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項醫療核心制度考試試卷
“十八項醫療核心制度”考試試卷
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44分)
1、凡住院死亡病例,必須在死亡后____內進行討論,特殊病例應及時組織討論。
2、分級護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_____和(或)______為依據,由醫生以醫囑形式下達護理等級,護士按照不同的護理等級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
3、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臨床醫師可以越級使用高于權限的抗菌藥物,處方量僅限于____天用量,越級使用抗菌藥物應當詳細記錄用藥指征,并及時補充完成越級使用抗菌藥物的必要手續。
4、手術安全檢查是指由具有執業資質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分別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的工作。
5、醫療機構三級醫師治療體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新入院患者,24小時內應有____醫師查房記錄,____小時內有1次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查房。
7、同一患者一天申請備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______專業技術的醫師提出申請,上級醫師核準簽發后,方可備血。申請備血量在_______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的醫師提出申請,經上級醫師審核,科室主任核準簽發后,方可備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請備血量達到或超過___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提出申請,科室主任核準簽發后,報______批準,方可備血。
8、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藥性、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劃分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三級。
二、選擇題(包括單選、多選題,每題1分,多選少選均不得分,共20分)
1、關于“首診負責制”正確的做法有()
A.如不屬本科疾病或同時存在其他專科疾病時請求會診,除參加會診的專科同意外,首診醫師應負責對病員繼續進行處理。
B.對急、危、重患者,首診醫師應首先搶救,并及時報告上級醫師,由科主任或高級醫師主持搶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推諉搶救。
C.首診醫師應對所接診的病員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必要的輔助檢查和處理,做好病歷記錄。
D.接到首診科室的急會診通知后,10分鐘內到達現場。
2、主任、副主任醫師查房應做到()
A.對提出的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詳細分析。
B.制定治療方案和更改方案時要說明理由。
C.對異常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對策。
D.對病情發展進行評估、判斷,說明進一步采取的措施。
3、關于術前討論正確的有()
A.經治醫師應在討論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討論時報告病情。
B.對手術指征、禁忌癥進行討論。
C.制定手術方案和步驟。D.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提出防范措施。
4、急危重病人搶救時正確的做法有()
A.重大搶救事件應立即報告科主任、醫務科或醫院領導,一起參加組織搶救。
B.醫護要密切配合,口頭醫囑要求準確、清楚,護士在執行口頭醫囑時必須復述一遍。
C.接到通知的醫師,立即趕到現場參加搶救。
D.接到通知的主任醫師因家中有事,另派住院醫師參加搶救。
5、關于“危重疑難病例討論”說法錯誤的有()
A.入院2周以上診斷不明、療效較差病例需討論。
B.討論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醫師主持,可組織醫療、護理、醫技及藥學等相關人員共同參加。
C.討論前主管醫師將有關資料收集完備。
D.主管醫師應作好書面記錄,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于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本。
6、關于會診哪些是錯誤的做法()
A.因本科室工作忙,拒絕會診請求。
B.簽收會診通知單24小時后仍未前往會診。
C.會診時無申請會診的醫師陪同。
D.會診申請單應由主治醫師簽字后送達被邀科室。
7、關于手術查對哪幾項是錯誤的()
A.手術室接病人時要查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別、床號、病案號。
B.接病人時還要查對病人的診斷、手術名稱、術前用藥、術中備用的藥品。
C.手術前手術醫師、護士、麻醉師只核對了患者姓名。
D.標本標簽上寫清楚患者姓名即可。
8、關于病歷書寫哪項是正確的()
A.輪轉醫師無需寫大病歷。
B.輪轉醫師書寫的病歷,帶教醫師應在36小時內審查修改簽名。
C.因病人昏迷和監護人無法確定有無過敏史時填寫“*X原因未提供過敏史”。
D.實習、輪轉、無執業資格的醫師可不簽名。
9、對于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會診,應邀科室應該在()分鐘內到位。
A、5分鐘
B、10分鐘
C、15分鐘
D、30分鐘
10、不是“術前討論制度”的內容是()
A、術前應對診斷、治療、檢查結果分析、術前準備、手術適應癥、禁忌癥進行梳理討論。
B、是防止疏漏,預防差錯發生,保證手術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C、除手術及麻醉相關人員參加外,必要時可請其他科室、外院專家參加,特殊病例,院領導參加。
