

  音樂特點:拖腔多,悠長緩慢,速度徐緩,節奏教自由舒展。民族特征:歌舞伎的產生與日本單一民族,早年與世隔絕,變形的文化有一定的關系。片段

  日本音樂特點:①日本的民歌同日本人民的勞動、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和民間的風俗緊密聯系在一起,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②日本音樂受我國傳統音樂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受五聲調式的影響,因此日本民歌的顯著特點是多運用五聲音階性質的調式(如都節調式、律調式等)。③表現形式:節奏性強、速度多為慢速、力度柔和、旋律優美華麗。④表演形式:日本音樂多與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并成為戲劇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

  片段五:課外拓展

  探討日本音樂與大和民族生活、習俗、文化的關系。

篇2:高中一年級東亞音樂教學設計

  高中一年級《東亞音樂》教學設計

  教學年級:高中一年級

  教學內容:湘版《音樂鑒賞》第三單元第三課《亞細亞民間風情》之《東亞民間音樂》

教材分析:

  “感受體驗音樂的民族文化特征,認識理解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習俗的關系”,是《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的《音樂鑒賞》模塊中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本單元選編了《亞細亞民間風情》中《東亞民間音樂》的教學內容,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東亞的音樂文化。

  整個亞洲從音樂文化方面劃分為東亞、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幾個音樂文化區,每個音樂文化區的音樂都有其絢麗的藝術。我們國家所在的東亞地區文化傳統歷史悠久,有歷史記載其超過四千年,在幾十個世紀期間,東亞人民做出了重大文明的貢獻,給以世界珍貴的禮物。所以東亞音樂作為亞洲乃至世界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應該了解的重要知識點。

教學目標:

  1.認真聆聽與體驗東亞音樂文化區域內各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并能識別各國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樂器。

  2.能辨別東亞音樂文化區域內的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藝術特點。

  3.在聽賞、體驗的基礎上,能積極參加課后小組討論,了解亞洲其他音樂文化國家的音樂特點,擴大自身的音樂視野和知識面,培養多元文化價值。

  設計理念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豐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樂,有助于學生拓展音樂文化視野,有益于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東亞音樂是世界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高素質的年輕人,要學習一切對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有益的東西,真正做到弘揚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并且使學生初步具有國際視野,培養學生參與國際交往能力。本教學設計體現新課程標準“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弘揚民族音樂,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的注重學生的實踐過程,使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主動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創造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從而獲得真正的審美體驗。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讓學生了解并熟悉東亞民族音樂作品,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以及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亮點:

  本課教學由老師講授與學生的欣賞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在欣賞體驗的過程中,印證老師介紹的東亞各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同時,大量的對比教學,讓學生對老師講授與自己欣賞的內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與認知東亞音樂文化區域內各國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特征。難點:能辨別東亞音樂文化區域內的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1.課前自我學習,加強自身對本課及相關知識的學習與積累。

  2.備圖片、音響、影像等有關的資料,制成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地圖,了解亞洲的區域劃分和東亞所包含的國家。2.探討中國對東亞各國的影響。

二、東亞各國樂器比較1.蒙古樂器——馬頭琴

  ①馬頭琴的形制。(出示二胡與馬頭琴圖片)師:琴的外形和二胡相比有哪些差異?②欣賞視頻,感受其音色及演奏方法。2.朝鮮半島樂器①伽倻琴

  出示圖片,簡介伽倻琴。(與古箏對比)觀看視頻,觀察伽倻琴演奏方法。

  老師說明伽倻琴的演奏姿勢與生活習慣關系。

 ?、诔速溓偻猓蠹疫€知道朝鮮有哪些傳統樂器?----簡單介紹長鼓3.日本樂器①三味線

  觀察三弦與三味線圖片,說出三弦與三味線的相同與不同點。(琴身相似,三味線多了琴撥。)師簡介三味線:使用琴撥彈撥三根琴弦進行演奏,它在日本常用于歌舞伎、文樂以及其它各種演藝,在日本有著很高的地位。②尺八

