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科技評價改革方案
昌吉學院科技評價改革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自治區教育廳《學習貫徹教育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意見的通知》(新教高函[20**]4號)文件要求,深化高校科技評價改革,結合我校科研發展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貫徹“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實施“科教興疆”戰略,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
(二)深化科技評價改革的指導原則:
鼓勵創新,服務需求,科教結合,特色發展。注重科技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重點突出圍繞科學前沿和現實需求催生重大成果產出的導向,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導向,推進科教結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導向,鼓勵科技人員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做出特色,追求卓越。
(三)深化科技評價改革的目標:
根據我校不同類型科技活動特點,建立導向明確、激勵約束并重的分類評價標準和開放評價方法,營造潛心治學、追求真理的創新文化氛圍。著力提升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關鍵共性技術的有效供給能力,支撐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的能力,服務新疆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的能力。通過科研評價,強化科研興校理念,進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實力。
二、主要任務
(一)科技評價對象
1.科技活動人員:在職在崗的教學及科研人員。
2.創新團隊:由各學科帶頭人或學術帶頭人牽頭的研究群體。
3.平臺基地:各級重點研究基地、研究所、協同創新中心等。
4.科研項目:各級縱向項目、各級橫向項目。
(二)評價方法
根據教育部分類評價的要求,針對科技活動人員、創新團隊、平臺基地、科研項目等不同對象,分別建立涵蓋科技誠信和學風、創新質量與貢獻、科教結合支撐人才培養、科學傳播與普及、機制創新與開放共享等內容,科學合理并各有側重、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標準。
1.科技活動人員:依據《昌吉學院科技活動人員科技評價賦分標準》,對其在所評價期限內完成的科研成果的數量、質量及社會影響力等進行科學量化的綜合評價。
2.創新團隊:依據《昌吉學院創新團隊(研究群體)科技評價賦分標準》對學院中文、數學、計算機、化學等各系的研究群體實行以解決重大科技問題能力與合作機制為重點的整體性評價。圍繞團隊自身建設、代表性成果、科教結合、機制文化等方面開展評價。要認可團隊科技成果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同時反對無實質貢獻的虛假掛名。
3.平臺基地:依據《昌吉學院平臺基地科技評價賦分標準》,根據各類平臺(研究中心、研究所)不同特點,結合平臺建設任務目標進行全面評價。
4.科研項目:縱向課題評價嚴格遵守各基金管理單位的評價標準;橫向課題按各委托單位的協議內容執行。昌吉學院校級項目實行完全開放評價原則,校級課題在本課題的基礎上,獲得省部級課題立項或發表兩篇期刊論文即可結項。
(三)評價程序
1.科研活動人員:在規定科研活動時限的時間,各部門(學科)學術委員會對其所在部門全體科技活動人員進行集體評價,并將初評結果上報校學術委員會辦公室(科研處),科研處對初評結果審核匯總后,提交校學術委員會審定并予以公示。
2.創新團隊、平臺基地:由負責人向科研處提交自我評價報告,科研處組織相關專家評審,將評審結果交校學術委員會審定并予以公示。
(四)評價年度周期
根據教育部分類評價要求,科技活動人員的評價周期定為3年1次;創新團隊、科研平臺評價周期定為5年一次,根據績效情況可減少、減免評價。科研項目評價以實際完成時間為準。
(五)評價結果與使用
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給予相應的獎勵與處罰。評價結果同時作為教師晉升職稱、年終考核等的重要依據。
(六)切實組織落實
1.按照改革導向,修改完善學院科研機構和群體、人才項目評價體系及評價機制;提高科研獎勵質量,減少數量,適當延長報獎成果的應用年限。
2.加強以科技誠信與學風、創新質量、服務貢獻和科教結合為重點的分類評價,更加強調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技術轉移推廣、科學普及等科技產出在評價中的作用。
3.在教育管理中科學合理使用科技評價結果。優化科技指標在學院資源配置、學科評估、研究生教育等管理環節中的使用方式。按照科技評價改革的導向,修訂相應的指標和標準,更加強調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更加注重科教結合支撐人才培養。
4.要加強教師科學道德建設,踐行誠信文化,抵制不良風氣的侵蝕。在教師隊伍中開展學術批評與學術爭論,保障不同學術觀點的公開表達和充分討論,共同營造求真求實、平等爭鳴、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氛圍和環境。
5.切實加強對科技體制改革的領導,保證科技體制改革順利實施。本實施方案在學院科技評價改革領導小組指導、協調、監督下,由科研處會同有關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附件:
