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畢業生到基層三支一扶和進村社區工作實施細則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三支一扶】
20**年選拔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和進村社區工作實施細則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有關精神,今年我省繼續采取統一招考的辦法,選拔1700名普通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三支一扶”),選拔2000名普通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擔任村、社區主任助理工作(“進村社區”)。現就具體實施工作提出如下實施細則:
一、選拔范圍
(一)報考“三支一扶”的人員,應為20**年畢業、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專科(高職)及以上學歷的甘肅生源普通高校畢業生。
(二)報考“進村(社區)”的人員包括:
1、20**年以來畢業后尚未就業,持《擇業通知書》并按規定進行了登記注冊的甘肅生源普通高校專科(高職)及以上畢業生。
2、20**年畢業、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普通高校專科(高職)及以上學歷的甘肅生源畢業生。
二、報名及資格審查
(一)報名時間:20**年6月2日至6月5日,共4天。
(二)報名地點:甘肅政法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蘭州市安寧區安寧西路2號)。
(三)報名方法及資格審查
(1)往屆畢業生須持身份證、《擇業通知書》、畢業證等證件報名。其中,確未就業但無《擇業通知書》的畢業生,持派遣至生源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就業報到證》(必須無具體就業單位)報名。
(2)應屆在校畢業生報名時須持身份證、學校就業部門出具的證明(包括畢業生姓名、性別、學歷、畢業年限、專業、生源地等)、以及生源地戶籍證明(原戶籍復印件或公安部門證明)等證件。
(3)省外院校甘肅生源的應、往屆畢業生,如果本人因故無法回生源地參加報名的,可委托親友報名,報名時除提供上述規定的證件外,還須持委托書、考生本人的電子照片(像素為寬360、高480),領取準考證時再進一步審核報考資格。
(4)報名時,現場采集準考證照片。另外,考生需提供3張近期2寸彩色照片,在填寫相關表格時使用。
3、以往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的畢業生不允許參加此次招考。
4、報考“三支一扶”或“進村(社區)”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原則上只限報考畢業生生源縣(市、區)的招考崗位。個別因婚姻發生戶籍變化的,憑結婚證、戶籍證明等有效證件,在新戶籍所在地參加報名。
5、準考證經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蓋章后生效,在考前一周內由生源地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發給考生。
三、考試
(一)內容及范圍
考試科目為“公共基礎知識測試”。考試內容包括:大學思想政治、時事政治、法律常識、計算機應用知識。考試不指定教材,不舉辦考前輔導班。
(二)時間
20**年6月25日上午8:30―11:30。
四、錄用
招錄選拔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一組織考試,總成績為150分(少數民族自治州及少數民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考生在總成績中加5分)。
各縣(市、區)按“三支一扶”和“進村(社區)”分配指標數,在指標內,先將把“三支一扶”或“進村(社區)”作為第一志愿的考生,按“公共基礎知識測試”成績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確定擬錄取人員名單。指標未錄滿時,將把“三支一扶”或“進村(社區)”作為第二志愿的考生,按照成績高低進行補錄。分配指標末位考試分數出現并列時,由各縣(市、區)采取加試方法確定人選。
擬錄取人員名單確定后,參照新錄用公務員體檢標準組織體檢后,報省、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批錄用。
批準錄用的“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為2年,服務期滿后,自愿留在基層工作、經考核合格的畢業生,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則安置到鄉鎮事業單位就業。批準錄用的“進村(社區)”人員,納入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范圍。
五、經費保障
組織考試選拔過程中所產生的工作費用,由省、市(州)財政分級負擔,各市州(縣區)組織考務、培訓、體檢等工作發生的費用由市(州)財政負擔,不得向畢業生收取。
有關文件規定及其它詳細情況,請登錄“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查詢。網址為。
本細則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解釋。
篇2: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有關事項報告辦法
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事項報告辦法(試行)