D、討論時由經治醫師脫稿簡明介紹病史及診療經過。
11、手術記錄應當在術后()內完成。
A、6小時
B、12小時
C、24小時
D、三天
12、關于各級醫師的手術范圍及審批權限不正確的是()
A、主治醫師熟練掌握一、二類手術,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開展三類手術
B、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并熟練掌握一類手術
C、低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掌握一、二、三類手術,在上級醫師參與指導下開展四類手術
D、高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完成一、二、三類手術,在主任醫師指導下開展四類手術
13、關于抗菌藥物使用的權限,以下錯誤的是()
A、住院醫生處方權限為一線藥物。
B、主治醫師處方權限為一、二線藥物。
C、副主任醫師及主任醫師處方權限為一、二、三線藥物。
D、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在值班或急診時遇到嚴重感染的情況,可直接使用二、三線抗菌藥物。
14、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醫師每周查訪至少()。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5、對病重患者,病程記錄至少要()記錄一次。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16、在疾病醫療過程中是因診療活動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機體與功能損害,屬于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分級的()級事件。
A、Ⅰ
B、Ⅱ
C、Ⅲ
D、Ⅳ
17、非計劃再次手術是指在()因各種原因導致患者需進行計劃外再次手術。
A.不同次手術期間
B.同一次手術期間
C.同一次住院期間
D.患者在院期間
18、新技術、新項目準入制度要求科室預開展或引進本院尚未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首先進行可行性論證,必須具有的條件是()
A、實用性
B、創新性
C、科學性
D、安全性
19、醫師交接班內容包括()
A、新入院患者
B、危重患者
C、當日手術患者
D、病情發生變化患者和其他需要提醒值班醫師注意觀察的患者
20、關于“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哪項錯誤()
A.主治醫師請假期間可以無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B.主治醫師不在時,可由副主任醫師代理查房
C.科主任查房主要審查解決疑難病例、新入院病例、危重病例,決定重大手術及檢查、治療方案等
D.副主任以上醫師查房時,要對提出的診斷進行詳盡的分析,制定治療方案和更改方案時要說明理由
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計8分)
1、一般情況下,擇期手術的麻醉術前談話和手術前談話及簽字可在手術當日或在手術室門前進行。()
2、患者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應當由其近親屬簽字。()
3、為保證會診質量,受邀科室應在規定時間內安排本科室住院醫師參加會診。()
4、按手術分級分類管理要求,非計劃再次手術屬特殊類型手術,再次手術的術者必須是高一級別技術職稱醫師或同級高年資醫師或科主任進行。()
5、施行非計劃再次手術后,科室應把該患者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嚴密觀察其病情變化,同時高度警惕和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
6、搶救室人、物應隨時處于應急狀態,保證急救藥品“四定”、“三及時”,即定品種數量、定地點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檢查維修,及時檢查、及時消毒、及時補充。()
7、一切搶救工作要做好記錄,要及時、準確、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須注明執行時間。()
8、患者病情變化或需要特殊檢查治療時,醫生必須做到告知義務并簽字。()
四、簡答題(共28分)
1、臨床醫療核心制度有哪18項?(18分)
2、某患兒,出生11個月,因“發燒、嘔吐6天”收住某院兒科,既往有“先天性心臟病”病史,出生4個月后經常發病,曾到外院及上級醫院住院治療,效果不佳。入院后患兒口唇微發紺,咽充血,心率118次/分,律齊、有力,心尖可聞及Ⅲ/6級收縮期雜音。入院診斷:1.急性咽炎;2.急性胃炎;3.先天性心臟病;4.營養不良中度。入院當天因無床而入監護室,予兒科Ⅰ級護理,心電監測、指脈氧監測、氧氣吸入。第二天搬出監護室后改為兒科Ⅱ護理。拍胸片提示肺血增多,心影增大。由于上級醫師休假,經治醫師對患兒病情變化缺乏觀察,發熱原因未查明,伴嘔吐癥狀應考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能,系重度感染,患兒有先天性心臟病,體質較差,應予以重視。但整個病程中未書面告知病情,未下病危通知,無持續的Ⅰ級護理。患兒于7天后突發心衰,搶救無效后死亡。請分析該案例中,接診醫師違反了哪些醫療核心制度?(10分)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44分)
1、7
2、患者病情 生活自理能力
3、 1
4、手術醫師 麻醉醫師 手術護士 麻醉實施前 手術開始前 患者離開手術前
5、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 主治醫師 住院醫師
6、主治醫師查房記錄 72
7、中級以上 800-1600 1600 醫務科
8、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 特殊使用
2、選擇題(包括單選、多選題,每題1分,多選少選均不得分,共20分)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