一、《昌吉學院科技活動人員科技評價賦分標準(指導標準)》
二、《昌吉學院平臺基地科技評價賦分標準(指導標準)》
三、《昌吉學院創新團隊科技評價賦分標準(指導標準)》
篇2:科技創新活動大賽活動方案
招賢鎮中心小學科技創新活動大賽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推動我校科技教育,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展示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特長,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定于6月份為我校科技活動月,并舉行學兒童科技創新大賽。
二、活動主題:
體驗、創新、成長――節約能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三、組織領導:
組長:宋秀
副組長:厲曉
組員:各年級科學教師,美術教師
四、活動時間:
6月10
五、活動目標
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激勵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掌握科學知識和方法,激發科學創新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六、活動內容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
1、借6月3日早晨舉行的升旗儀式舉行“科技活動月”
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啟動儀式,大隊輔導員宣讀活動方案,明確本屆科技節活動主題、內容、時間和活動要求,倡導師生共同參與。
2、做好環境布置,營造濃郁的科技氛圍。
①學校利用宣傳欄,進行發動宣傳。
②利用班級黑板報,刊登科普知識。
③召開主題班會,積極動員學生踴躍參加到科技實踐活動中來。
④校園網站開設“科普知識”欄目,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氛圍。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
1科學幻想繪畫比賽
⑴參賽對象:一---六年級
⑵繪畫內容:學生著眼于“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適應社會低碳生活的潮流。通過科學幻想,繪出未來科技、生活的美麗畫卷。
⑶作品要求:作品可用國畫、水彩畫、水粉畫、鉛筆畫、蠟筆畫、版畫、粘貼畫等繪畫技巧、風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現(不包括非畫類的其它美術品與工藝品)。
⑷作品上交及評比時間:6月9日上交作品,6月10日評比結果
2.科普手抄報
⑴班主任組織學生看一二年級科學幻想畫的評比結果。
⑵三到五年級學生每人出一份以科普知識為主題的手抄報,宣傳科普知識,介紹科學家的故事等。
⑶手抄報規格:a4紙。并選出優秀作品學進行展示。
第三階段:評比總結,閉幕式(第四周)
1、優秀作品集中展示,閉幕式。
2、評選“科技之星”、“優秀科技輔導員”和“優秀科普集體”。
3、活動總結。
七、活動要求
1、認真做好科技節組織實施工作,營造校園的科技氛圍,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活動,引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2、全體師生提高對本次科技節活動的認識,要把它作為“營造科技校園”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篇3:區科技進步獎申報流程
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申報流程
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申報流程,現將流程簡述如下,請擬獲20**年度自治州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的成果完成單位,照此辦理,積極申報20**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1、在“新疆科技成果網”上完成單位注冊,并填報單位信息;
2、單位信息經科技廳審核通過后,以單位賬號、密碼進入,分配項目負責人申報權限;
3、以項目負責人賬號、密碼進入,選擇“科技成果直接登記”,填寫成果內容信息,并上傳相關附件;
4、保存提交州科技局、科技廳成果處審核,如有問題須退回修改,該過程可能需要幾個來回,直至審核通過;
5、在上述操作的同時,在百度搜索下載安裝“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系統V7.0“(網上有系統操作說明),填寫成果內容信息,保存并導出word形式,打印紙質版一式兩份,電子版拷U盤,報科技廳成果處審核;
6、“新疆科技成果網”和“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系統”均審核通過的成果將取得成果處發放的8位數成果登記號(20**00*);
7、項目負責人在新疆科技成果網上填報“科技進步獎申報”相關內容,保存提交州科技局、科技廳科技獎勵辦公室(即成果處)審核;
8、經反復修改,直至審核通過的,點擊在線打印(生成帶水印的進步獎申報材料),一式三份報州科技局,由工作人員負責收集并統一報州政辦蓋章;
9、項目負責人將簽章完整的紙件材料交至科技廳獎勵辦(截止時間8月22日),至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申報工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