  展示中國樂器簫與日本尺八圖片,學生觀察其異同。

  師:這個樂器其實也是從我國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的一種宮廷樂器。叫做尺八,因身長一尺八而得名,在1300年前傳入日本,日本的現代尺八改進了內徑,使音色更加完美,符合音律。演奏姿勢與中國的簫相似。

  欣賞三味線與尺八表演的視頻,感受融入現代藝術表現力的傳統樂器表演。師:這種將傳統樂器加入現代的編曲、配器及利用現代電聲樂隊的方式其實也是現代社會保護和保存傳統音樂文化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我們中國也有類似的表演形式,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女子十二樂坊”了,也是用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來演繹現代的音樂風格,大家課后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4.小結:師:我們剛才了解了東亞各國的具有代表性的樂器,這些樂器有管樂類、弦樂類、打擊樂類,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都不盡相同。而且在發展演變過程中又有很多的演奏技巧,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描述了琵琶的多種奏法“輕攏慢捻抹復挑”。除此之外,東亞地區音樂大都是單聲部作品,突出主旋律。由此我們可以的出結論:

  ①東亞音樂對音色十分講究,通過樂器演奏技巧成熟而多樣就可看出,正是由于演奏方法及技巧的多變,從而形成了東亞音樂豐富的音色。

  ②東亞音樂中注重樂曲旋律的橫向性,音樂多為獨唱、獨奏,注重單聲部的旋律走向,而非西方的縱向和聲效果。

三、東亞國家的民歌比較

  1.中國民歌常用調式——五聲調式

 ?、傺莩枨盾岳蚧ā?,找出歌曲主要用了哪幾個音?歌曲音階排列為12356(缺少47)

  ②在中國古代,這五個音,分別對應宮、商、角、徵、羽。2.拓展:在蒙古,民歌也多用12356五個音,多以sol、la為調式主音。如:《嘎達梅林》;在朝鮮,民歌也是以12356為主,他們有做平調調式和界面調調式。朝鮮半島音樂雖然都是以12356五個音為主,但是卻有獨特的民族特色,這一特色主要是因為其不同于東亞其他國家的節拍而造成的。我們一起唱唱大家比較熟悉的朝鮮歌曲《阿里郎》、《大長今》,老師幫你們打拍子,你們看看他們都是幾拍子的?形成朝鮮半島三拍子音樂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是由于其民族語言中的短長、長短等發音而來的。

  3.日本民歌

  日本受中國的影響,也有以12356五個音為主的民歌,他們把它叫做民謠調式,但日本民歌中最常用的五個音卻不是12356,而是671(2)34,47尤其用的多,在中國古代12356是中國音樂的主音,而把47叫做偏音,這也許和日本的地理和民族性格的影響有關。出示曲譜,聆聽日本民歌《櫻花》。

  去四七小調式:67134(缺少25)

  日本民族傳統調式中還有:民謠調式61235琉球調式13457都節調式67234等4.小結調式特點:

  總體特征是以五聲音階為主要表現形式,因此,東亞音樂區也可以稱為五聲音階音樂文化區。

四、東亞各國歌曲唱法比較

  1.欣賞東亞各國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曲,感受東亞音樂中演唱聲音方面的特點。①《龍船調》(湖北民歌)腔或韻,講究聲音的水、脆、甜②《人生夢三味線》(日本歌曲)③《大長今》(朝鮮風格歌曲)

  ④《遼闊的草原》(蒙古族歌曲)腦格拉2.小結聲腔特點:

  師:東亞地區由于語言具有聲調的高低變化,而且又因為其注重音色的豐富性,所以在歌曲演唱方面,在音樂中形成了很多帶“腔”的音。其樂器演奏中的很多技法其實也是模仿了一些聲腔而形成的。

五、課堂回顧與總結

  1.學生回顧課堂的收獲,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內容總結并板書東亞音樂特點:①東亞各國音樂很多以五聲音階為主

