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好方法
高考志愿含提前批(包括藝術體育類)、第一批(重點本科)、第二批(非重點本科)、第三批(專科高職)共四個批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填報的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不等于保險箱,例如專業錄取分不到又不愿意調劑而被高校拒錄的高分考生也會面臨征求志愿。本科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考前填報志愿,第三批考后填報志愿,二次填報的依據和策略也不盡相同,這里為考生提供了同一批次志愿填報時的思考與分析。
每批所選的志愿都是考生最向往的學校或專業。在選擇過程中,往往有三種思考方式。
第一種思考方式
考生專業目標非常明確,首選自己向往的專業。建議這類考生:
第一步:查閱《2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目錄》,挑選出幾所含有這些專業的高校,同時了解這些專業在那幾所高校中是屬重點學科范疇的專業。重點學科分為國家級(包含培育學科)、省部級、“211工程”等重點學科和學校重點學科。例如,金融學專業在復旦大學、中華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廈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屬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部在20**年至20**年又陸續公布了七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例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上海外貿、杉達學院、安徽財大等高校中屬特色專業。除此之外,還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專業、課程等等,這些都是首選專業的考生在選擇時的參考依據。
第二步:了解自己選出的上述高校在上海的招生情況。
其一,這些高校近幾年的招生計劃數;學校最低分,(上海高校重點了解近四年平行志愿投檔的錄取分),近幾年有否征求志愿、是否有加分投檔、降分錄取。
其二,了解高校中的專業錄取規則。一種是分數優先規則。例如,20**年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等上海高校,錄取專業時采用專業平行志愿錄取規則,即進入該校投檔分后,考生的考分由高到低排序,結合考生所填專業的次序,按高分到低分錄取專業。第二種是專業優先規則。例如20**年華東政法大學、上海金融學院等上海高校錄取專業時,在專業第一志愿填報某一專業的考生中按高分到低分排序錄取,直至該專業錄滿為止。第三種專業錄取規則叫專業志愿順序級差規則,各校的級差互不相同。例如20**年上海交通大學的專業(學院)志愿級差是2、1、0、0、0。如果某考生專業第一志愿考分不夠,將其高考分減去2分搜索他填報的專業第二志愿。如第二志愿考分也不夠,則再將其高考分減去1分(累計3分)參與專業第三志愿錄取。錄取專業第四、第五、第六志愿不再減分。
第三步:結合模擬考成績,選出錄取最低分有梯度的幾所高校作為填報的志愿。學習成績較好且較穩定的考生,上述梯度可小一些。反之,幾所高校的錄取分必須要有足夠的差距。
第二種思考方式
另一類考生沒有明確的專業目標,一心想進一所名牌高校或者只要是本科,不管什么學校都想進。對這類考生作四點提醒:
一是客觀估計自己的文化考試實力,高考分應略高于所選高校的錄取分,不能滿打滿算,給自己留有一點余地使自己在錄取專業時有優勢。在沒有足夠把握時,還應該表明愿意專業調劑。
二是同一批中的各所學校的錄取分不能很接近,建議上海高校和外地高校并報。
三是了解已選出高校在上海的招生情況。參考上述“第一種思考方式”中的第二步。
四是對所選高校的辦學綜合實力和日常教學、管理等基本情況要有所了解,不要人云亦云。39所“985工程”高校(含北大、清華、國防科大)是21世紀我國著手創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內一流大學,98所
“211工程”高校是面向21世紀,國家和地方重點建設的一批高校。考生也可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查詢所選高校的相關信息,認真挑選對自己今后發展有利的學校和專業。
第三種思考方式
這些考生專業目標尚未定型,既想報好學校,也想讀好專業。他們認為好學校就是名校,好專業就是熱門專業。如果沒有足夠高的高考分,要想兩者兼得是不可能的。給這些考生三條參考意見。
第一,成績好的考生應該首選名校。
“985工程”高校乃至“211工程”高校都是國家名牌大學,名牌高校不同于地方高校的最大區別是學校的傳統、校風、學科優勢、學術氛圍等等辦學綜合實力經幾十年的積淀和發揚已經形成了很高的社會聲望。名牌高校不僅對學生的培養和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品牌效應,對一個人的一生也是一種榮耀。