第一條為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進一步規范干部選拔任用行為,防止和糾正用人上不正之風,根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檢查辦法(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負責本級黨委管理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事項的報告工作,并負責審核下一級組織(人事)部門報告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事項。
第三條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要求書面報告上一級組織(人事)部門,經批復同意后方可進行:
(一)在機構變動或者主要領導成員已經明確即將離任時確因工作需要提拔、調整干部的;
(二)越級提拔干部的;
(三)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個別特殊需要的領導成員人選,不經民主推薦,由組織推薦提名作為考察對象的;
(四)市、縣、鄉黨政正職在同一崗位任期不到3年進行調整的;
(五)其他應當事先報批的事項。
本條第(四)項需要報經更上一級組織(人事)部門批復同意。
報告內容包括提拔調整干部的原由,擬提拔調整對象個人情況、任用意向,職數配備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第四條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決定前應當征求上一級組織(人事)部門的意見:
(一)破格提拔干部的;
(二)除領導班子換屆外,一批集中調整干部數量較大的(具體數量界限由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實際確定);
(三)領導干部的近親屬在領導干部所在單位(系統)內提拔任用,或者在領導干部所在地區提拔擔任下一級領導職務的;
(四)領導干部的秘書等身邊工作人員提拔任用的;
(五)領導干部因被問責受到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影響期滿擬重新任用的;
(六)超過任職年齡或者規定任期需要繼續留任的;
(七)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本條第(三)項所稱領導干部的近親屬,是指與領導干部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人員。
征求意見應當以書面形式事前函報上一級組織(人事)部門,隨函附報擬提拔任用干部的《干部任免審批表》、考察材料等。
第五條上級組織(人事)部門依據有關規定審核報告事項,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未經答復,不得提交黨委(黨組)會議討論決定相關任用事項。黨委(黨組)會議討論研究有關干部任用時,本級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如實報告征求意見的情況。
第六條凡違反本辦法作出的干部任用決定,應當予以糾正,并按照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七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八條本辦法由*中央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程序
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程序
(一)組織推薦
各單位擬提拔領導干部時,應當通過民主推薦,并經黨組(黨委)討論確定擬任人選后,上報上級黨組(黨委)。上報的材料包括:
1.擬任干部的請示(3份),在請示中要說明民主推薦的情況及黨組(黨委)討論的意見。
2.干部任免呈報表(3份)。
3.推薦考察材料1份。
(二)組織考察
根據各單位的推薦材料及班子狀況,人事(組織)部門進行審核后報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研究確定考察對象,并由人事(組織)部門進行考察。具體程序是:
1.組成考察組,擬定考察工作方案,并同呈報單位主要領導成員就考察工作方案溝通情況征求意見。
2.民主推薦
(1)民主推薦由考察組主持,民主推薦包括會議推薦和個別推薦,推薦結果在一年內有效。
(2)考察領導班子時,按一定比例民主推薦后備干部;個別提拔任職時,按照擬任職位推薦。
(3)參加人員范圍
考察市級局(分公司)領導班子及個別提拔任職時,百人以下的市級局(分公司)由本級全體干部職工(不低于90%)及所屬縣級局(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參加;百人以上的市級局(分公司)由本級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和所屬單位科級以上干部參加。考察縣級局(公司)領導班子時,由縣級局(營銷部)本級全體職工(不低于90%)參加。
(4)推薦程序
召開推薦會,公布推薦職務、任職條件、推薦范圍,提供干部名冊,提出有關要求,填寫推薦票。
(5)推薦票統計
對推薦票按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和一般干部三個職務層次分別進行統計,縣級局(營銷部)領導班子成員的推薦票記入分公司中層干部中。其中,三個層次各占三分之一,匯總后作為民主推薦結果。
(6)民主推薦結果應當作為確定考察對象的重要依據,原則上民主推薦票數不得低于60%,低于60%的不再進行考察。
(7)易地交流提拔的領導干部人選應當在后備干部中產生,由人事(組織)部門根據領導班子考察情況和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情況提出意見報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同意后,黨組(黨委)集體研究確定考察對象。