 ?、谔貏e重視音色的表現意義,都重視傳統音樂作品中旋律的橫向性。③善用聲腔。

 ?、艹r半島外,大多采用偶數拍子。2.課堂小結師:今天我們了解了東亞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聆聽了很多大家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音樂曲目,但我們對于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學習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審美,而在于了解其音樂中蘊含的各民族文化內涵。我們可以不喜歡一些地區的音樂風格,但可以通過音樂了解其民族文化。也希望通過本節課,為我們的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拉開序幕。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要求每個老師要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在這節課中,我通過以聽為主,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活動,師生的互動等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音樂本身的理解,從而達到本節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標。

  但我明顯感覺到,本節課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有些環節上得還不夠透徹,有的音樂還不能聽得盡興,因而在教學中,“音樂”含量過低,使得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所以在試教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調整,盡量做到目的明確,材料精辟。

  高中音樂鑒賞,不但要讓學生欣賞大量的音樂,培養學生良好的聽音樂習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怎樣鑒賞優秀的音樂,為終身喜愛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課堂教學反饋的結果看,基礎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體驗的教學目標都基本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較好地發揮,教學中師生配合默契;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得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

東亞運動會

  為了增進東亞地區各奧委會在體育上和文化上的交流,地區代表于1991年9月15日舉行之東亞各國奧委會第一屆理事會上首次提出舉辦東亞運動會(EastAsiaGames)的建議。而同年11月于第二次東亞各國奧委會協調會議中正式通過東亞運動會為四年一度的體育活動,并同意首屆運動會于1993年在中國舉行。

  東亞運動會(英文:EastAsianGames,簡稱東亞運、EAG),是由東亞運動會總會所舉行的地區綜合性運動會,四年一度,參賽國家或地區是東亞運動會總會之成員、非正式成員及被邀請的國家。

  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為了和各東亞地區的國家及地區奧林匹克委員會之間得到更多增進體育及文化交流的機會,“東亞地區運動會”的意念在1991年9月15日的第一屆東亞各奧委會聯席會議上正式被提出。

  1991年11月6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東亞各奧委會聯席會議上正式通過以兩年主辦一屆東亞運動會,同時確定了第一屆東亞運動會于1993年由上海主辦。第一屆東亞運動會在1993年5月9日于上海舉行,共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加了12個體育大項的比賽。1995年,原本于朝鮮平壤舉行第二屆東亞運動會臨時因經濟因素而被迫取消外,東亞運動會總會從而把運動會由原本每兩年舉辦改為每四年舉辦;同時,“第三屆東亞運”主辦城市釜山取而代之成為第二屆東亞運東道主。翌年3月于關島舉行的第11屆東亞運動會總會會議,澳門取得第三屆東亞運動會的主辦權,后因日本提出希望以東亞運動會振興阪神大地震后的經濟,故決議由大阪主辦第三屆,澳門則改主辦第四屆。

  東亞運動會總會規定每屆東亞運動會最多可以舉行12日(包括開幕日及閉幕日),但預賽并不計算在內。

  東亞運動會總會規定每屆東亞運動會都要最少有十項運育項目大項;規則訂明其中七項必需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其他體育大項則可以由主辦城市而訂出。所有體育項目的競技都要根據國際體育聯會的規則及規格進行,否則有關賽果將會被取消資格。主辦城市要把所有比賽項目(包括大項及小項)資料及日期都要在運動會當年舉行的前一年公布及通知參賽國家或地區。

  :前會員淵源為了增進東亞地區各奧委會在體育上和文化上的交流,地區代表于1991年9月15日舉行之東亞各國奧委會第一屆理事會上首次提出舉辦東亞運動會(EastAsiaGames)的建議。而同年11月于第二次東亞各國奧委會協調會議中正式通過東亞運動會為四年一度的體育活動,并同意首屆運動會于1993年在中國舉行。

  在1992年1月27日舉行的第三次東亞各國奧委會協調會議中決議成立東亞各國奧委會協調委員會(EANOC),并通過其憲章。同時決定第一屆東亞運動會于1993年5月9至18日在上海舉行。其后在1993年5月17日于上海舉行的第六次東亞各國奧委會協調會議中,組織的名稱改為現時的東亞運動會總會(EAGA)。