第二,成績中上的考生有兩類選擇。一類是選校而不選專業,如果學習尚有潛力,興趣又很廣泛,對調劑到該校任何一個專業不是特別在乎,這類考生可選錄取分適合自己的名校。在校園文化薰陶的同時,還有可能通過轉專業,輔修專業來彌補自己的興趣。另一類是選專業兼顧學校,通常有三種做法:第一種做法放棄一本,確保二本;第二種做法放棄上海,面向外地高校;第三種做法放棄公辦,挑選中外合作辦學高收費的熱門專業。上述第一種做法必須慎重考慮,輕易放棄一本重點高校,可能會鑄成終身遺憾。
第三,好學校是社會公認的,而好專業并非僅指熱門專業,一所學校中學科實力強勁的專業和培養上海未來幾年緊缺人才的專業都是好專業。重點高校中有好專業,地方高校中也有好專業,所以,第三種思考方式應該有更大的思考空間。
報考外地院校的兩大實惠
除了西藏、臺灣、澳門,其他省市共有644所外地院校20**年參加上海計劃內招生,其中不少高校在當地是眾人向往的名牌學校。選擇外地高校,首先要了解學校的辦學綜合實力。屬于“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的高校有較強的發展后勁,學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點、碩士點、重點學科、導師中的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科研成果等方面都能反映高校的辦學綜合實力。在上海招生的好多外地高校所具有的辦學綜合實力,絕對不比上海同批次高校遜色。不少外地學校的錄取最低分逐年上升,已高于上海相應批次的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這一現象說明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對于專業的發展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已經越來越趨于理性思考。
實惠之一:可享受加分投檔和降分錄取的政策優惠
填報外地高校實惠之一,考生的高考分低于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批線下20分之內可享受加20分按1:1.05錄取比例投檔給線上生源不足的某些外地院校。不會接受上海加分投檔的外地高校有二類,一類是生源好、錄取分高的學校,如中國人大、南京工大等高校。報考這類學校的人數大于學校在上海招生計劃數,使學校錄取分高于上海該批的批線。另一類高校在上海的生源并不好,但拒絕錄取加分投檔的線下考生,如哈爾濱工程大學、沈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
本科降分錄取有二種類型,一類是農林、石油、地質院校相關專業可在該校生源不足時直接降分錄取,如沈陽農大等。另一類是在該批本科征求志愿結束后,學校招生計劃仍未完成愿意降分錄取的外地本科高校。這類高校降分錄取的時間是該批本科征求志愿結束后至下一批開始錄取之前;降分錄取的對象是5月份志愿表中已填報該所降分高校的考生。
20**年第一批文科3所,理科4所,第二批文科21所,理科31所本科外地高校在上海降分錄取。
實惠之二:相同考分能進更好的學校和專業
填報外地高校實惠之二,相同的考分能進辦學條件更好的學校或更有發展前途的重點學科專業。
一般來說,同類學校中,外地高校比本市高校錄取分數低。例如,中國人大、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理科的錄取分都比上海交通大學低。中央財經大學(文)、中國政法大學(文、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中山大學(文、理)、廈門大學(文、理)、南開大學(理)、天津大學(理)、哈爾濱工業大學(理)、西安交大(理)、東南大學(理),20**年學校錄取分不比華東師范大學高。甚至“985工程”的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重慶大學、合肥工大、西北農林、中國農大、中國海洋、中國民族大學等一批名校20**年的理科錄取分比第一批上海外貿學院低,文科平均低26分,立刻平均低22分。
第二批本科中的哈爾濱理工大學(理)、南京工業大學(文、理)、南京林業大學
(文、理)、天津工大(理)、遼寧大學(文、理)、揚州大學(理)、浙江工業大學(文、理)、西安理工大學(理)、昆明理工大學(文、理)、河南大學(文、理)、黑龍江大學(文、理)、福建師范大學(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理)、南京中醫藥大學(文、理)、河北醫科大學(理)等一批高校都具有第一批招生院校所具備的辦學綜合實力,20**年上述學校錄取分都低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當本市和外地高校開設相同專業,該專業在本市高校中屬非重點專業,而在外地高校屬于重點專業,甚至屬國家級重點學科范疇,該專業的錄取分仍有可能本市高校高于外地同類高校。例如,經濟學類專業在復旦大學、上海財大、北京交大、山東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和東北財大中均屬國家級重點學科,20**年該專業理科錄取分:復旦大學506分、上海交大517分、同濟大學493分、上海財大482分、華東師大481分、山東大學(濟南)456分、北京交大的錄取分448分、吉林大學432分。