6、ABC 7、CD 8、C 9、B 10、D
11、C 12、ACD 13、D 14、A 15、B
16、B 17、C 18、ABCD 19、ABCD 20、A
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計8分)
×××√√√√√
四、簡答題(共28分)
1、臨床醫療核心制度有哪18項?(18分)
答:
1、首診醫師負責制度。
2、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3、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4、會診制度。
5、急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6、手術分級分類管理制度。
7、術前討論制度。
8、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9、查對制度。
10、病歷書寫與管理制度。
11、值班與交接班制度。
12、分級護理制度。
13、新技術和新項目準入制度。
14、危急值報告制度。
15、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16、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17、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答:
1、首診醫師負責制度。
2、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3、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4、病歷書寫規范制度
5、分級護理制度。
篇2: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上下聯動制度
為合理利用區域衛生資源,加快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模式,切實降低城鄉居民的醫療費用,提升基層首診率,確保轉診服務規范、落實到位,結合醫院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雙向轉診原則
(一)患者自愿原則
(二)分級診治原則
(三)專科特色原則
(四)資源共享原則
(五)連續治療管理原則
二、轉診指征
(一)上轉指征
1、臨床急危重癥,難以實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不能確診的疑難復雜病例;
3、重大傷亡事件中,處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4、疾病診治超出核準診療登記科目的病例;
5、因技術、設備條件限制不能明確診斷或處置的病例;
6、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需轉入專業性防治機構治療的病例。
(二)下轉指征
可從上級醫院下轉至我院進行后續治療、康復治療的:
1、急性期治療后病情穩定,需要繼續康復治療的病例;
2、診斷明確,不需特殊治療的病例;
3、各種惡性腫瘤病人的晚期非手術治療和臨終關懷;
4、需要長期治療和護理的慢性病病例;
5、精神疾病病情穩定可在社區進行恢復性治療的患者;
6、可在我院診治的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病例。
三、雙向轉診程序
(一)上轉流程:符合上轉指征的患者→征求患方意見→診治醫生開具雙向轉診《威海市基層醫療機構/醫院雙向轉診介紹信(上轉)》介紹信→登錄雙向轉診管理平臺錄入信息→患者持介紹信至醫政辦蓋章→到上級醫院就診→住院病歷首頁填寫上轉。
(二)下轉流程:符合下轉指征的患者→到我院繼續治療→住院病歷首頁填寫下轉。
四、雙向轉診綠色通道
(一)醫院雙向轉診工作由醫政辦統一管理。
(二)上轉病例時應提供前期診療信息;下轉病例應提供檢查結果、后續治療方案及康復指導;對急危重患者上送均需派專人護送,并向接診醫生說明病人病情。
(三)我院對下轉來的患者應合理安排,盡可能提供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對轉來醫療機構已做的檢查、檢驗結果,如能滿足診療需要,應按照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的有關規定予以認可,不做不必要的重復檢查。
(四)轉診時要在住院病歷首頁按要求填寫轉出、轉入登記及相關信息,醫政辦每月對雙向轉診結果進行總結統計,對不按要求填寫的科室與工作質量考核目標掛鉤。
(五)為提高轉診質量,醫政辦負責與上級醫療機構加強溝通,做好銜接工作。
篇3:醫療管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醫療管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醫療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有助于醫療管理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能夠系統的、全面的推動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醫療管理運行效率及管理質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出席人員
分管醫療的副院長、醫療管理部門正副主任,特殊情況下可邀請相關部門人員參加。
二、時間
1-2周舉行一次。
三、內容
1.布置與討論醫院發展中有關醫療管理和臨床工作的重要事項;
2.醫療管理部門重大決策和實施的工作;
3.討論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中重點問題;
4.上級行政部門和醫院交辦的工作、完成情況、存在問題以及擬采取的措施;
5.匯報各部門上一階段開展的主要工作,落實情況,包括上次聯席會議布置的工作;
6.其它需要討論的事宜。
四、要求
1.需要在會議上匯報的書面材料或需要決策的工作,在會議前一天13:00之前交至醫療分管院長。
2.若匯報討論的問題涉及其他職能部門的,請事先與相關部門溝通,并將討論資料OA發給相關部門負責人。
3.工作落實情況匯報要求:請匯報以下內容:落實的情況、效果、存在問題、擬采取的措施,完成的時間節點。
五、資料記錄與整理
會議記錄和整理由醫務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