  東亞運動會盡管參賽的國家和地區為數不多,但由于亞洲體育三強中、日、韓的積極參與,某些項目具有相當高的運動技術水平。從第二屆東亞運動會所取的的成績可以看到,東亞乃至亞洲的體育水平都在不斷提高。

  比賽項目

  水上運動(游泳、跳水)、田徑、羽毛球、籃球、健美*※、保齡球*、撞球*、自行車(自行車公路賽、小輪車、室內自行車賽)、體育舞蹈*※、足球、曲棍球、柔道、賽艇、七人欖球*※、射擊、壁球*、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風浪板、武術*(套路、散手)“*”為非奧運項目,“※”為示范項目。

  第一屆東亞運動會于1993年5月9日至5月18日在中國上海市舉行。

  運動會的吉祥物為頸掛金牌,身著運動服,手持上海市花"白玉蘭"的金雞,取名為"東東"。

  運動會的會徽由英文“EastAsian“(東亞)的第一個字母“E”和阿拉伯數字“1”組成,表示第一屆東亞運動會。“E”和“1”組成漢字“申”,象征第一屆東亞運動會在中國上海舉行。紅色的“E”表示強烈,給人以燃燒的火炬的形象,同時又似運動中的人體。

  1993年5月9日,我國原郵電部為第一屆東亞運動會發行一套紀念郵票,郵票第一圖名為“運動員”、第二圖為“吉祥物”,郵票圖案上角均印有第一屆東亞運動會的會徽。

  會歌是《崛起的東亞》。運動會的圣火從東海海面燃取。

  參加運動會的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香港、澳門、中國臺北及關島(特邀)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名運動員。運動會共設12個比賽項目,分別為田徑、游泳(含跳水)、足球、籃球、舉重、體操、柔道、羽毛球、賽艇、保齡球、武術和拳擊。列獎牌榜前三名的國家是:中國(105金、74銀、34銅)、日本(25金、37銀、55銅)、韓國(23金、28銀、40銅)。

  第二屆東亞運動會于1997年5月10日至5月2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

  來自中國、日本、韓國、中華臺北、蒙古、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哈薩克斯坦和關島9個國家和地區的2200多名運動員和官員,參加了這屆運動會。運動會共設田徑、游泳、武術、摔跤、舉重、跆拳道、體操、柔道、足球、拳擊、籃球和羽毛球等12個比賽項目。本屆運動會共打破5項世界紀錄、平2項世界紀錄、破6項亞洲紀錄。其中,中國運動員在舉重比賽中打破5項世界紀錄。在獎牌榜上列前三名的國家是:中國(62金、59銀、64銅)、日本(47金、53銀、53銅)、韓國(45金、38銀、51銅)。第一次參加東亞運動會的哈薩克斯坦獲24枚金牌、12枚銀牌和22枚銅牌,排名第四。

  第三屆東亞運動會于2001年5月19日至5月27日在日本大阪舉行,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中國臺北、中國香港、蒙古、中國澳門、關島和澳大利亞,參賽運動員近3000人。比賽項目包括田徑、水上運動、籃球、保齡球、拳擊、足球、體操、手球、柔道、軟式網球、跆拳道、排球、舉重、摔跤和武術。

  第四屆東亞運動會于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在中國澳門舉行。

  本屆共有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920名運動員參加,賽期9天,參賽國家和地區有:中國、日本、韓國、中華臺北、蒙古、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朝鮮、關島。近2000名運動員,在17個大項、233個小項的競賽中,打破了1項女子舉重世界紀錄,8次創6項游泳亞洲紀錄,17次刷新12項田徑賽會紀錄。共產生了237塊金牌,中國、日本、韓國分別以127枚、46枚和32枚金牌的成績,繼續保持在亞洲體壇的三強地位。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于2009年12月5日至12月13日在中國香港舉行。