3.發放征求意見表
在考察領導班子和個別提拔干部時,向參加推薦大會人員發放“考察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征求意見表”,充分聽取群眾對干部的評價意見。
4.對確定的考察對象,依據選拔任用條件和不同領導崗位的職責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績、廉,注重考察工作實績。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揚民主。采取個別談話、民主測評、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專項調查、同考察對象面談等方法,廣泛深入地了解情況。同時應當聽取考察對象所在單位的紀檢監察、審計、人事(組織)部門和機關黨委的意見。
5.考察組綜合分析考察情況并進行反饋。個別提拔任職時向單位主要領導反饋考察情況;考察領導班子時,向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反饋考察情況。
6.考察組形成考察材料。根據考察情況,考察組要形成書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要全面、準確、清楚地反映考察對象的情況,內容包括:
(1)考察對象的自然情況及工作簡歷。
(2)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情況。
(3)德、能、勤、績、廉方面的主要表現和主要特點。
(4)存在的主要缺點和不足。
(5)考察人署名。
7.對領導班子全面考察時,考察材料內容包括:
(1)考察工作簡要情況。
(2)領導班子的政治表現、執行民主集中制、團結協作、工作實績、作風建設、廉政建設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3)領導班子成員在德、能、勤、績、廉方面的主要表現,存在的主要缺點和不足。
(4)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情況。
(5)考察組對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初步意見。
(6)考察人署名。
(三)討論決定
1.人事(組織)部門對考察組提出的擬任人選的初步意見進行研究,并以書面形式征求同級紀檢監察部門意見后,提出任用建議,經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同意后,提交黨組(黨委)討論。
2.在黨組(黨委)討論干部任免之前,由人事(組織)部門分別征求黨組成員意見。
3.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由黨組(黨委)成員集體討論作出任免決定。討論決定任免事項,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黨組(黨委)分管領導或人事(組織)部門負責人,介紹領導班子考察情況、擬任人選的推薦、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況。
(2)黨組(黨委)成員進行討論。
(3)進行表決,以黨組(黨委)應到會成員超過半數同意形成決定。
4.黨組(黨委)討論決定干部任免事項,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到會,其中,黨組(黨委)成員少于4人的,黨組(黨委)成員應全部到會,并保證與會成員有足夠的時間聽取情況介紹、充分發表意見。與會成員對任免事項,應當發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緩議等明確意見。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采取口頭表決、舉手表決、無記名投票等方式進行表決。對意見分歧較大或者有重大問題不清楚的,應當暫緩表決。
5.對有關需要征求地方組織部門意見的干部任免,應派人以書面形式及時溝通、征求意見并得到答復,然后黨組(黨委)再例會研究。如遇特殊情況未能及時答復的,自征求意見之日起,30天內仍未答復視為同意。
(四)任職
1.實行領導干部任職前公示制度。黨組(黨委)討論決定后對干部進行任職前公示,公示內容包括:擬任人選的姓名、擬任職務、性別、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參加工作時間、學歷、現任職務和主要工作簡歷。公示期為十天。
2.擬提任法定代表人職務時,由上級審計部門負責進行審計。
3.公示及審計結果不影響任職的,辦理任職手續;經公示及審計反映有嚴重問題并查有實據的,經黨組(黨委)復議后不予任用,并通知本人;反映問題性質比較嚴重又一時難以查實的,暫緩任用,抓緊調查核實,并將調查情況報黨組(黨委)研究是否任用。
4.對決定任免的領導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由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與本人談話。
5.提拔任職的領導干部考察材料歸入本人檔案,領導班子的考察材料歸入考察檔案。
(五)審批備案
縣級局(公司)正職的任免需報省局(公司)人事勞資處審核,經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辦理任免手續;縣級局(公司)副職的任免,需報省局(公司)人事勞資處備案。
各市級局(分公司)所屬的*x科(處)、財務科(處)、業務科(處)、人事勞資科(處)、紀檢監察科(處)科(處)長的任免需報省局(公司)人事勞資處審核,由人事勞資處分別征求分管領導和相關處的意見,同意后方可任免。
長春市局(分公司)內設機構正職(行業副處級)的任免,按照有關文件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