篇2:解析高考志愿填報五大誤區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解析高考志愿填報五大誤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各位考生和家長朋友們一定在為五花八門的
填報信息焦頭爛額吧?下面細心的小編就為大家送上關于高考填報志愿的五大誤區
分析,想能夠為大家的選擇帶來更多的參考。
誤區一:聽信“招生代理”
在填報志愿前首先要解讀甄別信息。也就是詳細了解報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并確認其招生信息真實可靠,警惕大量招生欺詐網站,也不要相信不法分子所謂的“內部指標”或“計劃外指標”,甚至謊稱“可讓不上線者錄取”。
誤區二:錄取批次分不清楚
高考錄取,除了普通文理科的第一批、第二批等,每個批次在首輪投檔前,還有一波“提前批”。有些考生無視“提前錄取院校”,另有些考生一心奔著“提前批”去,無視第一批的首輪投檔,都相當于少了一個珍貴的錄取機會。
【對策】
一是了解不同批次志愿填報的時間、錄取的先后順序。以浙江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為例,已經取得學校臨床醫學專業三位一體校考入圍資格的考生,除了可以填報第一批提前批次外,還可以在第一批中填報學校臨床醫學專業。
誤區三:填平行志愿不用講順序
【案例】
一些考生以為既然是平行志愿,填寫高校志愿時,就不用講順序。考生甲考了640分,第一批填報了A、B、C、D、E五個高校志愿,A高校的投檔線是630,B高校的投檔線是635,結果他直接調檔進入A高校,后面幾個志愿自動作廢,分數有所浪費。
【對策】
平行志愿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投檔時,按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依次檢索考生填報A、B、C等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則被投檔,如果分數不夠,才繼續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所以說,填寫平行志愿也要講順序,宜將志愿從高到低按降序排列。
建議考生以名次號為基本依據,分析擬填報志愿優勢狀況,來初步定位自己的目標高校志愿之后,接著就要優化方案,按照合理的降序進行排列。
誤區四:志愿之間沒梯度
【案例】
去年高考第一批招生,某理科考生成績678.8分,高出一本線61.8分,所填志愿依次為浙大、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大,投檔線分別為693、694、681、680、683。由于定位偏高,幾乎沒梯度,結果分數及名次均達不到5個高校投檔線,最后無法投檔,只能重新參加后續輪次未錄取滿高校的征求志愿。
【對策】
先高后低按降序布局,在志愿之間形成合理的層次,俗稱“梯度”。理論上講,平行志愿的“梯度”即使是一分之差也行。一般來說,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越大越保險。
因綜合情況不同,高校之間的錄取標準也存在自然差異,會形成不同志愿的“分數級差”,最終體現在投檔分數線以及對應的名次號高低中。因此在填報志愿時,還可以參考使用分數級差來排序。以自己“今年高考成績與省最低控制線之差”,再與“目標高校志愿近年投檔線或者平均分與當年省控線之差”,兩者進行對比就能看出填報目標高校具有優勢的大小,然后進行排序。
操作中,將可以“沖一沖”的高校放在A志愿,自己的分數優勢較大的放在后面“穩一穩”,最后需要“保一保”。
誤區五:不管不顧往上“沖”
【案例】
由于部分高校投檔人數超過招生計劃,這意味著個別考生在投檔后仍可能被退檔。有位文科男生,二批考分高出二本線108分,所填志愿投檔線分別為559、558、552、550、542。第一志愿高出2分,沖進上海某高校,但因分數優勢不大,落在招生計劃比例之外,被退檔。
【對策】
在“沖”之前考慮三個問題:沖得出去嗎?沖出去后專業志愿能滿足嗎?落在多于招生數的比例之外,或者因綜合因素退檔怎么辦?
高考平行志愿投檔,每一輪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如文理科分三批投檔,每個批次一般分三個輪次,即首輪投檔,征求志愿和二次征求志愿等。但每一輪次投檔時,一旦投檔,其他志愿相當于“自動作廢”。如果首輪被退檔就要趕緊考慮征求志愿(二輪投檔)。所以“沖一沖”要適度。
平行志愿填報,考生需根據綜合情況研判分析,首先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自身條件和職業取向等定性分析,然后進行定量分析,主要可按分數判斷(在操作中最好按分數所對應的名次號)。同時還要看高校歷年招生量以及近三年投檔線排名情況是否保持穩定,如是,則“名次號”等參考價值就會凸顯;還有就是要看看招生量,如有較大變化或波動大、生源“大小年”明顯,就要有合理準確的進一步預測方可填報。
不光是學校“沖一沖”要謹慎,專業“沖一沖”也要把握度。高校接受投檔后對考生進行綜合考核,再次對各考生專業志愿進行投檔,擇優錄取,這里要注意的是,大多數院校實行“專業志愿優先”(傳統順序志愿)錄取辦法,屬于非平行志愿,因此特別要留意專業志愿的填報順序。建議在對所填院校各專業均基本認同的情況下,盡量填寫“專業服從調劑”。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