口號

  籌委會于2006年舉行口號比賽,由中學組的蔡秀珠得獎。口號是“創造傳奇一刻”代表運動員及香港人獨一無二的堅毅精神。而全港市民亦懷著興奮的心情,熱切期望香港在2009年舉辦的東亞運動會空前成功,為香港在國際體壇上創造另一個傳奇;2009年東亞運動會的成功也會成為往后東亞運動會的典范。

場地設計

  場地設計賽共有18件作品參賽,獲得冠軍的作品設計是以奧運五環的概念為主,融入了東亞運動會的徽章及口號于設計當中。

吉祥物

  吉祥物“東仔”(Dony)及“亞妹”(Ami),由梁伯強與毛沛畿創作,設計以火和獅子作為元素,象征香港人靈活變通,在獅子山下鍛煉出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香港精神。

主題曲

  香港東亞運動會主題曲由金培達作曲,陳少琪填詞,并由二人監制,以2009東亞運動會的口號“創造傳奇一刻”為創作主題,宣揚體育精神及寄寓健兒們并發潛能,為國家、為自己在競賽場上創造佳績,締造傳奇。2008年11月7日晚,逾60名歌手和香港電臺黨建以及香港精英運動員等一同灌錄主題曲,名為《沖出世界》。該曲將于2008年12月5日“香港2009東亞運動會一周年倒數活動”上正式發布及首播。主題曲將于各宣傳渠道及電子傳媒播放,并于運動會期間廣泛應用于開幕式、閉幕式及頒獎禮上。

  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將于2013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在中國天津舉行。

  2007年6月23日在中國香港進行的第二十三屆東亞運動會聯合會全體大會上,申辦城市之一的天津最終獲得最多的投票,贏得了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的舉辦權,這將是天津第一次舉辦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

  12月2日,2013年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組委會在天津公布了該屆東亞運的會徽和吉祥物圖案。

  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的主題是“和平、友誼、和諧、發展”。吉祥物天使,又稱天津的使者,分別取名津津(左)和東東,寓意“天津東亞”。其中,象征友誼的“津津”頭戴鮮花,張開雙臂笑迎八方來賓,展示出天津人民熱情好客和喜迎各國嘉賓的心情,象征和諧的“東東”頭飾祥云,做出跳躍的姿態和表示勝利的V字手形,預祝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和運動會圓滿成功。

  它們傳遞出和平、友誼與和諧、發展的運動會主題,同時也體現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締造和平世界的美好愿望。

  將于2013年在天津舉行的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組委會,12月2日公布了東亞運動會的會徽和吉祥物,由郭津生、蔣松儒設計的會徽和由郭振山設計的吉祥物“津津”、“東東”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方案。

  今年5月25日,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組委會向社會公開征集會徽和吉祥物,社會反響強烈,各界人士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征集活動中,共收到680余份方案。由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在天津市公證處的公證下,對征集的作品進行了評選,經過組委會領導的批準和東亞理事會的通過,最終產生了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的會徽和吉祥物。

  會徽以“津”字的拼音字頭“J”為基本元素展開設計,構成象征海河浪花和運動跑道的創意圖形,與祥云圖案同構,共同暗示出“吉祥鳥”的形象,并施以代表東亞各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紅、綠、藍色,形成充滿韻味、具有天津特色和象征意義的標志圖形,突出表現東亞運動會“和平、友誼、和諧、發展”的主旨精神,象征2013年東亞各國和地區的運動健兒和朋友將會集海河之濱,共同完成東亞的體育盛會。

  吉祥物“天使”,又稱天津的使者,分別取名為“友誼天使——津津”和“和諧天使——東東”。吉祥物由天津市市花月季花與象征“和諧、發展”的祥云組成,寓意和平、友誼與和諧、發展的運動會主題。頭戴鮮花的“津津”張開雙臂笑迎八方客人,體現出天津人民喜迎各國來賓的美好愿望;頭飾祥云的“東東”呈跳躍姿態,做出英文“勝利”的手形,預祝運動會圓滿成功。

  中國志愿者協會精神的核心內涵是?(多選)ABCDA奉獻B友愛C互助D進步E奮發

  您了解國際志愿者日是每年的哪一天嗎?(單選)DA3月5日B10月17日C12月1日D12月5日

  志愿精神的傳播最重要的是?(單選)BA理論講解B具體的行動C廣告宣傳畫

  志愿者服務幫助他人,他們的工作是陽光的;但志愿者也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學會調整自己。

  我校60年校慶時,包括老校友在內的社會各界都需要我們志愿者的服務,那如何從心理上

  成為志愿者呢?回答下列問題。作為一名準志愿者,您是如何看待志愿者的?(多選)

  ABCDA具有自愿性B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而提供服務C不為

  報酬的人D志愿者是有公益性的志愿者如何調試心態?(多選)ABA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B家人的支持C降低期望值

  以下哪項不是志愿者的權利:(單選)CA接受與志愿服務有關的知識和服務技能培訓B在服務過程中接受服務對象的小費C要求勞動報酬D無故不來

  志愿者在志愿服務中可能遇到哪些來自自身的挑戰?(多選)ABCDA服務技能的欠缺B體力不支C工作、生活、志愿服務的平衡D突發事件

  作為一名校慶志愿者你代表著學校的形象,也代表著民大學子的風采。每一名志愿者有責任也有義務學習、掌握禮儀知識,優質的服務來自五湖四海的民大學子以及各位貴賓。引導客人時應在客人的前方(A)范圍帶路,步伐不急不緩,不時回頭與客人保持眼神接觸,并根據客人的步伐調整自己的步行節奏,同時不斷提醒客人行走的方向和注意臺階等。

  A、2米左右B、1米左右C、1.5米左右D、0.5米左右

  入座時,以下動作中不符合禮儀規范的是:(單選)DA盡量輕、穩、緩,不出異響B女士著裙裝,應后攏一下再入座C無桌子時,可走到座位前再轉身落座D有桌子時,應該從桌子右進右出

  不符合志愿者儀容儀表基本原則的表現是:(單選)CA自然B協調C前衛D統一

  老年人發生緊急情況時,應:(單選)CA老人摔倒時,應趕快扶起B老人暈倒時,應

  馬上設法使其食用糖或糖水C老人頭暈時,可用風油精和清涼油替老人搽抹“太陽穴”、“人中穴”,并用大拇指按壓老人手腕內側的“內關穴”

  志愿者在室內工作場合,不適合佩戴的物品是(單選)BA戴指定帽子B戴墨鏡C戴與

執行任務相關的標志D工作證

  下列關于對志愿者發型的要求正確的是?(C)A、男士應整潔、長短均可B、男

  士可以留長發和大鬢角C、女士劉海兒不能低于眉毛D、女士面部可散落頭發

  1、在志愿者的站姿要求中,男生腳掌之間的距離應大于等于肩寬,切忌過于并攏;女生雙腳可并攏。()

  2、通行禮儀中,行握手禮時,多人同時握手時,可以交叉(√)

  3、禮儀隊的志愿者行走時應抬頭,身份重心稍前傾,挺胸收腹,上體正直,雙肩放松,兩臂自然前后擺動,腳步輕而穩,目光自然,不東張西望。(√)

  4、大型宴會時,志愿者在擺放餐具時,將筷子豎插在碗或盆上,筷子橫擔在碗上是可以的。(×)

  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工作容易產生中暑,中暑者先有頭痛、眩暈、心悸、惡心等癥狀,隨即出汗停止,(B),如不及時搶救可致昏迷而死亡。(單選)A體溫下降B體溫上升C體

溫正常D體溫波動

  遇到擁擠踩踏事件,切記(B)(單選)A就地蹲下保護自己B快速躲避到一旁,或蹲在附近墻角下,等人群過去后離開C向周邊人群呼救D往反方向跑有異物刺人頭部或胸部時,以下(D)急救方法不正確?(單選)A將病人抬到陰涼處B快速送往醫院救治C用毛巾等物將異物固定住,不讓其亂動D馬上拔出,進行止血應急處理中應遵循,(D)、早控制、早解決的處置原則。(單選)A早管理B早預測C早指揮D早發現

  拔打120急救求助電話時,需要詳細說明的是病人(AC)。(多選)A所在方位B年齡C病情發現人員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同時(D),使之脫離電源。(單選)A立即用手拉開觸電人員B用鐵棍撥開電源線C用潮濕的木棒和玻璃撥開電源或觸電者D用木棒、皮帶、橡膠等絕緣物體撥開電源或觸電者

  如果目擊違法和違規的事件,不要(A)(單選)A與對象發生糾纏和沖突B保護現場C協助執法部門取證調查D結合實際情況,酌情喝止規勸

  1.顳動脈止血法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壓迫耳屏上方凹陷處,可感覺的動脈搏動,其余四指同時托住下頜;本法用于頭部發際范圍內及前額、顳部的出血。

  2.頜外動脈止血法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頜;本法用于頜部及顏面部的出血。

  3.頸動脈止血法用拇指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搏動處,向頸椎方向壓迫,其余四指固定在傷員的頸后部。用于頭、頸、面部大出血,且壓迫其他部位無效時。非緊急情況,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

  4.鎖骨下動脈止血法用拇指在鎖骨上窩搏動處向下垂直壓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窩或上肢出血。

  5.肱動脈止血法一手握住傷員傷肢的腕部,將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搏動處,向肱骨方向垂直壓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遠端出血。

  6.尺、橈動脈止血法雙手拇指分別在腕橫紋上方兩側動脈搏動處垂直壓迫。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動脈止血法用兩手拇指重疊放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動處用力垂直向下壓迫。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腘動脈止血法用一手拇指在腘窩橫紋中點處向下垂直壓迫。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動脈與脛后動脈止血法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以及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處(脛后動脈)。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0.指動脈止血法用一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壓迫指根部兩側,用于手指出血。

  (二)加壓包扎止血法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后,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置于無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繃帶、三角巾等緊緊包扎,以停止出血為度。這種方法用于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損傷。

  (三)填塞止血法用無菌的棉墊、紗布等,緊緊填塞在傷口內,再用繃帶或三角巾等進行加壓包扎,松緊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本法用于中等動脈。大、中靜脈損傷出血,或傷口較深、出血嚴重時,還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帶止血法四肢較大動脈出血時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時。如使用不當可出現肢體缺血、壞死,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1.結扎止血帶的操作方法

  (1)充氣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其壓迫面積大,對受壓迫的組織損傷較小,并容易控制壓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帶可選用橡皮管,如聽診器膠管,它的彈性好,易使血管閉塞,但管徑過細易造成局部組織損傷。操作時,在準備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帶的一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圍繞肢體纏繞一周,壓住止血帶的一端,然后再纏繞第二周,并將止血帶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夾緊,向下拉出固定即可。還可將止血帶的末端插入結中,拉緊止血帶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絞緊止血法如無橡皮止血帶,可根據當時情況,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繃帶、領帶、布條等均可,折疊成條帶狀,即可當做止血帶使用。上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后,用止血帶纏繞,然后打一活結,再用一短棒、筷子、鉛筆等的一端插人活結一側的止血帶下,并旋轉絞緊至停止出血,再將短棒、筷子或鉛筆的另一端插入活結套內,將活結拉緊即可。

三、請簡述面對中暑你如何急救?中暑的現場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干爽的地方,使其平臥并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

  2、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3、補水?;颊呷杂幸庾R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于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5、轉送。對于重癥病人,需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盡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額頭、枕后、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正確握手的時長一般為(A)。A、3—4秒B、5—6秒C、10秒

  下列一般介紹順序,(C)是錯誤。A、將男性介紹給女性B、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C、將先到的客人介紹給晚到的客人

  以下日常禮貌用語,哪項使用不恰當?(單選)AA我哪知道你什么意思啊?B請您走好。C請問您有什么事需要幫助嗎?D您可能誤會了„„

  以下哪項是積極的肢體語言?(單選)DA撫摸頸部B呼吸急促C輕扣手指D撫摸下巴

  以下哪項不是正確的贊美方法?(單選)CA要真誠的贊美B可以借用第三方贊美C抓住一切機會恭維D熱情具體的贊美

  接待老人時,以下哪項不正確?(單選)CA主動詢問困難B語言簡明C表示不耐煩

  D不怕麻煩,多說幾次

  以下哪句不屬于志愿者溝通策略(單選)CA傾聽最怕猜B表達要明白C批評經常在D差異莫見怪

  以下哪個不是換位思考的原則?(單選)DA關注需求與不便B避免先入為主C理解別人的好意D可以替人做主

篇3:初一政治教案成功需自信導學案試題

  初一政治導學案

  課題

  7.2

  成功需自信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執筆

  審核

  本科編號

  學習目標:

  1.初步學會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的方法,在對自我正確評價的基礎上塑造一個自信的“我”。

  2.掌握自信的重要作用,理解自尊和自信的關系。知道樹立自信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學習重點:揚起自信的風帆

  學習難點: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課前準備:預習本節課內容,搜集有關自信對于事業成功的影響的事例材料,訪問本班同學,了解其培養自信的方法。

導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感悟自信、培養自信)

  1.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自信的重要作用(意義):

  是成功的基石。

 ?、僮孕攀谷?/p>

 ?、谧孕攀谷擞衉_____和______。

 ?、圩孕挪拍躝_____。

  2.樹立自信的方法和途徑

 ?、?/p>

 ?、?/p>

 ?、?/p>

  ④

  二、共同探究(一)自信是______的基石

  1.讀p7電視臺智力競賽和女科學家弗蘭克林的事例,從材料中你能得出些什么?

  一個充滿自信的人,

  一個缺乏自信的人,

  結論:自信使人______。

  你自己有過因自信獲得成功的經歷嗎,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2.讀p8華羅庚的材料

  在困難面前華羅庚是怎么做的?

  是什么給他這么大的勇氣和力量?

  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會怎樣對待?

  結論:自信使人有______。

  3.讀課本楊揚的事例,回答:楊揚的成功除了自身所具備的實力外,還得益于什么?______。______由此你得出結論:自信能使人______。______發掘自己潛能的前提條件是______,______。

  讀課本上p10―p11所有事例,總結樹立自信的方法。

  1.通過讀大仲馬的事例,你學到了哪種樹立自信的方法?

  2.阿澤是怎樣樹立自信的?

  3.通過讀王立的事例,你有何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影響自信的一個重要因素。

  4.自卑的人能不能樹立自信,為什么?

  三、思考

  知道自卑心理的危害并掌握幾種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四、過關測試

  (一)我選擇(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1.自信的人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挑戰時,會這樣做:

 ?、僮プC會,迎難而上

 ?、谥鲃映鰮?,毫不猶豫

 ?、鄯e極尋找方法,直至取得成功

 ?、苡赂覉詮姡敛粴怵H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莎士比亞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A自信

  B自尊

  C敢于冒險

  D勇敢

  3.一個缺少自信的人,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挑戰時,會這樣做:()

  ①總是對自己抱著懷疑的態度,縮手縮腳

  ②主動出擊,毫不猶豫③會猶猶豫豫,在左顧右盼中失去機會

 ?、苡赂覉詮?,毫不氣餒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屬于影響自信的一個重要因素有:()

  A缺點和不足

  B自高自大

  C剛愎自用

  D一意孤行

  5、挖掘自己潛能的前提條件是:()

  A相信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

  B踏實肯干

  C老老實實

  D敢于冒險

  (二)我判斷

  1.成功離不開勇敢,勇敢需要自信。()

  2.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不容易成功。()

  3、面對學習、工作、生活的挑戰,我們應該充滿自信,抓住機會。()

  4.所有的人都有潛能,只有充滿自信,才能挖掘潛能。()

  5、一個人只有有了自信,才會走向成功。()

  6、只有曾經成功的人,才會有自信。()

  (三)、我回答:

  1、自信有何作用?

  2、怎樣培養自信?

  五、我總結(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